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這則成語比喻辦事或做學問踏踏實實,實事求是,不浮誇。
這則成語的來歷與司馬光有關。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的大臣,也是著名的歷史學家。
司馬光從小聰明伶俐。有一次,他和一群小孩在庭院裡玩,一個小孩站到裝滿水的大缸上面玩了起來,沒想到一個站不穩,失足跌入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趕緊跑著去找大人,司馬光卻很鎮靜。他搬起旁邊的一塊石頭,用力向缸砸去。缸破了一個大洞,水流了出來,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司馬光還非常喜歡學習。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躲在屋裡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直到背得滾瓜爛熟為止。他尤其愛讀歷史書,小時候就立下一個宏偉的志向:長大以後要成為一名歷史學家,向人們傳播歷史知識和歷史經驗。
宋英宗的時候,司馬光終於有了修訂史書的機會——奉天子之命編撰(zuǎn)《資治通鑑》。
編寫這部書的時候,司馬光刻苦鑽研,夜以繼日,努力寫作,常常工作到深夜。他怕睡得太多,會耽誤工作,特地找了一段圓木,將它做成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睡得一點也不安穩,便早點起來工作。
他的工作態度十分嚴謹。這部書從戰國一直寫到五代,敘述了1362年間的大事,對把握不準的地方,他就反覆查找資料,做了許多筆記,然後經過篩選、修改,確保稿件準確無誤。據說,全書完成後,在洛陽存放的廢稿、殘稿,就堆了滿滿兩間屋子。
宋神宗將這部300萬字的巨著命名為《資治通鑑》。
司馬光勤奮刻苦的治學態度,受到了人們的普遍讚揚。
一次,司馬光問好友的父親邵雍:「您老人家覺得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
邵雍是當時有名的哲學家。他稱讚司馬光說:「我看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