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幸虧沒跳,孩子心中的委屈家長有必要知道

2020-09-17 年九說兒童情感教育


今天看到朋友圈裡有一動態,說的是深圳布吉一中學生因和父母發生爭執,情緒失控跑上了樓頂,欲跳樓輕生,所幸被眾人勸說後,在早上9:24分(2020年9月16日)哭著下來了。那朋友圈上大家紛紛留言,總的來說,就是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脆弱,動不動就要跳樓。現在孩子不是下來了嗎。其實,哪有誰會動不動就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是因為情緒一時失控還是長期壓抑,孩子背後的委屈,家長又知道多少?


9月份是開學季,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輕鬆去上學的,慧敏就是其中一個不想去上學的孩子。慧敏剛上一年級,最近每天早晨都因為不肯去上課而哭鬧,慧敏的爸媽是雙職工,早上也需要趕著出門去上班,面對孩子的哭鬧,連哄著的心情都沒有,上來就是責罵:「 才剛上學幾天就不想去,像什麼樣,你不去上學,誰有空管你?昨天我上班都遲到了,就是因為你在這哭鬧」,然後就硬拽著孩子去學校。慧敏為什麼不想去上學,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作為父母卻一點也不關心,直到有一天,老師來電話,說慧敏中午在學校午託,但班上有個特別皮的男同學經常搶她的飯菜,還向她吐口水,動不動就用力推搡她,讓她又痛又難過。

孩子不想去上學,是心裡受到委屈的情緒表達,這種委屈孩子只會在感到安全的情況下才會對信任的人說出來。顯然父母責罵慧敏不願意去上學,讓她感到說出來不安全,可能會招致更嚴厲的責罰,而此時的父母,也不是孩子眼中值得信任的人,因為父母一點理解都沒有表示出來。本來在學校就很受傷,回到家裡還得不到父母的同情和理解,又會加劇孩子內心的痛楚,這樣的委屈,如果一直積壓在慧敏的心裡,保不準哪天慧敏也會走向樓頂。


慧敏在學校被欺負了,但慧敏是個內向擔心的女孩子,她並沒有把這些事情主動跟父母說,父母也很無奈:「問過她為什麼不想去上學了,但她都不說。」 這裡有什麼不對嗎?為什麼孩子不能對自己的父母敞開心扉,把自己的委屈說出來呢?

父母對待慧敏不想上學這件事的態度,就已經決定了父母不能從孩子口中得知孩子心中的委屈。

有很多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而遺憾的是,家長卻不能覺察到這種行為將給孩子帶來多深重的內心傷害,最終導致孩子和父母疏遠。也許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只不過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說了該說的話,只不過是孩子對一些不足以在意的詞語過於敏感和較真罷了。例如慧敏的父母說「像什麼樣子」、「就是因為你」,這些話都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一些常見的會讓孩子關閉心扉的對話方式,家長有必要知道。

  1. 非難式對話 ——「你怎麼老是這樣?」 如果對某件事表示不滿,這屬於發「牢騷」,但對孩子的人品和性格進行攻擊,那就是「非難」了。例如孩子到點要刷牙睡覺了,媽媽催促了好多次了,卻還在看電視。如果媽媽說「你看看現在幾點了,我已經催了你好多次了,你怎麼還在看電視?」 這是客觀表達自己的不滿。但如果這麼說:「 你怎麼老是這樣,做什麼事情都非要我催幾次才能動。」這就是「非難」式對話了,
  2. 輕蔑式對話 —— 「你有沒有腦子?」 著名的心理學戈特曼教授稱。輕蔑在人際關係中,就像是對人潑灑鹽酸一樣,具有極強的毒性,不僅侵害人的心理,甚至是生理方面。「就憑你?」、「你怎麼這麼笨」,「我看你就不行」等等這些話,是家長常用的輕蔑孩子的話。
  3. 答非所問式回應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話假裝沒聽見,不予回應,或者只顧說自己的,例如,孩子說」媽媽我餓了,想吃東西「,而媽媽卻回應說」趕緊的,去洗澡「。爸爸媽媽不肯聽自己的話,只顧說自己想說的話題,孩子會感到沮喪,且會認為,對爸爸媽媽來說,自己一點也不重要,才會被輕視。
  4. 關上門式的對話 —— 「是不是你幹的?」 父母與孩子對話時,常常提前下結論,這種斷定式的對話方式,要麼讓對話無法繼續下去,要麼讓對方使用抵禦式語言。例如,姐弟倆在房間裡玩,弟弟突然摔倒哭了起來,媽媽走進了,什麼也沒問,劈頭蓋臉就責備姐姐:「是不是你......." 到底是弟弟自己摔倒的,還是姐姐碰倒的,媽媽已經不得而知。
  5. 命令+訓斥式對話 —— 「 馬上給我去!」 這種命令式的對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姐姐不小心碰倒了弟弟,本來就挺後悔的,媽媽卻一點也不體諒自己,說:「趕緊去扶起弟弟,當姐姐的要愛護弟弟,知道嗎?」 這麼一聽,本來內心還愧疚的,此刻卻莫名產生了嫉妒,以及對媽媽的怨恨。

以上這些對話方式是我們家長常見的,一旦使用了這樣的對話方式,孩子內心的話,我們就很難聽到了。那想要知道孩子內心的委屈,除了避開這些關閉心扉的對話方式外,還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要學會觀察孩子。相比孩子所說的話,要更細心地留意孩子的情緒,這樣才有可能幫助孩子解開內心的糾結。先觀察孩子的情緒波動,捕捉使之情緒變動的信息,然後有針對性地與之對話,這時就可以輕鬆地弄清楚孩子心中的委屈了。例如慧敏不肯上學,當她第一次在學校被欺負了,回到家後,必定會在情緒上和平時有不同的地方;又例如那些想著要輕生的孩子,在做出輕生的行為前必定會有些異常的表現,而這些異樣的情緒,如果父母能細心捕捉到,就有可能避免後來悲劇的發生。


再要學會傾聽孩子。只要做好這一點,就能夠讓孩子打開至少一半的心扉了。當孩子意識到有人願意用心傾聽自己的話時,就會變得心情大好,且會更樂意把傾聽者視為信任的人。即使傾聽者在整個過程中一言不發,僅僅是信任點點頭,也能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他人所理解和接納的。



今天欲要輕生的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不得而知,當大人們紛紛責怪孩子的時候,也許也要反思一下,如果孩子真的跳下去了,父母是否在無形中也推了孩子一把?


【我是年九,一個親子閱讀和家庭教育雙證指導師,致力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情感能力,歡迎關注我 ,每天學習一點培養兒童情感能力小知識。歡迎有關於親子閱讀和家庭教育的問題諮詢交流。】

相關焦點

  • 孩子之間鬧矛盾,轉頭和好,幸虧家長沒介入,積極引導很有必要
    我一聽這不是幾個月前和兒子有矛盾的同學嗎?但是,我也沒有表現很驚訝,而是平靜又欣喜地問「你們兩個現在玩得很好了!」兒子開心地回應著。下午同學來取,中間還有些懸疑的問題,兩個人溝通了很久。看到兒子和同學和好如初,感覺很欣慰,孩子之間真是沒有隔夜仇,也可以說是不打不相識。幸虧當初我們兩個家長都沒有介入,孩子平穩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間。
  • 網友:孩子早戀,家長太揪心了,也不知道怎麼辦?
    網友說,學校老師打電話告訴孩子早戀,聽到這個消息,家長太揪心了,不知怎麼辦?學生早戀,有趨向低齡化的現象。中學生早戀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而小學高年級學生中也出現的早戀現象,令人家長和老師不知所措。首先,早戀問題,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危害性,早戀中最受傷害的是女孩子。一、在中學校園的聚眾、流氓、毆鬥、盜竊等社會現象的發生,一部分與學生早戀有關。
  • 教育觀察:家長是否有必要知道孩子的成績排名?
    教育觀察:家長是否有必要知道孩子的成績排名?教育觀察:家長是否有必要知道孩子的成績排名?王營 放暑假前,一位家長朋友告訴我,期末考試結束後,他給孩子的班主任打了個電話,想試著了解一下孩子這次在班級及在整個級部的排名,看看需不需要家長為孩子做些什麼。結果,班主任告訴他,學校不允許對學生進行排名,不能把孩子的在班級和年級的名次提供給他。
  • 為何有些孩子受到委屈,從不向父母訴說?家長要學會走進孩子內心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一般情況下,孩子如果受到了委屈,會第一時間向父母傾訴。但現在很多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總是默默地承受,從不向父母訴說,這時家長應該要檢討自己,究竟有沒有走進過孩子的內心?,如果孩子受了委屈,寧願自己承受痛苦,也不願意和家長訴說,這說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存在著問題。
  • 會頂嘴的孩子聰明!家長常說這三句話,讓聰明的孩子感謝你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會頂嘴說明孩子的思維能力很強,腦子轉得快。也有些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應該聽大人的話,因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其實從孩子第一次頂嘴開始就意味著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心思小想法,不想要再受到爸爸媽媽的控制。
  • 揪心!青島3歲幼童緊急送醫!元兇竟是常見的玩具!
    揪心!青島3歲幼童緊急送醫!元兇竟是常見的玩具!家長不知所措民警抱其就醫據交警介紹,由於夫妻倆首次遇到孩子發生意外,過度緊張,渾身無力,不知所措。民警見狀,趕緊抱起女童跑往急診室,一名民警按照醫生的要求抱住女童,夫妻倆則安慰女兒分散其注意力,最終,醫生成功將塞進兩個鼻孔的三個球狀橡皮泥取出。
  • 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該如何做?
    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進而演變為雙方父母爭執,甚至引發家校矛盾的事情,這樣的現象家長常常會遇到。面對孩子的遭遇,家長的態度以及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而且,由於每個孩子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和想法。孩子們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時,必然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和行為,使某些同學佔了便宜,某些同學受了委屈。這都是非常正常的,關鍵是父母怎樣幫助孩子,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才不至於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
  • 孩子受委屈家長莫蠻橫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有時傳來甜蜜的歡聲笑語,有時也會發出委屈的哭叫。明智的家長會這樣勸解受屈吃虧的孩子:不要緊,沒關係,玩嘛,哪有不跌撞磕碰的?可有的家長卻跑出去指著吃了虧的孩子問個究竟,訓斥一頓;看到子女被碰破磕傷,那就更要拽著孩子找家長算帳。
  • 怕幼兒園老師收禮,寶媽剪掉兒子衣服標籤,老師委屈:有必要嗎
    文/愛學習的小饅頭 當家有二胎時,父母很難做到公平。而偏心是人之常態,面對老師的偏心時,家長又當如何呢? 孩子步入幼兒園時,父母緊張的情緒就悄然而至了。
  • 心中有委屈,但我依然奮力前行
    對於這個分工,我之前是知道的。因為前幾天,我找過校長,希望學校能考慮我的實際情況,減輕我的工作量。我是1997年參加工作的,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及語文教學工作。2005年負責學校共青團工作,2015年負責學校政教工作。多年來,我一直秉持著一個觀點,那就是好好幹,就能夠受到認可。2002年,我成立了校園之聲廣播站,讓無聲校園充滿生機。
  • 寶寶在幼兒園受委屈了,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可以這樣做
    那麼作為家長,看到孩子有了這樣的表現之後該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的委屈情緒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委屈?鼓勵寶寶說出自己的情緒當家長看到寶寶的情緒不對勁時,要鼓勵寶寶及時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告訴寶寶有什麼委屈都要說出來,爸爸媽媽會耐心傾聽的,避免寶寶形成長期的心理壓力,並且也需要家長對寶寶情緒的細心觀察。
  • 「實話告訴你,我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家長這樣說,老師咋辦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肝寶貝,捧在手心怕摔碎,含在嘴裡怕融化。當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發生矛盾,很多家長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理虧,都希望老師在處理學生之間矛盾的時候能夠更偏向自己的孩子,於是就有了「實話告訴你,我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這樣的奇腔怪調。
  • 家長有多大度,孩子就有多大氣
    更沒必要打狂犬疫苗……家長過度溺愛,過度保護,過度緊張孩子,只會讓孩子童年留下陰影,失去很多孩童時的樂趣!童年沒有一點磕磕絆絆,打打鬧鬧,那叫童年嗎?在幼兒園,無論老師多麼盡責,時不時總有孩子被咬到,尤其在小班,因為三歲左右的孩子詞彙量掌握有限,不能完整表達自己內心的聲音,加上家人溺愛,有的孩子專橫跋扈,具有攻擊性,還有唇齒敏感期沒有過渡好都會導致小班孩子更容易咬人,家長疼愛孩子的心情能夠理解,但沒有必要過分緊張,更沒必要因為孩子這麼一點委屈,家長抱頭痛哭的!人生何其漫長?孩子受這麼一點委屈,家長都承受不起,以後怎麼融入社會?
  • 1歲寶寶確診,太讓人揪心:孩子中招,家長第一步就做錯了
    1月10日,順義區一名1歲寶寶確診感染新冠肺炎,讓很多家長揪心:這麼小的孩子,怎麼就被感染了?除去家裡其他人傳染的因素,在12月20日、12月26日兩天的行程中,我們能發現隱患:12月20日,寶寶與家人到某超市購物;12月26日與母親到某超市購物。
  • 兒科專家給出解釋,家長:幸虧早知道
    兒科專家給出解釋,家長:幸虧早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多大可以用「枕頭」?兒科專家給出解釋,家長:幸虧早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枕頭枕頭。
  • 幼兒園是讓家長放心的地方,可為什麼有些孩子頻頻感冒?原因揪心
    這個問題,就是家長必須面臨的頭等大事。一般家長覺得要讓孩子知道,是爸爸媽媽需要上班,沒有時間陪他們玩,幼兒園的小朋友多,你會玩的更開心!但家長這樣說,很容易讓寶寶感覺是爸爸媽媽不要自己,像是他們的累贅,甚至會產生非常嚴重的自卑心理。
  • 林美瑗:談身心障礙者家長的委屈
    今年暑假的時候,我陪十幾戶身心障礙孩子家庭到臺灣進行親子遊學營活動;小愛是沒有口語的九歲女孩,當他有需求時,就用尖叫或乾哭來告訴媽媽他的需求或心意,如果在家裡這樣的表現或許是無妨,可是在外面,特別是餐廳或超市乃至於參訪的簡報室,小愛的表達方式就很不妥,同為家長的我們可以諒解也能知道媽媽的尷尬,可是旁人就很側目地看著小愛和媽媽。
  • 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要知道幼兒園的「潛規則」,以免孩子受委屈
    幼兒園時期,是孩子步入社會環境的第一步。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自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們的所有注意力就都在孩子身上,會為了孩子的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然而,孩子畢竟是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可能一直在家長身邊,還是會有那麼一刻要離開家長的庇護,和外界接觸的。
  • 全是中國人在一起有必要講英文嗎?
    全是中國人在一起有必要講英文嗎?
  • 你在孩子心中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
    老師通過沙盤和繪畫,讓孩子擺出自己心中的家和家人的形象。老師問我們:「你知道你在孩子心中是什麼嗎?」雖然家長們都不在現場,但是都很心急的等著老師的私信,想知道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當我看到然寶的畫的時候大吃一驚!她居然將自己畫成了小豬,還是一隻生氣的小豬,將我畫成了牛,爸爸畫成老虎,外婆畫成了貓,奶奶則是小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