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將於7月7日至8日舉行。重慶市高三年級4月20日開始返校複課,高三年級各學科的後期複習怎麼做?4月10日,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三名教研員就語文、物理、思想政治學科的後期複習,提出了教學指導意見。
語文:加強對閱讀、作文題新題型的研究和訓練
高中語文教研員錢金濤
考試要求變化解讀
2020年高考語文,考試要求與2019年保持相對穩定,沿用2019年《考試大綱》。教育部公布的一個核心、四層四翼成為考試命題的依據,語文學科命題,尤其體現在「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四個點上。後期複習,在語文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上,尤其要加重力度。
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審美鑑賞能力等關鍵能力考查的力度,越來越重。在語言表達方面,真實情境考查已經考查了兩年,情境角度涉及家庭生活情境、學校生活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思維模擬情境。
後期複習教學建議
1.抓住複習的本質進行「實戰演練」
要抓住二輪複習的本質,進行「查漏補缺,不留死角」。同時,衝刺階段讀進行「實戰演練」。實戰演練要注重些什麼?語文實演首先要保證所用試題(套題)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其次,要保證時間上的實際模擬性,達到考試時間上的仿真情境。尤其是作文寫作,考場寫作和平時寫作是兩個概念,須重視時間上的仿真保證。
2.加強對新題型的研究和訓練
一是不宜忽視閱讀題的新題型。比如不能忽視對「比附題」的研究和訓練。全國高考二卷試題,連續考了三年的「比附題」,建議二輪複習中宜認真命制一些「比附題」進行仿真訓練。二是不宜忽視語用題的新題型。不能忽視對「真實情境試題」的研究和訓練。三是不宜忽視作文新題型。不能忽視對「選題作文」、「宏大主題微觀寫作」題材的研究和訓練。
物理:構建完整知識體系 重視課本實驗複習
高中物理教研員周智良
考試要求變化解讀
2020年高考物理命題參考2019年的考試大綱、考試說明,高考命題將保持穩定,平穩過渡。2020年高考命題將著力加強關鍵能力考查,並綜合考慮疫情因素和考生複習備考的實際情況,在保持命題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優化試題情境設計,增強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
後期複習教學建議
1.重視基礎知識,構建完整知識體系
全國試卷增加了對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定性理解的試題,適當減少複雜的運算,引導學生加強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試題要求學生能夠清晰、系統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能夠正確地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物理觀念的形成與發展。
對於關鍵的物理概念、規律,考生不僅要理解含義,還要理解產生背景、事實、過程、適用條件以及相關概念和規律之間的相互聯繫。應注重完整知識體系的構建,關注各部分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與發展,考生對知識進行重組、整合、歸類、辨析、總結、應用,學會建立知識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靈活應用。
2.養成良好審題分析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指導考生準確獲取信息,理解關鍵詞語,挖掘隱含條件,排除幹擾因素,並能藉助畫示意圖,用文字、圖像和方程式等形式,將所要解決的物理問題表示出來。
解題萬變不離其「宗」,就是習題涉及的概念和規律,以及運用這個概念、規律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應跳出題海,捨去難題,課堂上要體會典型試題(包括近幾年高考題)的思路剖析,注重練後反思、方法歸類、規律總結。
練題要注重完成的質量,通過一定量的練習要總結問題的共性(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問題的障礙設置在哪些方面等)與差異(情境、題設條件有什麼變化)。考生可以將以前考試的試卷翻出來,將做錯的題目再做一遍,把以前的疑難問題弄懂。
3.理論聯繫實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高考物理試題注重考查學生的模型建構能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何建立模型以及利用模型去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模型建構能力的培養。
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關鍵是要挖掘其物理本質,通過分析、抽象,將實際問題與頭腦中已有物理模型建立聯繫。從對象模型(質點,單擺,點電荷等)、條件模型(光滑水平面,勻強電場,勻強磁場等)、過程模型(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豎直平面中的圓周運動、類平拋運動、簡諧運動等)、物理情境(流體類模型、傳送帶類模型、彈簧類模型、粒子在有界磁場中偏轉模型、子彈打木塊模型等)等入手,把不熟悉的實際物理問題轉化為熟悉的物理模型,注意知識和方法的遷移和靈活運用。
高考試題中常涉類比法、歸納法、微元法與極限法、整體與隔離法、合成與分解法、單位制中的思想方法、臨界問題分析法、圖象分析法等,在複習教學過程中應有機滲透物理方法。
4.重視實驗複習,提高物理實驗能力
高考物理試題在實驗題的設計中,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目的自主挑選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原理和步驟,反思實驗結果,提出改進的措施。要求考生能獨立完成所學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會正確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並得出結論,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
在實驗複習教學過程中,要立足課本實驗,關注教材中探究性實驗和課題研究,重視演示實驗和小實驗,要注意從習題中拓展延伸的實驗情景,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去解決問題。還要注重提高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思想政治:突破主觀題,重視重大時政熱點
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員劉奕
考試要求變化解讀
按照國家相關文件要求,今年高考重慶將繼續沿用2019版考試大綱及考試大綱說明。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考試要求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教育部考試中心2020年版思想政治試題分析做了較大的修訂,在試題分析中增加了考試要求等。另外,國家也對今年的高考進一步提出了要求,比如:在保持命題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優化試題情境設計,增強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等。
後期複習教學建議
1.研究近幾年全國卷高考真題,突破主觀題
主觀題是教學、高考的難點、瓶頸。對於主觀題突破,建議先將近幾年高考題按模塊歸類,理清每道題的材料邏輯、問題邏輯、知識邏輯、語言邏輯,分析其考什麼,怎麼考;其次縱向對比模塊內歷年主觀題所選材料、所設問題、所用知識、所列答案等異同,尋找命題、解題規律;再次,結合教育部考試中心及重慶市高考政治試題分析、中國考試評價體系等資料加深對試題所考查關鍵能力的深入理解。
2.重視重大時政熱點的複習
高考要圍繞重大時政熱點命題,老師們要以重大熱點為載體,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熱點的整理方式多樣,如圍繞「五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進行梳理;圍繞重大主題如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抗疫」人民戰爭、全國「兩會」等。
熱點的運用可以融入日常一、二輪知識專題複習,以「知識帶熱點」;可以集中進行二輪熱點專題複習,以「熱點帶知識,提能力、提素養」;另外,班級時事新聞播報、點評等等,也是不錯的方式。
熱點複習須注意:熱點選用要精,儘量避免大量的、空洞的熱點材料與學科知識羅列,引導學生全面了解熱點,形成整體認知,熟悉、理解相關時政語言,避免表淺化、過場化。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秦健
(想看更多熱點新聞,了解更多服務資訊,請下載重慶新聞門戶APP——上遊APP,2800萬+重慶人都在用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