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黃帝內經|補瀉手法、三部九候,離合真邪論

2021-02-13 倪海廈天紀人紀
跟隨倪海廈老師一起,學習《黃帝內經》,學習古人不生病的智慧。空閒時間多的,可以視頻對照著文字一起學,空閒時間少的,就看文字內容,幾分鐘也就看完了。今天的內容儘量不要拖到第二天再學習,可能到第二天,積累了更多,更加的不想學習了。學習貴在堅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所收穫。

這個怎麼講呢?諸位要用個簡單的觀念去想。寒的時候,你得到是寒症;熱的時候,是得到熱症,這是常態,對不對?一開始你就看到了。那這個寒熱,如果說反過來,就病會比較重。

比如你現在熱症,熱天,天很熱,居然得了寒症,或者是天很冷,居然得了熱症,這都是不合時節的,跟天日的氣不一樣,這個時候病都會比較重。這個講的比如說還有月的虛盛,月的盈虧。

當然講的,《黃帝內經》一直在強調人受天地之間所影響,你真的在治病的時候需不需要去知道這個?倒不需要,不要去想它外面。比如說現在有一個人來找你看病,現在是夏天,你總知道今天是夏天,熱的要死,對不對?你一進辦公室,冷氣打開,坐下來,病人來了,夏天,對不對?你一摸他這個脈怎麼是冬天的脈?病態,對不對?冬天的脈。

一摸摸到是秋天的脈,我們就知道他生病,簡單講就是這樣子。不會去真的知道忌諱這些東西。冬天的時候,這個病,一摸就是冬天的脈,這是常脈,正常。你一摸怎麼夏天的脈,那麼洪大,就是病態。

簡單講,就是這樣子,所以你要去注意外面的節氣。我們能夠摸脈看診,注意到春夏秋冬就已經很夠了,真的很夠,就已經是四時節氣了,就足夠了。你不要跑出去白天看太陽,晚上看月亮,月亮看的時候太太看月圓,沒有那麼,真的做的時候不需要那麼細膩。

但是基本上我剛剛講的你要知道,你們以後有機會跟我臨床的時候,你在我後面看我一摸,現在是夏天,對不對?你看那麼熱,你看他的脈,這是冬天的脈,你看他的病症就可以知道了,這是我們要四季去注意的。

第三節 虛邪與正邪、下工案例

224頁,虛邪和正邪。這個八正之虛邪就是外來的邪氣,本身發的病,從裡面發出來的病,這個虛邪是外來的,本身如果你用力出汗,工作勞力出汗以後,中風。因為你是在用力做勞力工作,也是非常的輕微。

那上工救其萌芽,一開始發病的時候,下工救其已成。可是諸位要有個概念,這個是《黃帝內經》的原則,病人不懂,病人覺得說,我沒有什麼錢,一直到他有點病不要花錢,但受不了他才來看。

那你說你就罵這個病人,你害我做下工,這也不行,對不對?也不行,是不是?他不懂,那你就要告訴他。你有小毛病馬上來,很便宜。像我還立一個規矩,你一感冒來?平常看個診還沒有開處方就收你一筆錢,可是感冒十塊。為什麼?我就鼓勵他,一感冒就來找我。有的沒有錢,還沒有錢,他知道我那個原則,帶著小孩子來,我一樣幫忙。

所以我們當醫生一定要有這種父母心,曾經有一個念博士的,中國大陸來的,禮拜六帶著小孩子來了,感冒,小孩子發燒。他說倪大夫,我沒有錢,我在念書在打工沒有錢,小孩發燒怎麼辦?你說我治不治?對不對?當然治,處方大青龍下去好了,對不對?治病不是說一定要收錢,這是病之初,你們要有這種好心。

現在這位他拿了博士,現在工作很好。他到處跟人說永遠記得我救他的動作。可是我從來沒有想到說你要怎麼幫忙我,你開口我就相信你。你不能怪病人害你成下工,這不公平。所以說,你即使病入裡,你說不要治了,你害我做下工,不治,也不行,也不行,對不對?這隻一個定義而已,你們不要那麼死板,我就要相信書,我要做上工,病發不治,不好。

225頁,當然這句話我們可以怎麼解釋呢?西醫就是下工,等到發病再去治,太慢了。剛開始有症狀的時候,西醫不認為你有病,因為查你很好。那我們過去有發生這種案例,心臟痛,太空中心有兩個工程師,一個39歲,一個41歲。

這兩個博士,高科技的物理博士,在太空中心研發太空物理,他們有三個都很好,第三個人來找我,嚇死了來找我,因為這兩個都死掉了,不到一個月都死掉了。這個39歲有一天早上覺得心臟很悶痛,就跑到醫院裡面去跟醫生說我相信我有心臟病。

醫生看看他,真是神經病。你既然說了,我就幫你檢查,反正賺錢。結果查了了半天,你心臟很好,回家。他就開車回家了,到當天晚上,痛加強,而且痛是持續的痛。這時候再開車回到急診室,他說我真的有心臟痛。因為美國你打個電話叫救護車1500塊,就怕你亂叫。你沒事叫救護車,臺灣沒有,對不對?你這邊美國打交1500塊,他自己開車去。

醫生看他臉色都變了,趕快把他放在那個機器上面臺子轉在那邊測,的確發心臟病了,那個病人躺在上面。我早就告訴你了,我心臟痛,死掉,當場在醫生面前斷氣。這個死掉了,不到一個月,這三個是非常好的朋友,這個也是一樣發生同樣的事情,也死掉了。

這個嚇的跑來找我,再也不敢去醫院了。他們下工下到什麼程度?連發病的時候還看不到,一定要等到真正快要生死抉擇的時候才看到,那已經死掉了。

所以中醫急診,即使發病的時候,我們先幫你痛去掉,你自己去照,都沒有關係。需不需要照那個?不需要,那個機器沒有用。

225頁,黃帝問,我聽這個補洩的方法,但是都不了解它真正補瀉的經意是什麼。歧伯就說了,瀉必用方,方者,以氣方盛也。就當那個時機氣很盛的時候,我們來瀉,以月亮來說是正在滿月的時候,以日來說的時候正溫的時候,以身來說的時候當病人身體靜下來不動氣定神閒的時候,這個時間我們用吸方吸而內針。

病人開始吸氣下針,因為你在吸氣的時候,氣充大,你針下去。等到吸氣的時候,同樣在對方吸氣的時候,再去拈針,所謂轉針就是在做瀉的手法。等的他在吐氣的時候,針再出來。

所謂瀉,我們要瀉他的氣。所以說他在吸氣的時候,你針下去就在瀉氣,因為他吸氣膨脹,扎個洞往外走,我們就希望他瀉氣,所以吸的時候進針,吸的時候拈針。

吐氣的時候,氣是往外散,這個時候你把針順著吐氣拔出來,讓氣出來更多。這就是我們一個真實的手法,能夠瀉到最強的程度了。你不要挖個洞,老師,很好,打個洞,不好。那我們有些加強的,蒼龍擺尾,對不對?你把針孔搖大,慢慢慢慢出來,搖方出來都可以,搖大針孔,這種都是強瀉的手法。

所以你看《黃帝內經》是不是要懂針灸?你們如果前面沒有學過針灸,真的不知道我在講什麼。所以瀉必用方一定要等到時機,其氣而行之。那你要知道什麼時候是瀉,所以最簡單的病症,我們知道實症我們才要去瀉,所有的痛,巨痛,強烈的痛統統是實症補呢,補必用員,員者行也,就是行氣,行者要移動,那刺他必中榮。

這個時候本來我們的榮是止血,你不要我們要補他的時候,你專門扎他血管,不是這個意思。就是針血脈旁邊,下深,血在比較深的地方,針要下的比較深。吸氣的時候進針。

故員與方,非針也。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我們平常,我們扎針的時候是這樣子。過去我們沒有針管,都一根針拿在手上面,我們做補的時候,很好玩,皮膚拉起來,這皮拉起來,然後先進皮,針進去。

拉起來的話,那個氣被你捏到,針進皮,病人吐氣的時候,再推針進去。皮一定下拉起來再扎,當然有的地方不好拉,但是我們還是去拉皮扎進去,那個比較痛。現在因為沒有針管,一拍進去,你針管拉起來針管在拍就不好拍了,我們針管就不用這種手法了。

但是補和瀉的手法,正好是相反,瀉,吸氣的時候進針,吐氣的時候出針。補呢,吐氣的時候,因為氣正在往外散,吐氣的時候你扎針進去,是不是氣不會跑出來?反正是要吐氣,然後吸氣的時候來做插提。等做完補的手法以後,我們吸氣的時候把針瀉,吸氣的時候往身體裡面走,這時候你把針拔出來,捫針,按住它。瀉的時候,就讓他針拔出來以後等個幾秒鐘再去按針孔。

第四節 補瀉手法、三部九候

226頁,黃帝了解了,他就說形與神,這問的是形和神,何謂形,何謂神。歧伯曰:這個目冥冥,問其所病,索之於經,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就是我們所謂的形神,將來我會用的非常多,形神。這個形和神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看病,你如果說根本不問病人什麼,也不看病人臉色已經黑了。

你還在那邊,我不要看你,摸你的脈,只有形沒有神。我們神一定要色脈同診,看,治要看一下,對不對?有的醫生是我摸脈就好了,這個都不對,只有形沒有神,這裡講的就這個意思,一定要看病人。

何為神呢?歧伯曰。這個神乎神恩,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新,慧然獨悟。就是當你用神在看病的時候,就讓你專注。專注的時候,這個時候太太叫你吃飯,你一樣什麼都聽不到,專心的摸脈。一叫,你就分神了,等一下,你就神失掉了。

所以你一定要先跟太太講清楚,如果太太在診所,最好是不要再診所裡。你相信我,太太最好不要在診所裡。一定要專神,這是用神。我們後面還會講形和神,我會把它分析的很透徹,讓你們學到形神,一定能夠掌握它的重心,你不會我也會把你教會。

老師,這個很難嗎?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到,這個中醫本來就是哲學。哲學是行而上的東西,行而上的東西不是說儀器可以看到的,所以你要去讓大家能夠體悟的時候比較難一點。我找了很多好方法,讓諸位了解。

三部九候為之源,九針之論,不必存也。如果說你能夠掌握到治病的神,就你能很專注的聽病人講話,問診,知道抓重點。你不會說,你看有的醫生,摸脈看,看病人,病人告訴你這情形,你總不會說你兄弟有幾個,你的問題是雞同鴨講,病人來找你看病,你問我兄弟幾個,你就可以知道醫生有沒有神。

我們在看病的好醫生摸脈問他病人給你陳述的時候,你兩三句話病就結束了,用神,很簡單。醫生問病人問的問題越少,這個醫生越高明。問的問題詞不達意,這個風馬牛不相干,這都是不好的醫生。這裡講的就是這個。

第二十七篇 離合真邪論

第一節 肝病案例、瀉、補手法

第228頁,《離合真邪論篇》,《黃帝內經》第二十七篇,這篇也是很好的一篇。

這個第一段講,我們談的是邪氣從外身體進入,人外面進入身體裡面的狀況。所以第二行他說:經言氣之盛衰,左右傾移,以上調下,以左調右,有餘不足,補瀉於榮輸。邪氣在經上面,我們如何。病人會產生那些徵狀?如何治療呢?

一般來說,病在經絡十二經脈上面,大部分都是表症,外面進來的,也就是說你扭傷傷到經絡,傷寒感冒發燒傷到經絡都是外部的。經有病的時候,歧伯回答這一段就是專門講天地中間的邪進入身體的時候,我們講邪就是病。

以前很多人西醫在研究中醫的時候,說你看這個中醫用個邪症,很討厭,說這個邪讓我不相信的地方。你錯了,你真正讀通的時候,還只有用這個字比較好。為什麼?因為你把病立名以後,顯微鏡去看各種病毒以後,你反而不好,你看太細了。有沒有必要看那麼細呢?沒有必要,反而更壞事,因為它存在在那邊。

我們一個邪就代表生病,不舒服,不舒服知道你舒服,裡邊即使有一些病毒在裡面也不會有關係,它不會作孽的。還講我們治病,我們比如說一個人50歲了,得了肝癌,我們把他治好的。

可是他怎麼做掃描,說肝還有一個小腫瘤,這個可能是癌症,他就緊張了,開始動。有沒有想過這個小腫塊可能50年、100年他都不會困擾你?無害的,你為什麼要去把它找出來?所以西醫把它擠出個病來,他不相信,他設定世界上沒有健康的人,硬要擠個病出來。

所以他的觀念是這樣子,人都沒有健康的,你如果沒有吃藥,覺得很奇怪。等到查出來說非要的時候,一定有問題,一定要治的時候,給你吃的什麼?要你吃阿司匹林,沒有藥,想盡辦法把你搞死掉。所以說如果你喜歡被屠宰,到醫院去被屠宰。

這一段看229頁,這個天地之間有二十八宿,有宿度,地上有山川河流,人有經脈。經脈經就是大河,比如長江黃河這種是大經,小的河川。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所以冷的時候,經裡面的氣會凝固住,對不對?我們就講寒就是造成瘀血。

人家擔心瘀血塊流回心臟,造成這個心臟病,瘀血塊進入腦袋,會造成腦血管栓塞。就沒有想到這個血塊就是天寒地凍經脈太冷,你就吃一些讓血液變稀的藥。那你想讓血液變稀的藥,你有沒有想到它的後遺症呢?血液不能太稀,血管就會破裂,對不對?結果的確是沒有堵塞,可是你血管破裂掉,血溢出來,腦溢血,這個不好。這就是講的很清楚。

人呢,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太熱了,溢出來,如果太熱的話,就會滿則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這個大水來之前,大風,一定會這樣子。夫邪之入於脈也,病邪入到經脈裡面,寒則血凝泣,這就是寒熱。

諸位,這個就關係到我們診斷,關係到我們處方,因為我們處方裡面有很多熱的藥。如果暑呢,則氣淖澤,熱氣往上升,暑,太熱。虛邪,這個時候因為寒,因為太暑太熱,造成病邪會跑到身體裡面來,就好像外面山川河流有風一樣,經的動脈,也是一樣,就受到這些,當我們有過寒或過熱的時候,這些機會都是天外的邪進入我們身體裡面,侵犯我們人體身體的時候會產生的。

我們寸口的脈,我們有時候可以從寸口脈看出來,時大時小。當脈太大,代表邪來了,病來了,我們人體去抗它。脈小就是平,身體好,就恢復健康。如果一個人脈大,你給他治,吃完藥以後脈就平緩下來,那速度變得很快。那你再用經方的時候,瞬間就變掉了。

有的時候三個小時,有的時候隔夜就變了。你如果用溫病派的方子不會變,不會變。有的時候方子吃下去的確很好,表面上很好,實際上病根沒有去掉。這一段的後面這邊,吸則內針,吸的時候我們把針插進去,插到身體裡面去,這個不傷到氣,靜以久留,無令邪布,這個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這是瀉的手法,對不對?等到呼的時候再引針出,把針拔出來,這個是瀉的手法。

還講補瀉,230頁,不足者補之。病人,我們有經脈不足的現象,麻木,病人酸,隱隱作痛,病很久了,這個痛很久了,久病為虛,都是我們要用補的手法,虛實辯症,就是這樣來的,補之。歧伯是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

就是先去揉揉那個要下針的地方,遇到血管把它切開來,把它用指頭推開來。抓而下之,就是抓把皮膚,把皮捏起來,針扎進去。我剛剛跟諸位講,現在我們不用了。呼盡,等到病人吐光氣的時候,針下進去,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

我們為什麼要久留?就是要等他的氣,氣到的時候,皮膚可以看到,變得粉紅色,真的一塊粉紅色。氣來的越大,粉紅色塊越大,氣來的越小,粉紅色塊越小。

健康,人比較強壯的人,氣都很大。針扎進去,針了半天沒有什麼氣,只有真孔周圍一點點氣,那身體很虛了。扎進去是這樣子,20分鐘起針還是那樣子,那氣都虛掉了,極虛。

所以一般你幫病人扎針的時候,那個背上或手腳旁邊那個針孔旁邊一群粉紅色就是氣至,氣至可以看到了。扎進去是青色的,那是扎到血管跑到裡面瘀血,那不是氣至,那是血至。我們要氣至,不可以血至,是你扎錯了。

氣至的時候,像貴人到你家來好好招待他。所謂不知日暮,你不要管,太陽不要管他時間,其氣以至。等到氣到了以後,氣平了,這個時候呢,等病人吸氣的時候,把針拔出來,讓氣不漏出來。這個時候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這是補的手法。所以補和瀉在這裡,很簡單,呼氣的時候,吐氣的時候進針,吸氣的時候出針,這就是補,反過來就是瀉。

第二節 候氣(頭痛案例)

我們黃帝問,候氣,在那邊等那個氣,什麼意思?歧伯就開始下定義了,血本身離開絡的時候,跑到經脈裡面去的時候,當攜帶血脈裡面的時候,因為直來直去,它不常常待在這邊,有時候還會回到肉裡面,有時候回到筋裡面去。

我們在扎針的時候,針灸的時候,是在方起來的時候下針。我舉個例子給你們聽,不要說針灸,藥都是一樣。這病人說肩膀痛,我說你現在痛不痛?不痛,不扎。我讓你早點看病你不扎針,現在氣沒到,病氣沒到。

你下次痛的時候來找我,你不用管時間,直接走進來就好,頭痛也是一樣,以前剛開始不了解這個意思,反正頭痛,現在不痛我們也是扎了,看他在膽經上面我們就下針了,效果並不是很好。

結果我們後來反一個方法,等到痛的時候來找我,我們就碰到這種案例,這個太太頭痛25年,痛了吃止痛藥,止不住還頭去撞牆。一天吃25顆止痛藥,這個止痛藥不是25顆,而是吃這個藥會傷到肝再吃另外一個藥固肝,免得傷到肝。吃到固肝的藥,這個藥會傷到腎。那吃這個藥去補救腎,免得傷到。那吃這個補救腎的藥會傷到脾臟,又要吃另外一個藥,所以全身好像大補丁一樣,真的只吃一顆,可是後遺症很多。

吃了20幾年,那你怎麼辦?頭痛,20幾年。早上來的時候,我說你現在痛不痛?不痛,滾蛋。你還把趕出去,對啊,你現在不痛,對不對?來的時候吃的止痛藥,好,你記得痛的時候來找我。好,這病人就回去了。當天下午就衝進來了,當天下午就衝進來,發了發了,我說好,你立馬躺到床上,就是時之治也,等到了,對不對?這個發病的時候就代表需要治療的時候,針一下去,痛就跑掉了。

我說你現在明天不要來了,等到痛的時候再來。結果三天以後痛又來了,又再來。他說我這個痛來了,但是只有20%。20幾年的頭痛,去掉80%,只有20%。我再幫他針一次,從此頭痛就好了,沒有來過了,就是待病氣到的時候再下針。

內科病也是一樣,看這個人胃潰瘍,胃病,心下痞嘛,對不對?我們五種瀉心湯,很簡單,開個處方,一定對症的,他吃了不會好,對不對?吃了一個禮拜還不好,不對,火大了。

我們知道方子,怎麼查還是這個方子,對不對?沒有錯,拿一包粉劑放到口袋裡面,胃痛的時候吃,你不痛代表身體不需要了,他就這樣一劑就好了。真的很奇怪。當然我們少賺很多錢,但是醫有德,不是為了賺錢,那怎麼辦呢?一次就好。

他平常三餐按照時間吃,他偏偏這個時間不痛,對不對?結果那個人吃的時候,剛好晚上的時候睡覺還痛,一劑下去,從此就不痛了。你看,所以方子絕對是對的,我們還要對準時機,時機要對。

所以以後大家做經方傷寒家哦,錢沒辦法賺的很多,沒辦法,因為病人好的太快了。但是你也會很多,為什麼?因為更新速度很快。你比如老是看一個病人,看了兩年還是他來看,也不好,要有新病人進來,這就是我們要等病到的時候。

第三節 治症時機、補瀉攻邪

232,中間很多,書上有翻譯的,我們就不介紹了,看書就可以了。232頁第一行,若先若後者,氣血已盡,其病不可下。就是你如果過早或者是太晚你去幫他治的時候,時機跑掉了。

所以第二行中間那邊,知機道者不可掛已發,不知機者扣之不發,好像拉了弓弦不發。那我們知道時機的,在瞬間發生的時候去治。比如說我剛剛講胃病這個病人,我們知道他要這個方子,我不可能拿個方子等他發病,他如果8小時不發你就跟他8小時,你老婆保證跟你離婚,為什麼要跟那個病人在一起,對不對?藥帶在身邊,告訴他做就好了。

有病人只要一痛,想醫師講這個話,吃下去。所以方法很多,不要太死,看病的時候不可以太死板板的。針灸也是一樣,用藥也是一樣。

233頁,那補瀉的目的是幹什麼?還是講補瀉,岐伯說是攻邪,我們要去邪。這個去邪就是我們要做補瀉,補瀉就是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那如果說我們遇到血症,就是瘀血堵到,記得瘀血堵到把血要放掉,這個瘀血不單單是指在膏肓,腿上在身上受傷,腳踝受傷扭傷有瘀血,統統給他用火罐抽掉。

血要先去,瘀血要去。你如果說瘀血在四肢上面,腳踝有瘀血,你拿個火罐把那個血拔掉,絕對比你吃藥來的快,那你為什麼不去拔呢?開藥吃苦得要死。但是瘀血如果在內臟,你不可能去拔,開處方吃對不對?看血在哪個地方。那以後我們講血症會看到哪些我們可以知道身體裡面有瘀血,哪些症狀我們可以看到。

第四節 常人之辨別

這個黃帝在後面問:如果病邪,人的元氣,在相搏的時候,在經脈裡面,那你們脈性沒有發生變化,這怎麼看?這裡我們再提出來一個,什麼叫做常人,你一定要知道正常。

男子,左右手,男人左邊的脈大於右手的脈,反了,抱歉。左邊是血,右邊是氣。男子右大於左,女子左大於右,抱歉,這是常態。如果你真氣相搏的時候,居於經脈裡面,脈息不發生變化,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察到,實際上可以察到。

歧伯說,如果說我們察不到,他這個手上的脈察不到的時候,你察三部九候的脈,三部九候,懸釐、角孫、耳前,這是陽明的人迎脈,三部九候的脈,頭面上的脈跟手腳上的脈速度要一樣。那速度有不一樣的時候,有忽大忽小就知道這條經絡出問題了,所以你有時候手上脈診不到的。

所以說不知三部者,陰陽不別天地不分。所以我們要知道,三部九候。

推薦學習:

寫留言

需購買倪師書籍學習,點閱讀原文查看。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素問•離合真邪論
    其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吸則內(納的通假字,下同)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  因此病邪侵入了經脈,寒則使血行滯澀,熱則使血氣滑潤流利,要是虛邪賊風的侵入,也就象江河之水遇到暴風一樣,經脈的搏動,則出現波湧隆起的現象。
  • 倪海廈老師視頻講解-補瀉手法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倪海廈老師視頻講解-補瀉手法!
  • 【連載】倪海廈老師針灸課程筆記——第51集(針刺補瀉手法)
    堂主註:本公眾號每天一集分享倪海廈老師的針灸課程筆記。
  • 【連載】倪海廈老師針灸課程筆記——第50集(針刺手法、補瀉)
    堂主註:本公眾號每天一集分享倪海廈老師的針灸課程筆記。
  • 【黃帝內經】倪海廈版本全75集,免費視頻教學
    《黃帝內經》在書名和思想內容上與"黃老學派"的密切聯繫,也為只有在西漢"黃老學派"鼎盛時期才能成書提供了佐證;其三,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倉公列傳》中,記述了西漢初年名醫淳于意在接受老師公乘陽慶傳授給他的十種醫書中,竟沒有《黃帝內經》,這也足以說明《黃帝內經》不可能成書於西漢之前。以上觀點可以看出,古人認為《黃帝內經》成書為戰國時期較為可信。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66: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
    陰陽失衡節氣亂,虛邪賊風生災殃。勞形用力腠理開,邪風暗襲內中傷。疾病症狀未顯形,三部九侯有異象。先知先覺冥冥間,良醫治病必超常。    四時陰陽月圓缺,日光明暗氣溫涼。天寒日陰不針刺,治病救人觀天象。刺穴補虛必用圓,治病治神善調養。法天則地合節律,針刺瀉實必用方。    形乎其形看不見,經絡病情顯脈象。神乎其神耳不聞,心門頓開見靈光。
  • 《黃帝內經》簡介
    大哉《黃帝內經》十八卷,《針經》三卷,最出遠古」;邵雍認為:「《素問》、《陰符》,七國時書也」;程顥認為:「《素問》書出戰國之末」;司馬光認為:「謂《素問》為真黃帝之書,則恐未可。黃帝亦治天下,豈終日坐明堂,但與歧伯論醫藥針灸耶?
  • 《黃帝內經》在線閱讀
    譯文】宣明五氣 【譯文】寶命全形論 【譯文】八正神明論 【譯文】離合真邪論 【譯文】通評虛實論 【譯文】太陰陽明論 【譯文】陽明脈解 【譯文】熱論 【譯文】刺熱 【譯文】評熱病論 【譯文】逆調論 【譯文】瘧論 【譯文】刺瘧
  • 【合一醫學】第137期:《黃帝內經》多重演變史及其他
    ,定名《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八素問·寶命全形論25素問·八正神明論26素問·離合真邪論27素問·通評虛實論28素問·太陰陽明論29素問·陽明脈解30 卷九素問·熱論31素問·刺熱32素問·評熱病論33素問·
  • 黃帝內經素問直解 卷之三
    [卷之三] 三部九候論第二十篇  原名,決死生,王冰改為三部九候,今從之。  三部者,頭面為上部,胸膈為中部,脅腹為下部也。九候者,一部之中,各有三候,三三而為九候也。  通體形氣,太陽主之,故兩舉太陽經脈,明其死生,皆必指而導之,乃以為真,此三部九候之大法也。  黃帝問曰∶餘聞九針於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
  • 趙京生「補瀉」與「對症」兩類刺法分析
    《內經》中對針刺方式皆稱「刺法」,無「針法」之謂,引用的古文獻有《刺法》,《甲乙經》同此。至南北朝《劉涓子鬼遺方》始見「針法」,唐《千金要方》錄其文而並用「針法」「刺法」。「手法」一詞,初用於按摩,元代《針經指南》始見「補瀉手法」稱謂(後還有稱「指法」者)。這些文獻對「刺法」與「手法」的使用,前者用於所有針刺操作方式,後者偏用於補瀉操作,也用於一般輔助操作。
  • 學習黃帝內經 | 上古天真論
    從今天開始,我們跟隨倪海廈老師一起,學習《黃帝內經》,學習古人不生病的智慧。空閒時間多的,可以視頻對照著文字一起學,空閒時間少的,就看文字內容,幾分鐘也就看完了。今天的內容儘量不要拖到第二天再學習,可能到第二天,積累了更多,更加的不想學習了。學習貴在堅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所收穫。講《黃帝內經》的時候,它有很多,無關重要的生理學啊,病理學方面的東西。
  • 16.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傷寒論|條辯七十七至八十四
    跟隨倪海廈老師一起,每天學習《傷寒論》,想要成為名醫,必須熟讀傷寒經方。學習貴在堅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所收穫。
  • 58.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傷寒論|條辯三九四至三九七
    跟隨倪海廈老師一起,每天學習《傷寒論》,想要成為名醫,必須熟讀傷寒經方。學習貴在堅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所收穫。
  • 4.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黃帝內經|骨痺、筋痺、脈痺、肌痺、皮痺,痿論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衛委名師」快速關注【更多資訊】打開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跟隨倪海廈老師一起
  • 《黃帝內經》導讀61
    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岐伯對曰:腎者,至陰也。
  • 【連載】倪海廈老師針灸課程筆記——第37集(足少陰腎經)
    堂主註:本公眾號每天一集分享倪海廈老師的針灸課程筆記。
  • 倪海廈老師人紀系列——如何學習傷寒論?
    人紀班的學員們請注意,大家在這個暑假上完神農本草經後,再加上前次所教的黃帝內經,應該就具備有研習傷寒與金匱的實力了,同時希望大家注意一點,就是在我尚未教經方之前請勿研習溫病條辨等等其他的書籍,也就是說在上傷寒論之前只須要將我敎的針灸與內經和神農本草經讀熟就可以,不要讀其他中醫方面的書籍,我希望大家的中醫基礎醫學觀念是被我築基的,如此當大家學完傷寒與金匱後,再去研究其他的中醫名家著作時就不會被誤導,研究中醫古籍時就可以汲取精髓
  • 跟著倪海廈老師每天學習黃帝內經|陽宅與疾病的關係
    跟隨倪海廈老師一起,學習《黃帝內經》,學習古人不生病的智慧。
  • 古中醫號脈不一樣,從頭摸到腳,叫三部九候脈,簡單實用
    黃帝內經第二十篇,三部九候論(一)註:本文為跟倪海廈學習黃帝內經系列,關注我,持續更新!中醫認為天地人是合一的,人和環境是一體,所以人體跟天地的道理是吻合的,上要對應日月星辰,下要符合四季的變化!這就是岐伯說的天地之至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