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全省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工作部署會議召開。會議指出,貴州省各地各校將遵循「積極穩妥、分批分類、梯次錯峰、安全有序」的原則,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全省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工作,全面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幼兒園原則上8月31日起陸續開園。
中小學原則上8月31日開學,其中初三年級、高三年級分別提前一周和半個月開學。
各高校(含職業院校)根據教學需求和新生錄取工作實際,合理安排好開學時間。
省屬高校(職業院校)原則上10月1日前完成在校生返校工作,各市(州)高校、所轄職業院校(縣級職校)由屬地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實際,合理安排開學時間。
學校要把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職責落實到位。
開學前做好風險排查
要組織對學校食堂進行全面檢查,完善衛生設施,按規定對相關場所、設施和餐用具進行維護、保養、清洗、消毒和保潔;全面檢查庫房和加工場所內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及時清理處置過期、變質等不合格物品並做好登記,防止庫存時間久、過期變質的食品原料進入加工環節,尤其是米、面、油等大宗食材以及幹蘑菇、木耳、花生等易受潮黴變的食材,對冷凍冷藏的食材查驗是否符合貯藏溫度要求,是否超保質期或發生變質。
注重加強人員管理
及時召集食品安全管理員和從業人員培訓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知識,強調落實食品安全責任,並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健康監測和日常管理。
確保做到規範操作
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落實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維修保養校驗、原料採購至供餐全過程控制管理、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留樣及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培訓等制度;
把好食品原料採購進貨關,從正規渠道進貨,按規定索證索票並進行檢查;
不得製售冷葷類食品、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製作四季豆、鮮黃花菜、野生蘑菇、發芽土豆以及禁止加工製作、外購三明治等高風險食品;
不用五指毛桃等中藥材煮湯,避免誤採誤食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
按要求儲存和加工溼米粉,嚴防米酵菌酸毒素引發食物中毒事件;
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汙染,烹飪食品時做到燒熟煮透;
採購及規範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清潔消毒產品,並將清潔消毒產品與食品分開存放,避免食物受到汙染。
切實降低集聚風險
採取分散用餐或錯峰用餐方式,避免集聚用餐。
加強節約美德教育
在食堂醒目位置張貼節約標識、在菜單上標明食材份量,引導學生按需用餐,適量點餐,深入推進「光碟行動」。
二、校園周邊要留心
疫情防控期間,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要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場所清洗消毒和人員健康監測,學校師生也應儘量少去或不去校園周邊用餐或購買零食食用。
需要在校外就餐時
應選擇到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相關證件在有效期內)的餐飲單位就餐,不到無證小店和街邊小攤就餐,可尋找「笑臉」就餐,儘量選擇到食品安全量化等級為B級以上(「大笑」「微笑」)的食品經營單位就餐。
需要網絡訂餐時
應選擇合法合規的供餐單位,注意查看店鋪「商家信息」模塊中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營業執照信息,特別要留意食品經營範圍和食品經營許可證有效期等關鍵信息,且少訂購高風險食品(如四季豆、鮮黃花菜、生食冷食類),驗收後儘快食用,並保留相關消費憑證,以備維權所需。
需要購買零食時
要到持有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食品經營單位購買,要查看標籤標識,觀察是否新鮮,是否在保質期內,包裝是否完整無損、有無鼓包(漲袋、胖聽)、有無顏色變化、有無出現異味等現象,不貪便宜購買「五毛食品」,不購買「三無」食品。
三、居家烹飪有講究
在家製備餐食時,應洗淨雙手,廚具和餐飲具等要清潔並生熟分開。挑選新鮮、衛生的原材料,認真清洗並做到燒熟煮透,涼菜要現做現吃。
四、衛生習慣要養成
注意勤洗手,餐前便後必洗手,不偏食挑食,不暴飲暴食,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不吃新奇食物(如野果、野味),不買、不吃「三無」食品和過期食品,以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
五、日常飲食要均衡
家長和學校應重視學生的一日三餐,穀物、肉類、蛋、奶製品和新鮮蔬菜、水果等搭配合理,充分保證能量、優質蛋白和膳食纖維的充分攝入。冷飲、冰淇淋等寒涼食品少吃或不吃,避免食用生食鮮肉製品、水產品等。零食可在兩餐之間適當食用,睡前不吃零食,以免造成腸胃負擔,引起失眠、齲齒等。
來源:綜合自廣東市場監管、貴州日報、中國市場監管報、貴州省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