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生財君已經為大家詳解了企業財務報表以及報表的分析方法,但對於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僅有這些還不夠,投資者還需要對企業進行估值,並將其作為投資的重要環節。那麼,生財君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企業估值分析法」。
「企業估值是投資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它著眼於企業本身,對企業的內在價值進行評估,投資前需要明確評估目標資產的公允價值。」中國工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相關負責人說。
具體來看,估值方法通常包括相對估值法、折現現金流法、成本法、清算價值法、經濟增加值法等,其中,「相對估值法」類別下的「市盈率估值分析方法」最為常用。
一、市盈率是什麼
市盈率即PE比率,是中國股權市場應用最普遍的估值指標,是每股股價與每股淨利潤的比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市盈率(P/E)=每股價格/每股淨利潤
每股價格=每股淨利潤*市盈率
淨利潤即稅後利潤,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它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淨利潤越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越好。
如果股價是10元/股,每股收益是1元,市盈率就相當於10倍,投資者買某家公司的價錢相當於付出這家公司每年盈利的倍數。
舉個例子,如果某家公司一年賺1個億的淨利潤,此時市盈率為10倍,如果投資者願意以10元/股的價格收購該公司,則表示投資者願意花10個億購買這家公司。
二、市盈率與行業的關係
市盈率指標更適用於消費行業等周期性不明顯,或者產品是快消品且產業周期波動不強烈的行業。
比如在消費類行業中,今年喝多少茅臺和牛奶,吃多少榨菜和火腿腸,在一般情況下,明年還是會消費那麼多,產品消費數量及價格波動都相對比較穩定。但是,像券商這種牛熊市波動特別大的行業,市盈率指標就不太適用。
以外,市盈率指標也不太適用於新興產業企業。如果用市盈率去評估十幾年前的阿里巴巴或騰訊,只能得到一個負數,因為那時候它們沒有盈利,但事實證明它們極具成長性。
三、市盈率與板塊的關係
過去幾十年,中國股市大盤的市盈率一般都在10倍和60倍之間寬幅震蕩。2018年估值下行之後,近幾個月市場對估值進行了修復,目前上證A股的市盈率在14倍左右,依然處於歷史低位。
由於組成的上市公司不同,各板塊都獨具特色,相對應的市盈率也有所差別,這與企業的規模、類型都有極大的相關性。
具體來看,2015年,創業板的市盈率達150倍,這相當於我們花150億去買一年只產出1個億利潤的公司,因此150倍的市盈率非常高,投資者回本需要150年。但需要注意的是,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多為創新性企業,如網際網路企業、科技企業等,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暫時較弱,市盈率偏高,但成長性強,因此不能簡單地以市盈率高低來判斷創業板企業好壞。
四、市盈率的應用
市盈率隨股價變動而變化,股價上升市盈率就會隨著上升,股價下跌市盈率就會隨著下跌。
假設A公司的股價上升到2.00元,它的市盈率就是:2.00/0.10=20。
如果我們想買股,市盈率是越低越好。市盈率低就代表股價便宜;同理,如果我們想賣股,市盈率則是越高越好,市盈率高就代表股價昂貴。
有時候股價紋風不動,市盈率也會變動。例如,A公司的股價停留在0.86元,而它卻公布了最新業績。假設它的每股淨利潤下降了一半,只剩0.05元,那麼它的市盈率就會變成17.2,即市盈率=0.86/0.05=17.2
因此,我們要常常關注公司的業績,尤其是公司公布業績的時刻。有時我們需要自己算算市盈率,不能單純依賴報章數據,因為報章通常會存在幾個月的延遲。
(經濟日報 記者:郭子源責編:於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