哈爾濱市第四中學創建於1946年,是哈爾濱解放初期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中學。在60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哈四中在培養人才成長的事業中所做出的卓有成效的貢獻,得到社會各界普遍認可,前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同志曾讚譽哈四中是「頗負盛名的重點中學」。
哈爾濱市第四中學校誕生於哈爾濱解放之初,前身是偽滿市立職業學校。
1945年「八·一五」祖國光復。9月,在該校原址上即道裡經緯四道(當時叫斜文街)成立了哈爾濱市市立第一中學校。學校有幾個初中班,校長是李西庚。當時,哈爾濱已有由偽滿三個國民高等學校改稱的松江省省立第一、第二、第三中學校(恢復舊中國時的名稱),歸屬松江省教育廳管轄,廳長是韓幽桐(中共地下黨)。哈市第一中學校則歸新成立的市教育局領導。不久,教育局長唐景陽親自陪剛從延安來的年輕黨員幹部史文生到哈市一中工作,擔任歷史教師,開展革命活動。1946年「四·二八」,哈爾濱解放,8月,市一中校址遷至經緯十四道街現市公安局址,增辦高中部兩個班。開學不久,全體學生又遷至道外區南馬路現哈四中舊校樓學習(原偽滿金剛小學),時間是1946年9月。由於省、市各中學歸市教育局領導。原松江省立一、二、三中改稱哈爾濱市市立第一、第二、第三中學校,原市一中依順序改稱市立第四中學校。
1948年秋,王秀媛從經緯小學考入哈四中。考上了四中後,一切對她來說都是那麼新奇。王秀媛說:「首先是開學典禮,在座的學生中,我們初一學生當然最小,但除了初中之外,還有師範班(他們是由文科、理科、音樂體育科組成的)和工人班(簡稱工中)。工中的同學顯然比我們年歲大,也成熟得多,他們都穿著灰色的幹部服,特別整齊。開會前,他們互相『拉歌』,這種熱烈的場面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真有部隊的味道。大會開始了,校長在臺上給大家講笑話,據介紹,這位校長是「老延安」,她叫趙君陶(好多年以後才知道她是原委員長李鵬母親),她穿了一件藍色舊軍裝,說話有些口音聽不大懂,她給我們留下了樸素、莊重的印象。副校長史文生和教導主任吳限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王秀媛回憶,政治常識的第一課是周立民講的「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他的口才很好,把黨的歷史用英雄人物的事跡貫穿起來,講得非常生動,革命先烈的故事給同學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校不僅僅是政治課的政治氣氛濃,其他功課的內容也都與革命形勢結合得很密切,如在語文課堂上,趙世曾講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要成立;樊今航的音樂科唱得都是戰鬥氣氛濃鬱的軍歌;老師在授課時很注意將課本上的內容與實際相聯繫的方法,如裴有寬在講生物課時,把一條小狗解剖了,讓同學們識別動物內臟,這種教導方法不僅使大家感到新穎,同時也培養了唯物主義思想;還有楊慶的以語文課本為藍本編寫舞臺劇「白求恩的故事」,由同學們自己排練,後來在全校的晚會上演出,使參加演出的觀眾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國際主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