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裁鬆動 西方遊客赴伊朗達前所未有高峰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西方制裁鬆動 西方遊客赴伊朗達前所未有高峰
2014-10-28 09:33:18來源:環球時報作者:責任編輯:葛雨帆

27日,乘坐歐洲豪華列車抵達德黑蘭火車站的遊客向火車乘務員道謝。

  伊朗核問題最終協議期限11月24日已日益臨近,伴隨著與西方關係的緩和,伊朗國內正悄然發生變化。在該國著名的旅遊古城伊斯法罕、設拉子等地,記者看到當地的旅遊業隨著外國遊客紛至沓來迎來前所未有的高峰。

  伊朗導遊瓦蓋菲操著流利的義大利語,正為30多名義大利遊客講解伊朗古城伊斯法罕的歷史和文化。絡繹不絕的外國遊客讓瓦蓋菲這樣的導遊異常搶手,他已經連續3個星期沒有休息。與瓦蓋菲同樣忙碌的還有餐館店主穆薩,他的餐館坐落在伊斯法罕最著名的王侯廣場邊,儘管去年12月底才開業,但由於趕上了旅遊高峰,生意出人意料的好。記者看到,餐館前豎立著店主特意用英文、法文、德文、中文等多種語言寫著歡迎的大幅招牌。為更好地迎合外國遊客口味,穆薩在食譜上也花了不少心思,不僅提供烤肉等伊朗傳統美食,還特意準備了牛排、義大利麵等西方特色佳餚。街頭商販禮薩也嘗到旅遊業復甦的甜頭,他正頂著烈日用有些蹩腳的西班牙語向一群西班牙遊客兜售紀念T恤。禮薩說,他在王侯廣場賣旅遊T恤已經20多年了,但生意從沒有像今年這麼火。記者在伊斯法罕和設拉子看到,這裡的不少旅店提前好幾個月就已被預訂一空。

  伊朗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人文、自然旅遊資源很豐富,擁有16處世界文化遺產,伊斯法罕、設拉子、哈馬丹等地是伊朗著名旅遊勝地,波斯地毯、藏紅花等手工藝品和特產更是深受遊客喜愛。曾經與西方的核僵局讓境外遊客鮮至伊朗,不過,自溫和派魯哈尼政府去年上臺,伊朗開始積極改變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孤立狀態,外國遊客也隨之紛紛踏上這個絲綢之路古國的土地。根據伊朗文化遺產、手工業和旅遊業組織的數據,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前來伊朗旅遊的外國遊客數達到450萬人次。而2014年春季到伊朗旅遊的外國遊客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15%。伊斯法罕旅遊協會主席接受採訪時表示,遊客不斷湧來表明伊朗與西方的對話已經產生積極效果,那些詆毀伊朗形象的宣傳在其他國家正漸漸被打破。

  在伊斯法罕的廣場上,記者遇到瑞士遊客沃萊,他已經騎著摩託車穿行了好幾個絲綢之路上的國家。他說,來伊朗的籤證辦理得很順利,來到這裡後他發現伊朗給他的印象與此前一些媒體上宣傳的形象截然不同,「伊朗太迷人了,這裡的人也非常友好」。

  不過。外國遊客的增加也凸顯出伊朗旅遊基礎建設的不足。目前,伊朗的旅店設施整體落後於世界水平,服務業人員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不少地方的路標和指示牌也只有波斯語。為解決這些「短板」問題,伊朗政府最近出臺一系列措施鼓勵外商投資,記者就從伊朗文化遺產、旅遊業和手工業組織拿到一份多達1200個項目的清單,這些旅遊項目分布在伊朗各個省份,涵蓋旅店等各個旅遊基礎建設方面。此外,為吸引外國遊客,伊朗政府已放寬籤證規定,要求領事館一周之內完成向境外遊客發放籤證的工作,而以前申請伊朗旅遊籤證最快也得用一個月時間。西方國家旅遊業也正積極向伊朗靠近,本月15日,一列開往德黑蘭的老式豪華列車從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啟程,宣告著歐洲特色列車旅行項目正式啟動,也表明西方鼓勵遊客走進伊朗。(記者 晉燕)

相關焦點

  • 西方國家不明白:全球諸多國家,為啥只有中國不懼西方經濟制裁?
    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不斷受到來自西方的經濟制裁。經濟制裁是經濟實力較為強大的國家例如美國、英國等打擊和削弱其他國家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手段。經濟制裁的背後原因,是因為近代西方國家率先崛起強大。因此西方國家開始對世界經濟進行一定的控制。
  • 嚴厲制裁下,在伊朗的中企還有什麼商機?
    【環球時報赴伊朗特派記者 曲翔宇 黃培昭】今年5月8日美國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並於8月重啟對伊金融、金屬、礦產、汽車等一系列非能源領域制裁,還將於11月重啟對伊能源業和石油交易、央行交易等領域的制裁。英國《金融時報》稱,美國對伊實施制裁將對在伊投資的外國企業產生影響。中國政府已經表示,將繼續與伊朗保持「正常的交往與合作」。
  • 伊朗新總統魯哈尼:不向西方低頭 承諾與美復交
    伊朗新總統、前首席核談判代表哈桑-魯哈尼。當地時間2013年6月15日,伊朗內政部宣布前首席核談判代表、溫和保守派總統候選人哈桑-魯哈尼當選伊朗新總統。除此之外,魯哈尼同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關係緊密。哈梅內伊對伊朗所有重大決策擁有最終決定權。魯哈尼1948年出生在伊朗城市索爾赫,後來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喀裡多尼亞大學獲博士學位。魯哈尼在少年時就開始研習宗教,甚至早在伊朗1979年革命之前,魯哈尼就堅定支持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創始人霍梅尼。據稱,除了母語波斯語外,魯哈尼能說流利的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和阿拉伯語。
  • 美國開啟「瘋狂制裁」模式?伊朗高官反唇相譏:歐巴馬也不是好人
    是美國人在川普領導下的,對伊朗實施國家極端主義行動。」「這項政策有兩個分支。一個分支機構與制裁有關,在川普領導下,伊朗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採取了認真的行動,涉及伊朗人的基本需要等各個領域。」 這位伊朗司法官員指出,制裁政策在川普的領導下得到了加強,並涵蓋了向伊朗供應藥品和醫療設備。
  • 澎湃思想周報|伊朗疫情中的民間行動;西方人為何抗拒戴口罩
    伊朗衛生部4月5日的最新官方數據顯示,新冠感染病例已達58,226例,其中4000人在重症監護中,死亡病例已達3,603人,比前一日高出151例。不過,因為伊朗衛生部目前只統計檢測為陽性的病例,並未把有臨床症狀卻未能檢測的病例計算在內,其數據的可靠性遭到多方懷疑。伊朗總統魯哈尼給衛生部發出指令,要求計算方法中納入有臨床症狀的病例,但是目前為止未被採納。
  • 伊朗稱若受制裁油價或翻番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4日說,如果西方國家考慮進一步遏制伊朗的原油出口能力,國際原油價格可能上漲一倍以上。伊朗《東方報》援引外交部發言人拉明·邁赫曼帕拉斯特的話報導:「這一(制裁)議題一經嚴肅提出,油價可能漲至每桶250美元以上。」
  • "不要東方, 不要西方, 只要伊斯蘭":伊朗革命40年談
    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對伊朗持續施壓,在撕毀伊核協議、擴大制裁、不讓伊朗一滴油流向市場之後,近期又派遣航母戰鬥群前往中東。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也有人直言這是對伊朗的全面「絞殺」。伊朗在伊斯蘭革命之後,通過對另一種現代化模式的探索,日漸成為國際上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也從曾經海灣地區的美國「憲兵」,成為美國在中東最大的敵人。
  • 伊朗禁止全國小學教英文 避免「西方文化入侵」
    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美聯社)  海外網1月8日電 伊朗一名資深教育官員表示,伊朗已經禁止小學教授英文。  據東森新聞雲報導,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稱,過早的學習英文為「西方文化」的入侵開闢了道路。  伊朗國立高等教育委員會負責人納維德?阿德姆(Mehdi Navid-Adham)當地時間周六晚間對國家電視臺表示,「政府和私人小學把英文教學列為正式課程將違反法律與條規。」
  • 伊朗官員詳述核物理學家遭刺殺武器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副司令、少將阿里·法達維6日說,刺殺伊朗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所使用的武器是一種由衛星控制、加入人工智慧技術的機槍。法赫裡扎德乘坐的汽車11月27日下午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行駛時遇襲,這名核物理學家送醫不治身亡。
  • 遭西方文化入侵?伊朗政府拿小學英語課開刀
    圖為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海外網1月8日電 伊朗反政府示威持續多天,當局多次指責該事件是西方勢力煽動。伊朗一位高級官員表示,高等教育委員會宣布禁止所有在公立及非公立小學就讀的學生學習英語,任何學校向小學生教授英語的行為都將違反法律法規。
  • 2020年終報導·重返抗疫現場丨疫情與制裁雙重壓力下,伊朗民眾如何...
    今天推出第三篇《疫情與制裁雙重壓力下,伊朗民眾如何堅韌面對生活?》  「疫情總會結束,希望還是要有的」  兩年前,伊朗小夥兒黑達裡在首都德黑蘭開了一家名叫「伊朗之旅」的旅遊公司。2019年,隨著伊朗對中國遊客免籤政策的正式生效,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來到伊朗,讓黑達裡的公司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公司每月收入可達到數萬美元。
  • ...重返抗疫現場丨疫情與制裁雙重壓力下,伊朗民眾如何堅韌面對生活?
    「疫情總會結束,希望還是要有的」兩年前,伊朗小夥兒黑達裡在首都德黑蘭開了一家名叫「伊朗之旅」的旅遊公司。2019年,隨著伊朗對中國遊客免籤政策的正式生效,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來到伊朗,讓黑達裡的公司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公司每月收入可達到數萬美元。但是現在情況全變了。
  • 伊朗議員稱內賈德縱容西方觀念 用詞大膽遭抨擊
    伊朗議員稱內賈德縱容西方觀念 用詞大膽遭抨擊   國際在線消息(駐伊朗記者羅來安):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一向給外界以強硬保守的印象,但伊朗一位議員日前卻公開指責他反對伊斯蘭教價值觀、鼓勵和縱容西方觀念。
  • 伊朗禁小學教英文,哈梅內伊稱過早學為西方文化入侵開闢道路
    伊朗禁小學教英文,哈梅內伊稱過早學為西方文化入侵開闢道路 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海外網1月8日電 伊朗一名資深教育官員表示,伊朗已經禁止小學教授英文。
  • 消除西方人誤解:日本寺院符號」卍」撤銷-西方,日本,寺院 ——快...
    為消除日益增多的西方遊客的誤解和困惑,日本政府決定改用三重塔取代「卍」這個記號來識別遊客地圖上的寺院。日本將在2019年和2020年相繼承辦橄欖球世界盃和夏季奧運會。據《衛報》報導,有鑑於此,日本國土地理院向來自92個國家的1000多名遊客、大使館職員和外國學生,就容易混淆的18個符號發起調查,最終決定更換掉6個,從今年春季起開始執行。這批新符號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常被西方遊客誤認為是德國納粹黨符號(「卐」)的「卍」。
  • 伊朗:美國遭受的孤立前所未有 應該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原標題:伊朗:美國遭受的孤立前所未有 應該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 伊朗禁止全國小學教授英文 避免「西方文化入侵」
    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美聯社)伊朗一名資深教育官員表示,伊朗已經禁止小學教授英語。據東森新聞雲報導,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稱,過早的學習英文為「西方文化」的入侵開闢了道路。伊朗國立高等教育委員會負責人納維德-阿德姆(Mehdi Navid-Adham)當地時間周六晚間對國家電視臺表示,「政府和私人小學把英文教學列為正式課程將違反法律與條規。」儘管如此,發言中並未指出私下教授英文是否違法。
  • 公知橫行,臥底泛濫,伊朗處決一名內奸,帶路黨絕沒有好下場!
    伊朗外交部日前召見德國和法國駐伊朗大使,稱扎姆已經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並批評「歐洲的聲明就是在對伊朗內政不可接受的幹涉」。 對此,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稱,這將導致歐洲和伊朗的外交關係受到威脅。不過,即便引發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伊朗也別無選擇。
  • 伊朗特使稱美國和伊朗衝突源於文化差異(圖)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特使阿里·蘇丹尼耶17日向媒體表示,同美國等六國舉行的會談將成為一個真正的、新的「機會之窗」。蘇丹尼耶還表示伊朗已準備好消除美國對其核問題的疑慮,並重申伊朗不懼制裁威脅、不會放棄和平開發核能的合法權利。
  • 英媒:默克爾是西方衣缽的繼承人
    英國金融時報22日發表該報專欄作家菲利普·史蒂芬斯撰寫的題為《默克爾是西方衣缽的繼承人》的文章。文章說,安格拉·默克爾是歐洲最後一位還站著的領導人。這位德國總理已宣布,她會尋求在明年選舉中獲得第四個總理任期。而不久之前,德國反移民的民粹主義者——德國新選擇黨——走上街頭時,她似乎可能因為移民危機下臺。如今,隨著一場川普風暴席捲大西洋對岸,沒有默克爾的德國和歐洲似乎是不可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