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通報6歲女童幼兒園午休時死亡:排除中毒及暴力致死
此事表明,一旦教師對幼兒的午睡行為疏於管理,導致幼兒午睡中潛藏的一些安全隱患未能被及時發現、消除,很有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請各園長、老師加強安全意識!避免出現類似悲劇發生!加強午睡看管意識!幼兒午睡時,監護者必須來回檢查,做到「一聽」、「二看」、「三摸」、「四做」:「一聽」是聽聽幼兒的呼吸是否正常;「二看」就是看看幼兒的神態,嚴密注視幼兒的舉動有無異常,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三摸」就是摸摸幼兒的額頭的溫度;「四做」就是對個別踢被子的孩子要親自為其蓋好。
安全第一啊!這樣的事件再次發生,又一次慘痛的教訓!自檢我們的晨午檢是否落實到位呢?午睡時是否有制度要求到老師值午睡時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呢?是否有行政班子檢查巡視值午睡的情況呢?我們一定進行自查!
吃完飯不要強迫孩子立即入睡!在幼兒園,老師可以讓先吃完的孩子看看書,等所有孩子吃完後,散步十五分鐘後再有序地組織孩子睡覺。同時,家長和老師應該告訴孩子:如果吃多了,一定要告訴老師,讓老師掌握孩子的身體情況。
家長要加強和老師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睡眠的個體差異有所了解。而老師在細緻了解孩子情況後「對症下藥」,用正確的心態去看待不同個性的孩子,根據幼兒不同的個性和需要作出個別的對待,仔細觀察幼兒的動態,掌握幼兒的午睡情況。
對晚睡早起,中午不想睡覺,精力還特充沛的幼兒,把孩子午睡時間推遲幾分鐘,允許他們在老師身邊疊紙、看圖書等,讓興奮神經系統慢慢安靜下來,使周圍安靜的氣氛勾起他的睡意,自然也就睡了。
一、異物
(一)鼻腔異物
幼兒園午休時,常有一些睡眠比較困難的孩子,趁老師不注意,把小紙團、被子裡的棉花,小珠子、豆粒、果核等東西放到鼻孔裡。時間長了就會引起鼻塞發炎。老師應該這樣預防及處理:
1.檢查。上床前逐一檢查孩子是否因為「好玩」而攜帶了以上物品,教育孩子懂得把這些物品放入鼻腔會引發危險。
2.加強巡視。年幼的孩子對什麼都好奇,睡不著時,被子裡的棉花、枕巾上的線頭都會成為玩具。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就會避免危險發生。
3.若發現孩子將異物塞進鼻孔,可當即囑孩子用手按緊無異物的鼻孔,用力擤鼻,將異物排出。象衛生紙、棉花之類比較表淺時也可以用鑷子夾出,但是如果是圓形的 小珠子、豆類,鑷子夾不住異物,卻會使其越陷越深,還有可能會落入氣管引發危險,這時必須到醫院用專門取異物的工具取出。
(二)外耳道異物
有時孩子還會把這些物品放入耳朵裡,如果是衛生紙、棉花之類,可以用鑷子輕輕撥發;如果是豆類,可以讓孩子把身體彎向有異物的一側,然後單腳跳躍,異物可被排出;如果是昆蟲入耳,可用燈光對著外耳道口,誘昆蟲爬出。切記不能用尖銳的物品向深處搗挖異物,以免捅破鼓膜。
(三)喉、氣管異物
如果孩子睡覺時把小豆豆或者玻璃球、鈕扣等含在嘴裡,不小心會落入喉部、氣管引發危險。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午休時加強檢查,加強巡視,不能掉以輕心。老師應該這樣預防及處理:
學會判斷呼吸道異物有以下幾個特徵:1.嗆咳,臉色發紫;2.不能說話;3.不能呼吸;4.雙眼流淚。
處理:速將幼兒抱起,頭低腳高,拍背,有時可使夾在喉部的異物咳出。
二、高熱驚厥
1.幼兒在體溫達到38.5度以上,特別是39度以上時突然出現抽風現象,這就是發生了高熱驚厥,驚厥多為全身性,突然發作,意識喪失,雙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視,頭後仰,四肢抽動或呈強直狀,口角或和面肌也可抽動。面色青紫或蒼白。持續時間短,一般少於10分鐘。
2.驚厥均發生在高熱開始24小時,特別是12小時內,體溫驟升時。
3.驚厥後意識恢復快。
4.既往有高熱驚厥史或家族中有高熱驚厥史,驚厥多僅發生1次,熱退後不再發作。
在幼兒園午休時發生此狀況,教師不必驚慌,緊急採用以下方式處理:
(1)拇指按壓:人中、百會、合谷。
(2)積極降溫,松解衣被,用毛巾沾冷水擦浴(頸側、腋窩、大腿根部)。
(3)解開衣領,保持呼吸道通暢。讓幼兒保持側臥體位,以防嘔吐物及分泌物吸入導致窒息,這是幼兒發生驚厥時最需要注意的。
(4)患兒尚未牙關緊閉時,用手帕、布墊折成條或裹勺柄置於上下牙之間,以防咬傷舌頭。
(5)經過簡單緊急處理後,立即送往醫院診治。
高熱驚厥常能自動緩解,最需要的是教師及時的護理,防止因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其次不能使勁拽幼兒發生痙攣的肢體,以防發生骨折。加強晨檢,及時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午休時加強巡視,注意患上感孩子的精神狀態,及時發現幼兒的發熱跡象是避免此病的關鍵。
三、小兒癲癇
癲癇是由多種病因所引起的大腦功能障礙症候群。是大腦皮層或皮層下細胞群的超同步異常放電而引起的突發性、一過性腦功能紊亂。由於異常放電的部位及類型不 同,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最常見的症狀是驚厥和意識障礙。患病的幼兒會突然僕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發過即蘇,醒後一如常人。突發突 止及反覆發作是本病的共同特徵。
發作急救:
1.不能強行制止患兒的發作或按壓患兒的四肢,以免引起骨折。
2.患兒發作的時候,要有專人守護,應立即用一雙筷子纏上布塞入上下牙之間,以防止咬舌致傷;解開上衣,將頭部轉向一側,以防止嘔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
3.大多數患兒可在短時間內完全清醒,如抽搐不斷,或15分鐘後仍未清醒,呼吸困難或身體受傷,則要撥打120急救電話尋求醫生的幫助。
4.如果班級中有這樣的孩子,平時要留心觀察,摸索規律,注意避免促成患兒發作的原因,如過度疲勞、情緒激動、進食過量、高聲、強光、感冒等。午休時更要加強巡視,注意觀察,有許多癲癇疾病常在睡眠中突然發作。
睡眠室當中,孩子進入了甜甜的夢鄉,做為教師的我們就是孩子們生命的守護神,每一次到位的檢查,巡視,細心的觀察,(幫孩子蓋蓋踢掉的被子,糾正一下睡眠姿勢,摸一摸患病孩子的小臉。)都是在維護孩子的健康安全,為孩子構建一道安全的「防火牆」。
孩子們睡了,我們卻要醒著,為每一張燦爛的笑臉,甜甜的童聲永遠在我們的身旁蕩漾,在崗一分鐘,就要讓安全的警鐘在心中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