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還是拆遷?一字之差辛辛苦苦維權四年……

2020-08-24 京平律師事務所


村民籤訂搬遷安置補償協議後,發現還有一部分人未搬遷,誤認為徵收土地違法,輾轉多部門維權,歷時四年,最後還是敗訴了……拆遷問題有時候比較複雜,如何更有效維權?今天,京平律師和大家一起看看這個特殊的「維權」案件。



2012年,根據上級文件政策,山東某市政府將某街道附近村莊的集體土地列入了改造搬遷範圍,孔先生所在的村屬於村莊改造搬遷對象。


2012年8月1日,建設工程指揮部制訂了《搬遷安置補償實施方案》。孔先生所在的村多次召開由村支兩委及村民代表參加的會議,向村民宣傳、解釋村莊搬遷政策並徵求村民意見。


孔先生配合對其房屋及附屬物的丈量登記和評估,而後與指揮部籤訂搬遷安置補償協議,孔先生在協議上簽字按手印並依照協議搬遷至安置小區居住。


2012年9月份,孔先生發現部分未籤訂搬遷安置補償協議的村民仍在村裡居住,於是向該市國土資源局、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提交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被佔土地的信息。


同時,孔先生對實施徵收他們村集體土地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於2012年11月提起行政複議,當地政府駁回行政複議申請,並告知該村土地未實施徵地報批,土地權屬仍為集體所有。


2012年11月,孔先生向某市中院提起行政訴訟,中院指定由縣法院審理。



法院認為,自2012年8月1日起孔先生所在村多次召開會議,徵求村民意見,指揮部作出搬遷行政行為的程序合法。孔先生自願籤訂搬遷安置補償協議,且該協議已實際履行完畢,指揮部對孔先生房屋實施的搬遷行為對孔先生的合法權益未產生實際影響;該村被列為重點村莊改造搬遷是為了加快城市建設,集約利用土地,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和條件,不涉及集體土地徵收,且安置房屋用地經省政府批覆,故對孔先生關於「原告房屋拆遷範圍內的土地未經徵地批覆,屬違法佔地」的主張不予支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孔先生不服,提起上訴,稱補償協議並非自願籤訂,且在沒有進行評估的情況下建設工程指揮部認定的補償標準違反法律規定。


拆遷方稱,孔先生所在的村改造搬遷項目不涉及集體土地徵收,係為做好農村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而實施的改造搬遷工作;雙方籤訂的協議真實有效,且已實際履行。


二審法院認為,孔先生主動配合對其房屋及附屬物進行丈量登記,自願籤訂房屋補償協議,且協議已履行完畢,其所訴的拆除行為系基於雙方達成協議後而實施的,不存在強制拆除的情形,其訴請確認拆遷房屋的行政行為違法,並且賠償相關經濟損失的訴訟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據此,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對於該案,京平律師表示,經平等協商後籤訂的《補償協議》,只要內容合法有效,不違反法律的強制規定,對雙方均有法律約束力,任何一方都不能隨意變更解除。該案中,雙方自願籤訂協議,且已履行完畢,行政機關的相關行政行為也並無違法之處,因此法院判決駁回訴訟請求並無不當。


「在籤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前,要詳細了解清楚拆遷的背景、政策、補償標準等情況,這一案件也警示我們,遇到類似情況,最好能向專業的拆遷律師諮詢後再決定。」該律師說。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單位,會積極配合處理

相關焦點

  • 做小買賣的門面房拆遷了怎麼維權嗎?
    家裡做小買賣的都應該知道,門面房不管是水電費還是房租都要比普通住宅高,尤其是市場售價,因為門面房用於商業經營,會產生經濟價值,所以在拆遷中,補償自然也會高一些,那麼,你知道門面房拆遷了是如何補償的?該怎麼維權嗎?中師拆遷律師為您整理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 不要再多問了,這六種拆遷行為就是違法的,該維權要及時維權
    因此,沒有正式文件的情況下,徵收方就推進評估程序,或直接就與被徵收人協商補償,被徵收人有權且應當拒絕,並且及時通過法律途徑維權。二,以搬遷獎勵鼓動工作搬遷,再談補償問題。「先補償後搬遷」是法律賦予老百姓的重大權利,徵收方要先履行先補償的義務,才能要求被徵收人搬遷。然實踐中,常常會出現「徵收方以搬遷獎勵鼓動工作搬遷,其後再與被徵收人談補償問題」的情況,這種做法是有違法律原則的,被徵收人要知道順應「先拆後補」的拆遷方式,後面補償可能很難得到實現。
  • 拆遷律師講解:房屋被拆遷方強行破壞拆除,被拆遷人應如何維權?
    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案例是由北京來碩律師事務所燕薪、周彤律師共同代理的一起房屋徵收維權案件,房屋被拆遷方強行破壞、拆除,被拆遷人應如何維權?下面通過這個案例,來碩律師來給大家進行一系列解讀!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趙絳(化名)、趙義殊(化名)等人找到北京來碩律師事務所,委託燕薪、周彤律師全權代理其位於梁園區房屋的拆遷補償糾紛案件。辦案經過律師介入後,經調查取證發現,此次徵收行為在沒有作出相關的房屋徵收決定的情況下便開始實施。
  • 國家強調拆遷9法規,任1條做不到,該舉報的舉報,該維權的維權
    拆遷實踐中,很多被拆遷人由於缺乏足夠的法律認知,沒有辦法洞悉整個拆遷過程中存在的違法行為,缺失主動權與參與感,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籤下了內容不合理的補償安置協議,補償低以至于越拆越窮。《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以下簡稱《徵補條例》)中的很多法律條文是規範了拆遷行為的,拆遷方不能違背這些法律規定,一旦與之不符便涉嫌違法,被拆遷人對這些法律規定必須要有所了解。
  • 被拆遷人必看,合理的維權方式助您更快拿到拆遷補償款
    在徵地拆遷中,被拆遷人往往都是弱勢的一方,他們的利益最容易受到損害。徵收方擁有評估公司、拆遷公司、開發商、律師等資源,他們有大量實戰經驗、資金和充足的人力資源,和他們硬碰硬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甚至在有些地方,拆遷方在沒有完整履行全部程序的情況下,就強行把人趕出房子,實施強制拆遷。在這種情況下,被徵收人往往不知如何選擇維權途徑來解決補償問題,那麼,面對不同維權途徑該如何正確選擇?
  • 拆遷不公平,維權固然重要,但被拆遷人切記不要踏入七個誤區
    拆遷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自己覺得不合理、不公平的情況,很多拆遷戶想著要維權,可是怎麼維權、如何正確維權、需要把握怎樣的尺度,還有好大一部分拆遷戶沒有正確的認知,盲目的去維權,於是好多人毫無意外的走了彎路。這裡提醒大家,以下這七種方式也許是不適合、不利於拆遷維權的,大家在維權方式的問題上一定要做出正確的選擇。
  • 第一次遇到拆遷,不懂法,被拆遷人應掌握以下3個維權技巧
    但每個被徵收人遇到的問題都有一定的個性,而在徵收拆遷問題應對的方式方法上又有不少講究,面對不同的具體情境需要大家有不同的態度,持不同的做法,因此一次性是很難給大家講清楚這件事的。這裡的話,就給大家總結歸納三點通用的維權技巧,希望能夠給廣大被徵收朋友帶來一些幫助和啟發。
  • 國家法律從來都是嚴厲禁止暴力拆遷的,被拆遷人應學會依法維權
    通過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這種情況在徵收實踐中非常常見,部分徵收部門為快速完成任務或者是謀取自身利益,不惜侵犯廣大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但是被徵收人應該要清楚地知道,無論何種方式,只要涉及暴力、軟暴力以及其他法律禁止性規定,那麼就是違法的,法律不會給違法者留情,被徵收人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不滿拆遷這樣維權,不要淪為「海珠之眼」
    8月5日,有當地政府知情人士表示,該房屋涉拆遷工程,因未能與業主達成補償協議,施工方專門繞過該房屋搭橋。據悉,該房屋的住戶表示,並不是想要錢,而是安置房在太平間隔壁,且「補償金差一點點而已」。廣州海珠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仍與屋主在進行溝通。結合本案,小編帶您了解一下,不滿補償安置協議條款的情形,該如何維權。
  • 在房屋拆遷中,以斷水斷電方式逼迫搬遷,賠償就想了事嗎?
    在現實生活當中,一些拆遷方為了追求拆遷進程,以切斷水、電等方式進行逼遷,給拆遷戶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在這種情況下,單純地判斷拆遷行為是違法的並給予賠償,似乎很難驅散拆遷戶的"心頭之氣"。事實上,以上述方式逼遷不僅是違法的,而且也逃脫不了承擔法律責任。
  • 以下四種拆遷行為違法!不想承擔補償不公平的後果,必須及時維權
    三、要求「先搬遷後補償「先補償後搬遷」是法律提出的硬性原則與規定,無論是何種徵收項目,均應在履行好了安置補償義務、完成補償安置工作的情況下要求被拆遷人搬遷。實踐中,被拆遷人可能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拆遷方以搬遷獎勵鼓動工作搬遷,要求之後再談補償問題,又或者拆遷方作出口頭承諾「你先搬吧,錢過幾天就到帳」,還有的直接採取斷水斷電等方式迫使被拆遷人先搬遷,這些顯然都是違反「先補償後搬遷」這一法律規定的。
  • 補償不合理,是拆遷方太過強勢,還是維權手段不成熟?
    拆遷補償問題在拆遷過程中一直是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拆遷補償的合不合理無疑是被拆遷人最關心的問題,但是遇到不合理的補償許多的被拆遷人可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可能是拒不籤字,等待法院判定強拆?那樣的話補償的不合理就順理成章了;還有就是順從徵收方的不合理補償條例,選擇籤字,不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 遇到徵地拆遷,被拆遷人要抓住這「四個階段進行維權」的機會
    對於被徵收人來說,徵地拆遷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能夠有效改善生活質量的機會。然而徵地拆遷在具體的推行過程中,總是面臨變味的窘境,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之下,部分徵收方利用自身的職權之便,違規拆遷導致亂象叢生,這最終帶給被徵收人的就是「不公平」,利益嚴重受損。如何能使徵地拆遷的好處落實在自己身上,這要求被徵收人面對不合理、不公平的行為,一定要學會維權,保護權益不受侵犯。
  • 兩張圖看懂拆遷流程,老百姓千萬不要等流程走完再維權
    拆遷一直是個熱門話題,受眾多勢力所關注的一個社會性事件,過去是拆遷暴富,而現在很多地方的拆遷確很難保證老百姓的一個原有生活水平。因為大多老百姓都是不懂拆遷法律的,導致在拆遷的過程中不知道怎麼和拆遷方談補償,甚至是連基本的拆遷流程都不知道,在被拆遷方忽悠之下籤下了不合理補償協議,最終導致越拆越窮,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國家規定的拆遷流程,與其對應的四大法律依據。
  • 要拆遷了,被拆遷人必須知道的三個要點
    一是,拆遷後現有的生活水平不降低按照這樣的拆遷補償標準,無論是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徵收還是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徵收,都不會出現「越拆越窮」的情況,如果拆遷後生活水平還不如以前,最能夠說明的就是拆遷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違法行為。二是,拆遷過程中應當保證先補償後搬遷,這是法律給予被徵收人的重大保障。應該要拒絕徵收方以獎勵為誘惑或者以違法方式進行逼迫的「先搬遷後補償」。
  • 國家強調拆遷10大重點法規,任有1條做不到,該維權要及時維權
    國家制定了不少有關徵地拆遷的法律法規,下面為大家介紹十條重點規定,任有1條做不到,該維權要及時維權。公共利益徵收與商業開發徵收混為一談的模式早已成為歷史,而徵收不以公共利益為目的,被拆遷人有權拒絕。3、先補償後搬遷《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27條明確了「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行政機關在對土地和房屋徵收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先補償、後拆遷」原則,依法對被徵收人進行安置補償。法律規定「先補償後搬遷」是不可動搖的,實踐中違反法定程序均屬於違法行為。
  • 拆遷新動態:「協商搬遷」備受熱議,這4點被徵收人有權監督
    ■本文作者:王小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近日,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湖別墅拆遷項目啟動「協商搬遷」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而三者之間最大的共同點就在於都會設置獎勵金政策以鼓勵被拆遷人積極配合籤約,逾期未籤約時損失獎勵金將是註定的。
  • 這七種拆遷做法有損利益,拆遷戶不要多做無用的交談,應立即維權
    一般來講,無論是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還是城市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徵收,都不能降低被拆遷人原有的生活居住水平。此外,根據有關法律,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同時在實踐中,如果拆遷戶的房屋價值比較大的話,拆遷戶也可以選擇即拿拆遷款,也要小一點的安置房。但被拆遷人一定切記,拆遷方硬性規定只有某一種補償方法,不讓被拆遷人進行選擇的行為是違反規定的。
  • 徵地拆遷維權,被拆遷人一定要知道「兩個重要時間點」
    即便法律愈加完善,但從實踐來看現階段的徵地拆遷並沒有處於一個和諧的狀態,反而矛盾頻發,有的甚至激烈異常。對於被拆遷人來說,拆遷過程中難以避免會遇到各種違法行為,補償標準、拆遷程序、拆遷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種種問題,最終有可能呈現出來的一種拆遷結果就是,老百姓「越拆越窮」。拆遷方沒有辦法做到守法拆遷,這就要求被拆遷人必須要主動積極的的去維權,才有可能實現自身的權益和利益保障。
  • 國家590號令強調拆遷5條補償原則,切切實實保障被拆遷人利益
    大家還是很有必要多去了解一些有關的法律知識,同時提高權利意識,當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主動利用法律賦予的救濟權利來維權。一、國務院令第590號要求遵循以下5條補償原則1、房屋補償不低於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原則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其補償主要是指房屋價值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