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商界雜誌
跑步堅持不下去,找個「陪跑師」帶跑;打遊戲老輸,電競解說手把手傳授經驗;不知如何穿衣打扮,陪購師來支招;以及旅行線路私人定製師、青春修復師、「冷知識」講師、生活簡化專家······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劇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以及斷舍離、極簡、整理風潮的興起,也讓整理收納行業逐漸起步,職業整理師這一職業也走進了大眾視野。
崛起的「鑽石職業」
「職業整理師,絕不等同於家政人員或者鐘點工,它是一個媒介。」 從事整理師工作已經3年的簡佳(化名)介紹說。
近年來,網傳數萬月薪難覓的「職業整理師」逐漸成網紅新職業。整理師,又叫整理收納師、整理諮詢師、整理諮詢顧問、整理師培訓,是提供家居整理、收納方案和服務的專業人士。
在向《商界》記者介紹時,簡佳坦言,絕大多數人對於整理師的了解,簡單的停留在「整理就是扔東西,收納就是擺整齊的思維上」。然而,一個優秀的整理師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委託人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這才是整理師高薪的真正原因。
「整理師的工作不只是收拾房間這麼簡單。」整理師要完成一次服務,首先必須要經歷事前溝通、上門預採、列出方案三個必備流程。在整個過程中,整理師要通過委託人房屋的空間結構、裝修風格、生活習慣、心理狀況、家庭人數等具體情況,設計出一套適合委託人科學合理的整理收納方案。
目前簡佳團隊的時薪是500~1000元,是一個5人的團隊,平均每周接待5—6名委託人,一般每名顧客用時4—6個小時。目前他們客戶也主要集中在職場人士、公務人員、IT從業者等高收入人群。
職業整理師,雖說收入比較高,但並不是所有從業者都能輕鬆達到在「月薪過萬」的薪資水準,主要要看個人能力和發展。
「其實,要成為一名整理師不難,只要喜歡這個行業就可以,但成為一名優秀的整理師,在這個行業深耕下去並不容易,需要不斷積累各方面知識和技能。」簡佳說道。為此,簡佳在考取了整理師證書、心理師資格證後,一有時間便會參加各種室內設計、演講口才、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培訓。
可見,要想「名利雙收」,並不僅僅只有專業收納技巧,更需要具備空間設計、衣物搭配、及心理學等其他綜合技能。
而整理師這一職業的出現,也恰巧反映了傳統服務業正在從勞務型向專業型轉變。根據2019年一則網絡評選報告顯示,「職業整理師」正在成為「年輕一代」最嚮往的新興職業之一。
賽道深耕新機遇
家住重慶的常女士,是一位老師,雖然她不為衣食住行憂慮,卻時常要面對 「物品整理」的焦慮和「無衣可穿」的尷尬,這已經影響到她的生活。為此,她找到了家庭整理師簡佳。
記者隨同簡佳一起上門,在經過了近兩個小時的「前期診斷」,簡佳幫助常老師找出了問題所在,隨後將房間內的物品一一鋪開,讓常女士自己按照「扔掉、遷移、保留、出售、回收、捐贈」字樣的分類。
在完成物品歸納整理後,簡佳又詳細地向常老師講解搭配技巧,讓常老師找到了「斷、舍、離」對於生活的意義。
更加意外是,在收納物品時,常老師找到了4年前消失不見的結婚鑽戒,常老師感慨地說道,「真的很感謝小佳(簡佳),在小佳的幫助下,我不僅僅學會了科學的收納方法,也感悟到了整理收納背後的意義。」
其實,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高、購買力增強、物品增多、房價過高、房屋使用面積有限等等因素……使得物品與空間、與人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國人也漸漸了解到整理師這個職業的特性,同時也掀起了一股不可逆轉的「整理」潮流,這成為了整理師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個新職業潮湧背後,必然跳動著強有力的經濟脈搏。據58同城平臺的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58同城提供專業收納整理服務的商家,同比2017年商戶數增幅近100%,而用戶搜索收納整理的量,同比2017年搜索量增幅超過125%。2017年國內收納市場規模約為258億元/年,2020年預測可達1000億元。而收納整理服務商戶所提供的服務主要集中在收納整理、收納整理師培訓、收納整理規劃三類。
業內人士介紹,在實際業務中,整理師的服務範圍比較廣泛,有些整理師側重身心整理、意識流方面,而不僅僅是空間上的整理收納技巧。
據了解,整理師的盈利模式主要靠一對一整理指導、線上線下培訓課程、沙龍講座培訓以及售賣收納產品等來實現。整個收入大部分主要來自於一對一整理上門服務,有的按照時間收費,價格在150元~500元/小時,有的按照平米收費,價格從200元~300元/平米,還有的則按照整體面積來收費。
目前,整理行業大致分為家政公司、形象設計顧問公司以及職業整理師三方面。而職業整理師優勢則在於結合了前兩者優勢後,精耕細作走向專業化的發展路徑。
同時,整理收納作為消費升級領域的新項目,專業整理師市場缺口較大,在面對未來越來越細分的市場需求中,也許會迎來更大的機遇。
「新職業」塑造新的就業形態
近幾年,各行各業新職業的不斷湧現,不僅是新時代下中國新經濟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前人們在就業形態觀念上的多元化、自主性趨向。
「剛在學校畢業那會兒,好多同學都去考公務員,覺得體制內的穩定,我卻沒考慮過」。90後大學畢業生郭燕(化名)曾在一家室內設計公司工作。2年前,她意識到自己更想做「有創造性、有價值的事情」,在一次聊天中無意之間得知還有整理師這一職業,覺得比較新奇,又與設計相關,於是她決定進入這一行。
之後她便開始參加專業培訓,不斷學習,如今已成為小有名氣的線上整理培訓師。「我覺得工作,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讓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得到顧客滿意,幫顧客解決難題,順便還把錢賺了,多好!」 郭燕說。
和郭燕一樣自主創業的人還有很多,越來越多年輕一代在擇業時會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熱愛和擅長的事情,不再像上一輩那樣看重職業屬性和收入水平,相反,年輕人更看重自身獨立,而不把收入作為唯一衡量標尺,包括公務員、大型國企等在內的穩定工作吸引力在不斷下降。與此同時,這些年輕人眼中所謂的「工作」,正從以往聊以維生的生計,變成自我定義、實現自我的方式。
當然,類似整理師此類新興職業的不斷出現,必然會進一步衝擊傳統的勞動關係,但同時,也定會改變以往的舊觀念,讓人們在未來有更多地選擇。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主題,每個行業,都有它的使命。
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和行業賽道的不斷細分,逐漸地激活了社會和經濟的潛在需求,並創造了新的市場,也使得人們實現自身價值的方式日趨多樣。
古語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可能在一些人眼中,如陪跑師、整理師、網上賣貨、線上授課等自由職業是非正式工作,但從目前發展趨勢看,這種工作方式和勞動關係未來可能成為一種社會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