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也能讓孩子和父母好好合作

2020-08-21 糖伈鋪

相信有不少的父母教育孩子時,孩子一不聽講、真的在氣頭上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提高音量、對孩子採取吼叫、打罵的方式。

我最近正好閱讀了這樣一本書,書名很有意思:《不吼不叫》,吸引我閱讀這本書的正是這個有趣的書名,作者是羅娜.雷納。

《不吼不叫》

很多父母在閱讀完這本書以後,都紛紛表示說:我停止了吼叫,變成了一個有耐心、有同理心的家長,孩子越來越喜歡粘著我...

這本書的扉頁推薦語有一句是說「終於有了一本深刻又實用,並不羞辱人或者試圖說教的書」,是的,這本書很溫柔,把那些飽含同理心和自我覺察、與孩子相處、教育孩子的技巧與實用有效的方式都娓娓道來,讀完會對孩子與父母之間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與我以往所讀的育兒方面的書籍所不同的是,這本書的開篇首先闡明的就是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為什麼會對孩子吼叫,接著再提出其實我們父母也可以從錯誤中學習,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和行為習慣,這也是本書的最重要目的。

這本書的作者雷納女士是一位知名的護士專家,為什麼說她最開始表示理解呢?因為她也表示時常會對自己的孩子和孫子大吼大叫,等到當時的情緒過了以後,就會十分地沮喪和懊悔,懊悔自己不應該有如此激烈的行為,但是這樣的後悔卻無法為我們帶來改進,等到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也還是會吼叫。

所以我們就要找到從根本上避免吼叫的方法:

我非常喜歡前言的標題,就是: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這句話說的正是對孩子吼叫,幾乎是所有的家庭都會存在的問題。

我們這一代人也幾乎都是在父母的吼叫下長大的。

那麼,吼叫是不是就真的一無是處呢?當然不是,吼叫在一些情況下還是有用的。

比如,當你看到孩子跑到馬路中間去玩耍時,你會本能地對孩子大喊:回來!這時候的吼叫就是有用的。

其次就是你曾經對孩子吼叫就算了,千萬不要一直深陷在極度的自卑和悔恨中,勇敢地承認自己教育孩子時的過錯並不丟臉,關鍵是有沒有改正之心,願不願意向著更正確的方向去努力。

最後,你就是要找到吼叫的深層次原因,即「你為什麼會吼叫?」

在你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前,基本上都會有一條導火索,這條導火索也許是你忙碌了一天,疲憊地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髒兮兮的,連坐的地方也沒有,這時候的你很可能就會火冒三丈,連著一天的疲憊和辛苦、看到家裡這種情況時的憤怒,都一個勁地往孩子身上撒氣;也許是你愛人三不管,全都把孩子丟給你帶,甚至還責備你整天在家帶孩子,還把家裡弄得這麼狼狽,飯菜也沒有做好在廚房,這時候的你肯定是滿腔怒氣,不可避免地要大吼大叫一番...

由此,你才能夠找出從根本上避免大吼大叫的方法,掌握一些減少吼叫的日常技巧,真正做到不吼不叫,讓孩子與你親密無間。

相關焦點

  •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當你第N次叫孩子關電視睡覺,之前答應只看一集動畫片的孩子卻遲遲不願關電視時,你是否暴脾氣一上來,對著孩子就是一頓吼罵?當你跟孩子提前定好了規矩,孩子洗完澡仍然將髒衣服隨處亂扔時,你是不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張口就對著孩子喊叫起來?當你在家給神獸一遍遍地輔導同一個作業題時,你是不是精神崩潰,情緒失控,忍不住大吼大叫?
  • 永和社區開展「不吼不叫---和孩子愉快合作」主題講座
    為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促進父母和孩子間的合作、尊重和理解。8月24日下午,合肥高新區長寧中心永和社區黨總支、計生協邀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新區心理學會副會長曹娜老師在社區家長學校開展「不吼不叫------和孩子愉快合作」主題家庭教育講座,轄區30名家長參與此次活動。
  • 學會對孩子不吼不叫:平靜的父母更能得到尊重與信任
    不吼不叫:平靜的父母更能得到尊重與信任我們常能看到,一家三口吃飯的時候,孩子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大聲哭起來,嘴裡還有食物。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但大人還要呵斥孩子,有時候還會動手打他。這種時候,我總是特別急切地想分享《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
  • 父母如何不吼不叫,輕鬆管教孩子
    朋友給我打電話,說自己非常焦慮,昨天又忍不住衝著孩子吼了一通。我問她是否可以跟孩子好好說話,不要發脾氣?朋友說:「不可能!我一直跟他好好說話,他就是聽不進去。我衝他吼一頓,他就老實了。你的孩子是女孩兒,女孩子聽話,你不知道男孩子有多難管,只能衝他發頓火才有效。」
  •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的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你離停止吼叫還差一步
    這是羅娜·雷納在書籍《不吼不叫:如何平靜讓孩子與父母合作》裡面寫的句子。她認為教育孩子,單單靠吼叫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也是她成為育兒專家,總結出來的育兒經驗,本書結合了向她諮詢育兒問題的家長,提出來的問題,以及追蹤這些孩子們身上所發現的問題,對症下藥,寫出來的一本以故事+總結的寫法,講解父母如何才能做到不吼不叫,還能讓孩子與你平靜合作。
  • 男子抱怨航班嬰兒哭鬧被慫「跳下去」,父母如何不吼不叫贏得合作
    如同《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書中所說:世界的和平始於家庭。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為人父母的角色看作是世界和平這塊大拼圖一部分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以身作則,為有尊重的溝通和同理心做出示範,我們的下一代就有更好的機會創造一個更加和平的世界。
  • 【父母必讀】控制情緒,不吼不叫教育孩子
    為人父母本就是一場修煉,畢竟教育孩子是我們的責任,那用什麼方法能讓孩子好好聽話,而不用大喊大叫呢?有些父母認為,儘管自己有時候會對孩子吼叫,也是為了他好。但這只是你自己的想法,孩子更多的時候不能理解父母這麼做的原因。你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的眼神通常都是閃避的、游離的。等家長吼完一頓後,孩子可能當時就老實了,家長也就滿意了,認為事情就此解決了。
  • 對孩子不吼不叫,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父母們經常會發現,他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對著孩子們大吼大叫。也許你的父母就曾經這樣對待你,所以你也改不掉這個習慣,總是任由怒火發洩在孩子身上。記得去年的一天,哥哥夏天對著弟弟冬天大吼大叫,只因為冬天動了他的奧特曼貼畫。冬天不甘示弱,也對著夏天大吼大叫。但他太小了,還不會說話,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夏天很生氣,抬手就要打冬天的頭。就在這時,我提高聲音,對著夏天大喊,不要打弟弟。
  • 不吼不叫,才能真正體驗做父母的美好
    尤其是在看了美籍作價羅娜·雷納《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之後,更是受益匪淺。父母之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表象原因多半是孩子沒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可能是在催促他趕緊放下玩具吃飯三次之後,也可能是同一個題反覆教了兩遍還是錯誤,還可能是做錯了事卻對父母的說教充耳不聞。
  • 暴脾氣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不吼不叫才是優良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少有父母能夠做到不吼不叫,全程耐心溫和地和孩子講道理。有許多父母都是暴脾氣的父母,認為衝孩子發脾氣才能夠真正讓孩子長記性。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並非最佳的方式,很容易會給孩子帶來無法逆轉的傷害。
  • | 深析大吼大叫,做《不吼不叫》的父母
    "不就是洗個頭,你至於這樣跟殺豬似的哭喊嘛""跟你講過多少次了,自己的玩具玩完就整理好""叫你好好吃飯,你偏不,飯碗打翻了,你開心了"如下班回到家,自己看到孩子的玩具到處都是,自己根本找不到一個下腳的地方,於是氣不打一處來,"講過多少次了,自己的玩具玩好後,記得整理好,放放好"、"孩子根本不聽我的話,把我的話當耳旁風"等等,當孩子出現在自己的視線裡,醞釀已久的想法和情緒爆發,便開始衝孩子大吼大叫。
  •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往往容易養出性格缺陷的娃,如何不吼不叫教育
    ,她要做一名溫柔似水的媽媽,當娃犯錯時一定要耐心地教導,可是真正當媽後,當初的誓言都化成泡沫了,當孩子不好好吃飯、不按時入睡、不認真寫作業、起床磨磨唧唧時……,她都忍不住採用吼的方式。1、自卑父母的怒吼責罵是在不斷地否定和質疑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真如父母說的那樣「笨」「沒用」「不聽話」等,久而久之,心理定勢越來越強,變得越來越自卑。
  • 孩子愛哭,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媽媽不如意就想吼孩子,崩潰
    一、大人方向遇到不如意,總想吼他!其實每個人的不如意實際上跟孩子沒什麼關係,是我們的情緒需要一個出口,而孩子往往就成了我們情緒的垃圾筒,實際這對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我們說什麼事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想解決我們自己的吼叫問題,首先需要明白是什麼因素引發了我們總想吼?
  • 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
    假如我們做父母的能改善改善,女兒會不會不這麼過分?」(圖源來自網絡)像這樣的媽媽可以說是越來越多了,大部分媽媽都會朝孩子嚷嚷。對孩子發脾氣往往是因為某些事情超出了我們所能承受的底線。,衝我的孩子又吼又叫」,或者「喊得嗓子都疼了」,或者「吼叫是因為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方法能夠讓孩子聽話」時,我們會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正確,然後我們會跟孩子道歉,會重新找回平靜和耐心對待孩子。
  • 因忍不住吼孩子而自責?別被《不吼不叫》系列書籍麻痺了
    最近《不吼不叫正面教育》、《不吼不叫好媽媽》系列書籍很火,跟我心裡窩的火一樣!現實生活中你真的能如書本生說的不吼不叫?你不吼他不兇他,孩子會日漸任性。如果家庭裡孩子沒有個怕的人孩子會無法無天。所以不吼不叫像紙上談兵,對於實戰,我們得像毛爺爺一樣走適合自己孩子的特色道路。
  • 不吼不叫,怎讓孩子乖乖聽話
    孩子越吼越糟糕,但家長往往又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因為本能認為吼叫能對孩子行為問題立馬進行效應。 事實真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我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 小A是我的閨蜜,一個新手全職媽媽,她對孩子是極致呵護的,不得不說她是個稱職的媽媽。小A的三歲兒子在她的調教下也算是乖巧聽話,但小男孩有些膽怯懦弱,遇到一些小問題會哭鬧不止,哄也不行,吼也不行。
  • 好父母課堂 不吼不叫讓神獸愛上學習
    本課程能夠教給您◆ 孩子的大腦發育機制;◆ 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如何處理孩子拖拉不寫作業;◆ 如何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願聽;◆ 如何讓孩子保留他們的問題並自己解決;◆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 那些被父母吼大的孩子,長大後變成了什麼樣?父母要重視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調皮或不聽話往往會點燃父母的怒火,大多數家長會用吼的方式代替細聲軟語的教育,因為吼孩子能讓孩子立馬停住。慢慢地,「吼」就成了家長們教育孩子的工具,但家長們在吼孩子的同時也在給孩子悄悄種下一顆「惡果」,影響孩子性格,家長該反思了!
  • 對待孩子,不吼不叫的關鍵秘密
    >「大吼大叫」 「好話不會好好說」,在我們的生活裡太常見了。真心建議家長們不要動不動就評判指責,給孩子貼標籤,要麼就沉默不說,搞得孩子神經緊張。從今天開始,好話咱就好好地說!「好話不會好好說」!場景一和場景二裡的兩位媽媽就屬於情緒表達障礙,又叫述情障礙。為什麼會出現情緒表達障礙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 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做不吼不叫不懲罰的家長
    孩子犯了錯,作為家長的你會怎麼處理呢?在叮噹媽媽身邊,我見到了許多家長不是對孩子嘮嘮叨叨、嚴厲批評,然後再火急火燎的幫孩子善後處理;就是對孩子大吼大叫、一頓體罰,繼而對孩子萌生失望的感覺就放任不管。但善於觀察的家長們也會發現,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孩子來說根本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你或許會說:「在我按照這樣的方式處理之後,孩子也能做到不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