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點臺灣腔:臺鐵之父變成日本人?問過劉銘傳嗎?

2020-12-14 臺海網

近日,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正式開園。在博物館的介紹中,「臺灣鐵路之父」變成了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論篡改歷史,民進黨當局堪稱「專家」。

在臺教科書中,「臺灣跌路之父」的稱號,原本屬於1885年至1891年的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長谷川謹介,則是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的鐵道部長,他規劃的鐵路在1908年通車,可是,劉銘傳興建的鐵路早在這之前20年就已經通車。強調「過去許多文獻都如此稱呼」「劉銘傳的鐵路後來被拆」,無疑是強詞奪理。

劉銘傳在臺灣興建的鐵路,不僅是臺灣第一條鐵路,更是中國第一條鐵路。對這樣大的功績,在史冊中的記載俯拾皆是。《清史稿·劉銘傳傳》裡記載,光緒6年(公元1880年),劉銘傳曾上疏,稱鐵路是「自強之基礎」,其中評價稱,「中國鐵路之興,實自銘傳發之」。

當時的臺灣人造出了中國的第一條鐵路,這本應該是臺灣人民的驕傲,是臺灣同胞彪炳史冊的功勳,可這樣的歷史事實,卻讓民進黨當局如鯁在喉。

為了「去中國化」的「大計」,民進黨不惜篡改歷史常識,不惜抹殺劉銘傳的歷史功勳,不惜把又一個「父親」名號送給日本人。

這可謂:數典忘祖,其心可誅;認賊作父,喪盡天良!

策劃/牛寧

文案/毛莉 鄭雲天

主播/鄭雲天

後期/趙壹晨

相關焦點

  • 港臺腔:現實版認賊作父!「臺鐵之父」竟成日本人?
    此前他們對課綱和教材下手,處心積慮要將孩子汙染扭曲成「天然獨」,如今連成年人也不放過——有島內記者發現,從小教科書說的「臺灣鐵路之父」是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最近卻莫名其妙變成了日本人長谷川謹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近來開幕,其臺灣鐵道建設簡介赫然將「臺灣鐵路之父」寫成日據時代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臺灣博物館"臺灣鐵路之父"從劉銘傳變成日本人
    「臺灣鐵路之父」從劉銘傳變成日本人?前「立委」:「臺獨」不拜日本人可怎麼活【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臺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臺灣鐵路之父」從劉銘傳變成日本人?前「立委」:「臺獨」不拜...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臺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臺灣鐵路之父」變成了日本人?認賊作父,民進黨還能更無恥嗎
    此前他們對課綱和教材下手,處心積慮要將孩子汙染扭曲成「天然獨」,如今連成年人也不放過——有島內記者發現,從小教科書說「臺灣鐵路之父」是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最近卻莫名其妙變成了日本人長谷川謹介。蔡英文 資料圖 視頻截圖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近來開幕,其臺灣鐵道建設簡介赫然將「臺灣鐵路之父」寫成日據時代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大型電視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開播
    中新社合肥10月26日電 (記者 張俊)大型電視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26日晚上在安徽衛視正式開播。《劉銘傳在臺灣》真實再現了晚清安徽人劉銘傳禦寇臺灣、開發寶島的歷史傳奇,分析了劉銘傳的海防思想、經濟思想、近代化思想,及其一生秉持的創新思維,再現劉銘傳「足與臺灣不朽矣」的歷史功業。《劉銘傳在臺灣》全片共分為四集,分別為《出山》、《較量》、《重任》和《遺恨》,每集50分鐘,總時長200分鐘。該片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合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安徽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協拍。
  • 劉銘傳與臺灣近代化
    然溯其功業,足與臺灣不朽矣!    今天,在臺北市中心的新公園內,劉銘傳的銅像與鄭成功、邱逢甲、連橫鼎足四立,足以說明他是當之無愧的臺灣近代化事業的奠基人。    劉銘傳(1836~1896),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清末合肥西鄉(今合肥市肥西縣劉老圩)人。
  • 「鐵路之父」鬧笑話,難道臺北基隆不算臺灣?
    「臺獨」又作妖了而且毫不讓人意外的又是一波違反基本常識的低級妖術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但是「臺灣鐵路之父」明明是比長谷川謹介早了十幾年的劉銘傳,「臺獨」分子此番作妖除了徒增笑料,實在讓人看不出還有什麼實際價值。劉銘傳雕像海峽兩岸血濃於水,長期以來試圖在文化領域和對岸切割的「臺獨」言論,從來就是負責搞笑的。
  • 劉銘傳在臺灣創下的「中國第一」
    於是,劉銘傳在臺灣修建了中國第一個長573米鐵路隧道——獅球嶺隧道,「這也被稱為劉銘傳隧道。」劉學亞說,當時沒有任何機械設備,全靠人力開挖,「安樂山土質太松,還曾多次塌方,當時很多淮軍將士死傷在建設臺灣的洪流中。」
  • 「臺灣近代化之父」劉銘傳史跡展臺北開幕
    人民網臺北8月19日電(記者陳曉星、吳亞明)「劉銘傳史跡展」今天在臺北開幕。200多幅圖片史料被噴繪在劉銘傳故鄉安徽特產宣紙上,以中國書畫捲軸的形式向臺灣同胞講述著這位臺灣首任巡撫從淮軍名將到抗法保臺、肇基臺灣的一生。其中,劉銘傳及其後人圍繞國寶虢季子白盤識寶、藏寶、護寶、獻寶等史料首次在臺北披露。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故居參觀記
    作為淮軍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劉銘傳,也是洋務派的骨幹,特別是在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洋務改革:開煤礦,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教育等事業,促進了臺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是推動臺灣現代化建設的先驅者,有臺灣洋務運動之父和臺灣近代化之父之譽。劉銘傳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潛山麓)人,其故居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銘傳鄉(原南分路鄉和井王鄉合併)。
  • 臺灣與沒有歷史的人
    「中華民國臺灣」「這個國家」的歷史,起算於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1895年?隸屬於臺灣文化部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於7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參觀。其內部展廳的看板,稱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為「臺灣鐵道之父」。現在臺灣的教科書已經不提劉銘傳了嗎?
  • 聊點臺灣腔:臺灣腔為什麼是「醬紫」?
    來源:海外網提起臺灣腔,大陸人或多或少都覺得,說起來「嗲嗲」的。其實我們平常說的臺灣腔,指的是臺灣同胞說所謂「國語」時的腔調,也就是臺灣版的普通話。而兩岸對普通話的定義基本相同,大陸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臺灣也規定「京音即國音」。
  • 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一):歷史中的劉銘傳
    劉銘傳(1836-1896),安徽肥西人,字省三,號大潛山人。1884年奉旨赴臺灣督辦軍務,抗擊法國侵略者,1885年10月被清政府任命為首任臺灣巡撫,1891年6月因病離開臺灣。劉銘傳治臺時間雖不太長,但為臺灣的近代化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劉銘傳的一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第二是保衛臺灣、抗擊法國侵略者;第三是擔任首任臺灣巡撫六年時間內開發和建設臺灣。這位出身農家的將領,曾經販過私鹽,嘯聚山林,其人生充滿了不朽的傳奇色彩。
  • 民進黨還能更無恥嗎
    民進黨還能更無恥嗎(日月談)  論起篡改歷史的能耐,民進黨當局絕對獨步全球。此前他們對課綱和教材下手,處心積慮要將孩子汙染扭曲成「天然獨」,如今連成年人也不放過——有島內記者發現,從小教科書說「臺灣鐵路之父」是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最近卻莫名其妙變成了日本人長谷川謹介。
  •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合肥劉銘傳故居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使臺灣一躍而成為自給自足、近代化水平居於全國前列的省份。連橫在《臺灣通史》中評價說:「然溯其功業,足與臺灣不朽矣。」。  劉銘傳為臺灣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譽為臺灣近代化的奠基人、臺灣近代化之父。  遺恨未已,歸葬大潛山  1891年,劉銘傳辭去臺灣巡撫,回鄉隱居。
  • 馬英九給陳水扁「上歷史課」:沒有劉銘傳,我們現在可能都講法文
    陳水扁開口就談「兩岸和解」,說得一派輕鬆,不過,稍後發言的馬英九既沒談自己的政績,也沒談時事,反而講起對臺北開城有貢獻的兩位先人沈葆楨、劉銘傳,仿佛上歷史課一般提醒大家:「沒有沈葆楨,臺北不能變成府城;沒有劉銘傳
  • 晚清淮軍——劉銘傳
    劉銘傳1836年—1896年,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安徽合肥人。清朝名臣,系臺灣省首任巡撫,洋務派骨幹之一。 出生貧寒,少年時與母親相依為命,靠販賣私鹽為生。後其斬殺當地惡霸,率族人上了大潛山。太平天國運動時其率眾投奔李鴻章的淮軍,被編為銘字營,隨軍參加與太平軍的戰鬥。
  • 組圖:從"妖馬"到高鐵 臺灣鐵路百年進化老照片
    1887年7月,劉銘傳在臺北成立了「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籌劃修建一條縱貫南北的鐵路。人民網6月9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設立第一條鐵路迄今已經122年,臺灣「鐵路管理局」今天上午在臺北火車站舉行慶祝大會,在現場擺攤,販賣鐵路局熱門商品,還有電動火車模型展示,吸引不少鐵道迷到現場拍照,還有許多從小搭乘臺鐵的民眾,也專程來參加這場懷舊之旅。
  • 參閱 劉銘傳:主張「官企民營」遭貶丟官
    在中法戰爭中,已解甲歸田多年的劉銘傳又被啟用,奉命督辦臺灣軍務,率軍英勇作戰,抵抗法國侵略。1885年10月臺灣設省,抗法護臺的有功之臣劉銘傳自然成為臺灣第一任巡撫。然而,如此勞苦功高的重臣,最終卻因力主企業應當商辦、「官不過問」而被清廷責問丟官。劉銘傳二十出頭就投靠李鴻章,自然深受李鴻章洋務思想的影響,成為主政臺灣的封疆大吏後,在臺積極推行洋務運動,成就斐然。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史跡漫畫展在臺北開展
    漫畫展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臺灣銘傳大學、臺灣中華漫畫家協會等共同主辦,展出了臺灣中華漫畫家協會理事長楊心怡創作的87幅漫畫作品。這些作品取材自安徽劉銘傳研究學會副會長孫迪編撰的劉銘傳抗法保臺和建設臺灣的99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