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粟暢:爵士即興演奏之「三和弦是你的小夥伴」
【課堂小結】
在大小調和聲體系中,三個音按三度關係疊置,即構成三和弦,這是大小調和聲中最常見的和弦形式。就是這最常見的和弦形式,卻在粟暢老師的即興演奏下,變幻出了眾多新的薩克斯風演奏組合形式,奏出了一段段不一樣的旋律,讓人切實感受到了三和弦這位小夥伴的魅力。粟暢老師以《Confirmation》《Donna Lee》《Deiftin》等曲譜為例,和同學們一同交流,並分段指點,如何在演奏練習中,進行即興創作。這堂課,氛圍融洽,同學們受益匪淺。
粟暢,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CMA爵士大樂隊指揮、爵士樂學院講師。就讀於北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爵士系,攻讀博士候選人,主修爵士樂研修,輔修爵士樂作曲。2016年1月,粟暢獲得全美爵士教育界頒發的最高學生榮譽「David Baker「獎學金,同年5月,粟暢作為北科大爵士大樂隊1隊成員期間,樂隊再次被美國權威音樂雜誌Downbeat評為「全美最佳大學生爵士大樂隊」。2017年1月,粟暢入圍爵士教育峰會在全美評選的「2017青年爵士作曲家」之一,並受邀參加在美國紐奧良舉辦的研討會中發表他的入圍爵士大樂隊作品《中山公園》。同年5月,粟暢受邀參加在美國佛羅裡達舉辦的「國際爵士作曲、編曲家協會」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Jazz Arrangers & Composers),粟暢的作品《中山公園》入選研討會展演曲目。
════════════
② Michal Ciesielski:良好的伴奏者
【課堂小結】
Michal Ciesielski老師認為,成為好的伴奏者,在演奏之前應:熟悉曲目的和聲,曲式,旋律,節奏,以及歌詞,可以用節拍器練習,但跟著歌曲練習更好,其次,與歌手或其他演奏家合奏之前,確定曲子的調和風格以及曲式。最後,隨時準備好去處理與其他音樂家一起演奏時臺上的任何突發狀況,包括與歌手的即興改編互動和幫助樂隊在出錯時讓音樂回歸正軌。
Michal Ciesielski,鋼琴家、自由音樂人、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爵士樂學院鋼琴專業教師。Michal以鋼琴家的身份拜訪過波蘭、德國、英國、義大利、荷蘭、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曾多次參加國際和國家級的音樂比賽,創作過近百首音樂作品(當代音樂、電影、戲劇音樂、室內樂、交響樂以及流行歌曲等),除了他所在的樂隊Confusion Project,還與許多樂隊合作:AD Shave、Alicja Serowik 四重奏、Visegrad 四重奏、Tribute To Turnau、Gaba Janusz四重奏等。並參加「Between Black &White」solo的錄製,已成功錄製了十多張音樂專輯。合作過的音樂家有:Maciej Sikala、Piotr Lemańczyk、Dorota Miśkiewicz Krystyna Prońko、Maciej Grzywacz、Marcin Gawdzis、Grzegorz Nagórski、Cezary Paciorek、Marcin Jahr 和Brian Fentress。
════════════
③ 周茜:流行聲樂技巧的三股力量
【課堂小結】
周茜老師闡述了三個概念:放鬆的力量、對抗的力量以及旋轉的力量,並邀請了三名得意門生上臺,帶著臺下的同學們做聲音練習並演唱歌曲。周茜老師指出:「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好的聲音,是靠邊緣震動集中在一起,發出聲音,這樣才能保證聲帶和氣息的平衡。氣息夠了,接下來,我們就是拓展音區了。聲帶的特色是『不可複製性』,通過排列組合,我們能組合出2000多種音色,以此來拓展我們的音區。」
周茜,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音樂科技學院唱作系專業教師,安徽省青聯委員,中國大眾音樂協會會員;16歲師從於安徽省聲樂權威申非伊教授學習聲樂,19歲考取中國音樂學院明星班,學習通俗唱法,師從於沈石松教授,後成為東方歌舞團的聲樂演員;曾籤約新加坡「凡它希」唱片公司擔任歌手,有多次出國演出季錄音的經歷;曾為央視10集風光片《瀾滄江》錄製主題歌;2008年參加奧運村的開村典禮並為各國運動員演唱英文歌曲;2011年編導的《春夏秋冬》套曲被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選為元旦晚會開場曲,並獲得極大好評。
════════════
④ 鄭曉陵:改變那個並不完美的你
【課堂小結】
鄭曉陵老師解釋並舉例講解了常見的嗓音條件問題,如:聲帶小結、聲帶不閉合、假聲帶代償內收等狀態,隨後,鄭曉陵老師帶領學生「橫膈膜與橫膈肌的力量訓練內對抗練習、胸腔與氣息的結合以達到真聲帶閉合的訓練、牙關咬字與後咽壁的訓練以及綜合以上內容處理歌舞《位置》的練習:「我們想要唱好歌,首先要先改掉方言,改變說話方式,改掉嘶吼練聲方式等等一系列錯誤的練聲方式。然後,在練聲時,學會去和氣息進行交流,我們去撫摸我們的聲帶震動,達到最舒服的狀態。最後,注意唱歌時,胸腔要全部打開,不要壓喉,讓聲音發出來。」
鄭曉陵,流行演唱學院華語演唱系聲樂教師,副教授。曾獲2003年CCTV-3音樂擂臺冠軍;2005年北京朝陽文化藝術節歌手比賽金獎;2006年文化部舉辦的第二十八屆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 「哈飛汽車杯」音樂組合比賽銅獎;2009年第14屆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福建賽區銀獎等。2010年12月第八屆藝術節—「非常任務」中,曾自編自導,親自設計服裝和縫製的《天地記》獲得大眾好評,並在綜合場,天津校區閉幕式上上演。
════════════
⑤ Victor Bastidas:拉丁文化根基對爵士樂的影響
【課堂小結】
Victor Bastidas老師圍繞Cascara和Clave這兩種在拉丁音樂裡經常出現的節奏型進行了分享,而後又深入淺出地講解了Bembe跟Rumba的音樂節奏,以及經非洲節奏原12/8拍演變而成的爵士swing。Victor Bastidas老師表示:「拉丁爵士是基於非洲古巴等國家原節奏及音樂,在美國爵士後期融入發展而成。比較著名的爵士鼓手如Art Blakey就是先將這些節奏融入進去,Elvin Jones將這些節奏發揚光大。」
Victor Bastidas,鼓手、作曲家、製作人、教育家,是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爵士樂學院爵士鼓以及合奏課教師。日前剛剛製作完成由他作曲、編曲並錄音的第三張專輯。Victor全獎攻讀佛羅裡達國際大學並取得音樂學士學位,與Michael Brecker,Paquito de Rivera,Arturo Sandoval,Ira Sullivan等藝術家合作演出。之後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北伊利諾伊大學音樂系取得碩士學位,獲得音樂系的全額獎學金和大學獎學金。作為De Paises Project Collective的導演作曲家和鼓手,他在紐約市錄製了兩張專輯,Guayaland和Canto Choco,在芝加哥錄製的最新唱片「拉丁美洲旅行者的故事」,並作為嘉賓出席了國際電影節。多次參與全球範圍內各種音樂節和爵士現場演出:哥斯大黎加的FIA 2014,2012年哥倫比亞波哥大的Jazz al Parque,2017年美國Urbana的爵士音樂節,2017年的北京爵士音樂節,2018年的西安音樂節的Sam Barsh三重奏,2016年的Villavicensio爵士音樂節,紐約冬季爵士音樂節,佛羅裡達的好萊塢爵士音樂節等。他還定期同中國的本地及國際藝術家合作。2018年,同吳亦凡合作一起在《中國有嘻哈》第二季同臺表演。
════════════
⑥ Eric Lattanzio:錄音及聲音處理
【課堂小結】
本次課程,旨在針對鼓組錄音過程中如何調節每個鼓的音色,做好鼓能量之間的平衡處理,示範不同的錄音制式下做聲音對比,再結合本學期目前為止所學習和實踐的課程知識,使用多種不同的話筒錄製一套完整的鼓組,讓學生能在後期混音過程中根據歌曲的風格選擇合適的鼓音色。課上,同學們分別在每個鼓上安裝了不同數量的話筒,其中,底鼓三隻,軍鼓四隻,地嗵兩隻,以及4支話筒分別使用XY和ORTF制式作為主話筒,來拾取架子鼓整體的音色;此外,還有2隻分別用於Hi-hat和房間的話筒。
Eric Lattanzio,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音樂科技學院音樂製作系外籍教師。7歲開始學音樂,其後12年在不同學院學習鋼琴和管風琴,並在15歲開始貝司生涯。曾獲得1998年IT FEELS…101樂隊專輯《Notre Cite du Jazz》法國音樂節大賽優勝者;2002-2005年PULSAR 73樂隊專輯《Kill the lies》法國音樂節大賽優勝者;2007年Windshadow樂隊專輯《#1》Spectrasonic音樂獎,2008年旅行團樂隊專輯《來福膠泥》最佳獨立唱片製作;2011年加入HAYA樂團擔任貝司手。
════════════
⑦ Simona De Rosa:爵士樂語彙在爵士演唱中的應用
【課堂小結】
現場,Simona De Rosa熱情地分享了自己在音樂創作、演出演唱、作曲練習等方面的經驗和感悟,著重就爵士樂語彙的歷史文化、句式組合、節奏掌握、演唱運用等進行了分析和解讀。Simona De Rosa 分享道:「爵士樂的節奏充滿活力,爵士樂語彙的變化和組合也多種多樣。比如我們在利用切分和重音時,能組成許多新句式,再通過運用節拍的變化,創作出不同的音樂語言結構,產生不同的音樂風格,這樣才使得我們的爵士樂演唱充滿變化。」
Simona De Rosa,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爵士人聲專業教師、獲獎歌手、作曲家、教育家。已發行兩張專輯,在紐約的爵士舞臺上站穩了腳跟,目前仍在做國際巡迴演出。
════════════
⑧ 賈紅妤:聲音的藝術
【課堂小結】
第一節課上,賈紅妤老師針對:聲樂理念、藝術審美、文化融合、母音訓練、音樂定位、樂感培養等六個方面,進行講解和經驗分享,她總結道:「我接觸過各種各樣的老師,聽說過各種各樣的技巧,看過很多專家撰寫的書籍。這些當中,有強調發聲的,有強調咬字吐音的,有強調聲帶震動的。但其實我覺得,唱歌最重要的是氣息。」隨即,賈紅妤老師著重講解了氣息訓練的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先試著打哈欠;於此同時,伸一個懶腰;就在這個點上,發聲,這個發聲的氣息是最自然的。第二個方法是:學習嬰兒的啼哭聲。第三個方法是:通過咳嗽,找到聲音的支點。
第二節課上,賈紅妤老師就歌唱展開,她表示,美的聲音特色是明亮、結實、圓潤、寬廣、通透的,不用話筒就能傳出去。如何做到這些?其實就是要抓住氣息、位置、共鳴、咬字四大要素和三點一線。不好的聲音就是「擠卡捏壓虛」,如何不讓聲音「擠卡捏壓虛」以及不漏氣?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是氣息,需要合理地運用自己的氣息和聲音,做到「帶有假音位置的真聲唱」。當聲音沒有根和支點的支持,就像樹木沒有土壤和根基,是成活不了的,「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把『怎麼說話、怎麼笑怎麼哭,甚至怎麼跟人吵架』都用歌唱的方式表達出來,帶上胸腔的真聲支點!」為了讓大家更透徹地理解,賈紅妤老師以歌曲《我愛你中國》進行了詳細地示例和解析。
賈紅妤,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全國藝術考評委員會評委,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名師。個人演員生涯多次獲得全國及省部級聲樂比賽大獎;曾連續兩屆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職工藝術節並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作為主要獨唱演員曾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匯演並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連續多屆的學生藝術節都獲得學校頒發的最佳指導獎,所輔導節目均獲得領導和同學一致好評,很多節目代表學院分別為教育部評估團和通州區政府做過精彩演出;所教學生多次獲得各類聲樂獎項,多人進入各個專業藝術團體,在舞臺上施展著各自的藝術魅力。
════════════
⑨ 白茹:歌唱中的律動
【課堂小結】
律動又稱音樂動作,在音樂中,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速度,力度等,有規律的反覆的做同一個動作或同一組動作。公開課現場,從律動的概念到律動在流行演唱中的重要性等一系列知識點,白茹老師用邊講解邊示範地方式,進行了分享,她強調: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本身又是以聽覺經驗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應完全立足於聽;在訓練上,白茹著重通過訓練使學生時刻敏銳地、有效地利用聽覺,用身體各部分作為表達音樂的樂器,把所聽到的音樂的各種因素(包括速度、節奏、力度、樂句、情緒等)及其內心感受,用各種動作表現出來。
白茹,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流行演唱學院歐美演唱系聲樂教師,2004年獲亞洲音樂節中國新人歌手大賽天津賽區一等獎,2005年獲天津市第二屆新歌手電視大賽通俗組第一名獲最佳歌手獎。
════════════
⑩ 華威:關於音樂發聲,你不知道的事
【課堂小結】
講座現場,華威老師以「橫膈肌的運用」「聲帶的閉合與拉伸」「腔體的打開與放鬆」三個問題和同學們展開了討論。首先,華威表示,橫隔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間的分隔,位於心臟和雙側肺臟的下面,顫音的根源在呼吸上,通過長時間的氣息和方法練習將能自然產生。隨後,華威老師向大家展示了科學的演唱方法,「聲帶閉合且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改變聲帶的震動狀態,氣息吹過聲帶,產生兩者之間的對抗」。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地理解聲帶發聲,華威老師為同學們展示了他為了此次公開課特意前往潞河醫院做喉鏡的視頻,讓大家更清楚地看到高中低音對聲帶振動產生的變化。
華威,音樂科技學院唱作系聲樂教師,熟諳聲樂基礎、心理及良好的歌唱習慣的養成,擅長多種演唱風格、中英文歌曲的演唱與教學,具有較強的示範能力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從2006年開始留任母校北音,從事流行演唱聲樂教學工作,應邀為樂華娛樂、壹心娛樂專職聲樂教師,參與多家國內著名文化公司的藝人專職聲樂導師工作,曾為旗下藝人UNIQ男團,湖南衛視《天天向上》主持人王一博和演員李溪芮培訓聲樂課程;應邀參加《星光大道》等多個知名電視節目,所教學生潘倩倩曾榮獲星光大道年度總決賽季軍、第三季《中國達人秀》年度達人冠軍稱號的好成績。
════════════
⑪ 王高鵬:輕聲的奧秘
【課堂小結】
王高鵬老師把自己幾十年來的教學經驗精闢地總結了28個字——樂音演唱技法口訣,並通過這些精煉的點展開講課。隨後,又從聲音樂器化、獨特的音色、演唱歌曲悅耳、修復聲帶的能力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樂音演唱體系的目標,對聲音提出了氣感、質感、寬廣、圓潤、結實五個標準。王高鵬老師強調,輕聲練習,需要做到「小而不虛」、「音域不要過高」、「低支點、高位置」、「輕歸韻」,遵循放鬆的原則,這樣可以有效地建立演唱通道,保護和保健聲帶,也可以更好地做到聲帶和氣息的相互作用,以及更好地體會語感和氣感的存在。
王高鵬,大眾音樂音樂學會會員,大眾音樂協會考級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調律師。畢業於瀋陽師範學院,曾師從於美國著名爵士演唱教授dina學習爵士演唱, 並且師從於國內多名聲樂教授學習聲樂。與多支國內、國外樂隊合作演出交流;著有書籍《爵士演唱淺談》、《即興演唱分析與實踐》、《流行演唱舞臺實踐立體分析》、《流行演唱的誤區》、《Scat演唱訓練》、《爵士歌曲一百首》、《實用爵士和聲》;多年來培養的學生籤約各大唱片公司藝員, 05年央視十大新人曹璐,小周杰倫周展翅,音樂全才小韓紅吳皎潔等。
════════════
⑫ 陳莉萍:好嗓音的發聲練習
【課堂小結】
公開課上,陳老師圍繞「歌唱的正確氣息力量」「橫膈肌如何訓練、運用」「如何讓聲音搭上氣」「如何使用聲音通道」「如何運用中、低、高頻」等知識點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歌唱的正確氣息力量:第一種是肺泡張弛力,第二種是 橫膈肌力。橫膈肌如何訓練、運用?最方便實效的訓練——狗喘氣練習橫膈肌,注意要點:1) 練習狗喘氣時要靜止呼吸,完全只依賴橫膈肌的力量推動氣息;2) 脖子以上的部位肌肉都不能有力量參與。如何讓聲音搭上氣?首先要激活胸聲,用橫膈肌的力量輕輕推動氣息,吹過聲帶。注意要點:1) 先找到聲音的支點,大概在第二個紐扣的位置。2) 用合適的力度吹過聲帶,拉響共振。如何使用聲音通道?主要有二個通道:口咽腔和鼻咽腔,中低音從口咽腔出,高音高頻亮的音色從鼻咽腔出。如何運用中、低、高頻?打造高級音色中需要高、低、中頻完美的結合,聲音的結構框架就好比一個金字塔,底盤要穩不能變,高頻要聚攏,所以唱高音在引入進鼻咽腔時需要把 咬字的面積變小。
陳莉萍,美國國家教育中心認證教師,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流行演唱學院爵士演唱系專業教師,北音優師,中國社會藝術協會聲樂考官,2016崔健千人搖滾樂吉尼斯紀錄聲樂導師,十二星宿聲樂教師,天浩盛世練習生聲樂導師,新時代流行演唱方向研究學科帶頭人,成功舉行過公開課講座有《在流行演唱中如何獲得律動》《當代流行歌手如何跟現場樂隊合作》《如何啟動演唱起始音》等,培養出的優秀學生有:中國好聲音學員蘇浩、青春有你UNINE組合成員管櫟、明日之子超人氣學員王木男、唱響中國少年組冠軍曾天宇、新生代藝人王一然、抖音網紅方宇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