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6 大農圈農業大市場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源於農民在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其中也不乏表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做人的道理。俗語通常具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也正由此,在民間才得以代代流傳經久不息。那麼你知道農村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是啥意思嗎?

這句俗語從字面的理解是說婚姻中擇偶的重要性,選擇對了固然是皆大歡喜,可是選擇錯了就要敗壞九代了。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1、一個好的女人可以成就一個優秀的男人

俗話說「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一個女人可以成就一個男人,也可以毀滅一個男人,女人是家裡的風水。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平安,後代能否成才,跟這個家庭中的女主人的行為處事有著很大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樂羊子妻》的故事,故事中的樂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來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典故說服丈夫,進一步指出因貪小利而失大節的危害,使樂羊子非常慚愧,知錯就改並遠尋師學。

後來樂羊子又因為吃不了苦,跑回了家,樂羊子妻「引刀趨機」以自己織布必須日積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體會,說明求學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的道理,最後歸結到「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妻子這一番借織布來講道理的話,使樂羊子深受感動,最後「復還終業」。

有了這樣的女人,男人怎麼能不成功呢?

2、一個好女人可以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

孫子中山曾有一名言:「天下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盛衰看母親'一則名言足以看出女人對國家,對家庭有多麼重要。

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母親都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父母的優、缺點會直接影響孩子一生。母親的教育方式是慈善的言傳身教,重點是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目的是教孩子成為具有合格人品的人。

著名的「孟母」,開創培育孩子成才之先河。學校教育主要是傳授知識——「傳道、授業、解惑」,目的是使孩子成為具有適應社會需要合格才華的人。

現在家長花重金請家教進行成才教育、學校花大氣力對學生進行成人教育。豈不亂套?其原因就在於母親這個「家庭宰相」嚴重失職。

3、一個好女人可以成就一個家族的興旺

據說,一個好女人可以旺盛三代——使得上一代歡度晚年,本代快樂一生,下一代的未來光明。為未來新家庭培養好丈夫(或好妻子)、好爸爸(或好媽媽),以此薪火相傳,家庭自然興旺、家族必定發達。

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二歲時父亡,母親因家貧無力謀生,只好帶著他改嫁。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但範母從未放棄過對兒子的教育,稍大一些,母親便把他寄居佛寺苦讀,也因此善緣,範公從小就聞佛正法,守持淨戒,並刻苦自勵、發憤精進。

他死後,兒子範純仁又做了宰相,而且世世代代人才輩出。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範公後世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直到如今,範仲淹的後代仍然人才輩出,家族興旺,歷經千年長盛不衰,成為歷史的奇蹟。

講了這麼多,還是想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農村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講的太有道理了,人在年輕時,選擇對象一定要謹慎,不要太在乎容貌和身材這些外在的東西,而是要選擇一個德行兼備的人。

相關焦點

  • 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是啥意思?真的是這樣嗎
    老人常常說的「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這句俗語從字面的理解是說婚姻中擇偶的重要性,選擇對了固然是皆大歡喜,可是選擇錯了就要敗壞九代了,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一、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
  • 農村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啥意思?年輕男女要多留意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談論許多俗語,這些俗語幽默風趣,話語雖然簡單,聽起來沒有詩詞歌賦那麼高雅,甚至有些粗俗,但這都是老祖宗經驗的總結,蘊含著不少人生哲理。世界萬物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在農村流行的這些俗語,流傳到今天,也賦予了它們新的含義,有些已經脫離了它的本意。
  • 「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經常可以聽到農民們說出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一代代流傳下來的,是農民們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些俗語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有一些俗語則關係到農村的風土人情,一些俗語精煉簡短,單從字面來看已經難以理解其中的意思和緣由。最近聽到一句俗語,「對壞一門親,敗壞九代根」,這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廣大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由上一輩的人口語相傳,傳到我們這一輩時,大家如果不去仔細推敲,未必能真正理解,不能理解的原因,就連我們上一輩的人,也未必各個都能明白。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重拾傳統俗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便下一代更好得傳承。
  • 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重拾傳統俗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便下一代更好地傳承。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吧!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是啥意思?這兩句話,一個說的是家庭中妻子德行的重要性;一個說的是人在落魄貧窮之時的生存法則。
  •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其中農村的俗語就是文化的一種,而這些農村的俗語也非常有意思。俗語的傳播力很高,已經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而對於這些並沒有很多文化農民來說,這些俗語都可以算得上是有道理的至理名言,甚至對他們來說這些俗語已經深入了他們的血脈裡,成為了他們行動或者是生活的信條。那麼今天小慄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有意思的俗語吧!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農村每家都會有好幾個孩子,之前我也一直納悶,為什麼這麼窮,還要生那麼多孩子呢?後來聽老人們一說才知道,因為那時候農業勞作主要靠人力,人多了生產力就多了,正所謂人多力量大。而且人多了還能多分一些田地,那時候的農田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什麼意思?
    農村裡的大多數俗語其實都凝聚很多先人的智慧,教人很多做人的道理。這句「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其實一親壞指的是男人的老婆,要是男人娶的媳婦道德敗壞,作風不正,那麼這個家庭就會毀掉了,並且往後九代都會衰敗。也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相信大家對俗語一定很是熟悉了,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更具有一定的道理性。俗語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有很多人已經將這些俗語忘記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作為新時代的一員,仍然需要我們去學習俗語,並將其傳承下去。
  •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農村小毛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一些俗語,而一段話有了俗語的點綴後,瞬間富有了生機,比如說對方一直問某人一個問題,對方不耐煩時就會說,「你啥事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嗎?」「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也是俗語的一類,這類俗語頗有趣味。而有些俗語則警示著一些道理,比如在農村常聽老人說這樣一句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裡的活漢妻指的是二婚女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娶離過婚的女子,很容易引起非議或者在今後的生活中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好多朋友注意到在農村從待人接物、穿著打扮、從日出日落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常住農村的人會知道,這些講究其實就是農村遵循傳統的一部分,有些歲時光流逝漸漸淡了,有些則一直存在,這些講究一直對農村的結構運轉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種講究的催化下,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有時候稱之為俚語,說白了就是鄉下話。
  • 俗語「齒軟不奔喪,肉軟不食涼」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農村的俗語涉及方面十分廣泛,有關於經驗總結的、有關於做事禁忌的、還有關於一些保健養生的知識。因為俗語過於精煉短小,所以看字面意思不一定了解,但是聽完俗語的解釋你會發現,按照俗語的說法做事真的很有好處。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是什麼意思?
    我是農村出身,特別喜歡農村俗語,也愛研究農村俗語。雖然農民沒有城市裡的人,文化程度高,但農民的悟性很高,所說的俗語,都很有道理。今天我們來講的俗語是「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那麼它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在很多地方是這樣說的,「富怕添兒,窮怕添女」,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這句農村俗語是我國古代社會農村的真實寫照,非常符合那個農村社會現實生活,非常貼切生活,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它存在的現實意義,成為一個不切近現實的農村古老的俗語,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已經被農村人逐漸淡忘磨滅了。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富不添丁」,在有些農村是說「富怕添兒」,是說一個富裕的農家,是害怕多生兒子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人情關係中,親戚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彼此之間關係較為親密,自古以來也流行「走親戚」這一傳統,大家逢年過節都會聚在一起吃頓飯。當然親戚關係有親疏之分,此前就有這麼一種親戚屬於不討好的類型,那就是親家。為此還產生了一句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這句話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祖墳屬於陰宅,活人居住的房子叫陽宅,陰宅和陽宅都有著諸多的講究和說法,認為祖墳的方位和相關的環境會對子孫後代都有著諸多的影響。其實,農村的很多老話俗語表明,墳墓不僅影響著當代人,還會影響到子孫後代。就比如,我們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何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吧!首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萬一誰家的祖墳塌陷,就預示著子孫人丁不興旺。墳頭上的草木不茂盛的話,暗示後世家人過得比較寒酸貧窮。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