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臺灣博物館見證 一張老照片串起一段68年兩岸奇緣

2020-12-23 閩南網

  中新網8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一張老照片、一封來自浙江的越洋信,牽起李眉君、李世駿相隔兩岸68年前的記憶。這張黑白照片,昨日獲臺灣博物館「影像徵選計劃」銀獎,照片主人、82歲的李眉君,將照片捐給臺博館收藏。

  臺博館昨日歡慶建築落成百年,臺當局「文化部長」洪孟啟、臺博館長陳濟民、92歲的前館長楊仕俊及歷任館長共同切蛋糕,回憶百年建築的歷史風華。

李眉君(第三排左二)以68年前小學畢業照獲銀獎。她說,這張照片是同學李世駿(第一排右五)從浙江寄給她。(臺灣《聯合報》/臺博館 提供)

李眉君(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陳正興/攝)

  臺博館創立於1908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新館舍1915年落成啟用,因建築融合古典西洋元素,是臺北代表性的公共建築,也是重要的歷史地標,百年來吸引無數民眾在此留影。

  其中這張拍攝於1947年老照片,是當年「國語實小」畢業班同學排排站在臺博館前的階梯。李眉君說,這張照片其實不是她保存68年,最後會留在她手上,是來自去年的一段奇緣。

  李眉君說,畢業後各奔東西,她只和柳鍾城、範福棣兩位女同學還有聯絡,直到去年收到一封來自浙江的信,稱是她的小學同學李世駿,信中寫著「只想試試看,是否真的是你。」

  「剛開始還以為是詐騙集團。」李眉君說,以前男女授受不親,也沒跟哪個班上男生熟,直到李寄來這張老照片,她才想起當年這男孩「個子小、文筆好、會寫詩!」李世駿還在照片背後寫上「遙念昔日寶島同窗朝霞歲月,更惜今朝兩岸舊友夕陽餘生」,證明寶刀未老。

  原來李世駿小學畢業後,1949年隨家人回大陸,成年後在紹興春暉中學教書直到退休。某一次春暉中學校慶,請李世駿等師長返校,其中一位已逝範校長由兒子出席,未料他竟是小學同學範福棣的哥哥。

  李世駿向範兄表達想找當年同學,因此輾轉獲得李眉君的地址,一年來兩人透過書信憶當年,「我現在最大的希望,是全班同學可以重聚。」李眉君盼透過獲獎及媒體版面尋找影中人。

  「大家都是八十多歲老人了」她已忘記當時為何會到臺博館拍照,也不記得是誰照的,但當天下著雨、同學們將傘凌亂擺放於右邊的臺階,這一幕,卻不知為何,深深留在腦中。

相關焦點

  • 300張老照片 串起臺北城內舊事
    300張老照片 串起臺北城內舊事 2014年08月27日 11:21: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尋根,尋百年老校永恆的榮光,尋海峽兩岸最深的情誼.
    一張老照片,不知勾起了多少回憶。
  • 一張老照片一段老故事 50年徵集你的「電車記憶」
    她是當年1路電車的第一批司機,開了整整20年。  1961年4月26日,1路電車開通。杭州50年的電車歷史就是從那一天開始的。那天的盛況空前,那天街上滿是來看電車的人,那天人們上車時的那個新鮮勁,仿佛就在昨天。在那個年代,開電車是一件光榮的事。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族譜見證兩岸血脈相連
    的問題,也為臺灣同胞尋根謁祖提供了實物證據。」27日,在河南固始縣參加第九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如是說。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資料圖。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位於河南南部的固始縣,素有「中原第一僑鄉」之稱。
  • 從「吃飽穿暖」到「走向世界」 福建百年鼓嶺見證中外奇緣
    鼓嶺旅遊管理區管委會旅遊文化處江敬挺處長展示了一張拍攝於1908年的珍貴照片——時任福建基督教總幹事的鼓嶺聯盟會長裨益知,與福州鼓山湧泉寺方丈古月,手牽手在鼓嶺合影。至今,山中仍保留由外國人修建的「宜夏別墅」、「萬國公益社」「外國本地公用水井」……生動展示了百年鼓嶺「和平、友誼和愛」的精神。
  • 臺灣老照片吸引京城觀眾
    2001年7月11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最近臺灣的一百多幅老照片擺進了北京的中國美術館,這些老照片是臺灣著名攝影藝術家謝震隆先生在六十年代初拍攝的。那麼,六十年代的臺灣鄉村有著怎樣的風情?與祖國大陸之間有怎樣的聯繫呢?
  • 兩岸文物藏品首次「合璧」《船政與臺灣》特展
    馬宣 攝《船政與臺灣》特展吸引了兩岸媒體的關注 。 馬宣 攝《船政與臺灣》特展,6月17日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拉開帷幕。. 馬宣 攝   中新網福州6月26日電 (馬宣)由兩岸聯手舉辦的紀念「沈葆楨撫臺140周年——《船政與臺灣》」特展,現正在臺灣臺北、高雄展出。
  • 報名|浙江自然博物館兩岸中學生自然探索夏令營報名啦!
    為了拓展浙江省與臺灣自然科學文化領域交流,加強兩岸博物館的交往與合作,為兩岸青少年創造交流平臺。
  • 老照片!成武記憶,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
    水務局國營第一商場成武縣物資貿易中心大樓成武縣稅務局成武縣糧食局大樓供銷百貨大樓供銷聯社每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每一段逝去的歲月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有的記錄了成武風土人情的傳承與發展有的記錄了成武社會事業的延續與變革有的記錄了普通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
  • 老照片!成武記憶,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
    水務局國營第一商場成武縣物資貿易中心大樓成武縣稅務局成武縣糧食局大樓供銷百貨大樓供銷聯社每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每一段逝去的歲月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有的記錄了成武風土人情的傳承與發展有的記錄了成武社會事業的延續與變革有的記錄了普通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
  • 溫馨 一張老照片講述了新都40年巨變,找回了失散多年的閨蜜~
    一張照片,記載著一個故事;一張照片,講述了一段經歷;一張照片,勾起了一份回憶;一張照片,飽含了一份情感;傾聽老照片的故事,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能忘懷的,是你感謝老照片,讓美好記憶永存「光陰的故事」老照片徵集評選活動開展以來,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大家紛紛找出承載著難忘回憶的老照片
  • 中日攜手,搶救龍門石窟百年老照片
    3月,在洛陽博物館舉行的日本東京大學珍藏關野貞龍門石窟百年老照片展上,展出了65張拍攝於1906年至1918年的龍門石窟老照片,吸引了眾多洛陽人的目光。展出結束後,日本友人把這批老照片捐贈給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  百餘年前的龍門石窟是個什麼樣子?很多讀者都很感興趣。
  • 永泰舉辦百年老照片展 追溯百年鄉愁記憶(組圖)
    1902年美國傳教士與永泰的鄉紳在戶外合影  東南網6月5日訊(本網記者 鄭曉丹)近日,永泰縣在新安古街林氏宗祠內舉辦永泰縣老照片展,展出的100多張照片為1870年至1970
  • 百年東吳兩岸情
    □ 本報記者 汪閩燕  東吳大學,歷史淵源悠久,走過百年曆程。自1901年創辦東吳大學堂,辛亥革命後改名東吳大學後,這所大學的發展見證了兩岸變遷史。  1915年,東吳法學院在上海成立,曾是民國時期的中國頂尖法學院,也是亞洲第一所比較法學院,培育了很多比較法學與國際法方面的人才。
  • 百年歷史記憶 體驗臺灣阿里山賓館歷史風華
    臺灣阿里山產檜木興建,全棟卡榫建造,無任何一根鐵釘,工程艱巨繁浩,成為當時阿里山的行政、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阿里山為全球訪臺旅客必訪景點,「阿里山賓館」用百年歷史與華美壯麗景色成為全球少數經營出色的五星百年酒店。
  • 香港歷史博物館推出大型老照片展 回溯香江百年滄桑
    新華網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王欣)香港歷史博物館大型歷史圖片展——「影藏歲月——香港舊照片展」,18日將與香港市民見面。700多張記錄香港過去百年滄桑變遷的珍貴照片,將帶領人們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
  • 兩岸青創故事(一):臺中創客曾翊展的「水果奇緣」
    兩岸青創故事(一):臺中創客曾翊展的「水果奇緣」   "十三五"期間,廈門將先行先試構建對臺戰略支點,力爭成為臺灣民眾赴大陸就業定居首選。為了吸引兩岸青年在廈創業,如今廈門已創立了三個國臺辦授牌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並推進建設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內的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
  • 《「青」史「影」存》老照片展在膠濟鐵路博物館舉行
    9月24日,以「壯麗十七年 奮鬥新時代」為主題的老照片展覽,在百年老建築膠濟鐵路博物館舉行。許多照片首次面世,極其珍貴。一進展廳,觀眾頓時被一張長達6米的照片所吸引,上面有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這是1964年6月11日,他們與出席共青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的合影。
  • 【住宿】立德飯店 串起臺灣之旅黃金路線
    七年前,從臺灣地區知名五星級連鎖飯店福華飯店體系退休的林樹波總經理,帶著一批擁有旅館規劃籌備經營管理專業執行力的班底,以「立德飯店」為名,自2002年起陸續在全臺灣成立了四家旅館,分別是位於臺北市公館地區的「立德臺大尊賢會館」、臺灣彰化鹿港的「立德鹿港會館」、臺灣南投溪頭的「立德溪頭飯店」以及臺灣花蓮縣太魯閣公園裡的「立德布洛灣山月村」;並在臺灣臺北市的紀念館內規劃一家餐廳,臺灣的臺灣大學校園內規劃了一家餐廳
  • 找到歷史見證歷史留住歷史 律師博物館風雲迭起的百年
    在日前舉辦的「2019第三屆公益法律服務高峰論壇暨2018律界公益榜單」頒獎儀式上,由瀛和律師機構發起建立的律師博物館,榮獲「2018律界公益榜單——年度優秀公益項目獎」。律師博物館因何而生?它記錄了怎樣的歷史? 律師博物館:風雲迭起的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