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2021-01-14 老酒論道

對於大多數的農村人來說,血緣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樞紐,他們的宗族觀念也是很強的。對於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祖訓與家風,他們會將其牢記於心,並且按照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辦事。農村人是非常重視宗祠與祖墳的,每當家中有長輩去世的話,他們定然會為逝者挑選一塊風水寶地,用來當作他們棲身的墓地。除了清明節,中元節這些傳統祭祖節日以外,他們也會定期地去祭拜故人並修葺墳墓,而且絕不允許祖墳旁邊雜草叢生,或者墳墓塌陷這些情況的發生。

農村人為什麼如此看重祖墳呢?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薰陶之下下,「百善孝為先」這一觀念,已經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重視孝道的已經是我們骨子裡的美德,所以人們自然會對祖墳十分上心。二是因為在老一輩人看來,現在的生活之所以能夠幸福美滿,除了自己的功勞以外,也多虧了祖先的原始積累與保佑。

在農村的許多老人看來,即使祖先已經離開人世,但是他們仍能恩澤子孫後代。為了報答老祖宗的付出,為了將這份恩澤傳承下去,他們就必須得去打理祖墳,讓老祖宗在下面能過得好一些。正是因為這種思想的存在,農村流傳著一句與祖墳有關的俗語,它就是「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是否還有道理呢?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在火葬還沒有普及之前,農村的喪葬方式以土葬為主。許多老人在去世之前,就會為自己定製一口合適的棺材,等到他們離開這個世界之後,他們的後代便會將他們的身體,放置在早已準備好的棺材中,然後將棺材埋入土中並用土蓋上,接著在墳頭立個墓碑或者墳頭石,方便後人的辨認與祭奠。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墳頭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變化,一些墳頭長滿了野草,一些則是光禿禿的,甚至還有一些墳頭出現了塌陷的情況。在農村裡的老人看來,前文中所提到的這些變化,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如果祖墳上出現了塌陷的狀況,就預示著這家人後代子嗣少,在未來很難做到人丁興旺。如果祖墳上寸草不生的話,那就預示著這家人未來的生活會很貧困,子孫後代很難出現發達的跡象。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一說法在農村影響很大,很多農村人在祭祖掃墓的時候,只有見到祖墳上布滿了青草才會很高興,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好兆頭,即使打理祖墳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也破壞不了他們的好心情。而那些見到祖墳墳頭出現塌陷情況的人,他們的心情就會非常鬱悶,因為這在他們看來不是一個好兆頭,所以他們會找來更多的泥土填充墳頭,讓墳頭變得充盈起來。

墳頭不長草這事更好解決,既然它自己不長的話,那我們就自己種上一些。不過在種草的選擇上面,他們也有著自己的講究,通常他們會選擇好養活的絲毛草和斑毛草。但是對於現代的人來說,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毫無科學理論依據作為支撐,墳頭之所以會出現塌陷的狀況,多半是因為長期缺乏維護與修葺,所以將它與子孫後代根本聯繫不到一起。墳頭長草與否這一問題取決於土壤和水分等自然條件,與子孫後代的經濟情況毫無關聯。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一說法雖然具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忠告,那就是希望我們對待長輩要孝順,這樣長輩才能夠更好的保佑我們,這一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對於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文化,我們要客觀地去看待,一些有道理的俗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的。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祭祖的講究:「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老祖宗的告誡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單單關於祭祀這方面就有很多說法,特別是祭祖的時候,也是相當講究的,就比如老人常說的「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墳頭塌消子孫稀在農村,人們認為「落葉歸根」,喪葬儀式完畢後很少進行遷墳,因此,墳墓的維護也是很重要的!這句俗語的含義是,如果墳墓出現了坍陷,在老人看來是不好的象徵,畢竟老話說「墳地照向子孫」,如果坍陷自然對子孫後代有影響,因此,對於咱農民要及時修葺好!
  •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人重視祖墳,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孝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農民看來,祖墳的狀態會之家關係到子孫後代的運勢,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熟悉農村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的農村大多實行土葬,墳頭也是用土填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的墳頭一般會出現幾種不同的變化,有的墳頭一直光禿禿的不長雜草,有的被密密麻麻的野草覆蓋,也有縮小塌陷的情況。在農民眼中,每一種情況都有著不同的寓意。
  •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祖墳屬於陰宅,活人居住的房子叫陽宅,陰宅和陽宅都有著諸多的講究和說法,認為祖墳的方位和相關的環境會對子孫後代都有著諸多的影響。就比如,我們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何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吧!首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萬一誰家的祖墳塌陷,就預示著子孫人丁不興旺。墳頭上的草木不茂盛的話,暗示後世家人過得比較寒酸貧窮。
  • 九哥講俗語(第26期):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窮家底
    今天,湘西九哥來給大家講講,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窮家底。放在今天的語境下,該作何理解?一、先講講:墳頭塌消子孫稀農村的大多數地區,基本都是傳統的土葬方式,人埋下後,墳頭用土回填,這時候的墳頭,基本上都是虛土,隨著時間的推移,風吹日曬雨淋,虛土逐漸會變實,在此過程中,因水土流失,或受其它動物的破壞,出現不同程度下沉的現象很普遍,但是,傳統的做法是:每到上墳季,後代子孫們,都會帶鐵鍬
  • 古人云:「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以上就是對整句俗語的解釋,可能有些片面的地方。做出的解釋僅代表個人,有其他看法的可以指正。當然了,俗語本身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起碼能讓人學到一些東西。古人云:「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什麼講究?
  • 但存方圓地留與子孫耕,老祖宗的忠告,在理嗎?
    我們國家的農村,各地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儘管這些俗語在表達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話糙理不糙」,通俗易懂,能夠流傳到今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俗語,你能明白多少呢?有句話說:但存方圓地,留子孫耕田,老祖宗的忠告,合理嗎?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什麼意思?老祖宗忠告謹記心中
    導讀: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什麼意思?老祖宗忠告謹記心中可能在很多人眼中,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一般比較懂事,這是由於他們經常受到一些老人的薰陶,大人們經常會向他們灌輸一些道理,比如一些農村的俗語,我們知道在農村俗語中關於蓋房建樓的比較多,畢竟對於人的一生中,蓋房娶媳婦算是兩件大事了,而關於蓋房的講究,就不得不提一些農村俗語了,就比如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屋內填瓦,財走人敗」,這句話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 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是老祖宗留下的忠告,最好長個心眼
    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是老祖宗留下的忠告,最好長個心眼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我們每一天都是要和人進行交往的,所以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人與人之間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處理方式上面也就會多種多樣,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交往的人是正人君子
  • 農村俗語:「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五十」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五十」是什麼意思?文/北冥有魚導讀:縱觀歷史長河,老祖宗們著實留下了不少的東西,有雄壯的萬裡長城、都江堰,也有富麗堂皇的古董器具,除了這些看得見的東西外,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東西在人們之間口口流傳,比如說俗語,俗語是老祖宗們的智慧結晶,他們將其一生的閱歷全都凝結成一句句的老話,有的俗語與風俗有關,有的俗語與天氣有關,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句與天氣有關的俗語,「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五十」。
  •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是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不是憑空想像來的,而是具有千百年的生活經驗,所以來看,這農村俗語的存在自然有它的價值。就拿吃飯睡覺來說,其實老祖宗其實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而這些俗語有利於我們養生,也穩定家庭之間的和諧,所以說我們在對待俗語的時候一定辯證的看待,好好利用才是最正確的。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吃飯睡覺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呢,李子來回答。
  • 俗語「家有五項,家敗人亡」,哪五項呢?謹記老祖宗的忠告
    俗語「家有五項,家敗人亡」,哪五項呢?謹記老祖宗的忠告在前幾期的內容中有講到,宅裡出了三喜,家中會能人輩出。三喜是喜鵲、燕子、狗這三樣動物。喜鵲和燕子在歷史中被讚揚的詩詞數不勝數,至於狗從古至今在無數瀕危的動物中依然在全球數量屬於平穩的狀態,與人類合作共贏密不可分。
  • 俗語: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啥意思?
    俗語: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為人處世是一門大學問,世上之人千千萬萬,似乎沒有誰敢說自己活得有多明白。我們的先輩也留下了很多與之有關的經驗,希望我們可以借鑑前人的經驗,成為一個真正的「聰明人」。就好比這句「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它的意思就是一個人的智慧不能全用來為自己謀取利益,有時候「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智慧,更重要的是這種智慧的傳承。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可謂老祖宗的血淚忠告!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可謂老祖宗的血淚忠告!在中國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農村老人喜歡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傳給後人,避免後輩們走了彎路,後來人們將這些口口相傳的語言稱之為俗語。
  • 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
    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貪小便宜是很多人的共性,這也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在有法律或者規矩明文規定下,人們正常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但若缺乏了這層約束性,那麼所謂的自覺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 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啥意思?老祖宗對結婚的忠告!
    俗語是老祖宗根據日常生活,總結出來的一系列具有深刻哲理的句子,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在農村,無論是讀過書的還是目不識丁的人,他們的嘴裡必然能夠說出幾個俗語來,俗語能夠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足以說明它的魅力之大。
  • 老祖宗忠告:人睡三覺,命比紙薄!什麼意思,我們如今睡錯了嗎?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民間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是因為其中包含著許多深刻的人生道理。也許在很多人眼中認為這些俗語比較粗鄙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些民間俗語句句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忠告,十分值得人們借鑑。
  • 俗語「訥於言而敏於行」,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
    俗語「訥於言而敏於行」,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一、俗語解析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而做事情則應該幹練勤奮。要想謹慎說話就必須要控制自己的語言欲望,首先就要儘量少說話,雖然不說話會稍顯木訥,但是也能夠給人留下穩重的印象,所以儘量少說話,可以不說的就不要去說,尤其是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的事情更是如此,畢竟言多必失;其次就要控制自己少傳流言,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很多人喜歡在他人面前說其他人的短處,輕鬆揭露別人的隱私,這樣做不但有礙於別人的聲望,也會顯出我們做人的卑鄙,
  • 農村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下句更加經典,老祖宗給老實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下句更加經典,老祖宗給老實人的忠告烏龜是一種非常可愛的生物,但是因為它膽子特別小,遇到一點碰撞就連忙把頭縮進烏龜殼裡,被人們叫做縮頭烏龜,用來形容那些遇到事情只知道逃避的人。其實除了膽子小,在人們的印象中,烏龜還是一種非常長壽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