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2日 07:59 來源:環球時報
參與互動【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在本屆韓國總統大選競選期間,候選人之一、新任韓國總統文在寅提出,「當選總統後,要將總統府搬至光化門附近的中央政府大樓,官邸也隨同遷至光化門附近」。他表示自己將開啟「光化門總統時代」,「做一名時常與參謀團隊促膝相談的總統,一名下班後去菜市場隨時與市民溝通對話的總統」。至於迄今為止的總統府青瓦臺,則向公眾開放,成為供遊人參觀、遊覽的場所,並將青瓦臺附近的景福宮、光化門、西村一帶發展成為富有傳統韻味的歷史文化一條街。
新任韓國總統文在寅(圖中)5月10日下午在總統府青瓦臺召開記者會,宣布提名全羅南道知事李洛淵為新任國務總理,前國家情報院第三次長徐薰為國家情報院院長,前國會議員任鍾皙為青瓦臺秘書室長。
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韓民族新聞》10日報導稱,文在寅競選總部曾對外公布「總統府搬遷」規劃,其中提到,要在今年確立具體搬遷計劃,將相關費用反映在明年的政府預算內。計劃指出,將在2018年進行施工,2019年正式開始總統府搬遷。韓國《中央日報》旗下的JTBC電視頻道11日稱,總統府搬遷要解決的問題不少,當務之急是要將政府大樓內的總理辦公室、行政自治部等政府部門遷至行政首都世宗市。據悉,世宗市雖早已成為行政首都,不少中央部門已搬至此地辦公,但總理辦公室、行政自治部等主要的中央部門仍留在政府大樓內辦公。因此,需先完成這些部門的搬遷,再進行大規模的翻新裝修工作,包括將整棟樓裝上防彈玻璃、建造地堡等應用於緊急情況的設施。報導稱,政府大樓的結構屬於四面開放型,警衛團隊還需要籌備多套相應的警備預案。至於總統官邸,很可能搬至目前位於三清洞的總理公館,後者將搬遷至位於世宗的公館,僅在首爾留一處輔助公館。《先驅經濟報》解讀稱,這些搬遷計劃,表明文在寅執政時期,總理將主要留在世宗市開展工作,總統會時常到光化門廣場聽取民眾的聲音。
當地時間5月9日深夜,文在寅及其競選團隊現身首爾光化門廣場,發表「勝選演說」,與支持民眾握手慶祝。
中新社記者 吳旭 攝
另一方面,文在寅在競選時提出「將青瓦臺還之於民」的承諾也悄然落實開來。美聯社11日報導稱,文在寅不會完全「拋棄」青瓦臺,他還將使用此處舉辦重要的安全會議、利用直升機平臺、接待外賓等。但他計劃將其餘部分向公眾開放,建成博物館吸引遊客。據《朝鮮日報》11日報導,當天登錄青瓦臺官網的韓國網民發現,官網首頁較以前變得更加精簡利落,首頁中間位置僅剩下兩處選擇欄,左側為「參觀須知」,右側為「部門的主要政策介紹」。點擊「參觀須知」進入下一頁,便能看到青瓦臺開放時間、預約手續等內容。韓國網民紛紛在社交網絡上留言:「之前一直以為,要是身邊沒有崔順實一樣的VIP,我等小民永遠沒機會參觀青瓦臺呢!」「剛預約成功,我要去參觀青瓦臺了,真沒想到自己真的能去。」不過據了解,青瓦臺早在2001年11月就已經對外開放,只需提前在網上預約,就可以前往參觀遊覽,只不過很多人對此並不清楚。青瓦臺成為「旅遊勝地」,還需歸功於文在寅的總統府搬遷計劃,讓人們對青瓦臺的關注度也隨之增加。截至目前,青瓦臺5月參觀申請已排滿,周末時間段的參觀申請甚至已排到11月之後。
美聯社稱,歷史上各國領導人只有在面對災害或戰事時,才會離開權威性的官方住所,文在寅的總統府搬遷計劃十分「罕見」。《朝鮮日報》11日評論稱,文在寅洞察到,樸槿惠前政府綱紀嚴重紊亂、「幹政門」亂象滋生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青瓦臺的辦公文化——封閉、不透明且充滿權威主義。文在寅想要開啟的「光化門總統時代」,表明要與樸槿惠執政時期的風格反其道而行,主打「開放、透明、溝通」旗號。評論稱,光化門政府大樓周邊高樓林立,每棟樓間相隔不遠,這對於負責總統人身安全的警衛團隊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正因如此,有一些人對「光化門總統」的構想表現出憂慮。不過,在10日的就職演說中,文在寅一再強調兌現承諾,要「與國民共呼吸,共悲喜」,「光化門總統」似乎還是可能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