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說得好:中午不睡,下午崩潰。
我相信這也成了很多中國人的金科玉律。
一個好的午覺能給身體提供自我修復的機會,就算只是短短幾分鐘,也能做到緩解疲勞,補充睡眠。
一、為什麼中國人要睡午覺,而歐美人大部分不睡?
在中國,午飯後小睡片刻不僅是個人習慣,還成為了「國民慣例」。這一結果,讓獵奇的歐洲人感到「驚呆」了。
難道午睡真是中國全體國人的習慣?為什麼歐美人就沒有午睡的習慣呢?
1、生活方式不同
中國人吃苦耐勞,也非常地勤奮。通常中國人的上班時間更長,還常常加班,而中午正是我們結束了一上午繁重的工作,需要小憩片刻來迎接下午工作的時刻。而歐美人除非是特殊情況,否則絕不會加班,他們更早地結束一天的工作,離開辦公室去休息、社交。
2、飲食結構不同
老美的午餐,普遍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偏低。而中餐裡的米飯、白面含量高,大量的精米精面會在餐後短時間內就轉化為糖。眾所周知,血糖的升高容易導致人乏困,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習慣午睡的原因之一。
3、從小有午睡的習慣
想必大家幼兒園或小學時期都有被老師催促、監督著睡午覺的體驗。中國人似乎從小時候就開始被養成睡午覺的習慣,以及接受睡午覺有利於身體健康的觀念。但歐美人,以德國舉例,從小學開始,沒有午睡——因為小學2點就放學了。因此,許多中國人的午睡習慣是刻在骨子裡的,真的很難改變。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午睡時長不當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二、午睡一小時,死亡風險增加30%
根據2020年歐洲心血管學會年會上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時間午睡會增加30%的全因死亡風險和34%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廣州醫科大學研究團隊,將來自20多個研究共313651名參與者納入分析,評估午睡與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結果顯示,與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過60分鐘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30%,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了34%。
所以睡太久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三、那到底睡多久才是科學的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體驗,睡得太久起來之後渾身酸痛反倒更無力了,一個下午沒精神
午睡時間因人而異,時長不同,效果也不同。
從6分鐘到40分鐘,你都可以收穫不同的好處。
6分鐘:記憶開始增強
德國一項研究發現,6分鐘的睡眠即可起到提高記憶力的作用。這幾分鐘已足夠大腦將短期記憶轉變成長期記憶,進而騰出更多的「空間」盛裝新知識。
10-15分鐘:醒後易迅速清醒
《小睡一會,改變你的生活》的作者、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薩拉·邁德尼克表示,10~15分鐘的短午睡,更容易讓人迅速清醒過來,儘快投入工作。
20-30分鐘:最佳午睡時長
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發現,午睡時長24分鐘,即可使工作表現提高34%,頭腦的整體靈敏度提高54%。這個時長還有助減緩心率,有保護心臟的作用。
40分鐘:適合晚上沒睡好的人
如果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白天工作又需要集中注意力,那麼一次40分鐘的午睡,就可以讓你進入淺睡眠狀態,給大腦充電。
大於40分鐘:醒後易疲倦
如果要睡40-45分鐘,最好要定個鬧鐘。因為午睡超過45分鐘,會進入深度睡眠,容易因「睡眠慣性」導致醒後身體疲憊、迷迷糊糊。
四、午睡的注意事項,做好這幾點給身體充電
睡覺看來還真是一門學問,高質量的午睡能幫你提高活力,一些簡單的準備就能給身體帶來良好修復。
1、睡前別吃太飽
吃太飽會加重胃消化負擔,影響午休質量,每餐吃到七八分飽就該放下筷子了。
午飯後最好先活動半小時再入睡,如果時間不允許,也不要立即躺下,可以走動幾分鐘再睡。
2、不要趴著打盹
所有晚上睡眠不好的人,以及白天腦力活動較多的人,都應儘可能保證午睡習慣。
但趴著是最不推薦的午睡姿勢,容易引起腦部缺血,時間長了還可能引發脊柱變形、腰肌勞損等。
有的人用手當枕頭,趴在桌上午睡,這樣會使眼球受壓,還會壓迫胸部,影響呼吸、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使雙臂、雙手發麻、刺痛。
3、閉眼放鬆也是休息
可能有時候你並不是很困,不用強求一定睡著,可以先把眼睛閉上,然後將精力集中到呼吸上,放緩呼吸頻率。
英國卡皮奧南丁格爾醫院睡眠治療師納瑞娜·瑞姆拉罕說:「即使你沒有真的睡著,只要躺下,放鬆大腦,恢復體力,就會有好處。」
4、醒後輕度活動
午睡後要慢慢站起,再喝一杯水(200-300毫升即可),不建議馬上從事高難度工作。
五、這4類人群來說,午睡更不能馬虎。
低血壓人群 午睡時血壓會相對降低;
肥胖人群 進食量較大,但午睡時食物容易堆積;
血液循環差的人群 如血液粘稠度高者、因腦血管病變常頭暈者、血糖過高者不適宜飯後立即睡覺,也不宜午睡過久;
睡眠障礙人群 如果午睡時間過長,晚上更容易導致失眠焦慮。
睡眠是養生一大法寶。適當午睡不僅有利於提高精神,還能降低冠心病、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發病率,但不適當的午睡危害也不小。
因此,可千萬別「睡錯了」,希望大家都有一個好的、健康的睡眠。
本期話題:你有午睡的習慣嗎?對於午睡時長你怎麼看呢?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