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從"妖馬"到高鐵 臺灣鐵路百年進化老照片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1885年,清政府決定臺灣正式建省,改福建巡撫為臺灣巡撫,任命抗法有功的原福建巡撫劉銘傳為第一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就任臺灣巡撫後,1887年他又剴切陳詞,奏請興辦鐵路。奏疏中以臺灣防務與商務的迫切需要出發,再度籲請修築鐵路。奏中說臺灣孤懸海外,四傍無倚,由北而南,長有千裡,新竹、彰化一帶地形複雜,不可能全都部署軍隊……若修成鐵路,調兵非常方便,哪個地方有情況,軍隊可以瞬息長驅,直接進入。又從經濟民生來看,臺灣山險路仄,只有修建鐵路,才能使貨物運輸通暢,地方上才有利可圖,故興鐵路才是「富強之計」。這次上奏在形勢有利的情況下,以李鴻章為首的改革派鼎力支持,終於獲準。1887年7月,劉銘傳在臺北成立了「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籌劃修建一條縱貫南北的鐵路。

人民網6月9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設立第一條鐵路迄今已經122年,臺灣「鐵路管理局」今天上午在臺北火車站舉行慶祝大會,在現場擺攤,販賣鐵路局熱門商品,還有電動火車模型展示,吸引不少鐵道迷到現場拍照,還有許多從小搭乘臺鐵的民眾,也專程來參加這場懷舊之旅。

臺灣鐵路創建於清光緒13年(1887年)為巡撫劉銘傳所倡導,時值清政府守舊,大力反對興築鐵路,淞滬鐵路正遭拆毀之際,他洞察鐵路對國防、政治、經濟、文化之重要,迭次奏請清政府,並獲直隸總督李鴻章保舉贊成,始奉準興築。

劉銘傳於光緒13年5月在臺北設立臺灣鐵路局,派員赴南洋招募商股,並延聘德人墨爾漢為工程監督,英人馬利遜為總工程司,先自臺北 至基隆勘測路線計28.6公裡,同年6月在臺北大稻埕開工,歷經艱辛,於光緒17年竣工。

劉銘傳並在光緒14年展築臺北經桃園街、中壢、大湖口,以迄新竹路線計78.1公裡,克服了種種困難,卒於光緒19年竣工,全部工期合計6年5個月,用銀129萬餘兩。原本還要繼續向南展築至臺南,未幾因病辭職,繼任巡撫邵友濂鑑於建築工程浩大,籌款困難,奉準清廷停工,路線遂建至新竹而終止。

他奠定了臺灣行政區劃的基礎,他改變了臺灣水師無船的窘境,他最先看出了日本對臺灣的狼子野心,他在招撫臺灣原住民時深得民心,他在臺灣修建了中國自行集資興建的第一條鐵路,他為臺灣近代化事業鞠躬盡瘁,在聽聞臺灣被割讓後口吐鮮血……他就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劉銘傳(1836~1896),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清末合肥西鄉(今合肥市肥西縣劉老圩)人。

當時的臺灣民眾對鐵路不了解,誤以為會破壞風水,將火車視為「妖馬」「火輪車」。而臺灣第一號火車頭就是一輛頭上會冒煙、吞雲吐霧的「騰雲號」。現被列為「鐵道紀念物」,陳列在臺北新公園裡的博物館的陳列室前,在臺灣鐵路百週年時,為了展覽,臺鐵花了一筆錢請老師傅來整修,使得騰雲號再度活現於世。

臺灣鐵路發展的第二階段是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期間。日本佔領臺灣之後,為掠奪臺灣資源,便積極開發臺灣,不停的興築臺灣鐵路各線,有些支線甚至修到了田間地頭,好方便榨取資源,不過也為日後的臺灣鐵路發展,奠定基礎。

臺灣老火車站之苗慄勝興車站

早期站名「十六份信號場」,1958年正名為勝興,海拔402公尺,有「臺灣鐵路最高點」的紀錄,民國87年9月23日停駛,被「新山線」取代,現列為縣定三級古蹟。勝興車站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列車需爬上千分之26的陡坡才能抵達本站,因舊山線是單軌路線,即使高級列車,往往也需在這個三等車站等候會車。

第三階段是,1945年臺灣光復,國民黨退至臺灣以後到現在,這期間,臺灣的鐵路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1992年臺灣南迴鐵路投入運營,這標誌著臺灣環島鐵路系統正式建成。與此同時,臺灣的火車也從蒸汽火車、柴油車,逐步演變為現代化的電氣化火車。

相關焦點

  • 福建-臺灣高鐵最新消息:平潭到臺灣鐵路已規劃
    香港段開通後,從香港到福田最快僅需14分鐘,坐高鐵過來可不出地面換乘地鐵出行,而香港西九龍站也銜接了2條地鐵,「屆時,在香港上班,到深圳吃飯交友甚至居住會更加便利。」  潘國強表示,廣深港高鐵的設計,體現了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綜合選線技術、現代綜合交通及大型樞紐規劃設計,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永泰舉辦百年老照片展 追溯百年鄉愁記憶(組圖)
    年之間的老照片,百年永泰的發展歷程歷歷在目,吸引不少百姓與遊客的參觀。  據悉,此次展出老照片大部分是福州文史專家、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蔣濱建從美英圖書館徵集而來,展覽融合永泰攝影家吳拱成拍攝解放後永泰變化的老照片等,極具視覺衝擊力。  展出的老照片記錄了永泰的方方面面,還原百年前永泰現狀,內容涉及歷史宗教、古蹟名勝、民俗風情、文化教育、歷史人物、軍事剿匪等。
  • 從福平鐵路看兩岸高鐵:大陸、臺灣高鐵相連,僅差最後68海裡!
    由於它是京臺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大陸與臺灣高鐵未來的銜接問題也就成了熱議的焦點。距臺灣新竹僅68海裡的平潭,是祖國大陸離臺灣島最近處。經過近7年建設,福平鐵路已進入通車「倒計時」。聯調聯試後,福平鐵路有望於今年底前開通,屆時火車將直達福建第一大島平潭。
  • 臺灣鐵路一盒便當甩大陸高鐵幾十條街
  • 臺灣鐵路一盒便當,何止甩大陸高鐵幾十條街!!
    臺灣的鐵路四通八達,不管你想去臺灣的哪裡地方,只要坐上高鐵就能到達。在奔波的旅途中,難免無聊嘴饞肚子餓。臺灣鐵路便當(並不在高鐵上買,而是在鐵路站內專門的便當店,可拿到高鐵上吃),不只是能填飽肚子,更是臺灣鐵路的文化。
  • 百年臺灣博物館見證 一張老照片串起一段68年兩岸奇緣
    中新網8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一張老照片、一封來自浙江的越洋信,牽起李眉君、李世駿相隔兩岸68年前的記憶。這張黑白照片,昨日獲臺灣博物館「影像徵選計劃」銀獎,照片主人、82歲的李眉君,將照片捐給臺博館收藏。
  • 北京到臺灣的高速鐵路前期工程啟動
    鐵道部長:京臺高鐵已列入福建鐵路規劃網臺海網9月21日訊 京臺(北京-臺灣)高鐵正在啟動項目前期工程,京臺鐵路將經過江西上饒,預計江西境內鐵路線將在2010年開工建設,該高速鐵路按時速江南都市報報導,京臺高速鐵路近期開工的是北京至福州段(即京福高鐵)。京福高鐵的基本走向為從京滬高鐵的蚌埠站引出,經合肥、銅陵、黃山、上饒至福州。目前,京滬高速鐵路已開工建設,合肥至蚌埠客運專線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上報待批,武夷山至福州段已開展前期工作。 目前,合肥-銅陵-黃山-武夷山段項目前期工作正準備啟動,江西段就屬於這個部分,與武夷山至福州段同步建設。
  • 泰安新增一條高鐵線路,這條「最美高鐵」嗖嗖的來了!
    《新建濟棗鐵路、濟濱鐵路和德商鐵路沿線站房建築概念設計方案徵集信息公告》。新建濟棗鐵路,新線經過泰安將設立:泰安東站、寧陽東站。泰安城東的小夥伴坐高鐵將更加便捷了。全線共設港溝、南山、泰安東、寧陽東、曲阜東、鄒城東、滕州東、棗莊南和臺兒莊 9 座車站。其中曲阜東、滕州東為既有站,港溝站為濟萊高鐵在建站。
  • 《「青」史「影」存》老照片展在膠濟鐵路博物館舉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4日訊 (記者 張敏敏 通訊員 於建勇) 新中國成立70年,鐵路客運經歷了哪些變化?走過了怎樣的歷程?一場名為《「青」史「影」存》的老照片展覽會告訴您答案。9月24日,以「壯麗十七年 奮鬥新時代」為主題的老照片展覽,在百年老建築膠濟鐵路博物館舉行。許多照片首次面世,極其珍貴。一進展廳,觀眾頓時被一張長達6米的照片所吸引,上面有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這是1964年6月11日,他們與出席共青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的合影。
  • 臺灣鐵路一盒便當 當真甩大陸高鐵幾十條街嗎?
    文章是《鳳凰網博報》李志題(以下稱「作者」)的《臺灣鐵路一盒便當甩大陸高鐵幾十條街》(以下稱「原文」),作者在原文中講述了自己和朋友的親身經歷,盛讚臺灣鐵路便當種類豐富、包裝精美、物美價廉、葷素搭配、菜量較大而且極具地方特色,還特別好吃,是臺灣鐵路文化的一個縮影。我並不懷疑這些觀點及原文配圖的真實性,也相信臺灣鐵路便當確實有許多值得中國大陸高鐵盒飯學習的地方。
  • 百年中國鐵路速度發展史,從30到350的飛躍
    1993年之前,平均時速40公裡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鐵路的平均運營時速大約在40公裡左右,但在此期間,鐵路人從未放棄對鐵路速度提升的努力。截止到1993年,中國鐵路的最高時速為110公裡,全國平均運營時速49公裡,這一時期,鐵路的速度已經被公路超越。
  • 你相信京張鐵路,可以帶你「穿梭」百年時光嗎?
    你相信京張鐵路  可以帶你「穿梭」百年時光嗎?  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任意門」又在哪裡?  詹老在修京張鐵路時,特意打電話詢問了美國同學。  經同學介紹,才知道當時美國最先進的鐵路車廂連接方法使用的是「詹氏掛鈎」(像兩拳相握一樣)。  詹氏指的是美國人詹妮。  後來怕人誤解,詹老在自己的著作中,將詹妮譯為「姜妮」加以區分。  蘇州碼子,字都認識,怎麼念你知道嗎?
  • 百年歷史記憶 體驗臺灣阿里山賓館歷史風華
    臺灣阿里山產檜木興建,全棟卡榫建造,無任何一根鐵釘,工程艱巨繁浩,成為當時阿里山的行政、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阿里山為全球訪臺旅客必訪景點,「阿里山賓館」用百年歷史與華美壯麗景色成為全球少數經營出色的五星百年酒店。
  • 中國鐵道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前門:表明了中國高鐵與鐵路百年建設史
    中國鐵道博物館位於北京前門地區,也就是在北京前門大街的東側,作為一個專業的博物館,這個地方展示中國高鐵與鐵路百年建設史。北京前門地區的位置也是比較特殊的,這個地方原來也就是北京的正陽門火車站,此處也是一個有鐵路傳統的地方。
  • 風風雨雨的臺灣高速鐵路
    ,也是從臺北到高雄的高速鐵路呢,預計今年的10月份就將全線通車了。近日這條高速鐵路臺中段到高雄段舉行了試通車,時速達到了每小時300公裡,從臺中到高雄只用了短短的45分鐘時間,那麼臺灣高速鐵路有哪些優越的性能?它的建成能給臺灣民眾的生活帶來哪些方便?臺灣高速鐵路建設的過程當中,又出現過哪些問題?今天我們通過衛星連線的方式和臺灣東森電視臺合作,請來兩位嘉賓共同探討。這位是親民黨籍的代表的民意代表李鴻鈞先生,你好。
  • 大陸高鐵驚豔到了這群臺灣大學生……
    8月29日至9月4日,33名來自臺灣的青年學子在京津唐地區,走進鐵路設計、運營及裝備企業和有關高校訪問參觀,收聽講座,研究學習交流高鐵相關知識。
  • 京張高鐵初探②|清河站:從百年老站到智能高鐵,都是大寫的「人」字
    長城新媒體記者萬前進 趙嬌瑩 劉瀟 張琳報導從上世紀初的京張鐵路,到如今的京張高鐵,中國鐵路跨越了百餘年風雨滄桑。那個寫在燕山深處的「人」字形鐵路,是自主創新、見證奇蹟的誓言,更是「未來更美好」的預言。
  • 臺灣高鐵為何必須「被破產」(臺北傳真)
    臺灣高速鐵路的離奇故事又上演了續集。上周,臺「交通部長」葉匡時宣布辭職,因為他試圖讓高鐵免於破產的方案遭到藍綠一致否決。這條貫穿臺灣南北的鐵路,這幾年其實已開始盈利,元旦假期甚至一票難求。 從臺北到高雄,走高速公路要五六個小時,坐高鐵只需90分鐘。這條2007年通車、貫穿臺灣南北的鐵路,速度快,服務好,給臺灣人提供了不少方便。它還有「全球最大的BOT」之稱,但就是這個名不符實的稱號,卻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所謂「BOT」,是指「建設、經營、移交」,即民間出資建設某項目,經營期滿後移交給政府。
  • 走進新中國的第一條鐵路:老成渝鐵路 乘客寥寥主要跑貨車(組圖)
    (原標題:走進新中國的第一條鐵路:老成渝鐵路 乘客寥寥主要跑貨車(組圖))
  • 13條鐵路集中開通,東南西北高鐵縱橫!
    2018年年末的一周時間內,中國鐵路迎來新一輪開通高潮,先後有10多條鐵路集中開通,覆蓋祖國大江南北多個省市,千年記憶、百年傳奇、時代足跡通過鐵路融為一體。本文按時間順序,給大家介紹一周以來,中國鐵路版圖來自四面八方的神奇變化,感受中國鐵路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