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川
醫保對於我國居民的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沒有繳納社保的情況,醫保是最基本的保障了。萬幸的是近年來我國民眾越來越重視身體,對於醫保的繳納也沒有那麼牴觸了,我國的參保人數也是逐年增加的。
據悉,我國現在已經有95%的居民都已經參與辦理了醫保。而就在10月份,多省都發布了關於2021年醫保的繳納標準,又引發了一波繳納醫保的浪潮。但是最近卻又有一個消息愈演愈烈,據傳在2020年底將全面取消醫保個人(家庭)帳戶?一時之間激起網友的熱烈反響,這個意思是個人醫保日後都不復存在了嗎?
首先,普通居民不需要太過擔心。醫保個人(家庭)帳戶並不代表我們現在繳納的城鎮居民醫保,今年正常交過費用的居民不需要慌張。個人帳戶還得從2003年說起,那時候我國推出了新農合,主要是為了提高農民朋友參保的積極性,為農民謀求福利的,而在這個時候建立的就是個人(家庭)帳戶,而當時新農合只能用來支付門診的小額費用,並沒有現在的用途這麼廣泛。
2007年之後,城鎮居民醫保開始推出,但是這個時候的城鎮居民醫保不再用個人(家庭)帳戶了,提出「低水平、廣覆蓋」,主要目的就是讓絕大部分個人都能承受這筆費用。而城鎮居民醫保只開通了門診統籌。
2016年之後,就再沒有新農合和城鎮醫保的區別了,國家推進了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進行了制度整合,後來全國就統一建立了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因此,新農合的個人用戶其實已經逐漸消失了,但是仍然有極少的幾個地區還保留下來。為了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的推動和管理,醫保局就要求2021年前取消個人帳戶。
新農合的個人帳戶並不需要擔心,這並不是個不好的消息。取消個人帳戶是有助於城鄉醫保繼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因為新農合在歷年來的實施中存在著不少弊端,因此個人帳戶的取消其實是歷史發展的必需。
當初設立個人帳戶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解決支付小額門診,由新農合解決大病支出,兩廂結合。但是個人帳戶的額度太小,事實上連普通的門診小額支出都很難覆蓋,利率並不高。
其次就是醫保個人帳戶共濟能力差,即只能讓個人或者家庭使用,對基金的整體保障能力有所削弱。實際上並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最後就是存在醫保個人帳戶「濫用」的問題。因為小城市的藥店可能因為監管的問題,可以買其他東西來代替藥物使用醫保餘額,而後還開出藥品的訂單,實際上並不是銷售了藥品。因此對整個市場都造成了紊亂,也違背了醫保設立的初衷,對醫保基金造成了濫用和浪費。
還有的人擔心隨著個人帳戶的取消,自己卡裡的餘額也會隨之消失。其實完全不用擔心,也不需要為此去把醫保卡裡的餘額刷光。事實上,城鄉居民的醫保帳戶並不會受到影響,也不會影響醫保帳戶的餘額。
因為本身醫保的報銷費用就不屬於個人所有,所以更不需要擔心「清零」一說。如果帳戶中的額度沒有用完,將會自動累計到下一年度繼續使用,不需要擔心個人的額度。而個人帳戶取消不會影響居民本身應該享受的醫保待遇,變為門診統籌後將會更好利用醫保基金,提高醫保的互助能力。
門診統籌基金的支付範疇要比原個人帳戶的範疇大得多,甚至很多常見病都可以按照50%的比例報銷,至此之後再也不用擔心生大病,看病難、不敢去醫院等問題。而在之後醫保更是會加入一些特殊疾病,主要是一些要常年吃藥並且醫藥費高昂的疾病,包括但不限於糖尿病、尿毒症和惡性腫瘤等的治療、透析和化療等。爭取讓這些大病不再拖垮一個家庭,讓參保人員肩上的負擔越來越輕。
醫保辦公室的王宗凡主任表示,對於每年花費較高的慢性病,將被納入重大疾病的協調基金,並且能和住院費一起報銷,所以這些慢性病患者的報銷水平實際上是比普通門診患者的報銷水平要高的。因此這是實打實的為慢性病患者謀求福利,讓無錢買藥的慢性病患者越來越少,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綜上,城鄉居民醫保並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只有新農合的個人帳戶將要取消。而且取消之後卻有更好的待遇水平,不僅報銷金額增長,能報銷的疾病範圍也更大,日後醫保對每個人的價值也將越來越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