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股投資者結構大不同 估值偏好差異須關注

2021-01-10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每經記者 賈麗娟

在了解內地與香港兩地資本市場在信息披露上的差異之後,本期的「決戰滬港通·贏在香江」,將向讀者解析兩地投資者結構的差異、市場炒作偏好不同,以及近年來港股市場出現的一些變化。

港股機構投資者佔六成/

眾所周知的是,A股市場是一個「散戶化」的市場。興業證券7月發布的研報顯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佔總流通市值的比例僅略超10%,其中,公募基金持股佔比從2007年的30%以上回落到6%左右,QFII持股佔比約1%。佔比最大的是「大小非」為代表的產業資本,約60%,其次便是個人投資者。

興業證券表示,「散戶化」的投資者結構對應的是A股估值體系不斷偏向於「更小、更能講故事、更沒有機構參與」的股票。近兩年,大盤股和小盤股的估值差異一直難以有效收窄,當前,上證綜指PE為9倍,而創業板PE為63倍。2013年A股創業板的故事就是例證:資金持續從大盤股、周期股流出,推動了消費股、創業板持續超預期上漲。

反觀港股,卻是一個長期由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在許多內地投資者的概念裡,港股市場一直是藍籌股的天下,這與機構為主的投資者結構有很大關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資料發現,港股市場上60%的投資者都是海內外的機構投資者,其中僅海外機構投資者就佔到40%。

港交所今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10月到2013年9月,現貨市場交易的最主要來源為外地機構投資者,其交易佔市場總成交金額的比例達到40.8%,其次為本地的機構投資者,佔比為20.4%;而個人投資者的比例並不算高,本地個人投資者佔比17.6%,外地個人投資者僅佔4.8%。

兩地投資者關注點不同/

不同的投資者結構,使得兩地市場對於類似的股票會給出不同的看法。舉個簡單的例子,近期A股市場上的大牛股友阿股份,因其打造的「特品會」被投資者預期會模仿「唯品會」,導致股價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上漲60%以上;而在港股市場,同樣是「O2O」概念股的銀泰商業,旗下的銀泰網已經上線多時,公司還獲得了阿里巴巴的大筆入股,但其股價始終不溫不火。

有市場人士舉例稱,第一視頻,在港股投資者眼裡是一個擅長題材炒作的公司:收購了不少熱門概念的企業,關聯交易不少,企業業績還虧損,投資價值有待商榷。但在內地投資者眼裡,第一視頻卻是充滿活力的公司:受到眾多機構的青睞,收購了多家有前途的企業,很早就看出視頻業務不賺錢因而早早布局了如今炙手可熱的網際網路彩票和手遊業務,子公司中國手遊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

港股小票長期被「無視」/

與A股市場熱愛題材不同,在港股市場,藍籌股往往是市場的 「寵兒」。騰訊近年的驚人漲幅就不說了,投資者耳熟能詳的金山、聯想等公司的股票也有上佳表現。這與港股市場上一些股價長期 「趴窩」,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仙股」們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海外著名機構發布的評級報告,幾乎也只覆蓋藍籌股。

有分析稱,很多小市值港股便宜的一個原因,是香港投行界不像內地這樣有大量券商分析師,分析師數量有限,能覆蓋的範圍也就有限。另外香港機構投資者眾多,而對機構來說,研究小市值公司有點浪費精力,因為可投量小,很多小市值股票也因此被機構投資者放棄。

一位長期關注港股的深圳證券公司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港股市場很多基金都是做長期投資,不大可能去買小市值股票,主要原因是為規避風險。

「小股票波動太大,風險也太大。要知道港股上市審查不是很嚴,很多在A股上不了的企業都在港股上市了。小股票一般不被注意,散戶也是這樣。雖然香港也有很多老年人炒股,他們是散戶,但他們也只會買類似滙豐這樣的股票,目的也只是為了分紅。」該分析師說,除了A股市場,其他市場都沒有這麼多散戶,多數人還是把資金交給專業的機構來做。

港股受A股影響將增大/

其實,喜愛藍籌股的不僅是香港當地的投資家,英美的機構投資者也不例外。

港交所數據顯示,在港股市場的外地投資者中,最大的一部分來自英國和美國。美國、英國、歐洲其他地區投資者貢獻的交易額在外地投資者中的佔比分別為28.1%、25.6%、13.6%。而在過去10年中,美國和英國投資者的比例也一直很高,兩者佔比均很少低於25%。

「英美的比例一直都很高,港股市場的很多錢都是來自於這兩個地區。而他們就更傾向於大盤股而不是小盤股。」上述分析師表示。

這也是港股市場長期跟風美股走勢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未來港股究竟與美股更接近,還是會向A股靠攏呢?

「隨著內地資金的增多,相信港股市場受美股的影響會慢慢變小。」上述分析師表示。

而在香港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德幾看來,美股市場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市場,關注度最高,而且港元被動跟隨美元的走勢,都使得港股市場會長期受到美股市場的影響。

不過他也表示,港股市場與內地的關聯會越來越大。「恒生指數成分股中,已經有很多內地公司,騰訊、中國移動、幾大銀行和保險公司,這些都與內地經濟有非常大的關聯,未來兩地市場相互影響的態勢會越來越明顯。」

相關焦點

  • h股是什麼意思? H股估值為亞洲市場最低
    h股是什麼意思?H股指註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德意志銀行稱,隨著中國的財政刺激推動經濟增長,今年底之前H股將上漲33%。h股是什麼意思本周,隨著中國官員表態市場將在未來幾個星期內穩定,市場對將採取措施刺激經濟增長的預期增強,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反彈了約8%,創下5個月來的最大漲幅。
  • 經濟復甦預期增強 投資者可關注「三朵金花」
    而投資界人士認為,A股市場正處於牛市初期,結合全年經濟修復帶動盈利修復、風險偏好略微抬升這兩個特點,投資者可關注「三朵金花」。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同步復甦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超常的寬鬆政策以及穩槓桿框架下,貨幣政策加速正常化。
  • 投資者拿去!淺析十種公司估值方法
    由於高科技企業在贏利性、持續經營性、整體性及風險等方面與傳統型企業有較大差異,選擇市盈率法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時,要注意針對不同成長時期的高科技企業靈活運用。  P/B估值法  市淨率是從公司資產價值的角度去估計公司股票價格的基礎,對於銀行和保險公司這類資產負債多由貨幣資產所構成的企業股票的估值,以P/B去分析較適宜。
  • 券商晨會精華:年底市場風險偏好偏弱 系統性大機會少
    今日券商晨會上,中金公司研報指出,臨近年底市場風險偏好可能偏弱,建議投資者在市場的變化中穩守基本面與估值底線,注重低估值、有正面催化等因素,逢低吸納符合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主線的優質成長個股。國泰君安證券認為,交易遠期的復甦仍是下一階段市場的核心主線。復甦方向明確,斜率有望超預期,調整後便是布局機會。
  • 資本結構表、股權結構、估值...一文教你如何完成早期融資
    所有那些新詞彙,如「投資意向書」、「資本結構表」、「按比例」等其他不同的估值指標,以及正在籤署的協議的非常真實的法律後果等等,都讓人暈頭轉向。作為初學者(或者僅僅是為了複習),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案例中學習。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情。我們將解釋第一輪融資的基本機制,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術語,以及不同類型的金融工具和交易結構的運作方式。首先,讓我們先成立一家公司,構建一張資本結構表!
  • 博時基金王俊:行業估值差異或將得到修正 踐行「物美價廉」投資哲學
    他表示,展望2020年下半年,當前A股內部行業之間較大的估值差異或將得到修正。在行業上將珍惜總量仍有增長的行業,關注競爭結構改善的行業。  行業估值差異或將收斂  博時基金研究部研究總監王俊認為,A股目前到了這麼一個位置上,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現在市場的結構的話,它有點「頭重腳輕」。
  • 外資加注中國金融市場 豐富投資者結構分散風險
    (原標題:外資「加注」中國金融市場豐富投資者結構分散風險)
  • 投資者須關注亞馬遜一大風險:業務拓展能力不足
    該文章表示,作為亞馬遜的投資者,必須關注一大風險問題,即亞馬遜在更多業務領域方面的拓展能力不足。德米特裡奧斯的文章內容如下:  最近一段時間,亞馬遜的股票表現可謂節節勝利。在過去的5年期間,亞馬遜股價漲幅高達250%以上,因此,投資者為何對亞馬遜感到激動,也就不足為怪了。作為一家零售業巨頭,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內,亞馬遜每個季度的收入增長幅度都在20%以上。
  • 公司估值的方法
    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重要利器,在「基本面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價格」 基本邏輯下,通過比較公司估值方法得出的公司理論股票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異, 從而指導投資者具體投資行為。
  • 什麼是風險偏好?風險偏好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至誠網(www.zhicheng.com)5月27日訊  股票投資者在股票投資的過程中會對風險表現出不同的偏好,也就是風險偏好,風險偏好類型可以分為風險迴避者、風險追求者和風險中立者。
  • 東興證券研究報告:港股估值體系的梳理
    通過以上三個層次梳理,我們試圖找出港股形成當前價值體系的具體成因,並更好地理解港股的主流價值偏好。一個市場的估值體系異常龐雜,非一篇報告所能詳盡,本文作為拋磚之作,謹希望通過不完整的梳理,為投資者初步形成對港股估值體系框架性概念,並了解背後成因和不同市場的價值敬獻綿力。
  • ...短期建議降低風險偏好、加強自我保護;待市場相對穩定、估值...
    不過,低價券陣營也進一步擴圍,絕對價格的低企反映出投資者對瑕疵債券償付信心的不足。從其他維度看,違約事件的影響還未停止發酵,甚至可能會波及股票市場。市場分析人士提示,信用事件衝擊消退、定價恢復理性需要時間,短期建議降低風險偏好、加強自我保護;待市場相對穩定、估值調整到位後可挖掘錯殺或超跌之後的修復機會 (中國證券報)
  • 如何給泡泡瑪特估值?
    來源:第一財經YiMagazine我勸你還是做個保守的投資者。這也是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和普通人的不同之處。作者 | 崔鵬泡泡瑪特在香港上市及其估值似乎成了投資界的一個現象級問題。「你不懂年輕人的……」這種說法非常像行為學裡的「偏好」。比如在馬路邊看到一個傢伙正舉著一桶尿往嘴裡灌,這很難解釋,然後行為學家們就說這是那個人的「偏好」。「你不懂年輕人的……」和「偏好」的不同之處在於,投資者的筐裡裝的是各種各樣估值高到令人難以理解的公司和行業。而且「你不懂年輕人的……」的這種標籤比「偏好」更有效,因為它有點像「聰明的人才看得見」。
  • 幫考網:證券投資顧問考試重點—什麼是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的第一個知識點,投資者偏好特徵。大綱對於這個知識點的要求是熟悉,也就是說不光要了解,還要熟悉。雖然是熟悉,但是我這裡要求大家能掌握,因為關於客戶的風險偏好判斷可以說貫穿於證券投資顧問考試的整門教材內容。
  • 博時基金麥靜:A股估值分化有望收斂 港股配置價值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長期發展潛力巨大的科技、醫藥和穩定的消費板塊,在經濟增長中樞下移和經濟結構轉型階段,將持續獲得投資者偏好以及由此帶來的估值溢價,只是溢價幅度可能存在很大波動。總的來說,今年可能難以看到傳統意義上的比較劇烈的風格切換。
  • 個人投資者常犯錯誤之四:熟悉性偏好
    :熟悉性偏好  您是否有過以下經歷?比如,普通個人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熟悉性偏好的表現就是,在沒有專業外力(證券客戶經理、銀行客戶經理、基金客戶經理等專業金融從業人員)幫助的情況下,往往下意識地選擇自己耳熟能詳的大上市公司、廣告做得多的上市公司;在購買基金時,往往下意識地選擇自己熟悉的基金公司產品或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
  • 學會這套「企業估值分析法」,你離高明的投資者又進了一步
    此前,生財君已經為大家詳解了企業財務報表以及報表的分析方法,但對於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僅有這些還不夠,投資者還需要對企業進行估值,並將其作為投資的重要環節。那麼,生財君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企業估值分析法」。
  • 最常用的企業估值方法比較分析
    例如: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注重穩定性,首選DCF方法,次選EV/EBITDA;生物醫藥及網絡軟體開發上市公司,注重成長性,首選PEG方法,次選P/B、EV/EBITDA;房地產及商業及酒店業上市公司,注重資產(地產等)帳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的差異可能給公司帶來的或有收益,應採用RNAV法與PE法相結合的方法;資源類上市公司,除關注產量外,還應關注礦藏資源的擁有情況,應採用期權定價(Black-Scholes
  • 不同企業適用不同的估值方法
    這就要通過估值來判斷。在投資股票選擇個股的時候,估值是大家最關注的。這節課我們就來講講企業的估值方法。估值方法通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相對估值法,它的特點就是採用成熟方法,比較簡便。比方說pe估值法,pb估值法,ev/ebitda,PG估值法,市銷率估值法等等。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方法,特點是主要採用直線方法。如股利貼現模型,自由現金流模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