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口的過流能力是城市雨水排放設計的重要依據之一,以往每逢暴雨,不少市民總能看到市政工人上街打開雨水井蓋排水。去年10月,泉州市城市管理局首次引進渦輪式新型立體球墨鑄鐵井蓋,在南北大道鐵路橋下、301海西汽配城等路段,試點安裝了3座。記者從市政部門獲悉,渦輪式井蓋的試點效果不錯,已在中心市區7個易積水路段安裝了24套,今後將逐步在全市推廣。
走訪新井蓋成街頭「亮點」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在中心市區寶洲街、雲鹿路、九一街等路口都安裝上了一種新型雨水井蓋,外形呈渦輪狀。「這個雨水井蓋螺旋狀挺大氣,周邊塗上黃色的斑馬線,看起來很美觀。」市民陳女士說,她每天都要經過寶洲街與坪山路路口,就注意到了這個渦輪式井蓋。
連日來,記者在強降雨期間多次走訪發現,下暴雨時,市政工作人員會將成排的雨水篦子打開,以加快排水。不過,一旁的渦輪式井蓋則不用打開,且排水速度比傳統的雨水篦子還要快。
昨日7時30分,市區雨量變大,記者來到雲鹿路與津淮街路口,該路口共安裝了3套渦輪式雨水井蓋。據觀察,當時四周的水流不小,但水流到渦輪式井蓋時很快就排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處雨水篦子排水效果一般,導致一旁的通訊用的窨井蓋表面積著水。
7日早上,海西汽配城也曾出現積水,但市政工作人員巡查看到安裝有渦輪式井蓋的路面積水排得比較快,而不少雨水篦子因為被樹葉垃圾等東西堵住,甚至失去了排水功能。前日,南環路經貿學院路段積水時,記者走訪時看到,一些傳統的雨汙水井蓋出現頂託的情況。
對比:相較傳統井蓋優勢明顯
「聽說過洗衣機、汽車有渦輪增壓,沒想到街頭司空見慣的雨水井蓋也享受這一『優待』。」不少群眾很好奇,這樣的新型設計能起到什麼作用。
「遇到暴雨天氣,如果雨水口能快速排水,就能緩解積水難題。」市政工作人員表示,這種新型井蓋採用球墨鑄鐵材料製作「外殼」,不僅承載力大,車輛能夠安全通過,而且渦輪式簡潔美觀,能保持路面完整,結構比傳統井蓋更勝一籌。
相比傳統雨水井蓋,它排水量大,不易堵塞。傳統的雨水井蓋,大多是平面結構,屬封閉型,易堵塞,只有檢查井蓋功能,洩水能力不足,且無汙物攔截功能,垃圾和雜物易進入管網,造成管網堵塞,加大管道維護量。新型立體球墨鑄鐵井蓋根據水力流體力學原理以及地心磁場對水流方向的影響作用等因素而精心設計研發的。結構為立體渦輪式,流經的水流能迅速形成漩渦流加快水的流速,有效分離水流中不同的雜物,防止了樹枝樹葉、紙巾、塑膠袋等垃圾堵住井蓋。同時,採用排水孔及箅縫的結合設置,不影響正常排水,保證排水量的同時解決了井蓋的堵塞問題,還能發揮檢查井當作雨水口用的天然優勢。
未來:計劃在更多路段推廣
「排水性能好,還有雙防盜設計,整體試點效果不錯。」據介紹,遇到暴雨,為了預防傳統的雨水井蓋頂託,市政工作人員需第一時間前往現場及時打開井蓋,並駐紮防守,預防行人踏空,出現安全事故。而新型立體球墨鑄鐵井蓋在滿足現有檢查井的基礎功能外,還能使道路積水排放暢通無阻,消除了水「浸街」,保障了市民雨天出行的安全;採用雙防盜設計,防盜力強,有效保證交通安全;使用反扣將立體球墨鑄鐵井蓋固定,防止彈跳,也能最大限度降低人為打開井蓋造成人跌落的安全隱患。
記者看到,市政工作人員在雨後都要對傳統的雨水篦子管網進行垃圾清理,而渦輪式井蓋則只需兩三個月清理一次即可。市政工作人員表示,它是三層立體排水結構,排水量更大,可保障管道的清潔和排水的通暢,大大減少管道淤積和管道維護量。
據悉,新型立體渦輪式雨水井蓋在試點中表現出良好的排水性能,減少事故發生的風險,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市政部門已經在南北大道鐵路橋下、301海西汽配城、301高速橋下、九一街、津淮街與雲鹿路交叉口、站前東西大道正骨醫院、寶洲街與坪山路交叉口等7個路段,安裝渦輪式井蓋24套,並計劃逐步在市政部門管養的路段推廣。
來源:泉州晚報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