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現在望京地區出現了外籍人士返京潮,每天都有不少外籍人士返回小區。那麼,望京是如何加強疫情防控的?要是從一個疫情嚴重地區入境的外籍人士,想要進入望京社區,需要做好哪些防控工作呢?
在下午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朝陽區望京街道辦事處主任楊曉昇介紹,望京街道共有22個社區,常住人口有20萬人,截止到3月2日的24時,登記外籍居民有2305戶,5105人。
目前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辦的總體要求,對來自或去過疫情嚴重國家的入境人員,均需要居家觀察或集中觀察14天,其他外籍人士主動配合社區進行健康管理。
街道重點開展了四項服務:
一是宣傳告知。我們依託使館等官方機構和商會協會等民間組織,發布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政策,動員為外籍人士服務的中介機構,在其返京前提醒告知,需要落實的防控工作的具體要求,並且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途徑,廣泛的宣傳北京市的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發布遵守北京規定的相關倡議。
二是進行登記。在外籍人員抵京後,進入社區前,我們會通過線上線下的平臺進行信息登記,第一時間掌握情況與之取得聯繫,制發印有溫馨提示的居家觀察卡。等居家觀察卡期滿後,憑藉居家觀察卡換取小區的出入證件,同時提供帶有防護用品的服務包,籤訂一份承諾書。
三是密切保持聯繫。登記完成後,我們會要求加入小區的外籍人士居家觀察服務微信群,隨時掌握信息,外籍人士與社區建立緊密的聯繫,並在第一時間與其在京的工作單位取得聯繫,建議單位對員工進行監督和提醒,待其到達住所後,我們會協助其在房門外張貼溫馨提示,敦促其履行承諾,自覺遵守居家觀察規定,接受鄰居監督,共同抗擊疫情。
四是提供幾個方面的保障。
提供健康追訪和診療諮詢保障,提供給外籍人員的服務,包裡有醫療機構和社區的聯繫方式。從居家觀察之日起,社區會會同醫療機構開展一日兩巡,隨時掌握居家觀察人員的健康狀況,並提供健康跟蹤監測和醫療諮詢服務。
楊曉昇介紹了一個具體的事例——
2月27日上午,在望京街道的一個社區,一名25日從韓國反應的外籍人士,在居家觀察時致電社區居委會,稱身體不適、體溫出現起伏,並伴有嘔吐等症狀。社區第一時間聯繫了120急救車,立即將其送往醫院,後經醫院診斷排除了新官肺炎,診療後該人於次日返回了社區繼續居家觀察,那麼社區也在第一時間發布了相關的信息,及時的消除了小區居民的疑慮。
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務保障。根據居家觀察人員提出的生活服務訴求,社區積極的協調相關的商家,為其提供商品配送等服務,提供基本生活的相關的保障。
提供多語種溝通的交流服務。那麼街道為外籍人士居住較為集中的社區,配備了多語種的志願者,主要是包括了我們英語、韓語、日語,並且聘請專業的翻譯,隨時的與外籍人士溝通交流,及時的回應訴求。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