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型文化藝術專題節目《印象》本周日起紀實人文頻道開播

2020-12-18 澎湃新聞

作為紀實人文頻道全新推出的一檔雜誌型文化藝術專題節目,《印象》主打文化訪談、文化專題、文化VLOG,以新鮮、豐富、明快的節奏,帶給觀眾全新的文化節目觀賞體驗。

《印象》每周日19點在紀實人文頻道播出。欄目以20至45歲對文化藝術領域感興趣、或有一定了解的中青年人士為目標受眾,聚焦長三角地區的各類文化活動、文化人物、文化現象。

欄目分為「對話」、「講述」、「搜客」三大板塊,分別對應嘉賓訪談、人物專題片、文化藝術短視頻三種樣態。抽屜式的編排方式賦予節目彈性的製作空間,也為觀眾帶來了節奏明快的觀賞體驗。

板塊一:對話

千百年來,有一個美妙的名字始終讓中國人魂牽夢繞,那就是:江南。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過金戈鐵馬,也有過文採風流,無論是東晉時期的衣冠南渡,還是明清時期的城市繁榮,「江南」都是中華南北文化千年交融的見證者,更是華夏傳統與西方現代精神結合的文明結晶。

在上海博物館最新推出的「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上,來自上海博物館及15家文博單位的197件(組)重要文物,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考古學視野下的「意象江南」。跟隨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副研究館員谷嫻子的腳步,我們和江南文化相識、相知,通過解讀展品背後的故事,了解一個綿延千裡又近在咫尺的江南。

江南文化的源頭,到底從何而來?

江南文化源自吳越文化,它是指在先秦,吳越列國所在地區,有人類活動以來,所存在的一切文化現象。

1684年至1707年,康熙皇帝曾六次巡視江南。第二次南巡結束後,他徵召江南畫家王翬[huī]等人繪製《康熙南巡圖》。《康熙南巡圖》共12卷,留存有若干件「粉本」。粉本,是畫家在繪製定本之前,呈送皇帝進行御覽、審定的稿本,也是後人研究這一鴻篇巨著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此次展出的是第七卷及三幅散頁的粉本合卷,描繪了康熙第二次南巡,從無錫到蘇州沿途的山川地勢、交通運輸和市井百態,是非常難得的風俗畫長卷。

江南文化的底色,到底是什麼樣的?

江南文化其實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面性的文化,歷史上它的民風經歷了從尚勇到崇文的轉變。

江南人的特點,到底是什麼?

江南的人物燦若星河,江南人溫雅當中有思想氣節,傳統當中有開放包容,非常具有衝突的美感,會讓你越了解它,就越迷戀它。

板塊二:講述

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演員朱潔靜,在2020年央視春晚上登臺演繹《晨光曲》後,近日領銜主演上海歌舞團疫後首秀《朱䴉》。

「今天這一場應該算是我1月24號春晚以後的第一場,在正式的劇院面對正式的觀眾,然後全團出動完完整整的舞劇的第一場演出。我覺得《朱䴉》這樣一種吉祥鳥對於美好的一種傳遞,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向全世界的觀眾傳達我們中國、我們上海,我們對於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對於美好未來的一種希望。」

朱潔靜出生於浙江嘉興,和許多學舞的孩子一樣,自六歲開始接觸舞蹈起,就一頭扎進了舞蹈的世界。1995年,上海舞蹈學校到嘉興招生,九歲的朱潔靜在三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這所專業舞蹈學校的學員。獨自來到上海的她,不僅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培養了獨立自主的性格,更是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2001年,朱潔靜迎來了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她放棄了考入大學繼續深造的機會,選擇了進入上海歌舞團,成為了一名職業的舞蹈演員。她在這裡紮下了根,也期待著在這裡迎風起飛。

2014年,朱潔靜迎來了她舞蹈生涯中一部極富挑戰的作品——《朱䴉》。這部由上海歌舞團歷時4年創作完成的大型原創舞劇,已經連續演出了兩百多場,朱潔靜也跟隨團隊走訪了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中國的舞蹈之美播撒到了世界各地。

「遇到《朱䴉》,我一直覺得它是老天給我的禮物,因為我覺得能跳劇的人很多,但是真的有一部能夠讓觀眾記住的角色,就是把角色和這個人的名字完全掛鈎,其實很少。演員有時候一輩子也碰不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30歲的時候,我遇到了這隻鳥。」

2018年,上海歌舞團推出了國內首部諜戰題材的舞劇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舞劇中「中國地下黨聯絡員「蘭芬」」這一重要的角色,再一次落在了朱潔靜的身上。與以往劇目不同的是,在這部作品裡,朱潔靜不僅要十分準確地把握住她與搭檔身份與關係的分寸,以獨特的舞蹈語彙展現出李俠和蘭芬平凡而又不凡的愛情,還要在動情而隱忍的舞姿中,向觀眾傳遞出特殊年代革命志士堅毅不屈的革命信念。

「其實我覺得我演的蘭芬和我以往所有角色最大的反差,是她非常不露鋒芒,非常不張揚,非常克制,這對我來說其實挺難的。因為我的四肢,我的舞蹈表現力,可能會比較外放,比較給觀眾很強的衝擊,可是這一次我會把這些東西全部都收起來,慢慢尋找朱潔身上更多的表演的可能性。」

和舞蹈相知、相伴20多年的朱潔靜,近年來也開始嘗試不同的身份。2017年,身為舞蹈演員的她,推出了自己的首部個人舞蹈作品《紅幕》。在《紅幕》的創排過程中,朱潔靜不僅是舞劇的主演者,更首次擔任了導演、製作人、服裝設計等不一樣的角色,參與了舞劇的前期策劃與創作,甚至深入到編排、聯絡、後勤保障等具體工作,這樣的嘗試與付出,讓她體會到了舞臺之外的甘苦,也對自己的藝術生涯有了全新的認識。

「做《紅幕》這個事情真的讓我徹底轉變了,我以前真的,每天在哭天喊地怨舞蹈演員很辛苦,覺得所有的工種只有舞蹈演員是最辛苦。可是當我做這件事情,嘗試舞蹈演員以外的身份以後,我覺得演員太幸福了。就是在舞臺上面,你只幹一件事情,你太幸福了。我才知道原來所謂舞臺是綜合藝術它一點都不假,只有舞蹈演員是永遠不能成的。再回過頭來,我在臺上跳舞的時候,我心中的愛更加大了。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一定要把自己對於舞蹈的那種小愛化成對於整個社會的,對於人和人之間的大愛,這樣的舞蹈才能做得更厚重,更溫暖。」

板塊三:搜客

本周文化熱搜:上海大劇院大幕重啟

上海大劇院

本周文化熱搜:原創話劇《熱乾麵之味》疫後首演

《熱乾麵之味》

本周文化熱搜:卡茨國內首展登陸滬上

卡茨國內首展

《印象》

6月28日

19:00

原標題:《雜誌型文化藝術專題節目《印象》本周日起紀實人文頻道開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紀實人文頻道 、東方影視頻道 上線!2020年上海電視螢屏有變化
    東方網通訊員陳路12月30日報導:新的一年,上海電視頻道將再次迎來轉型升級,上海螢屏呈現新面貌、新變化、新亮點。2020年1月1日起,紀實頻道和藝術人文頻道整合調整為紀實人文頻道,東方電影頻道和電視劇頻道整合調整為東方影視頻道。藝術人文頻道和東方電影頻道停止播出。
  • 藝術人文頻道怒放新生 新青年新感覺即將上演
    作為全國第一個藝術文化類專業頻道,藝術人文頻道自2008年1月1日開播以來,製作和播出了一系列富於文化品位和藝術品質的電視文藝節目,受到了廣大觀眾、社會輿論的關注和好評,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社會效益。
  • 安徽電視臺《閃耀安徽》開播儀式舉行 主持人帶您探索城市深度...
    開播儀式現場大型原創尋訪紀實類節目《閃耀安徽》將於12月17日起,每周四晚9:20在安徽衛視播出。12月15日,該節目在安徽廣播電視臺舉行了開播儀式。,不僅展現安徽各市的歷史文化、人文風貌、發展成就,還描繪出了未來的美好藍圖。
  • 兼職教授-王小龍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藝術人文頻道首席導演
    現為藝術人文頻道首席導演,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會理事,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世博局項目審評專家,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委員會項目審評專家,上海電視節選片委員會委員。2007年,王小龍調任藝術人文頻道,仍受聘首席導演。
  • 1月1日起,上海廣播電視臺頻道有較大調整!
    今天,我們想告訴大家一個消息,2019年1月1日起,上海廣播電視臺(SMG)旗下的多個頻道將會有重大的改版調整。據了解,2019年東方衛視將進行重大改版,整合娛樂頻道和星尚頻道打造全新的家庭頻道「都市頻道」,整合炫動卡通頻道和哈哈少兒頻道打造全新的少兒頻道「哈哈炫動衛視」。
  •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今晚開播 煜盛文化引領電商扶貧新風潮
    煜盛文化與江蘇衛視聯合出品的公益文化紀實類真人秀《從長江的盡頭回家》將於10月16日開播,由江蘇衛視和優酷視頻每周五晚21:10同步播出。(長江沿岸的壯闊景色)《從長江的盡頭回家》結合當下最流行的直播帶貨模式,打造精準扶貧的公益文化紀實類真人秀。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國防軍事頻道開播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之際,8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國防軍事頻道(CCTV-7國防軍事)正式開播。  全新推出的央視國防軍事頻道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強軍思想的重大舉措,也是進一步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宣傳報導的創新實踐。據中央廣電總臺負責人介紹,頻道每天6時到24時播出,通過26檔不同類型的節目,將新聞、紀錄片、文化綜藝、電視劇等節目融為一體。
  • 2003年—CCTV-少兒頻道正式開播
    Hello大家好我是韓冬,一個不誤正業,每期更新不同內容的兼職作者,歡迎來到「星標好友」的頻道。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2月28日, 2003年12月28—CCTV-少兒頻道正式開播。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頻道呼號:CCTV-14,於2003年12月10日開始試播,12月28日正式開播。代表節目-大風車/動漫世界。大風車節目於1995年6月1日起每日晚18:09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2009年9月28日起改為每周一至周日晚19:30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2012年4月起改為每周一至周五19:30播出。
  • 法國電視臺引進播出央視法語頻道系列節目
    人民網巴黎12月12日電 (記者李永群)中央電視臺法語國際頻道(CCTV Fran?ais)製作的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節目《50年50人》12日開始在法國國際電視五臺(TV5MONDE)播出。開播儀式當晚在巴黎法國國際電視五臺舉行。
  • 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中英文雙語)開播在即
    紀錄片自身影像記錄的客觀、真實等技術與藝術特點,往往比其他藝術文化產品具有更高的可信度與公信力,因此以紀錄片為載體和手段塑造國家形象,是世界很多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文化傳播戰略。央視紀錄頻道的開播,搭建了一個有力的傳播平臺,可以用真實的影像,而不是用虛構的印象;用客觀的事實,而不是用主觀的臆想;用動人的故事,而不是固化的概念,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對於中國國家的形象塑造將產生重要影響。
  • 珠江電影頻道停播 年初首家地方電影頻道東方電影頻道已停播
    珠江電影頻道於2008年12月30日正式啟動播出,有《影視在線》《娛樂星視線》等欄目,通過廣東有線電視網傳送到全省各地,覆蓋1400多萬有線電視用戶近1億電視觀眾,正式播出後每天節目時間達24小時。近年來,一些有前瞻性的電視臺主動對於一些低產、冗餘頻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2020年之初,上海紀實頻道和藝術人文頻道整合調整為紀實人文頻道,東方電影頻道和電視劇頻道整合調整為東方影視頻道,藝術人文頻道和東方電影頻道停止播出。
  • 《印象》:《上海師傅》·留住手作記憶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對話」:《上海師傅》·留住手作記憶竹編、木作、打鐵、修補、叫賣,60 位上海師傅最後的手作記憶;竹籃、木桶、藤椅、兔子燈、蒲鞋,100 個物件速寫上海日常風景。
  • 中央電視臺第七頻道隆重推出全面改版的軍事節目 - CCTV.com
    6月26日,中央電視臺第七頻道隆重推出全面改版的軍事節目,屆時人們將從全天總時長5小時40分鐘的12個軍事欄目中,縱觀權威軍事新聞,領略當代軍人風採,飽覽國防科技知識,追蹤世界軍事風雲。  中央電視臺軍事節目自開辦以來,始終圍繞部隊中心工作,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歷史地承擔起新聞宣傳、輿論引導、傳播文化的重任,攝製了一大批在軍內外產生深遠影響的軍事電視節目。這次改版標誌著電視軍事宣傳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
  • 優酷人文發布2021片單,包括25部紀錄片與文化節目
    12月15日,優酷於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舉辦了2020優酷人文趨勢思享會。會上,優酷公布了2021片單,囊括了25部紀錄片與文化節目,包括科幻探險、歷史傳奇、懸案劇場、美食青春、人生之問、我心歸處六大類型。劇制紀錄片、文化名人矩陣、美食矩陣、懸疑劇場、「1835」女性賽道成為優酷2021的關鍵發力點。
  • 央視紀錄頻道國際版簡論
    國家廣電總局在2010年出臺的《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國產紀錄片是形象展示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文化傳播載體。 2010年12月27日,央視紀錄頻道(CCTV-9)試播。[3] 2011年1月1日,央視紀錄頻道正式開播,同步開播中文版(頻道標識為「CCTV-9 紀錄」)和英文版(頻道標識為「CCTV-9 Documentary」)兩套節目。
  • 國防軍事頻道全新開播,新欄目《軍事制高點》為您解...
    國防軍事頻道全新開播,新欄目《軍事制高點》為您解...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本文原標題:《國防軍事頻道全新開播
  • 大型系列節目《文藝名家講故事》今晚央視開播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文明辦、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指導,中國文明網會同中宣部文藝局、光明網、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聯合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大型系列專題節目《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文藝名家講故事》即將開播啦。
  • 中央電視臺阿拉伯語國際頻道7月25日開播
    <<<>>>在線收看中央電視臺阿拉伯語頻道節目<<<    央視網消息(記者陳曦霞 北京報導):中央電視臺阿拉伯語國際頻道7月25日12:00開播。
  • 《跟著書本去旅行——泰州的詩畫韻味》系列專題片9日起央視開播
    為有力有效地展示泰州良好的對外形象,進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讓泰州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幸福水天堂」的城市形象傳播得更遠、更廣。9月8日,泰州市委宣傳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由中央電視臺攝製的8集系列專題片《跟著書本去旅行——泰州的詩畫韻味》將從9月9日起在央視科教頻道開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