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見證中國速度:從悶罐車到和諧號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金秋九月,投資1200多億元的京瀋高鐵在廣袤的遼河平原上加緊施工。5年後,坐火車從北京到瀋陽只需要兩個半小時。而100年前,這段旅程要花21個小時以上;65年前,坐在密不透風的悶罐車裡的旅客,恐怕做夢也無法想像時空可以如此改變。

  數據顯示,到去年底,中國高鐵總營業裡程達到11028公裡,在建高鐵規模1.2萬公裡,中國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投產運營裡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改革開放之初,當鄧小平坐在日本新幹線上時,用一貫簡單明快的語言強調: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車輪上的中國跑得越來越快,正是中國變化的一面鏡子。

  新中國第一位女火車司機:坐上動車組,感覺好極了

  田桂英是新中國第一位女火車司機,走過了蒸汽、內燃、電力三代鐵路的發展軌跡。

  如今,85歲的田桂英在家中經常端詳自己的一幅照片:那時的她20歲,英姿颯爽,手握火車欄杆,頭戴鐵路大簷帽,脖子上圍著白毛巾,亮閃閃的大眼睛眺望著遠方。

  「最苦的是練習投炭。」田桂英講起往事口齒清楚,記憶牢固,「剛解放時火車全是蒸汽機車,靠燒煤運行。10多斤重的平板鍬,每3秒一鍬煤,15分鐘280鍬,一個小時下來腰酸背疼,兩天下來就累得站不起來。」

  靠著超乎尋常的毅力,田桂英成為大連機務段駕駛蒸汽機車的能手,作為全國勞模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成為全中國婦女的偶像。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田桂英心裡還放不下火車。當年她是駕駛蒸汽火車的女司機,如今她是高鐵列車的乘客。

  全身銀白的動車組列車首次上線時,田桂英買票坐了一趟。「安靜、舒適,每小時能開300公裡。」她說,剛解放時火車條件簡陋,冬天冷夏天熱,駕駛室連速度表都沒有,完全靠經驗。「『老鐵路』坐上新火車,感覺好極了。」

  65周年國慶就要到了,田桂英因為去年的一次骨折已不怎麼出門了。「聽見鐵路的好消息就高興啊。」她說,「如果腿腳能好利索,想從瀋陽坐高鐵去趟大連,看看當年的老機車。」

  一座陳列館:百年鐵路發展史

  「田桂英駕駛的機車,即使留到今天,在我們館也算是年輕的。」新中國成立65周年之際,瀋陽鐵路陳列館館長高寶權說,從100多歲的蒸汽機車到時速350公裡的動車組,陳列館以實物再現了中國鐵路百年來的滄桑巨變,記錄了一代又一代鐵路人的夢想與成功。

  在400米長的陳列館大廳,共有機車、客車、貨車和工電設備800臺件,全部為真品展示。從1907年從外國引進的達波1型和頗勒型蒸汽機車,到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時自行製造的和諧3型動車組,按照「年紀」大小依次排列,就像等待檢閱的士兵。

  「這是今年新進館的車體。」高寶權帶記者走到一臺客車車廂前說,「這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生產的一種動車,是日本在中國殖民統治的產物,是很先進的一種車型。而那時的中國根本沒有能力生產這樣的火車。」

  火紅的車輪、筆直的鐵軌、偉岸的身軀,身臨其中似乎歷史的車輪從身邊呼嘯而過,每走幾步就會跨越一個時代。

  展覽中一幅幅圖片記載著一個個時間節點:2000年,中國修建第一條客運專線秦瀋客運專線,為高鐵發展積累了重要經驗;2002年,最後一批蒸汽機車下線,瓦特創造的蒸汽時代退出了歷史舞臺;2008年,京滬高鐵開工建設。

  走進陳列館巨大的沙盤演示區,是世界上首條穿越高寒地區的高速鐵路哈大高鐵。模型列車在沙盤上急速穿梭,就像貼地飛行一樣,讓人無不驚嘆。

  兩代人的鐵路情:一張火車票的家國記憶

  瀋陽收藏家詹洪閣正忙著張羅自己的「新中國成立65周年展覽」。其中包括一件特殊的展品,是自己和父親乘坐哈大高鐵的首發車票。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鐵開通。當天,從瀋陽北至大連北的D5008次列車7號車廂裡坐著一對父子乘客,他們與鐵路有著特別的情緣。

  兒子詹洪閣攙扶著父親詹寶俊坐了下來。詹寶俊舒坦地半躺在座位上,好奇地看看車廂裡的座椅、顯示屏、逃生錘,怎麼都看不夠。50多年前的冬天,詹寶俊也是從瀋陽登上了開往大連的悶罐車,開始了他軍旅生涯。

  回想當年經歷,詹寶俊仍能記得擠得連腳都沒處放的一車人,以及搖搖擺擺的車廂。「不到400公裡的路程,晚上上車,早上才能到,開到大連要將近10個小時,多希望能有快一點的火車,少受點折騰。」

  詹洪閣從20年前開始搜集有關東北的鐵路史料,包括鐵路年刊、圖書、火車畫冊、鐵路線地圖、紀念章,甚至鐵路工人的皮帶扣、袖章、列車時刻表,至今已收藏1000多件。

  詹洪閣說,這些藏品無聲地記錄著鐵路的發展歷史,也是一段中華民族的工業奮鬥史。20世紀初,沙俄為掠奪和侵略中國,在我國東北修建了中東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裡,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日俄戰爭後,長春至大連段為日本所佔,稱南滿鐵路。

  抗戰勝利後,中國收回南滿鐵路。幾十年來,中國東北的鐵路主幹線都是沿用的沙俄、日本設計修建的這條鐵路。

  「哈大高鐵是我國自主研發、修建的鐵路,我們終於揚眉吐氣了!」作為鐵路半個世紀發展歷程的見證者,詹寶俊用力揮了揮手臂。

  當時,詹洪閣把兩人的火車票放在錢包裡留了下來。「這兩張車票將在展覽中與觀眾見面,這是一家人的記憶,也是國家從衰落走向復興的見證。」他說。(記者 徐揚)

相關焦點

  • 從綠皮火車到復興號:鐵路大提速見證改革開放的中國速度
    1997年至2007年,短短十年時間,中國鐵路先後6次大提速;2007年至2017年,又一個十年,和諧號升級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復興號。2006年以來,在引進、消化和吸收世界先進動車組製造技術的基礎上,我國批量生產投入運營了CRH系列高速動車組。2013年開始,中國全面啟動中國標準動車組研製工作。2017年6月,中國標準動車組被命名為復興號並批量投入運營。
  • 西北鐵路線上「雷鋒號」機車: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
    西北鐵路線上「雷鋒號」機車: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  【解說】在第54個「雷鋒日」前夕,蘭州鐵路局「雷鋒號」機車組完成第四次轉型,並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舉行啟動儀式。作為中國鐵路第五臺以人名命名的機車,在中國西北沙漠鐵路線上運行了28年的「雷鋒號」機車組,展示了「雷鋒精神」也見證了中國鐵路發展的漫漫歷程。
  • 西北鐵路線上「雷鋒號」機車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
    西北鐵路線上「雷鋒號」機車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 2017-03-031990年2月5日,該機車組被原銀川鐵路分局團委正式命名為「雷鋒號」,成為全國鐵路第五臺以人名命名的機車。該機車組自成立以來到2005年實行「輪乘制」,共經歷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三種機型的「傳承」。
  • 7本火車駕照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40年·啟示錄)7本火車駕照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中新社濟南8月19日電 題:7本火車駕照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作者 沙見龍 付德水 王浩記者近日來到該動車組模擬駕駛室探訪,不時聽到動車組司機薛軍的提醒聲:「接近站臺時要專注ATP速度值,採取制動,平穩控速」「時速350公裡『復興號』列車制動距離是6500米」「制動距離越長,停車對標難度就越大」。
  • 收集數萬藏品 鐵路迷「博物館」見證京津冀速度
    三十多年收集數萬件藏品  鐵路迷的「博物館」  見證京津冀速度  百年前的鐵路規劃圖、火車信號燈,蒸汽火車時代的老照片,不同年代的火車模型、火車票、站臺票,半個多世紀裡不斷調整的列車時刻表——鐵路迷趙聯忠的家就像一個小小的鐵路博物館
  • 「和諧號」動車組再次刷新世界鐵路最高運營時速
    當日上午11時30分許,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和諧號」CRH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486.1公裡時速,打破該車此前保持的416.6公裡的世界鐵路最高運營速度紀錄。新華社記者 陳樹根 攝    新華社江蘇徐州12月3日電(記者 齊中熙)時速486.1公裡!這是噴氣飛機低速巡航的速度。時速486.1公裡!這是中國新一代高速動車組跑出的速度。
  • 百年中國鐵路速度發展史,從30到350的飛躍
    對於鐵路運輸來說,速度是鐵路發展的重要標誌,回望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就是一段段速度不斷提升的歷史。今天我們主要聊聊鐵路的運營速度,這是作為普通乘客能感受到的,數值更高的實驗測試速度普通乘客體驗不到,暫且不論。
  • 「復興號」 比「和諧號」速度更快空間更大 Wi-Fi全覆蓋
    「復興號」銀白閃亮的車身上,以往動車組的「大腦門」不見了——「和諧號」動車組車頂的「鼓包」,也就是受電弓和空調系統,下沉到了車頂下的風道系統中,採用全新低阻力流線型頭型和車體平順化設計,使列車看起來更美,線條更優雅。
  • 從「和諧號」到「復興號」,不只在速度上有變化,這些地方更暖心
    導語:從「和諧號」到「復興號」,不只在速度上有變化,這些地方更暖心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出行的方式也越來越多。但之前高鐵一般都是和諧號,隨著復興號的推出,很多小夥伴開始有了些疑惑:同為中國高鐵,它們究竟有何區別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首先體現在空間的大小上,和諧號一等座座椅空間1.06米,而復興號在此基礎上將空間調整到了1.16米,保證乘客可以更大範圍的伸展。其次外觀也做了很大程度的調整。
  • 從和諧號到復興號:時速可達400公裡,能連掛所有高鐵車型
    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被命名為「復興號」。  人民日報客戶端 圖中國高鐵添新成員「復興號」,在涉及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到了84%,試驗速度可達400公裡/小時。【從和諧號到復興號】要解決「互聯互通」的問題中國高鐵有了「和諧號」,為啥還要弄個「復興號」?人民日報官方微信的報導提及,這與中國高鐵的「互聯互通」需要有關。
  • 和諧號動車到復興號高鐵,中國一步步走向輝煌,打開新世界大門
    2007年4月18日,這一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也是一個劃時代的時刻,中國鐵路進行了第六次大提速,「和諧號」動車開始在中國的土地上飛馳而過。自此開始,中國鐵路從「慢車」時代進入「高速鐵路時代」。同時,標誌著中國鐵路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也使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自主研製動車組的國家。「和諧號」的橫空出世,不僅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時也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更加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為人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適、安全的出行方式和服務。
  • 復興號與和諧號究竟有何區別?專家:中國技術在進步
    中國目前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技術的逐漸嫻熟使得很多國家都會讓中國在他們建造基礎設施時幫忙,這都在說明中國越來越強大了。近些年來中國在高鐵方面的建設技術更是讓人不得不佩服。
  • 和諧號是高鐵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和諧號,可是對和諧號和復興號的區別還是分不清楚,究竟和諧號算不算是高鐵?下面讓我們一起共同去了解和諧號的詳細內容吧。方法介紹01和諧號是中國鐵路六次提速調圖後開行的crh(中國高速鐵路)動車組列車。所以動車、高鐵都命名為「和諧號」,所以和諧號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算高鐵的。
  • 圖說| 中國鐵路機車升級40年
    蔣建雄 攝下圖:2018年,一輛重載列車行駛在大秦鐵路御河橋上。曹陽攝國產電力機車研製從普載到重載,從常速到高速,從引進到出口的精彩飛躍,見證了中國鐵路推進綠色智能交通的進化歷程。上世紀80年代,韶山1型機車已經成為電力機車中的經典。
  • 「和諧號」和「復興號」如何區分,復興號的歷史進程,你知道嗎?
    回顧"復興號"的研發與運營2012年,為打造適合中國國情、路情的高速動車組,實現高速鐵路動車組自主化、標準化和系列化,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中國鐵路總公司拿過接力棒,帶領其他鐵路集團和企業,研製屬於中國的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就是這樣的產品,完全自主化,標準化。
  • 都屬於高鐵,到底和諧號和復興號有什麼區別?
    對於「高鐵」這個名字的由來,大家都不是非常的清楚,高鐵的全稱是「客運高速鐵路列車」,只是後來大家習慣性叫成了高鐵而已。高鐵的本意指的是鐵路的名字,並不是列車的名字,不同的列車之間的差別就是速度和載人量的差別。和高鐵類似的還有「地鐵」,指的也是一種鐵路的名字,全稱是地下鐵路。
  • 中國動車組復興號會大批量生產:設計壽命30年,和諧號將逐步退出
    6月27日消息 根據此前IT之家報導,近期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已正式亮相,並率先在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雙向首發,分別擔當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車。
  • 18種機車述說中國鐵路提速史!
    中國鐵路建設始於清朝末年,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又歷經六次大提速,現在的中國高鐵已經是中國速度的代名詞。我們遴選出那些曾經和正在中國鐵路上奔跑的火車車型,與您一起回顧中國鐵路提速史。先鋒號於2007年7月7日起到2009年9月30日開始擔當成渝(成都-重慶北)城際特快列車,經由達成鐵路、遂渝鐵路運行,最高營運速度被降至160公裡/小時。目前先鋒號已經退出成渝線城際列車運行,而其地位被新配屬重慶北客運段的CRH1型動車組代替。
  • 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來看看中國鐵路發展史
    百年滄桑,70年奮進,讓我們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追尋中國鐵路從追趕到領跑的軌跡。 展館簡介 中國鐵道博物館有三個館:正陽門館、東郊館、詹天佑紀念館。 正陽門館
  • 復興號終於要對和諧號「出手」了嗎
    高鐵是現代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十多年的建設,中國許多城市都已連接到高鐵網絡,使出行變得更加便捷,前一段時間,中國的高鐵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新的動車組「復興」已經開始在中國土地上運行,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速度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