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熱點:慧眼提煉模型,解題彰顯能力,雙勾模型不一般

2020-12-13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許多中考試題都是以教材的例題、習題為背景,經過命題專家巧妙構思編擬而成,中考試題的權威性和導向性是由命題專家獨具匠心精心打造的,其思路和方法常具有類比遷移和拓廣探索性。數學學習中,適時地對課本的定理進行適當的延伸與提煉,形成模型,再利用模型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能縮短思考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創新創造能力。

筆者在教學勾股定理內容時,為幫助學生形成新的模型圖,給出下面這道題:

在△ABC中,AD⊥BC於D,求證: AB-BD=AC-CD=AD.

這是一道無圖題,蘊含分類圖,圖有兩種可能,如圖1、圖2.

題中有垂直且有線段的平方之間的關係,自然想到勾股定理.將圖形看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兩個直角三角形的公共邊,便能得證.

即由AD⊥BC,得 AB -BD =AD ,AC -CD =AD ,

所以AB-BD=AC-CD=AD.

這個模型圖在初中數學中應用廣泛,我們把這兩個圖形形象地稱之為「雙勾模型」.

例1.△ABC中,AB=AC,∠B=2∠A,求證:AB -BC =AB·BC

解析:此題看似比較難,有兩邊平方但沒有直角三角形,聯想雙勾模型,作BD⊥AC於D,作∠ABC的角平分線交AC於E點,易得∠BEC=2∠A=∠C,所以BE=BC,於是DE=CD,

利用雙勾模型結論可得AB -BC = AD -CD=(AD+CD)(AD-CD)

=(AD+CD)(AD-DE)=AC·AE=AB·AE . ①

因為∠ABE=1/2∠ABC=∠A,所以AE=BE=BC. ②

把②代入①得AB -BC =AB·BC

評析:遇到兩邊平方差(但不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考慮作垂線構造直角三角形,利用雙勾模型結論解題。

例2.如圖,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積.

某學習小組經過合作交流,給出了下面的解題思路,請你按照他們的解題思路,完成解答過程.

(1)作AD⊥BC於點D,設BD=x,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CD=________

(2)請根據勾股定理,利用AD作為「橋梁」建立方程.並求出x的值;

(3)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長,再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4)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a,b,c,

這一公式稱為海倫公式.請你用海倫公式驗算所求三角形面積是否正確.

【分析】(1)直接利用BC的長表示出DC的長;

(2)直接利用勾股定理進而得出x的值;

(3)利用三角形面積求法得出答案;

(4)直接求出p的值,再代入公式求出答案.

【解答】(1)∵BC=14,BD=x,∴DC=14﹣x,故答案為:14﹣x;

(2)∵AD⊥BC,∴AD=AC﹣CD,AD=AB﹣BD,

即利用雙勾模型基本圖形1的結論,AC﹣CD=AB﹣BD= AD

∴13﹣(14﹣x)=15﹣x,解得:x=9;

故(3)中計算正確.

評析: 本題求面積實際上是求一邊上的高.利用雙勾模型圖1求出BD的長,然後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高AD的長.

例3.閱讀理解:如圖1,我們把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叫做垂美四邊形.垂美四邊形有如下性質:

垂美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平方和相等.

已知:如圖1,四邊形ABCD是垂美四邊形,對角線AC、BD相交於點E.

求證:AD+BC=AB+CD2

證明:∵四邊形ABCD是垂美四邊形,∴AC⊥BD,

∴∠AED=∠AEB=∠BEC=∠CED=90°,

由勾股定理得,AD+BC=AE+DE+BE+CE,

AB+CD=AE+BE+CE+DE,

∴AD+BC=AB+CD.

拓展探究:

(1)如圖2,在四邊形ABCD中,AB=AD,CB=CD,問四邊形ABCD是垂美四邊形嗎?請說明理由.

(2)如圖3,在Rt△ABC中,點F為斜邊BC的中點,分別以AB,AC為底邊,在Rt△ABC外部作等腰三角形ABD和等腰三角形ACE,連接FD,FE,分別交AB,AC於點M,N.試猜想四邊形FMAN的形狀,並說明理由;

問題解決:

如圖4,分別以Rt△ACB的直角邊AC和斜邊AB為邊向外作正方形ACFG和正方形ABDE,連接CE,BG,GE,已知AC=4,AB=5.求GE長.

【分析】拓展探究:(1)由AB=AD,CB=CD即可知直線AC是線段BD的垂直平分線,據此可得;

(2)由F為斜邊BC的中點知AF=CF=BF,結合題意得AD=DB、AE=CE,從而得出DF⊥AB、EF⊥AC,根據∠BAC=90°即可得出答案;

問題解決:連接CG、BE,證△GAB≌△CAE得∠ABG=∠AEC,結合∠AEC+∠AME=90°知CE⊥BG,由定義得四邊形CGEB是垂美四邊形,根據CG+BE=CB+GE將相關長度代入可得答案.

【解答】拓展探究:(1)四邊形ABCD是垂美四邊形,

理由如下:∵AB=AD,∴點A在線段BD的垂直平分線上,

∵CB=CD,∴點C在線段BD的垂直平分線上,

∴直線AC是線段BD的垂直平分線,

∴AC⊥BD,即四邊形ABCD是垂美四邊形.

(2)四邊形FMAN是矩形,

理由:如圖3,連接AF,

∵Rt△ABC中,點F為斜邊BC的中點,∴AF=CF=BF,

又∵等腰三角形ABD和等腰三角形ACE,

∴AD=DB、AE=CE,∴由(1)可得,DF⊥AB,EF⊥AC,

又∵∠BAC=90°,∴∠AMF=∠MAN=∠ANF=90°,

∴四邊形AMFN是矩形;

問題解決:

連接CG、BE,

∵∠CAG=∠BAE=90°,

∴∠CAG+∠BAC=∠BAE+∠BAC,即∠GAB=∠CAE,

∵在△GAB和△CAE中,AG=AC,∠GAB=∠CAE,AB=AE,

∴△GAB≌△CAE,∴∠ABG=∠AEC,

又∠AEC+∠AME=90°,∴∠ABG+∠AME=90°,即CE⊥BG,

∴四邊形CGEB是垂美四邊形,

∴CG+BE=CB+GE,

∵AC=4,AB=5,∴BC=3,CG=4√2,BE=5√2,

∴GE=CG+BE﹣CB=73,∴GE=√73.

評析:本題垂美四邊形圖形可看成兩個雙勾模型圖(1),若利用雙勾模型圖的結淪很容易解決,這也體現了利用模型圖給解題帶來的簡便.

例4.(1)( 阿波羅尼斯定理)如圖1,平行四邊形ABCD中,AC、BD是兩條對角線,求證:AC+BD=2(AB+BC).

(2)如圖,PT是△PQR的中線,已知:PQ=7,QR=6,RP=5.求:PT的長度.

【解析】(1)證明:作AM⊥BC於M,DN⊥BC於N,如圖1所示:

∠AMB=∠DQC=90°,AD=MQ,

由平行四邊形ABCD,得BC=AD=MQ,AB=CD,

由基本圖形1,可得AB-BM=AC-MC①

由基本圖形2,可得DC-CQ=BD-BQ②

① +②AB-BM+ DC-CQ=AC-MC+ BD-BQ

AC+ BD =AB-BM+ DC-CQ+MC+BQ

=( BQ-CQ )+( MC -BM )+AB +DC

=BC·(BQ+CQ)+BC·(MC-BM)+AB +DC

= BC·(BQ+CQ+MC-BM) +AB +DC

=2BC+2AB

(2)解:延長PT至S,使得PT=TS,連接QS,RS,如圖2所示:

∵PT是△PQR的中線,

∴QT=RT,∴四邊形PQSR為平行四邊形,

∴PQ=RS=7,RP=QS=5,

由(2)得:PS+RQ=2(PQ2+ PR),

∴(2PT)+6=2(7+5),∴PT=2√7.

評析: 題中出現了線段之間的平方關係,易聯想到勾股定理,為此作高構造直角三角形,形成了雙勾模型圖,利用這個模型圖即可完成證明.

三角形版阿波羅尼斯定理:三角形兩邊平方的和等於所夾中線及第三邊之半的平方和的2倍.

如圖,AD為△ABC中線,則AB+AC=2(AD+BD).

例5. 已知,如圖1,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三點A、B、E在同一直線上,連接AG和CE,

(1)判定線段AG和線段CE的數量有什麼關係?請說明理由.

(2)將正方形BEFG,繞點順時針旋轉到圖2的位置時,(1)中的結論是否成立?請說明理由.

(3)若在圖2中連接AE和CG,且AE=2CG=4,求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的面積之和為______.(直接寫出結果).

【分析】(1)根據正方形的性質可得AB=CB,BG=BE,∠ABG=∠CBE=90°,然後利用「邊角邊」證明△ABG和△CBE全等,再根據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即可得證;

(2)先求出∠ABG=∠CBE,然後利用「邊角邊」證明△ABG和△CBE全等,再根據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即可得證;

(3)連接AC、EG,設AG、CE交點為H,根據全等三角形對應角相等可得∠BAG=∠BCE,然後求出∠CAH+∠ACH=90°,從而證明得到AG⊥CE,再根據勾股定理求出AC2+EG2=CG2+AE2,然後根據正方形的面積等於對角線平方的一半求解即可.

【解答】(1)AG=CE.

理由如下: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中,AB=CB,BG=BE,∠ABG=∠CBE=90°,

在△ABG和△CBE中,AB=CB, ∠ABG=∠CBE=90°,BG=BE,

∴△ABG≌△CBE(SAS),∴AG=CE;

(2)AG=CE仍然成立.

理由如下: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中,AB=CB,BG=BE,∠ABC=∠EBG=90°,

∵∠ABG=∠ABC+∠CBG,∠CBE=∠EBG+∠CBG,∴∠ABG=∠CBE,

在△ABG和△CBE中,AB=CB, ∠ABG=∠CBE,BG=BE,

∴△ABG≌△CBE(SAS),∴AG=CE;

(3)連結AC,EG,AE,CG, 由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得

AB=CB,BG=BE,∠ABC=GBE=90°,

∴∠ABG=∠CBE, 可得△ABG≌△CBE, ∴∠BAG=∠BCE.

從而∠CAH+∠ACH=∠CAH+∠ACB+∠BCE=∠CAH+∠ACB+∠BAG=90°,

即AG⊥CE.

由雙勾模型圖1及例2,易推得CG +AE =AC +EG,

由AE=2CG=4,得CG=2,∴AC +EG =2 +4=20.

因此,正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之和為

AB +BE =1/2(AC +EG )=1/2×20=10.

評析: 題中「正方形的母子圖」中有一個重要的結論:AG與CE既相等,又垂直.由垂直,聯想到雙勾模型圖,便能順利解答.當然,解本題時,若有例3的模型圖在心中,就更易解答.

解題反思總結:

幾何與圖形領域中存在著很多基本圖形,每一個基本圖形都可視為一個幾何模型,它的性質、研究方法對其他較複雜幾何圖形性質的探究具有重要的導航作用。在具體的情境中加強對基本模型的研究,並讓學生慧眼視圖,從複雜圖形中找出基本模型,利用模型解決相關問題,強化模型解題的思維方法,積累有效的數學活動經驗。

近幾年的中考數學試卷,加大了對幾何圖形性質探究問題的考察力度,以檢測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水平。所以,在幾何與圖形的課堂習題教學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引導學生大膽嘗試聯想,變化問題的條件和結論,將圖形的結構重組與更新,探索條件(或圖形)變化中不變的結論,或不變的條件而變化的結論,建立基本幾何模型,打開思維的大門,提升學生的推理猜想能力、創新創造能力。

相關焦點

  • 《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是怎樣煉成的——
    、工作,近15年潛心專注研究全國中考數學命題、解題規律,將其歸納、總結、整合為116個解題模型,2019年前先後以《中考數學116解題模型》為題發布到網上。✔三劍出鞘:說幹就幹,有了30年積澱,15年專注,李澍老師首先對已經發布,被大量盜版的《中考數學116解題模型》進行了補充,修改和完善,解題模型增加為120個,也許是天意,和治病救人的120正好契合,故靈機一動,以強化基礎、整合模型為創作主旨,形成了大家現在看到的「強基之劍」,作品題目幾經修訂最終定各為《中考(初中)數學120解題模型原本》 。
  • 《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及對應的衝刺中考五輪複習方案
    █《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及對應的衝刺中考五輪黃金複習方案視、聽、看一體化的教程+個性化的學習方案=貼身貼心的教育保姆。五劍全程陪伴,中考不留遺憾—決勝中考的路上,有你,有我,讓我們一起與優秀同行。
  • 中考攻略|中考數學核心解題策略之模型法
    #中考加油本期將為大家帶來的是中考數學核心解題策略之模型法,其中的一個構成部分——"一線三直角"(也稱「三垂直」模型、K型圖)。何為模型法?顧名思義,模型法,指的是運用模型進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一般經驗的總結,具有易掌握、好運用、解決問題快速準確等主要的優點。
  • 《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系列作品全家福(完整目錄)
    120解題模型分類通關講座》。✔內容提要:用21個專題+900多頁PPT+174集視頻,分類剖析了「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的應用技巧 。較好地解決了數學學習和解題過程中「一聽就會、一做就錯;思路不暢、速度不快」等問題。創作主旨:分門別類,積累經驗,識別模型。
  • 計算機網絡:模型那些事
    我認為當然需要,因為提煉一些常見的通用的「問題模型」對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益處。1.提煉模型本身就是一項高級的思維活動。把不同形式的問題進行比較、歸納、抽象,得到共性的結構和規律,在此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方法,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 《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及其系列作品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關於創作和錄製《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續集的公告——繼《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受到初中學生、家長、教師的認可和好評後,考慮到中考題型的變化和考試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了與時俱進,使我們的系列作品真正做到直擊中考最新的核心考點,契合中考最新動態,我們決定繼續為大家錄製「三劍客」的續集。續集的名稱暫定為《中考數學120解題模破解經典新題》。
  • 《中考(初中)數學120解題模型》關鍵詞+作品截圖+簡介
    通過對近年全國中考數學試題解題方法、技巧、套路、模型的潛心研究,從中剝離出了24個專題、143個解題模型(初稿120個,所以作品名稱為「120解題模型」)。其涉及的方法、套路幾乎觸及和覆蓋了近年中考數學試題的所有題型。「模型」以朗朗上口的口訣呈現,著眼於考場應試解題的「懂、會、對、快」。每個模型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用」三個成層面解讀,圖文並茂,重在應用。
  • 李澍獨創的《初中數學120解題模型》簡介(本尊駕到,盜版者迴避)
    在初中數學教學一線從事教育工作30餘年的李澍老師,通過對歷年中考數學題解題方法、規律的歸類和深入研究,提煉出了120多個解題套路和模型,猶如中考數學通關的120幅藏寶圖。用朗朗上口的口訣和圖文的形式,覆蓋和囊括了中考所有的解題思路、技巧、方法,和二級結論。科學的創新、獨樹一幟的發明,會讓你的數學解題能力和成績有一個質的飛躍。
  • 《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3+4」系列作品及作者簡介
    《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作者及作品簡介:60後中學數學高級教師,老牌師範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初中數學教學一線摸爬滾打30多年。多次參加中考數學命題、閱卷、質量分析和調研評估工作。跟蹤研究中考數學學命題規律和對應的解題模型、方法、套路、技巧15年。
  • 中考熱點,再說倍長中線模型,進階新觀點收穫不一般
    當涉及三角形中點或中線問題時,常採用延長中線一倍的辦法,即倍長中線法,來作輔助線解題。好處是通過此法構造全等三角形繼而得到平行,可將分散的條件集中在一個三角形內解題,常常出奇制勝,化腐朽為神奇。且看模型的探究,和模型產生的基本結論及應用。
  • 中考數學,拋物線上的動點存在性問題,每天一題助你提煉解題技巧
    拋物線不僅是生活中常見的模型,也是中考的熱點。二次函數為背景的壓軸題屬於中考熱點,其中將軍飲馬問題模型就是其中一個題型。這次就分享這類型題目的解題技巧。在二次函數綜合題中,待定係數法求函數解析式是中考必考知識點。
  • 《中考(初中)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中與視頻課程配套的課件
    (初中)數學120解題模型原本》900多頁PPT+WORD文檔,143個解題模型覆蓋中考解題套路。目標:構建模型;夯實基礎。120解題模型分類通關講座》900多頁PPT+174集視頻分類剖析120解題模型的應用技巧 。
  • 學會構造「一線三等角」模型解題,為中考提分「抄個近路」
    「一線三等角」是一個常見的相似模型,指的是有三個等角的頂點在同一條直線上構成的相似圖形,這個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銳角或鈍角.通俗地講,一條直線上有三個相等的角一般就會存在相似的三角形.不同地區對此有不同的稱呼,「K形圖」,「三垂直」,「弦圖」等,以下統稱為「一線三等角」模型.
  • 初中幾何八大經典模型— 相似基本模型
    相似三角形是幾何中重要的模型之一,是初中數學的難點,也是各省市常考的熱點問題,本節我們將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進行歸納總結,提高大家提煉並運用模型解題的能力,讓複雜問題變簡單。二、相似基本模型及其應用(一)「A型」和「X型」
  • 應網友要求:分享《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更多精典內容給愛好者
    《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是李澍老師集30年教學經驗的心血之作之一。全文近500頁,143句和解題模型配套的記憶口訣。其中囊括了破解中考數學各類題型的套路、模型、方法和技巧。有圖形、有來龍去脈,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每個知識點都從為什麼?是什麼?怎麼用?三個方面去解讀。
  • 黃東坡:2021年中考數學重難點,你必須掌握的「萬能代數模型」解題秘器
    它也是初中數學學習的重難點,中考必考的重要內容,在全國各地的中考數學試卷中所佔分數大約如下:不管是選擇題、填空題,還是解答題都常光臨。縱觀近年來與一元二次方程相關的開放題、探索題、閱讀理解題更逐漸成為中考命題的熱點,多以社會關注點為素材,分值較高。
  • 第二屆模型教學研討會會務期間一些問題的集中回復
    ,通過16個專題突破學生的認識和解題的技能,使廣大初中學子在書的引領下深刻理解初中教學的理念,在「算」「證」兩 個字上下功夫,練就一雙能夠洞察問題深層結構的慧眼,不僅學會解題, 能發展智慧! 二、馬學斌老師馬學斌老師也是多年的老友,本次研討會的支持者,大名鼎鼎的《挑戰中考壓軸題》的作者,連續多年組織全國性的「挑戰中考壓軸題解題大賽」。他的書連續十多年暢銷不衰,有目共睹,大家可以自己百度。需要馬學斌老師的書,請掃碼:
  • 學會靈活運用四種三角函數模型解題,簡單實用
    ↗在中考數學考試題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三角函數應用題,這類題的取材於現實生活,應用廣.解答這類題時,一般應按下面幾個步驟進行:一是要認真分析題意,藉助已知或畫出的示意圖,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二是找出有關的數學模型,找出直角三角形或通過添加輔助線構造有關的直角三角形,把問題轉化為求直角三角形的邊或角有關問題,三是選擇合適的銳角三角形函數求出相應的角或線段.
  • 《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加入硬核新成員~
    《中考數學120解題模型三劍客》加入硬核新成員~入門之劍,適應性更廣泛 針對學生、家長、老師在使用「三劍客」後的反饋:作品起點較高,很適合中上程度的學生培優拔高,但對基礎較弱的中下學生,學起來有點力不從心。建議增加以基礎性內容為主的講義或課件。 為此,我們在第一部作品「強基之劍」之前加入了老李原創的《初中數學雙基同步複習拓展拔高學案》~入門之劍。
  • 中考熱點:輔助線模型之隱圓模型之二-直角三角形共斜邊模型
    同學們好,上篇文章,我們分享了隱圓模型之一,也就是畫輔助圓的模型一,共頂點,等線段模型,這一篇,我們繼續分享輔助圓模型二,直角三角形共斜邊模型。兩個直角三角形,共斜邊DF,根據模型,很容易得出D,E,B,F四點共圓,四點共圓,那麼∠DBE=∠DFE=45°,進而就能證明EF=DE了。我們來看看具體思路。當然,這道題還有別的證明方法,但是如果使用共圓模型去解題,會顯得更簡單。再來一道例題,看看大家是否能一眼就能看出直接三角形斜邊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