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教育部發布高中語文新課標: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從14篇增加到72篇!今年9月開始全國實施!
教育部權威發布,對語文「增負」!
目前,全國中小學使用課本不一樣,有人教版、蘇教版,也有部編版等。但是,從2019年秋季開始,這些教材都將進入歷史,教育部公布從2019年秋季開始,全國所有的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被要求統一使用部編版的教材。
那麼,部編版的內容是變得簡單了還是變難了呢?用語文教材的總主編的一句話,你就知道部編版原來是「大魔王」,他說,要讓高考的語文,有15%的學生做不完。
語文課本變天:一年級就有《論語》
新「部編本」教材,換掉了約40%的課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
小學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增加55篇,增幅高達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
初中古詩文選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51.7%,平均每年40篇。
這是自白話文興起後百餘年來,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所佔比例最高的一次。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語文園地裡設有《日積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誦並測驗默寫的。這一欄裡經常會出現文言文,一年級下冊已經要求背誦並理解《論語》選段「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了!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的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孩子每天必須閱讀30分鐘以上。未來語文的地位急劇上升。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後重點培養的習慣,並將一直持續下去!
教育部早就告訴你,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其實,對於很多一直關注中高考動向的教育者來說,這種「難」考生們早該想到!
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時,高考「語文難」就已經是定勢,可惜還是沒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視。對於中國基礎教育、「新高考」,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表示:
語文又是基礎中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一共上課9522節課,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畢業一共上課13000節課,語文是第一大科,佔總課時的21%以上。中小學一共上了20門課,語文佔1/5的課時還要多,語文是工具科,是母語,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前提。
那麼,2018語文高考已經難出了新高度,今後語文究竟會有多難?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話,驚呆了眾人:「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接下來語文到底怎麼學?怎麼考?溫儒敏透露:「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閱讀速度提高: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
閱讀題量增加: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溫儒敏繼續透露:「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也就是說,只看教材,別說高考語文,就連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別再說什麼應付考試沒時間閱讀!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
對於閱讀少、不讀書、語言基本功不紮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教改後考察大量語文的超綱內容、考察全科素質成為標配,臨時抱佛腳沒有指望。
中高考語文未來會難在哪裡?
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經常閱讀,考試時閱讀速度太慢就會吃虧!
舉例「全國卷Ⅱ」的語文考卷,現代文言文篇幅極多,題目或許不多,但是閱讀起來很費時間。這樣就考驗了考生的閱讀速度和抓住重點的能力。
未來語文將成為中高考的殺器,高考要實現15%考生做不完卷子。
範圍變得更廣,不再局限於課本
對於名著的考核標準已經逐漸提高。
例如,相對簡單的是這樣的題目:
該題中考核了《朝花夕拾》、《駱駝祥子》中的人物與情節的識記。而在未來,名著閱讀的試題會考到更多的細節,以免學生只是在得過且過地背誦。
或者是對比分析人物,讓孩子談談對主人翁的個性化感悟;或是結合給出的具體片段內容,鑑賞評價人物或者作品語言特色;或者是對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種寫作風格等等。
從最開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現在的閱讀理解,無一不在提示家長和老師,務必提高對孩子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
不積累古詩文文言文,吃大虧
古詩文在語文試卷裡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再加上名著閱讀的分數,可以說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佔了語文分數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視古詩積累、文言文閱讀,將失去這幾十分。而這不是考前抱佛腳,臨陣磨槍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積月累中完成!
(來源:江西中小學教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