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離別的時節。
昨天還一起喝酒談心、約定以後要常聚的同學,在一場畢業的狂歡後,就各奔天涯了。
這兩天走在寧大校園,可以看到很多穿學士服拍畢業照的學生。
當後來的某天回憶起大學時光,你想到的是寢室熄燈後開臥談會的室友?是手牽手逛遍校園每個角落的TA?還是和朋友一起在學校附近吃過的燒烤、麻辣燙、小龍蝦……
夜幕下的『雲創青年小鎮』
一年又一年,一屆又一屆,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關於校外食物的記憶。而寧大的學生們,把胃留在了雙橋、農貿和雲創,也把記憶留在這裡。
【老寧大人的烏託邦】
雙 橋
如果你是2013級之前的寧大學生,有一個地方你一定念念不忘,那就是「雙橋」。那裡曾是許多寧大人青春起航,和牽手初戀的地方……
曾經的雙橋
這個位於寧波大學東西校區之間,全長不過百餘米的十字形街區,曾經商業繁華,酒綠燈紅,被譽為寧波大學的「小曼哈頓」,是老寧大人的「烏託邦」。
在雙橋,從地攤貨到外貿精品,從露天小攤到小資咖啡、西餐牛排應有盡有。而且價格便宜,對於生活費並不充裕的學生來說,絕對是世外桃源。
這裡,曾是我們約會、逛街的地方。
朋友聚會,可以去小四川、川王府、寧大春秋;一日三餐,就去吉野屋、老颱風、縉雲燒餅、山東煎餅、蕪湖砂鍋、嵊州小吃.想喝奶茶,小兔子奶茶、地下鐵、大臺北奶茶,總有一個對你胃口;休閒住宿,有陽光ktv、鄉村音樂KTV,還有月半灣、海上明月,以及各類日租房。
雙橋的月半灣小棧
那些年,我們在雙橋嘗遍了各種美食,也在這裡留下了太多回憶。
以前雙橋旁邊都是農田,晚上可以看到螢火蟲,然後夏天還在河裡釣龍蝦,不到半小時就滿滿一桶。那邊的浴室澡堂一次兩元,可便宜了。
——紫燕
奉化飯店的蛋黃南瓜、肉末茄子每次必點,約上三五好友,幾瓶啤酒下肚,大家一起吹吹牛,真是瀟灑啊。
——雁過無聲
想當年每周末都要和朋友去逛雙橋,買衣服、挑飾品、吃小吃....可以逛一天。而且畢業時寢室聚會還是在雙橋一家KTV過的。
——小雨
隱藏在雙橋村裡的小店,是學生的購物天堂
隨著寧大整體校園規劃的推進,2013年3月20日,寧大東西兩側大門封鎖,雙橋持續了近20年繁榮的落下帷幕。
這裡早已沒有了往日繁華的景象
現在的雙橋,十字街區被水泥高牆隔檔,牆的另一面是亟待開發。雙橋,正等待著它的重新崛起。
【潮流青年的集聚地】
農 貿
農貿的崛起,恰恰是在雙橋拆遷之後。
中午12點、下午5點,是農貿最熱鬧的時候。
原本在雙橋街頭出沒的店主小販,紛紛湧入農貿。尋味而來的還有那些離開了雙橋,到了晚上就食不知味,胃裡空空的學子們。
一起吃、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鬧.
這片面積約56000平方米的區域,瞬間被蜂擁而來的流動攤販填滿。因為連接著學生公寓和校園,這裡很快成為興旺的「大集市」。
整改之前的農貿,你們還記得嗎?
下課後來這裡溜一圈,胃早已被雜糧煎餅、糧牙土豆、縉雲燒餅填滿,手上還拎著鐵板魷魚、燕麥牛奶粥、coco奶茶……
遍地的垃圾,是舊農貿之殤。
然而農貿的繁榮,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交通擁堵、環境汙染. 2016年10月,農貿開始了為期100天的提升改造。
【寧大學子的新地標】
雲 創 小 鎮
『雲創小鎮』的彩虹大道
街道上隨處可見的大膽的色塊
改造後的農貿少了一絲煙火氣,多了一份時尚感。大塗鴉背景牆、粉紅色電話亭、星空燈吊頂、還有地上的道道彩虹,處處彰顯個性、青春。
它也多了一個更加洋氣的名字『雲創1986青年小鎮』。
「寧大表白牆」真的成了一面牆
學生有了越來越多的活動
『雲創小鎮』裡有小資情調的星巴克,年輕人集聚的潮玩圈、私人影院,還有文藝小店柏家…不過這裡,美食依然是主打。
夜色將至,各家美食店的照片閃閃發亮
歷經整改,很多店鋪因為租金、營業執照等原因搬走了,但不少味道正宗的老店並未受此影響,一些新加入的美食也打出了好口碑。
生煎的價格一漲再漲,但生意依舊紅火。
街角處的這家上海生煎絕對是農貿的地標性美食。開業18年,在歷屆學生的口口相傳中越來越火。據我所知,從2012—2018年,單個生煎的價格已經從0.6元漲到1.5元,但是生意一直紅火,味道可想而知。
包了18年,老闆娘的這個動作已不能再熟練。
生煎皮薄,湯汁濃鬱,吃的時候先咬一個小口吸完汁,再一口吞進嘴裡。生煎早中晚都有供應,平均每天至少賣出1000個。
四個生煎、一個煎蛋再來一碗小餛飩,就是完美的一餐了。
廣東粥鋪又名嵊州小吃
不論是熬夜通宵玩累了,還是胡吃海喝傷胃了,或只是單純想吃他們家的煎豆腐包了,很多人就會直接來這裡。廣東粥鋪家的粥很稀,但是熬得很鮮,表面呈奶白色。而且種類豐富,甜粥鹹粥都有,還有專門為愛美的女生準備的美容粥。
粥的表面呈奶白色,味道清淡可口。
作為一家粥鋪,他家的招牌反而是鐵板生煎豆腐包。滋滋冒著熱油和熱氣上鍋的豆腐包與鮮嫩雞蛋混合,底部煎得焦脆,表皮用的是類似灌湯包的麵皮,豆腐中夾著肉沫,使得味道更加鮮美。
現在小四川飯店的年月比10年更久。
這一家不能算是農貿的老店,它是雙橋拆遷後才搬來的。但它在寧大人心中的地位很重。沒有走過「鳥屎運」,沒有吃過「小四川」,在寧大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諸葛烤魚、泡椒牛蛙、香酥小排、酸菜黑魚...都是他家的特色菜,還有一道油炸冰淇淋也很可口,夏天吃最合適不過了。
量多份足、價格實惠,小四川樸實的菜品正好可以滿足窮學生打牙祭的生理需求。所以這裡是寧大社團、班級、朋友聚餐的理想之地。老闆娘也從20歲的小姑娘成為孩子的母親~
下午五點,小四川飯店裡已經坐滿了人。
關於小四川還有一個有趣的愛情故事。我的一個朋友談戀愛後,男朋友每周必帶她去吃一次「諸葛烤魚」,兩年後我朋友成功地從一個體重90斤的森系小清新變成了110斤「實力萌妹」,用實踐證明了「幸福使人發胖」。
大煲口福家的「發財煲」現在想來,還是相當經典。
除了上面這些,農貿還有很多讓人慾罷不能的美食,大煲口福、旮旯餃子館、老臺門、徽味館、天府香鍋、成都冒菜、米麵人家.每每想到這些,回憶伴著口水出現。
成都冒菜、天府香鍋等都在這一條街上。
一條合格的美食街怎麼能少的了街邊小吃!農貿變成雲創小鎮後,東街的盡頭、停車場旁邊出現了一條小吃街,名字很有紀念意義——『雙橋夜市』。
每到飯點,這個入口就會被堵得水洩不通。
13級以後的學生雖不明白「雙橋」這個名字意味著什麼,但這裡的美味足以留住他們。
鐵板魷魚、縉雲燒餅等都是從雙橋遷到農貿的。
烤豬蹄筋道彈牙,烤冷麵量足味美,雞蛋灌餅家的老闆大方、幽默,溫州炒飯加青椒、番茄更美味……這裡到處都是食物誘人的芳香。
一盤8塊錢的炒米線,足夠飽餐一頓。
洋溢著青春荷爾蒙的男男女女,在這條彩虹街上遊蕩,這是屬於他們的青春時光。
大學時代的我們最窮,其實也最富有。那時候我們談論的是未來和夢想,如今卻是車子和房子。
留學生也是這裡的常客。
那些擁擠不堪、凌亂分布的攤子,充滿了煙火市井氣的人情味;那些無憂無慮、恣意瀟灑的日子,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畢業後,你還會想起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