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新動態:「協商搬遷」備受熱議,這4點被徵收人有權監督

2020-11-18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本文作者:王小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近日,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湖別墅拆遷項目啟動「協商搬遷」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事實上,在啟動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程序前先通過「協商搬遷」進行操作已成為一些地方的常見做法,其合理性也為最高法的相關判例所認可。那麼,「協商搬遷」究竟要遵循哪些原則呢?被徵收人又能在哪些層面上對其合法、合理性進行監督呢?



【協商搬遷、協議搬遷與預籤約】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中沒有關於「協商搬遷」的規定,即「協商搬遷」更多的是一種政策上的創新、探索,並不具有行政法上的依據。


同時要講明的一點是,這裡所說的「協商搬遷」 既不同於發生在棚戶區改造類項目中的「預籤約」行為,又與通常所說的「協議搬遷」存在差異,三者的區別如下:



簡言之,「協商搬遷」並不考慮同意籤約的比例問題,只要籤約期限屆滿,政府就會對剩餘的未籤約戶作出房屋徵收決定,這就與「預籤約」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而三者之間最大的共同點就在於都會設置獎勵金政策以鼓勵被拆遷人積極配合籤約,逾期未籤約時損失獎勵金將是註定的。


【「協商搬遷」中被徵收人的4大監督要點】


「協商搬遷」與「協議搬遷」雖只一字之差,但其往往具有更為顯著的行政性——後者可以允許反覆、長期商談協議,達不到絕對多數同意的比例一般不會實施拆除行為,但前者則是徵收拆除的「預告片」,多用於牽涉環境生態保護等領域的「不拆不行」的項目中。


對於這一新事物,被徵收人可從以下4點對其進行監督,並作為是否配合籤約的決策依據:


1.「協商搬遷」不得逼籤。既然是協商,那麼你情我願是基礎,任何逼籤行為都是不該在此期間發生的,否則被徵收人有權通過報警、向公安機關申請人身財產安全保護、就逼籤行為提起訴訟等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協商搬遷」的補償標準、項目、方式、期限等應當基本滿足《條例》所規定的原理,不得畸低。如前所述,「協商搬遷」是政府行為,且後續指向的是徵收拆遷,那麼其在補償利益的保障上應當不低於《條例》所規定的內容。


倘若行政機關先用一個較低的標準與被徵收人協商進而「促籤」,這顯然是對先籤約群眾利益的不負責任。


換句話說,儘管協商搬遷所籤訂的「協商搬遷協議」與正式的徵收補償協議並無法律上的關聯,但其在條款設置和標準上應當是大致統一的。被徵收人可以參照《條例》對徵收補償協議的規定來審查這份率先出現的協商搬遷協議。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這一問題。譬如某項目在協商搬遷方案中指出,選擇產權調換協商搬遷的,需要被徵收人在領取補償費用後自行與可選房源的開發商辦理購房手續。


請注意,這一操作並非徵收領域中的「房屋產權調換」,而更近似於一些項目中的「貨幣化安置」。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其是否保障了被徵收人享有房屋產權調換的權利是值得商榷的。


在這樣的「交房—領錢—購房」的過程中,會不會存在影響被徵收人權益、便捷性的新問題,這是需要大家認真考慮的。


再比如「非住宅房屋只能選擇貨幣補償方式」的表述顯然與《條例》的規定不符,那麼在「協商搬遷」階段被徵收人能否接受這樣的補償方式,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把握。


3.「協商搬遷」應設置充分、暢通的溝通渠道。既然是協商,就需要有充分有效的溝通作為保障,而不能直接將單方準備好的方案、協議文本硬塞給被徵收人,什麼都不去解釋說明。


被徵收人對方案、協議文本產生疑問時,可以直接找區、鄉鎮政府領導對話,這樣有助於消解分歧增進共識,避免不必要的對立和矛盾。


4.「協商搬遷」不應減損徵收決定作出後被徵收人的救濟權利。在明律師的這個表述略有些不合邏輯,但在實踐中這樣的問題卻是大家不得不防的。


譬如在有些項目中,「協商搬遷」後的徵收行為往往「提速」推進,出現籤約期限僅10天,徵收補償決定以公告形式直接作出卻不分戶送達等不規範操作,協商不成就強拆的也有發生。


我們要鄭重強調的是,「協商搬遷」不應影響被徵收人依法享有的對徵收決定、違建認定結論、評估報告、補償決定的救濟權利,更不應發生複議、訴訟難以被立案受理等非正常現象。


總之,需要廣大被徵收人和地方政府牢記的是,拆除房屋必須依法而為,協商也必須依法協商。在此基礎上,雙方通過持續不斷地溝通、談判相互理解和配合才是應當的,尤其徵收方更應當在此過程中保持適度的謙抑和態度上的友好。畢竟,「協商搬遷」要處理的往往是一些棘手的難題,房子住不下去了首先受到重大影響的是被徵收人群體。只要徵收方充分考慮到這些,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去想問題,那麼協商搬遷也不失為一種解決此類問題的好方法。


版權聲明:本文為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轉載!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在徵地拆遷中怎麼與徵收方協商拆遷補償?律師:只協商別動手就行
    在徵地拆遷中,那些覺得拆遷補償款過低或者不滿意的被徵收人在拒絕籤署補償協議後,可能就不知道怎麼辦了,即使徵收方的工作人員找上門來協商補償協議,他們可能也會以為是逼自己籤署補償協議,從而拒絕協商,趕走徵收方的工作人員,這麼做的下場無非就是被徵收方迫使籤署補償協議或者由徵收方下達《房屋徵收補償決定
  • 徵收方協商中就這4句話:不那麼說也許被徵收人早籤約了!
    ■本文作者: 王小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導讀:談話是談了,就一次是當面談的,其他都是打電話……一共就4句:第一,我們這是政府徵收拆遷;第二,一切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來,一把尺子量到底;第三,獎勵金已經給你扣了;第四,你要再不籤最後就是強制執行……這4句話來自於在明律師閆會東所代理的一起交通場站建設徵收項目中被徵收人的陳述。
  • 徵收拆遷中的協商談話,做到這3點才不叫走過場
    但是日前也有媒體曝出某地街道辦和村委會領導夤夜叫拆遷戶協商,結果把拆遷戶「聊」進醫院救治的消息,讓究竟該怎樣協商談話這一老大難問題再次受到了人們的關注。3點才叫真正的協商談話,而不是「道德綁架」或者「變相逼籤」:其一,徵收方應當以積極的姿態爭取協商談話的機會,而不是被動地等著被拆遷人來找。
  • 房屋搬遷和房屋徵收有哪些區別?都在這了
    導讀:徵地拆遷的現行做法,對房屋徵收的國有土地,徵收農村集體土地和房屋,「新農村建設」,「整村改造」等協議交相輝映,各自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亮。在這面對種3種不同性質的拆遷項目的,也將獲得有所差異的補償安置和拆遷程序。在本文中,在這律師將直接關係到最常見的3種情況下,被拆遷人的利益做一些比較,能得到有什麼樣的補償,相信大家一看便知。
  • 按國務院590號令,拆遷應遵循5大補償原則,不得損害百姓利益
    須知,國家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規嚴格的規範著徵地拆遷,這是具有強制性的,是徵收方在推進拆遷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守的,否則其拆遷行為就會涉嫌違法。而實踐中為什麼總是會出現「拆遷方的做法與律師講解相悖」的情況,實際上是拆遷方抓準了被拆遷人法律知識不充分、維權意識薄弱的缺點,正在進行以降低拆遷成本為主要目的的違法徵收。
  • 有被徵收人反映:模擬拆遷竟真拆遷,不知道這些小心吃虧
    關鍵詞導讀模擬拆遷,是近年來被拆遷人經常遇到的一個新情況。4月份開始,各地今年的拆遷工作陸續啟動。盛廷律師接到一些被拆遷人的諮詢電話問:模擬拆遷正不正規啊?比如:兩種模擬拆遷的協議一些拆遷部門在拆遷方案中明確申明:「……(模擬)房屋拆遷協議為拆遷雙方就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實體內容的經濟約定,協議籤訂後暫不立即生效,暫不立即搬遷。」同時,在協議中約定:「待房屋拆遷協議全部籤訂時生效,或籤訂比例達到80%以上時,協議生效並發出搬遷公告。」
  • 國家590號令強調拆遷5條補償原則,切切實實保障被拆遷人利益
    普通老百姓平時並不會主動的去學習和徵地拆遷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因而可能並不是很不清楚徵地拆遷領域於被徵收人自身有著怎樣的法律保護。實踐中,部分徵收方正是找準了被徵收人法律知識匱乏、法律意識薄弱這一缺點,在開展有關項目時肆意的鑽法律空子,知法犯法,這最終影響的,自然是廣大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須知,行政機關必須要依法行政,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必須符合其上位法律、法規的規定。
  • 拆遷補償還能通過協商來提高?律師:沒錯,我來教你
    如今城鎮化水平在不斷提高,房屋徵收不再是我們口中的別人家的事,而是每個人現在或者未來可能會遇到的現實問題。面對拆遷,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損失是人人都關注的重要論題,通過本文,小編就帶您了解在徵收過程中我們容易忽視的兩個細節問題,而這兩個細節對提高補償尤為重要。
  • 被拆遷人該如何規避徵收方的陷阱,實踐中不能和徵收方談什麼?
    徵收方通過各種方式來壓榨被徵收人的利益,不僅僅是明面上的被拆遷人能明確的知道屬於違法行為的強拆、逼遷等,更有暗地裡的各種讓被徵收人防不勝防的套路陷阱。而被徵收人總會因為缺少應對經驗、有效信息匱乏、法律知識不充分等原因置於被動,於是沒有辦法爭取到合理補償。那麼被拆遷人究竟該如何規避拆遷方的陷阱,究竟不能和拆遷方談什麼?今天在這裡提示大家三點重要內容。
  • 被拆遷人該怎麼規避徵收方的陷阱,實踐中不能和徵收方談什麼?
    徵收方通過各種方式來壓榨被徵收人的利益,不僅僅是明面上的被拆遷人能明確的知道屬於違法行為的強拆、逼遷等,更有暗地裡的各種讓被徵收人防不勝防的套路陷阱。而被徵收人總會因為缺少應對經驗、有效信息匱乏、法律知識不充分等原因置於被動,於是沒有辦法爭取到合理補償。那麼被拆遷人究竟該如何規避拆遷方的陷阱,究竟不能和拆遷方談什麼?今天在這裡提示大家三點重要內容。
  • 城市、農村徵收與協議搬遷的11組重磅對比,補償一看便知
    ■本文作者:王小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導讀:當前的徵收拆遷實踐中,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農村集體土地及其上房屋的徵收與「新農村建設老百姓在面對這3類性質不同的拆遷項目時,也必將收穫有所差異的補償安置和拆遷程序。本文,在明律師就將這直接關乎被拆遷人利益的3種最常見情形做一番對比,究竟能拿到手怎樣的補償,相信大家一看便知。
  • 拆遷補償還能通過協商來提高?律師:沒錯,這些辦法就可以
    如今城鎮化水平在不斷提高,房屋徵收不再是我們口中的別人家的事,而是每個人現在或者未來可能會遇到的現實問題。面對拆遷,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損失是人人都關注的重要論題,通過本文,小編就帶您了解在徵收過程中我們容易忽視的兩個細節問題,而這兩個細節對提高補償尤為重要。
  • 2020房屋徵收八大原則,任何一條都不能違反,早知道早準備
    目前,很多的老百姓對徵地拆遷相關的法律知識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徵地拆遷工作落到自家身上時往往會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麼辦。其實徵地拆遷是一個公益性的事情,房屋被國家或者企事業單位徵收以後,會為公共利益作出很大的貢獻。然而在實際的徵收工作中,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往往很難得到保障。經常會有部分徵收方為了謀取私利,想方設法作出一些違法行為來降低被徵收人的合法補償。
  • 斷水斷電迫使搬遷,被徵收人該怎麼辦?
    北京京坤律師事務所徵收拆遷律師團隊針對一部分不願意籤訂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協議的被徵收人,市縣級人民政府在實施房屋徵收的過程中經常採用斷水、斷熱、斷氣、斷電、斷網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該行政行為屬於違法行為。
  • 拆遷承諾原地安置卻不給了,被拆遷人該怎麼辦?
    從實踐中來看,絕大多數被拆遷人都會選擇產權置換這一種方式,而且,許多被拆遷人都會認為,選擇產權置換更方便,更有安全感,不用自己費時間選房,只要到了交付房屋的時間,那麼一家人就可以搬進新的房屋開始新的生活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凱諾律師提醒大家,被拆遷人在選擇了安置房並與徵收方籤訂補償協議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  1.
  • 房屋被強制拆遷、土地被強制徵收,這三點必須要明白
    一、徵收拆遷審批機關(一)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土地集體土地和房屋的徵收和拆除,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二)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徵收和拆遷,由市、縣級人民政府批准。根據"國有土地房屋徵收和補償條例"第四條、第八條的規定。
  • 拆遷律師講解:拆遷收到徵收補償決定,是不是就確定了補償標準?
    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依法徵收公民房屋過程中,如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籤約期限內沒有達成補償協議的,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價格作出的徵收補償決定
  • 相關部門不公開房屋拆遷相關信息,被徵收人是否有權查看相關文件
    在現實生活當中,經常碰到這種類似情況:被徵收人在不知情,房屋就被一紙通知,要拆遷的情況,因此,在徵地拆遷過程中,作為被徵收人,我們是否有權查看相關的徵地拆遷文件呢?答案是肯定的。被徵收人有權查看相關的徵地拆遷文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及時
  • 搬遷還是拆遷?一字之差辛辛苦苦維權四年……
    村民籤訂搬遷安置補償協議後,發現還有一部分人未搬遷,誤認為徵收土地違法,輾轉多部門維權,歷時四年,最後還是敗訴了……拆遷問題有時候比較複雜,如何更有效維權?孔先生自願籤訂搬遷安置補償協議,且該協議已實際履行完畢,指揮部對孔先生房屋實施的搬遷行為對孔先生的合法權益未產生實際影響;該村被列為重點村莊改造搬遷是為了加快城市建設,集約利用土地,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和條件,不涉及集體土地徵收,且安置房屋用地經省政府批覆,故對孔先生關於「原告房屋拆遷範圍內的土地未經徵地批覆
  • 史律師解讀:被徵收人是否有權查看相關徵地拆遷文件?
    生活中經常會遇見這種情況:被徵收人在幾乎不知情的情況下,房屋就被一紙通知徵收、補償和拆遷了。那麼在徵收拆遷過程中,作為被徵收人,老百姓有權查看相關的徵地拆遷文件嗎?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 告訴你: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