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朋友圈裡有一動態,說的是深圳布吉一中學生因和父母發生爭執,情緒失控跑上了樓頂,欲跳樓輕生,所幸被眾人勸說後,在早上9:24分(2020年9月16日)哭著下來了。那朋友圈上大家紛紛留言,總的來說,就是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脆弱,動不動就要跳樓。現在孩子不是下來了嗎。其實,哪有誰會動不動就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是因為情緒一時失控還是長期壓抑,孩子背後的委屈,家長又知道多少?
9月份是開學季,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輕鬆去上學的,慧敏就是其中一個不想去上學的孩子。慧敏剛上一年級,最近每天早晨都因為不肯去上課而哭鬧,慧敏的爸媽是雙職工,早上也需要趕著出門去上班,面對孩子的哭鬧,連哄著的心情都沒有,上來就是責罵:「 才剛上學幾天就不想去,像什麼樣,你不去上學,誰有空管你?昨天我上班都遲到了,就是因為你在這哭鬧」,然後就硬拽著孩子去學校。慧敏為什麼不想去上學,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作為父母卻一點也不關心,直到有一天,老師來電話,說慧敏中午在學校午託,但班上有個特別皮的男同學經常搶她的飯菜,還向她吐口水,動不動就用力推搡她,讓她又痛又難過。
孩子不想去上學,是心裡受到委屈的情緒表達,這種委屈孩子只會在感到安全的情況下才會對信任的人說出來。顯然父母責罵慧敏不願意去上學,讓她感到說出來不安全,可能會招致更嚴厲的責罰,而此時的父母,也不是孩子眼中值得信任的人,因為父母一點理解都沒有表示出來。本來在學校就很受傷,回到家裡還得不到父母的同情和理解,又會加劇孩子內心的痛楚,這樣的委屈,如果一直積壓在慧敏的心裡,保不準哪天慧敏也會走向樓頂。
慧敏在學校被欺負了,但慧敏是個內向擔心的女孩子,她並沒有把這些事情主動跟父母說,父母也很無奈:「問過她為什麼不想去上學了,但她都不說。」 這裡有什麼不對嗎?為什麼孩子不能對自己的父母敞開心扉,把自己的委屈說出來呢?
父母對待慧敏不想上學這件事的態度,就已經決定了父母不能從孩子口中得知孩子心中的委屈。
有很多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而遺憾的是,家長卻不能覺察到這種行為將給孩子帶來多深重的內心傷害,最終導致孩子和父母疏遠。也許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只不過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說了該說的話,只不過是孩子對一些不足以在意的詞語過於敏感和較真罷了。例如慧敏的父母說「像什麼樣子」、「就是因為你」,這些話都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一些常見的會讓孩子關閉心扉的對話方式,家長有必要知道。
以上這些對話方式是我們家長常見的,一旦使用了這樣的對話方式,孩子內心的話,我們就很難聽到了。那想要知道孩子內心的委屈,除了避開這些關閉心扉的對話方式外,還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要學會觀察孩子。相比孩子所說的話,要更細心地留意孩子的情緒,這樣才有可能幫助孩子解開內心的糾結。先觀察孩子的情緒波動,捕捉使之情緒變動的信息,然後有針對性地與之對話,這時就可以輕鬆地弄清楚孩子心中的委屈了。例如慧敏不肯上學,當她第一次在學校被欺負了,回到家後,必定會在情緒上和平時有不同的地方;又例如那些想著要輕生的孩子,在做出輕生的行為前必定會有些異常的表現,而這些異樣的情緒,如果父母能細心捕捉到,就有可能避免後來悲劇的發生。
再要學會傾聽孩子。只要做好這一點,就能夠讓孩子打開至少一半的心扉了。當孩子意識到有人願意用心傾聽自己的話時,就會變得心情大好,且會更樂意把傾聽者視為信任的人。即使傾聽者在整個過程中一言不發,僅僅是信任點點頭,也能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他人所理解和接納的。
今天欲要輕生的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不得而知,當大人們紛紛責怪孩子的時候,也許也要反思一下,如果孩子真的跳下去了,父母是否在無形中也推了孩子一把?
【我是年九,一個親子閱讀和家庭教育雙證指導師,致力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情感能力,歡迎關注我 ,每天學習一點培養兒童情感能力小知識。歡迎有關於親子閱讀和家庭教育的問題諮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