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蛇是錢袋子,鼠是糧袋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6 鄂東三農

農村俗語:「蛇是錢袋子,鼠是糧袋子」,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這句農村俗語,是形象地告訴人們,蛇是兇猛的動物,對人類的危害程度非常大,若是農民不小心被毒蛇咬了一口,輕者要花去很多的錢,才能治好蛇傷,重者那就悲慘了,生命難保,並不是危言聳聽。老鼠是靠偷吃農民種的糧食長大的,一隻老鼠一天幾乎要消耗一兩糧食,一月下來,該要消耗多少農民的血汗糧食。老鼠對人類的危害不就是白白的浪費糧食嗎?農民形象地說,老鼠是糧袋子。~~

「蛇是錢袋子」,蛇毒是動物之中,毒性恐怕是最為厲害的了,對人的傷害也是非常厲害的。農民夏天在田野上幹活,一定要小心防蛇,注意毒蛇咬傷。若是遇到無毒蛇咬傷,那算太走運了,可以說是平安無事的;若是遇到毒蛇咬傷,不能馬虎,要認真對待,否則是要人命的。若是毒蛇咬人的手指頭,第一時間使用軟繩扎住手指上部,避免蛇毒向身體上擴散,再使用清水反覆衝洗,即時擠出毒液,應該在1~2小時內馬上到醫院搶救,不得延緩耽誤時間,避免蛇毒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傷害。我老家有位老人,在菜地裡拔草,被五步蛇咬傷脫,家人即時處理傷口後,快速送到醫院,可是醫院沒有這種解毒血清,使用直升飛機從近千裡之外的大醫院調運解毒血清,老人得救了,可總共花去所有的治療費用3.8萬元。這一事例告訴我們,在夏季日常生活中,千萬要注意毒蛇傷人,那可不是小事情,輕者花一袋子積蓄錢、養老錢,才把命救回來,重者生命也就送給蛇了。

「鼠是糧袋子」,老鼠生活可以說,全靠消耗偷吃糧食生存長大的。糧食是人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生存的命根子,人是不可能離開糧食的,「人以食為天」,糧食是最寶貴的東西,可千萬不要浪費了。而老鼠是專偷吃農民種的糧食,是人類的大敵。因此,人們憎恨老鼠,「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若是一隻老鼠平均一天要消耗一兩糧食,10天就消費1斤,一年就要消耗36.5斤,每隻母老鼠一年要繁殖3~4窩小老鼠,每窩平均3隻,一年要繁殖大約10隻小老鼠。按這樣計算,一隻母老鼠兩年後所產的小老鼠,一共大約要偷吃500斤糧食。這麼多糧食,需要裝多少普通袋子。所以,農民形象地說,老鼠是糧袋子。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蛇是錢袋子,鼠是糧袋子」,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俗語:「蛇是錢袋子,鼠是糧袋子」,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蛇和老鼠在農村裡都是很常見的,一些長的比較醜陋,一個卻讓人討厭。所以說,這兩種動物,農村人喜歡的還不並不是很多。這蛇暫且不表,就拿老鼠來說吧,老鼠在人們眼裡是害蟲,也就有了「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說法。但是凡事也有例外,老祖宗還留下這樣一句俗語,對蛇和老鼠都有很好的印象,並說這:「蛇是錢袋子,鼠是糧食袋子」,那麼為什麼有這樣一句俗語呢?
  • 農村俗語:「蛇是錢袋子、鼠是糧袋子」,是什麼意思?看完明白了
    農村中的俗語,對於生活之中經常遇到的事物,都會有很多的描述或者比喻,這些描述也很貼切的符合這樣的特徵。轉化成為朗朗上口的俗語之後,更能讓人記憶猶新,也能夠更加的朗朗上口。農村居住的房屋之中,最討厭的莫過於是有老鼠的出沒。老鼠生命力頑強,繁衍能力更是超出我們的想像。
  • 2021年是「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啥意思?
    農村俗語大家日常都聽的很多,這些俗語確實也是老一輩生活經驗的總結,之所以能流傳到今天,肯定有它的作用,眼瞅著2021年即將到來了,人們都盼望新的一年交好運,2021年是牛年,農村老人還說2021年『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啥意思?
  • 農村老人說明年是「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是啥意思
    雖然農村的老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是每個人的肚子裡的墨水卻卻不少,聽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這是什麼意思呢?農村老人所說的「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是來自《灶馬頭》一書。
  • 農村俗語:「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印象歷史品讀農村俗語:「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是啥意思?有道理嗎?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外貌五官都十分的看重,尤其人們對於一個人眉毛的粗細長短,會有很多的不同的看法,由此衍生出很多和眉毛有關的成語,比如「眉開眼笑」,「慈眉善目」等等。
  • 2021年是「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啥意思?老鼠多好嗎
    導讀:2021年是「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啥意思?老鼠多好嗎?今天也算是一個節日吧,12月24號,平安夜,明天就是聖誕節,當然,這並不是我們的節日,我們只是看下熱鬧就行了。當然,也有人農曆2021年是「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呢?
  • 北方人稱蛇為「聖蟲」,稱老鼠是糧袋子。這話是什麼意思?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對於蛇是什麼看法,我們膠東農村人對於蛇是又怕又敬,一般人見了蛇都會害怕,但蛇進了家卻不能將蛇打死,要把蛇請出去。有一年夏天,在我們院牆根的下面,直挺挺地橫著一條蛇,我看到後嚇得直接從院子裡蹦到了街上,就不敢再進屋子了。
  • 農村俗語:「三月三蛇出山、九月九蛇鑽土」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這句農村俗語,是人們根據觀察蛇在春秋季節,甦醒與冬眠的特點,來表達不同的季節氣候變化特點。春暖花開時,蛇在冬眠中甦醒出山;春去秋來時,秋風蕭瑟,氣溫下降,蛇開始入土冬眠度越冬。老話說過:「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就是根據蛇冬眠的規律,與會鑽洞不冬眠的老鼠之間此消彼長。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好處?文/農夫也瘋狂古人一直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以後的發展怎樣,這些都是可以從面相中有所體現的。也就是說不同的面相,會預示著不同的命運。
  • 俗語:「自古白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旦休」,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俗語:「自古白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旦休」,啥意思?有道理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自古白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旦休」,說的是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農村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源於農民在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其中也不乏表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做人的道理。俗語通常具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也正由此,在民間才得以代代流傳經久不息。那麼你知道農村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是啥意思嗎?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在很多地方是這樣說的,「富怕添兒,窮怕添女」,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這句農村俗語是我國古代社會農村的真實寫照,非常符合那個農村社會現實生活,非常貼切生活,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它存在的現實意義,成為一個不切近現實的農村古老的俗語,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已經被農村人逐漸淡忘磨滅了。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富不添丁」,在有些農村是說「富怕添兒」,是說一個富裕的農家,是害怕多生兒子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農村老話: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農村往往流行著很多老話,這些往往是老一輩總結下來的經典語錄,經過代代相傳,後人也能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正如小編標題所說的那句俗語,這句話究竟是何意思呢?其實大概意思就是一座房屋修建好之後,門前若是有墳墓,後院若是有積水的情況,那麼這就是不吉利的徵兆,暗示著整個家庭都會遭遇巨大的變故,甚至是家破人亡,後代也不得不遠走他鄉,遠離此地。那麼,這樣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提醒大家:老農說「2021年是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啥意思?
    其實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業種植更多的是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於老人們留下來的一些「俗語」都已經開始慢慢淡忘了,但俗語終歸是老一輩通過千百年經驗總結出的經驗,時代不管怎麼變遷,莊稼「靠天吃飯」的命運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在農村,人們除了通過一些科學技術來判斷年齡外,這農村的俗語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預報」,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一個關於2021年的俗語「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
  • 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
    這個也不能說全是迷信的說法,有些確實有道理的。雖然不一定全對,但在大概率的情況下還是比較準確的。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來說的這句俗語,在民間也流傳很廣的,估計不少人也聽說過。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呢?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眉毛中長出來數根很長的眉毛,這樣是非常珍貴的。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農村小毛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一些俗語,而一段話有了俗語的點綴後,瞬間富有了生機,比如說對方一直問某人一個問題,對方不耐煩時就會說,「你啥事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嗎?」「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也是俗語的一類,這類俗語頗有趣味。而有些俗語則警示著一些道理,比如在農村常聽老人說這樣一句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裡的活漢妻指的是二婚女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娶離過婚的女子,很容易引起非議或者在今後的生活中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 有人說,2021年是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啥意思?
    而有人說的,2021年是「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也與過去農耕時代我國先民創立並採用的幹支歷有關。一、幹支紀年和幹支紀日是怎麼回事?幹支歷也叫節氣歷、中國農曆、甲子歷、攝提紀等等,主要由幹支紀年、幹支紀月、幹支紀日、幹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也是幹支歷當中的基本內容。
  • 農村俗語「眉上出眉毫,吃喝不愁糧」啥意思?有道理嗎?
    古代人十分重視對經驗的總結,而這些總結的句子也被稱為俗語,它包含了耕種,天氣預測,人情世故,面相等等方面,其中最耐人尋味的莫過於面相類的俗語了,雖說這些俗語沒有科學依據,但確實也影響到了每個人的心理。比如說在農村人長說的「前闊金,後闊銀,闊頭闊腦是貴人」,說的就是如果一個人的前額比較寬且亮的話,就叫「天庭飽滿」,之前也認為這是大富大貴之相!再比如說「好男一身毛,好女一身膘」說的是,如果一個男人的毛髮茂盛的話,那麼就代表著健康,今後的運勢也會很好,女人的一身膘也是美的象徵,將來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相信大家對俗語一定很是熟悉了,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更具有一定的道理性。俗語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有很多人已經將這些俗語忘記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作為新時代的一員,仍然需要我們去學習俗語,並將其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