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鐵路速度發展史,從30到350的飛躍

2020-12-20 飛奔蝸牛去旅行

對於鐵路運輸來說,速度是鐵路發展的重要標誌,回望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就是一段段速度不斷提升的歷史。

今天我們主要聊聊鐵路的運營速度,這是作為普通乘客能感受到的,數值更高的實驗測試速度普通乘客體驗不到,暫且不論。

民國時期,時速30-40公裡

清朝末年鐵路開始進入中國,到了民國時期,乘坐火車旅行,已經成了很時髦的一種方式,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等城市之間,都有火車開行。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上午10點從上海出發,下午5點到達下關火車站,全程7個小時,應該是代表了當時最快運營速度,平均時速40多公裡。

當時的大部分火車速度大約在20-30公裡/小時,從相關資料看,從上海到南京300公裡的行程,普遍需要10個小時。

當然,在這一時期也有異類,1934-1943年期間,日本人在南滿鐵路上搞的亞細亞號特快列車,平均運營時速82.5公裡,最高運營時速能達到130公裡。

1993年之前,平均時速40公裡

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鐵路的平均運營時速大約在40公裡左右,但在此期間,鐵路人從未放棄對鐵路速度提升的努力。

截止到1993年,中國鐵路的最高時速為110公裡,全國平均運營時速49公裡,這一時期,鐵路的速度已經被公路超越。

1994年,星星之火,廣深之間最高時速160公裡

1994年12月22日,長度147公裡的廣深準高速鐵路開通運營,最高運營時速160公裡,中國第一條跨越時速120公裡門檻的鐵路誕生了,也拉開了中國鐵路提速的大幕。

大提速前夜,最高時速140公裡快速列車

1996年4月1日,這個日子有點「特殊」,中國第一列快速列車出行了,上海鐵路局在滬寧線上開通了「先行號」快速列車。

牽引機車由東風11型內燃機車擔當,旅客列車是25K型車,最高時速140公裡,上海到南京運行時間2小時48分鐘。

中國鐵路6次大提速,最高時速250公裡

到了1997年,還是4月1日,中國鐵路迎來第一次大提速,京滬、京廣、京哈三大主幹線最高運營時速達到140公裡。

夕發朝至列車出現,當時共推出了78列,非常受歡迎,出現買票難。

1998年10月1日,中國鐵路第二次大提速,京滬、京廣、京哈三大主幹線的最高運營時速提升到160公裡。

當年廣深準高速鐵路由瑞典租用的擺式列車X2000投入運營,最高運營時速達到了200公裡,此時的廣深鐵路已經算是高速鐵路了。

2000年10月21日進行了第三次提速,主要是對東西向的隴海、蘭新、浙贛和南北走向的京九鐵路進行提速,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鐵路實現了異地售票。2001年10月21日和2004年4月28日,分別進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提速,Z字頭的直特列車出現。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25T車型、東風11G內燃機車投入使用,直特列車的平均運行時速達到了119.2公裡,京哈、京廣、京滬的部分路段,最高運營時速達到200公裡。

時間來到2007年4月18日,中國鐵路迎來了第六次大提速,CRH5A「和諧號」動車組在秦沈客專上線運營,最高運營時速250公裡,真正意義上的高速鐵路誕生了,由此開啟了中國高鐵時代。

進入時速350公裡高鐵時代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際高鐵投入運營,全長120公裡,從北京南開往天津的C2275次高速列車,12點35分從北京南站出發,30分鐘後抵達天津站,最高運營速度達到350公裡。

2009年中石太客專、合武高鐵、甬臺溫鐵路、溫福鐵路、武廣高鐵開通投入運營,其中武廣高鐵是中國第一條時速350公裡大幹線高速鐵路。

2010年2月6日鄭西高鐵開通,7月1日滬寧城際高鐵開通,10月26日滬杭高鐵開通。

迎來降速時刻,最高時速300公裡

2011年,中國鐵路迎來降速時刻,6月30日開通的京滬高鐵,最高運營速度由最初計劃的時速380公裡降低到時速300公裡。

7月1日,調整運營圖後,武廣高鐵、鄭西高鐵、滬寧城際高鐵最高運營速度由時速350公裡降至300公裡,滬杭高鐵、京津城際高鐵則暫時維持了時速350公裡的運營速度。

8月23日啟動第二次降速,滬杭高鐵、京津城際高鐵最高運營速度由時速350公裡降為300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的高鐵降至時速200公裡運營,既有非高鐵線路上的動車組降速至時速160公裡運營。

重回時速350公裡

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列車首次以350公裡的時速在京滬高鐵上正式運營,至此,中國高鐵重新回到時速350公裡時代。

一百年的時間,中國鐵路時速由30公裡提升到350公裡,從依賴外國人建鐵路到中國高鐵走向世界,從進口產品、引進技術到消化吸收、自主創新,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了一張亮麗的中國名片。

時速350公裡只是起點,中國高鐵的未來不可限量,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來看看中國鐵路發展史
    百年滄桑,70年奮進,讓我們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追尋中國鐵路從追趕到領跑的軌跡。 展館簡介 中國鐵道博物館有三個館:正陽門館、東郊館、詹天佑紀念館。 正陽門館
  • 濃縮中國鐵路百年時光,尋找鐵路主題博物館
    如果唐胥鐵路建設的1880年算起,鐵路和火車走入中國,已經有140年了。百年時光,中國鐵路從無到有,從依賴國外技術到今日成為世界高鐵第一強國,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高速動車組,鐵路技術和速度在不斷刷新。
  • 中國鐵路百年發展史
    於是,隨著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英國帝國主義長驅直入,眾多的帝國主義列強也乘機而來,它們不斷提出要在中國修建鐵路的計劃和照會。英國殖民地印度的總督提出「八莫路」計劃,企圖修建由緬甸仰光沿伊洛瓦底江,經過八莫到達中國騰越和大理的鐵路。英國殖民地鐵路的專家提出以漢口為中心,向中國四面八方修建鐵路的方案。英、美等國在上海的商行聯合請求修建從蘇州到上海的鐵路。
  • 鐵路見證中國速度:從悶罐車到和諧號
    5年後,坐火車從北京到瀋陽只需要兩個半小時。而100年前,這段旅程要花21個小時以上;65年前,坐在密不透風的悶罐車裡的旅客,恐怕做夢也無法想像時空可以如此改變。  數據顯示,到去年底,中國高鐵總營業裡程達到11028公裡,在建高鐵規模1.2萬公裡,中國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投產運營裡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 三把檢車錘見證中國鐵路百年貨車發展史
    在唐山老鐵路人信寶忠的鐵路收藏室,並排擺放著三把不同年代的鐵路貨車檢車錘,上邊是其父親使用過的檢車錘,中間是信寶忠本人1967年參加檢車工作使用過的,下邊的長把檢車錘是現在檢查重載貨物車輛使用的。三把檢車錘見證了信寶忠一家三代檢車工和中國鐵路139年的貨車發展史。
  • 穿越百年鐵路發展史,你看到了什麼?
    ,眼看著想要繼續修築鐵路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唐廷樞向李鴻章奏請,闡明了開挖從蘆臺到胥各莊運煤河的理由。 1881年,唐山至胥各莊一線的唐胥鐵路正式鋪軌,成為中國鐵路的起點,唐胥鐵路全長9.7公裡,採用由英國進口的每碼30磅的輕鋼軌,軌距也採用英國標準。1881年底,唐胥鐵路投入使用。
  • 從綠皮火車到復興號:鐵路大提速見證改革開放的中國速度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趙紅衛介紹復興號性能亮點。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 攝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趙紅衛參與了復興號設計研製到開通運營的全過程。據她介紹,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的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節環保等性能大幅提升。列車以350公裡時速運營能耗降低17%,全車部署了2500餘項智能化感知系統監測點,能夠對冷卻系統溫度、制動系統狀態和客室環境等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測,而且列車容量加大,乘坐更加舒適。「京滬線以時速350公裡運營,為世界高速鐵路運營建設樹立了新的標杆。」 趙紅衛說。
  • 石家莊鐵道大學推出「鐵路文化牆」展現近200年機車發展史
    石家莊鐵道大學推出「鐵路文化牆」展現近200年機車發展史   從蒸汽火車、內燃火車,到電力火車,再到如今的動車高鐵,火車速度提升的背後主要是機車技術的不斷改進。石家莊鐵道大學推出的「鐵路文化牆」,用120多張珍貴老照片再現了中國火車機車近200年的發展歷程,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
  • 中國鐵路發展史,之最具有代表性的蒸汽機車!
    中國蒸汽機車從建國初期,到1988年12月21日,大同機車廠停止蒸汽機車生產,幾十年間是幾代人智慧的結晶。中國的蒸汽機車型號有:勝利、前進、上遊、建設、和平、反帝、躍進、工建、蓉建、人民、注汽、星火、紅旗等型號。
  • 地質之美:中國地質圖百年發展史
    地質之美:中國地質圖百年發展史In 1916,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geological graduates entered1916年,第一代地質專業畢業生進入中國地質調查行業,開啟了中國地質調查的新紀元。
  • 中國鐵路發展史:火車時速提高5倍 高鐵運營裡程世界第一
    以智能高鐵為標誌,中國這個人口眾多、地理複雜的東方大國,一舉擺脫交通落後的狀況,進入高效時代。速度和質量,是經濟學上的兩個關鍵詞,既高速又高質堪稱完美。令人稱奇的中國動車高鐵,恰恰就是這樣實現了兩者的結合。
  • 證券日報:從百年京張到川藏鐵路 中國中鐵繞地球兩周打造「金名片」
    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改革開放後的飛速發展,到如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一批批國企的前赴後繼,他們在新中國發展歷程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110年後的今天,京張高鐵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項目工程,是中國第一條智能高鐵,已於今年6月份實現全線軌道貫通。 「京張高鐵是中國鐵路發展的『集大成者』!這條鐵路線極具象徵意義,它反映了中國百年鐵路發展的艱辛歷程以及豐碩成果。」
  • 2019:鏡頭裡的中國鐵路
    ,我們看到鐵路改革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鐵路人奮勇擔當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歷史使命,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多作貢獻。國鐵集團掛牌成立6月 June貫徹黨中央關於加快推動中國鐵路總公司股份制改造的決策部署,經國務院批准同意,中國鐵路總公司改制成立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 觀校徽,看園林,跟隨鏡頭見證中國大學百年發展史
    一枚校徽承載流轉的舊時光陰一座博物館融匯精妙的古今園林一次觀展追溯中國大學的百年發展史一場直播走近「有生命」的實景園林博物館入選國家文物局2020年度百項展覽推介的「恰同學少年——校徽上的大學記憶」展覽8月30日15點30分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號,直播帶您看
  • 圖說| 中國鐵路機車升級40年
    蔣建雄 攝下圖:2018年,一輛重載列車行駛在大秦鐵路御河橋上。曹陽攝國產電力機車研製從普載到重載,從常速到高速,從引進到出口的精彩飛躍,見證了中國鐵路推進綠色智能交通的進化歷程。上世紀80年代,韶山1型機車已經成為電力機車中的經典。
  • 7本火車駕照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
    記者近日來到該動車組模擬駕駛室探訪,不時聽到動車組司機薛軍的提醒聲:「接近站臺時要專注ATP速度值,採取制動,平穩控速」「時速350公裡『復興號』列車制動距離是6500米」「制動距離越長,停車對標難度就越大」。
  • 26張圖看盡中國百年鐵路發展史,每一張圖都是一個裡程碑值得紀念
    1979年,中國首條開往香港的直通旅客列車廣九鐵路通車典禮在廣州舉行,時任鐵道部副部長耿振林為通車儀式剪彩。1983年,中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鐵路——京秦鐵路通車。1985年,鐵道部最新研製的北京交通電腦查詢機在火車站投入使用,中國鐵路開始向信息化發展,美中不足的是當時的查詢需要收費,一次4分。
  • 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動車組 一組珍貴圖片看懂火車進化史
    春節假期結束,返程高峰正在上演,隨著西成高鐵、渝貴鐵路正式開通,在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管內西南地區,大量動車組取代普速火車,越來越多的旅客選擇乘動車出行。從上世紀的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九十年代的電力機車,再到和諧號、復興號動車組,西南鐵路不斷經歷更新換代。
  • 觀校徽,看園林,跟隨鏡頭走進中國園林博物館,見證中國大學百年發展史
    承載流轉的舊時光陰一座博物館融匯精妙的古今園林一次觀展追溯中國大學的百年發展史日15點30分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號,直播帶您看!此次展覽,是國內首個以校徽和大學園林為載體,展現大學百年發展史的主題展覽展覽甄選1000餘件校徽,使觀眾展中「見物」,飽覽百年來中國大學發展的非凡進程;同時以小見大,讓觀眾在展覽中更能「見人、見史、見精神」。
  • 時速200公裡成灌鐵路,要跑時速350公裡動車?
    當前,儘管只有京滬高鐵實現了復興號時速350公裡的運行速度,但在中東部、東北、華南地區,復興號動車已經是隨處可見。不過,上述公司採購時速350公裡的動車,卻有些意思。先看看它們都出資建設哪些鐵路。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高速鐵路,只有鹽通鐵路,也就是鹽城至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