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影評:當父母毋庸置疑的愛和跨越血緣的愛對峙

2020-12-20 內涵帝

涼意漸深的冬夜,窩在沙發上又看了一遍電影《親愛的》。即使已經看過很多次,但是再看一次,還是能觸動我的心。這部電影邀請了很多實力派演員,超強的演技讓這部電影很出彩。3.44億的票房,是對這部電影的充分肯定。這部分電影裡,我們看到了父母對孩子的愛,也看到了跨越血緣的愛。

黃渤飾演的田文軍和妻子離婚之後,獨自一人帶著兒子經營著一家小網吧。這個在城中村努力謀生的父親,對自己的兒子田鵬疼愛不已。很平常的一天,兒子在妻子來探望之後,追著妻子的車,最後走失了。發現兒子不見的天文軍驚慌失措。在打電話報警的時候,黃渤完全控制不住聲調的樣子,演出了一個父親的慌張和害怕。儘管警察及時出動,但是陰錯陽差之間,還是沒能找到孩子。 接下來就是一對父母漫長的尋子之路。人海茫茫,孩子到底在哪裡呢?田文軍和前妻魯曉娟在痛苦之中,奔波在找孩子的路上,他們一次次被騙,又一次次重新出發。他們和同樣尋找孩子的人抱團,互相慰藉,互相支持。

最終,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田鵬。他們的孩子被拐之後,被交到了農婦李紅琴手裡。被丈夫告知不能生育的李紅琴悉心養育著二個從外面帶回來的孩子。田文軍和魯曉娟來找孩子的這段戲,看哭了很多人。在鄉間小道上,抱著鵬鵬拼命奔跑的田文軍,以為孩子被搶走,死死追著不放的李紅琴,他們都以為這是自己的孩子,一條路上的二頭,都是愛著孩子的父母。

事情終於調查清楚,這個孩子就是被拐的孩子鵬鵬。鵬鵬回家了,李紅琴入了獄,吉芳也被送到了孤兒院。出獄之後的李紅琴一心掛念著孩子,一出獄就去了孤兒院。小小的窗戶裡,是盼著媽媽接走自己的吉芳,窗戶外面,是想念孩子的母親。小小一扇窗戶,卻是那麼難以逾越。掛念著鵬鵬的李紅琴,還是偷偷去看了孩子。她知道自己沒有資格要回孩子,她只想囑咐田文軍,千萬別給孩子吃桃,他過敏。這樣的愛,總讓我們一次又一次溼了眼眶。

綜觀整個影片,可惡的人販子萬死不辭的錯誤,卻讓幾個無辜的人完全改變了生活的軌跡。田文軍和魯曉娟幾年的痛苦的尋子之路,我們可以窺見父愛母愛的偉大。但是李紅琴的悉心養育,視如己出,牽掛難捨,這也是跨越血緣的一份愛。

看到影片裡的鵬鵬,我想到了我的堂妹。一出生就有心臟病的她被遺棄在了醫院的臺階上。寒風裡的小嬰兒被凍得臉色發紫。善良的伯母看病出來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奄奄一息的孩子,帶回了家。從此之後,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為堂妹多次北上求醫。老天見憐,這個病弱的孩子養成了大姑娘。每次看到伯母一家其樂融融的樣子,總覺得感動。妹妹的情形和鵬鵬不一樣,但是從他們身上我都看到了這種無關血緣的愛。願這世上永無失散的孩子,永無尋子的父母,永無被放棄的病兒。這部電影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原創作者:A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影評:《親愛的仇人》金香起獨挑大梁的突破演出
    劇情簡介《親愛的仇人》是一部韓國劇情電影,由車聖德執導,金香起、劉宰明、金祜廷主演,故事講述在一場意外事故中失去父母的英珠,與弟弟過著相依為命的辛苦生活,沒想到弟弟捲入犯罪事件,必須繳交大筆交保費沒想到尚文和妻子對英珠視如己出,儘管偷錢仍把她當成自己女兒照顧,英珠也逐漸陷入人性的糾葛。老劉影評-最難抹去的內心傷痕繼去年在《證人》中飾演自閉症少女之後,3歲便出道、以《與神同行》為人熟知的演員金香起又再度證明自己絕對有能力單獨挑起一部劇情片主角的重擔。
  • 父母與子女之愛:你愛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我|血緣關係與三觀
    期盼中……媽媽,你愛的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我。媽媽當然愛你,你是我的孩子呀!如果我不是你孩子,你還愛我嗎?可明明,你就是我孩子呀!媽媽,我是說如果,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源於「三觀一致必將取代血緣關係,成為新的人際紐帶」。
  • 孩子和父母,哪個和我們的血緣更近?答案不是我們想的
    之前我在看一部電視劇的時候,裡面的男主角說了這麼一句話,讓我很是意難平,「我們為了家庭辛苦付出,可到頭來會發現孩子總有一天長大要離你而去,而你的愛人本應和你最為親近,但睡在枕邊的人才是血緣關係最為疏遠的。」
  • 我愛的人,親愛的自己:新年快樂!
    作者:胡楊映月我愛的人,我的父母,我的孩子,我愛的人:新年快樂!謝謝你們給了我無私的愛,沒有你們的陪伴,對於我而言,我就是在這個紅塵之中一葉孤獨寂寞飄零的孤舟,我在這個世界上不僅很孤獨,不僅很寂寞,更會很冷,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們會真心真意,全心全意的為了愛我而奮不顧身!
  • 《海街日記》:那份出自愛的體貼與理解,那份與生俱來的血緣牽絆
    出於對長澤雅美的喜愛,今天我想和大家談一談由她主演的另一部電影《海街日記》,由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導演的。其實這部電影很多人都已經聽說過,甚至很多人都看過。而就我個人而言,《海街日記》這部電影,我還刷了好幾遍,這部電影到底有怎樣的魔力呢,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一一道來。
  • 美國影評家寶琳·凱爾:愛她的人愛得要死,恨她的人咬牙切齒
    保利娜·凱爾或許是最有影響的美國影評家,她將電影評論提高到藝術的高度,她的評論幾乎成為了美國文化的一面旗幟。有人說讀她的影評勝過去電影院看電影。她對經典巨製和商業快餐都有自己的洞見,她的影評從不止步於經典,她從不迷信歐洲電影,對於垃圾商業片,她也不吝惜自己的點評與鑑賞。
  • 「如愛和慷慨一樣毋庸置疑」
    女孩寫信的內容為:  「親愛的編輯,我的一些朋友說,世界上其實沒有聖誕老人。  爸爸說,如果《太陽報》說有,就是有。  請告訴我事實真相,有沒有聖誕老人?」  收到來信的編輯弗朗西斯·法塞勒斯·丘奇認真地做了回復。雖然這封回信被甩到了第七版刊登,但每個讀到它的人都為之動容。
  • 【文談】影評:《親愛的白種人》
    【文談】影評:《親愛的白種人》 中國日報網 2014-11-18 15:46:08 《親愛的白種人》(Dear WhitePeople)一部誕生於歐巴馬時代的美國的新喜劇,講述的是有關種族和身份認知的故事。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枷鎖,想要斬斷,就從學會和父母對峙開始
    斬斷原生家庭的枷鎖,從學會和父母對峙開始了解原生家庭對我們產生的傷害後,不是坐以待斃,更不是服從命運,我們要學會斬斷,學會自我界定。這個過程並不是那麼的容易,甚至會帶來傷害,這是一種鬥爭,也是為自己的命運和人生做出搏擊,就如同《何以為家》中的小男孩一樣,可以逃離父母,也敢於去控訴父母。
  • 除了血緣關係,互愛也可以
    《以家人之名》開篇自1999年講起,三個家庭相繼破碎後李海潮和林和平兩個爸爸決定共同撫養三個孩子,小女兒李尖尖和兩個哥哥林霄、賀子秋在這種特殊的家庭中一起長大。劇中捕捉諸多生活細節,例如三個孩子一起看的動畫片《黑貓警長》,夏天李爸常拿的大蒲扇,尖尖給林霄送去的牛奶雪糕。
  • 【1+1】《歸來》影評:喚起對愛的渴望
    原標題:【1+1】《歸來》影評:喚起對愛的渴望   編者按:張藝謀導演的文藝大作《歸來》於5月16日在全國上映,一個周末票房突破八千萬,創下了華語文藝片的記錄。鞏俐與陳道明在戲中的「教科書」式表演獲得了觀眾稱讚,也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 《親愛的安德烈》:用愛與尊重,找回「丟失」的孩子
    父母與子女之間,常常在控制與反抗中漸行漸遠。正如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父母與孩子之間最重要的是距離!然而,在與兒女漸行漸遠的過程中,也有父母會及時覺察到與孩子之間的變化和距離,並想重新努力認識自己的孩子,比如,龍應臺就想認識自己十八歲的兒子安德烈。
  • 《小偷家族》本以為血緣是最親的愛,看到小女孩身上的傷我沉默了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一直認為血緣關係的愛才是最親的愛,只有血緣關係才會有那種凝聚力。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一直以為血緣關係是最親的愛,只有血緣關係才會有那種凝聚力,但是在看完這部影片之後,再結合現如今的社會現狀,有血緣關係也不一定能給予愛,如果能自己選擇就好了。一個關於小偷家族的故事由此展開,每個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 愛,源自於哪裡?
    愛,源自於妥協「孩子,爸爸媽媽愛你」——父愛、母愛。「親愛的,我愛你」——愛情。因為愛,世界充滿溫暖,也因為愛,彼此陌路人。其實恨也是愛的一種形式,只是愛的很極端。那愛源自於哪裡呢?有的人說內心,我覺得這個太籠統,不夠具體;有的人說情,我覺得這個似是而非,不夠準確,觀察生活和周邊的人,我覺得愛源自於妥協,而妥協也來自於愛,二者互相依存。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愛一個最重要的表現就是雙方出現分歧的時候,這個時候最能體現愛了。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掙脫原生家庭的桎梏,學會和父母對峙開始
    但要真正"成為自己",塔拉必須做出"了斷",她要和父母對峙。首先,和父母對峙,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對於塔拉來說,她是先和母親對峙的,只是母親撒謊了。塔拉和父親對峙,是父母去劍橋大學看望她的時候,那時候父母想感化她,可是她拒絕了。父母對此極其失望,決定斷絕和她來往,這對塔拉來說,是重擊。後來她在哥哥泰勒的幫助下,接受了心理治療,也幸運地拿到了博士學位。其實,塔拉和父母對峙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 網友影評:《愛寵大機密》好看,但一點也不酷
    網友影評:讓全世界觀眾頭腦風暴了一回,內涵豐富,指涉巧妙,製作上也是頂級水準,確實是神作。但就是因為故事線過於龐雜、隱喻指涉過於深刻,一開始就是成人向,根本上把低幼群體拒之門外。相比起來,《愛寵大機密》的故事就簡單得多,寓意也單純得多,依然是溫暖和愛的老一套說辭。
  • 媽媽和兒子對峙:無原則的父母,只會把孩子養成一灘「爛泥」
    媽媽持刀和兒子對峙:無原則的父母,只會把孩子養成一灘「爛泥」無原則包容和放縱的家庭,養不出好孩子。父母的愛,沒有條件,但有原則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堅持原則,其實並不矛盾,而應當同時存在,否則,愛就變成了縱容,孩子也會成為「巨嬰」。
  • 親愛的,對不起,我愛你
    親愛的,對於你的決定我欣然接受,因為我深刻的明白,這是對我們這段感情最好的處理結果,所以,親愛的,我要你知道,我至始至終從來沒有埋怨過你。親愛的,請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什麼委屈都憋在心裡,記得跟你最好的朋友吐露心事,雖然她們並不能幫到你什麼;親愛的,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要總是熬夜,不要總是酗酒,不要總是在睡覺前玩手機,因為你的睡眠本就不怎麼好;親愛的,晚上睡覺前,記得放一杯溫開水在床頭,因為你有深夜起床喝水的習慣;
  • 無處安放的親情——評電影《親愛的》主題意蘊
    另一方面,片中主角在兩個家庭間的無所適從、血緣與親情的衝究以及法律和道德的矛盾,使《親愛的》以一個「碎片」式油的倫理困境讓觀眾自己去解讀影片背後的含義,因此使能夠從內心深處對社會的倫理進行反思,「拐賣」事件的受傷者到底是誰? 是孩子,是父母,還是沒有倫理道德的社會?
  • 經典案例:電影《親愛的》高口碑助力票房逆生長
    《親愛的》是一部「打拐題材」電影,電影主演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該片於2014年9月25日上映。影片評價首先《親愛的》的主要角色和故事都脫胎於真實發生的「打拐」事件;其次,這類親子題材本身就是「催淚大戶」,多年前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所掀起的觀影盛況,相信80後們都記憶猶新。面對「骨肉分離」的人間慘劇,再理性的觀眾,恐怕也都會心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