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23 有料營養日誌

導讀: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祖墳屬於陰宅,活人居住的房子叫陽宅,陰宅和陽宅都有著諸多的講究和說法,認為祖墳的方位和相關的環境會對子孫後代都有著諸多的影響。其實,農村的很多老話俗語表明,墳墓不僅影響著當代人,還會影響到子孫後代。就比如,我們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何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吧!

首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萬一誰家的祖墳塌陷,就預示著子孫人丁不興旺。墳頭上的草木不茂盛的話,暗示後世家人過得比較寒酸貧窮。我們知道,祖墳在地裡面其實是容易遭受破壞的,比如有人種莊稼,就免不了要澆水,特別是河水漫灌,墳墓作為一種人為挖的坑洞,就免不了會遇水塌陷夯實。而現實生活中,沒人上墳修理過的墳地,年代久了,因為雨水衝刷,確實會變得比較平,墳頭塌消也就不奇怪了,所以說墳頭塌消子孫稀,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當然,有的墳墓沒人祭拜確實是因為無後世子孫了,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孤墳野鬼而墳頭塌陷。

再來說一下墳上無草絕家資。是由於因為草意味「柴火」,通「財」,如果去除了草實際上就去除了財,不利於子孫發達。其實這句話我不是特別贊同,難道墳頭上雜草叢生的好嗎,一般回老家上墳的時候都能看到,一些子孫後代早已遷去城裡生活的人家,墳頭上最容易長雜草,二有的地方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墳頭上肯定寸草不長。我想除了戈壁沙灘上,其他的地方,可能沒有墳頭不長草的吧。這是很自然的生長規律,跟家資有什麼關係?比如有人喜歡乾淨,墳在自己家地裡埋著,他看見草難受,把草拔了,難道從此就家道中落了?這根本不現實,也不真實。

個人覺得這句俗語並不是全部都有道理,因為墳墓上是否有草和家中是否有錢兩者根本沒有聯繫,也沒有科學可以證明這兩者之前的關係。不過,這句俗語現在來看能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需要在父母活著的時候孝順父母,不要等到父母沒了再去後悔,自己也要踏踏實實的努力的打拼出自己的事業。隨著將來城鎮化的推進,農村的祖墳更會越來越少,這些農村俗語也必將淹沒在文化長河中了。作為現代文明人我們對此有個了解也就足夠了。以上是小編介紹的全部內容,歡迎點讚和轉發,若你還有什麼不同的簡介和疑問?歡迎留言討論,感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人重視祖墳,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孝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農民看來,祖墳的狀態會之家關係到子孫後代的運勢,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熟悉農村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的農村大多實行土葬,墳頭也是用土填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的墳頭一般會出現幾種不同的變化,有的墳頭一直光禿禿的不長雜草,有的被密密麻麻的野草覆蓋,也有縮小塌陷的情況。在農民眼中,每一種情況都有著不同的寓意。
  •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正是因為這種思想的存在,農村流傳著一句與祖墳有關的俗語,它就是「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是否還有道理呢?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在火葬還沒有普及之前,農村的喪葬方式以土葬為主。
  • 祭祖的講究:「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老祖宗的告誡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單單關於祭祀這方面就有很多說法,特別是祭祖的時候,也是相當講究的,就比如老人常說的「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墳頭塌消子孫稀在農村,人們認為「落葉歸根」,喪葬儀式完畢後很少進行遷墳,因此,墳墓的維護也是很重要的!這句俗語的含義是,如果墳墓出現了坍陷,在老人看來是不好的象徵,畢竟老話說「墳地照向子孫」,如果坍陷自然對子孫後代有影響,因此,對於咱農民要及時修葺好!
  • 九哥講俗語(第26期):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窮家底
    俗語,指約定俗成,廣泛流行,且形象精煉的語句。包括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大多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大多數是生活經驗的總結,是智慧積累的結晶,是事物發展的規律。當然,也避免不了有些糟粕,需要我們加於辨別,有選擇地吸收。
  •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農村小毛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一些俗語,而一段話有了俗語的點綴後,瞬間富有了生機,比如說對方一直問某人一個問題,對方不耐煩時就會說,「你啥事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嗎?」「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也是俗語的一類,這類俗語頗有趣味。而有些俗語則警示著一些道理,比如在農村常聽老人說這樣一句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裡的活漢妻指的是二婚女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娶離過婚的女子,很容易引起非議或者在今後的生活中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 為你解析俗語「大門對孤墳,子孫恐世勞」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 歡迎收看本期節目農村的田園生活一直是很讓人嚮往的,結束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後坐在樹蔭下聊聊家常,時不時的還會交談起幾句俗語,聽聽俗語的解釋頓時感覺非常的有意思。這些俗語都是古人智慧的凝練,之所以流傳下來肯定有它的道理。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門對窗錢財光,門對墳子孫忙」,是什麼意思?
    太陽每天都落在西邊,房子裡的老人走到街上,來到柿子樹旁,在寒氣中談笑風聲,對俗語的認知也從這裡開始。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相信大家對俗語一定很是熟悉了,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更具有一定的道理性。俗語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有很多人已經將這些俗語忘記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作為新時代的一員,仍然需要我們去學習俗語,並將其傳承下去。
  •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其中農村的俗語就是文化的一種,而這些農村的俗語也非常有意思。如果你在農村生活過,或者是家裡面有一些老人的,那麼你應該經常會從他們的嘴邊聽到一些有意思的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卻並不像書本上寫的那些知識一樣高深莫測,或者是充滿了美妙的詞語。但是它們卻朗朗上口,有它的智慧所在,可以讓你一聽就記住。而其中這些俗語已在民間流傳千百年,是農村的人從古至今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好多朋友注意到在農村從待人接物、穿著打扮、從日出日落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常住農村的人會知道,這些講究其實就是農村遵循傳統的一部分,有些歲時光流逝漸漸淡了,有些則一直存在,這些講究一直對農村的結構運轉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種講究的催化下,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有時候稱之為俚語,說白了就是鄉下話。
  • 農村老話: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農村往往流行著很多老話,這些往往是老一輩總結下來的經典語錄,經過代代相傳,後人也能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正如小編標題所說的那句俗語,這句話究竟是何意思呢?其實大概意思就是一座房屋修建好之後,門前若是有墳墓,後院若是有積水的情況,那麼這就是不吉利的徵兆,暗示著整個家庭都會遭遇巨大的變故,甚至是家破人亡,後代也不得不遠走他鄉,遠離此地。那麼,這樣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在很多地方是這樣說的,「富怕添兒,窮怕添女」,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這句農村俗語是我國古代社會農村的真實寫照,非常符合那個農村社會現實生活,非常貼切生活,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它存在的現實意義,成為一個不切近現實的農村古老的俗語,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已經被農村人逐漸淡忘磨滅了。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富不添丁」,在有些農村是說「富怕添兒」,是說一個富裕的農家,是害怕多生兒子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農村蓋房有什麼講究
    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不管是房子選址還是房型設計都親自參與,畢竟人人都希望住在新房子裡家庭美滿,後代子孫昌盛,雖然有時候這些講究沒有科學道理,但是人們就是為了圖一個好兆頭和圖個心安,為此在農村流傳出幾句關於蓋房講究的俗語,比如「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農村蓋房有什麼講究?第一、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
  • 農村俗語『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除了種地有點收入,就是在家養幾隻雞,養一頭豬,母雞下蛋管著日常零花錢,年末殺豬過年也是農村習慣,而狗看家護院,也是農村必備管家,農村有句老話說『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這又是啥意思。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都養一頭豬,養母豬的很少,平時放學後大家就挎著籃子,到地裡割草,地裡的紅薯秧子也是它的最愛,吃剩的飯菜都丟到豬槽裡,過年賣掉豬就能過個好年,同村有一家養了一頭大母豬,一窩能下八九隻,大人提前就開始預訂,什麼白花豬、黑毛豬,滿月後就可以逮走。為啥說『養豬莫生雙』呢?
  • 老話「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這句話的意思是提醒外出的人,如果走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寧可在墳頭過夜,也不從空宅老屋前走過,更別提在裡面過夜了。老祖宗為什麼這樣說呢?有一次,爺爺正好走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為了趕路,馬車上掛著一盞「氣死風燈」。透過搖搖晃晃的燈光,爺爺發現前面有一座墳。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 古人經驗,終生受益!在以往的歷史長河中,無數智慧的先人,從自身的經歷出發,結合前人的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人生道理,還用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話進行概括。這就是很多諺語、俗語的來歷。時代永在進步,可很多基本的道理,還是跟古代相差不大。古代人留下的很多俗語、諺語,放到現在也很有現實意義,依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