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存方圓地留與子孫耕,老祖宗的忠告,在理嗎?

2021-02-07 阿力閒談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阿力閒談!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

我們國家的農村,各地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儘管這些俗語在表達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話糙理不糙」,通俗易懂,能夠流傳到今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俗語,你能明白多少呢?

有句話說:但存方圓地,留子孫耕田,老祖宗的忠告,合理嗎?生來為人,是一種莫大的榮幸,然而出生在這個混濁的世界上,免不了一場又一場的劫難,「方圓寸地,混而不拘」,這代表了一個人身體心臟部位的方寸之地,其實隱喻了良知。

我們中國人,一切以大義為先,昔日魚熊掌不可兼得,為了大義可以捨棄生死,文學中講到方寸之地,就是良心。我們小時候寫春聯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句話:「但留方寸地,留與子孫後代耕」,如今這句話也成了人世間的俗語。

那就是中國文化的傳承觀,這種植根於血脈深處的思想是永不磨滅的,這種傳統的社會教育就是告訴我們,好人做好事,不要丟掉自己的心,這樣,祖宗的忠告在理嗎?我們都知道,佛家文化講究個人、前世、今世、來生、因果輪迴、報應不爽、做什麼事都要考慮結果,這一觀點和我們中國人的一般觀念一樣,是指父母、自己、子孫後代。本鄉文化與外來佛家文化的融合,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傳統觀念。

1:「而存寸地,留與子孫後代耕種。」

耕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是農民的寶貝,是祖宗留給後代的最好禮物。因此農場主不能失去任何東西,任何東西。這個諺語至今仍在流傳,也常被用來告誡人們做人做事要留心,千萬不要做絕了。胸懷寬廣是福蔭子孫生生不息的原則。

2.「李下不整冠,瓜地不系鞋」。

有一種說法是:在李子樹下,千萬不要整理自己的帽子,不要在瓜子地裡蹲下來繫鞋帶,這樣會讓人誤以為你去「偷」瓜子。這個句子背後的寓意是在適當的場合做適當的事。而且這個古老的諺語,也是鄉下老人經常用來警告子孫,做任何事情都要當心!

所以,我們在鄉下聽人哭泣,說自己怎樣倒黴,定是上輩子做了什麼壞事,把現在的窘境歸咎於過去甚至前世,似乎是一個逃避現實的說法,其實不過是尋求心理安慰,哭過一段時間後,還是要重新找回心情,重新面對。這無疑是一個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凡事想前、想後、想深了的老實人的做法,許多領導幹部都說要有一些不拘一格的創新人才,但創新的是思想,不變的是傳統,「混而不拘」就是這樣,古人所說的心念,其實是陰陽混雜的說法,荀子說人性本惡,但善惡終有定論,後來者終究會有所改變。

這些在農村流傳的老話都是「話糙理不糙」,每句俗語都會告訴我們道理和做人應該注意些什麼,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您贊同這些說法嗎?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了,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阿力閒談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對於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祖訓與家風,他們會將其牢記於心,並且按照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辦事。農村人是非常重視宗祠與祖墳的,每當家中有長輩去世的話,他們定然會為逝者挑選一塊風水寶地,用來當作他們棲身的墓地。除了清明節,中元節這些傳統祭祖節日以外,他們也會定期地去祭拜故人並修葺墳墓,而且絕不允許祖墳旁邊雜草叢生,或者墳墓塌陷這些情況的發生。農村人為什麼如此看重祖墳呢?
  • 五一節話詩詞1: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這句詩其實與勞動無關
    漁耕樵讀,這些職業基本上就是農耕社會的主體人群。除了極少部分人以外,大多數人都出身於農民。所以,田間勞動、田園風光、農事活動等等,與大多數人息息相關,也都是古代文學的基本題材。同時,「五一」節前後,處在農曆四月。這在中國農業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因為這是一年勞作的開始。
  • 老祖宗忠告謹記心中
    老祖宗忠告謹記心中可能在很多人眼中,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一般比較懂事,這是由於他們經常受到一些老人的薰陶,大人們經常會向他們灌輸一些道理,比如一些農村的俗語,我們知道在農村俗語中關於蓋房建樓的比較多,畢竟對於人的一生中,蓋房娶媳婦算是兩件大事了,而關於蓋房的講究,就不得不提一些農村俗語了,就比如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屋內填瓦,財走人敗」,這句話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為啥呢?在理嗎?
    到底: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為啥呢?在理嗎? 在農村生活,每天都會聽到很多老話和俗語,直到現在平時做錯了什麼事情,依然會有人說:看看,讓你不聽老人言,所以吃虧在眼前。也就有了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這些俗語老話包羅萬象,無所不至。
  • 但存方寸地 留與子孫耕
    原標題:但存方寸地 留與子孫耕 但由於歷史原因,該市農業基礎並不「強悍」,加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06公頃,僅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各類農業災害頻繁,嶽陽「天下糧倉」的地位正受到嚴重威脅。
  • 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
    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孩子出生時間也有講究?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
    所以,作為一個現代人,想要成大事、立大業,必先學會正確地為人處世。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總覺得做人好難、人際交往能力弱,那就來聽聽老祖宗的告誡吧?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老祖宗指出,謙恭禮讓,真誠待人是君子的風範,斤斤計較是小人的所為;進一步是危險的懸崖,退一步海闊天空。做人遇事都需要讓人一步,待人接物要抱真誠寬厚的態度。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需知道讓人一步,也可以為自己以後進一步留下餘地。真誠待人,給予他人方便,當對方有所成就,也會帶給你無盡的好處。
  • 老祖宗說:「門咬門走口人,門衝道必傷人」啥意思?說的在理嗎?
    生活在農村,大家相互關係親近,往來聯繫密切,每天清晨結伴去地幹活,傍晚三五成群說說笑笑的回家,相似的生活也讓大家感情十分的要好,當然這裡不僅有淳樸的人情
  • 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老祖宗說得句句在理!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如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夫不可扶」「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而像這樣的俗語還有很多,幾千年來,老祖宗用智慧把他們的生活經歷,編成了通俗易懂的俗語,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來。這些俗語,便是他們看透人性,看透人心的總結,老祖宗用這些話來忠告我們,生活中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人可交,哪些人不可交。
  • 「命自我立,福自我求」:記住老祖宗的這幾句忠告,福報不請自來
    所以,老人家常常告誡我們:記住老祖宗的這幾句忠告,福報不請自來。02◆第一句忠告:一技在手,吃穿不愁。03◆第二句忠告:人善天不欺,終有得運時。老祖宗說:人善天不欺,終有得運時。05◆第四句忠告:水低為海,人低為王。老祖宗說:水低為海,人低為王。
  • 老祖宗的8句老話: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二、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把現在可以耕種的土地留給子孫。在農耕社會裡,土地是農民生活的源泉和基本保證,窮人再窮,不可將土地出賣!
  • 謹記老祖宗的忠告
    謹記老祖宗的忠告在前幾期的內容中有講到,宅裡出了三喜,家中會能人輩出。三喜是喜鵲、燕子、狗這三樣動物。喜鵲和燕子在歷史中被讚揚的詩詞數不勝數,至於狗從古至今在無數瀕危的動物中依然在全球數量屬於平穩的狀態,與人類合作共贏密不可分。那麼今日講的俗語中這家中五項是哪五項呢?一、「懶惰」,人不怕窮,就怕懶。
  • 農村俗語:「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講的是什麼意思? - 農言鄉事
    一:「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也是農民的寶貝,它是祖祖輩輩遺贈給後代的最佳禮物。所以農民丟什麼也不能丟了土地。這句俗語到現在還在留傳,也常常被用來告誡人們做人做事要留後路,千萬別做絕了。心胸寬廣才是福蔭子孫的處世原則。
  • 職場上,記住老祖宗的這兩條忠告,可以積德又積福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祖宗早就將人性分析得很透徹,總結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我們不妨多學習借鑑古人的大智慧,繼而學以致用。職場上,熟記老祖宗的這兩條忠告,可以積德又積福。人際交往中,熟記住老祖宗的這兩句教誨,好福氣會不請自來。1、與人者,與其易疏於終,不若難親於始。
  • 老祖宗忠告:人睡三覺,命比紙薄!什麼意思,我們如今睡錯了嗎?
    也許在很多人眼中認為這些俗語比較粗鄙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些民間俗語句句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忠告,十分值得人們借鑑。比如在民間就有這麼一句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句話就是老祖宗給後人留下的忠告。那麼,「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是說如今我們都睡錯了嗎?確實是這樣的。這句話中的三覺,指的是「悶頭覺」、「懶覺」、「顛倒覺」這三種覺。
  • 老祖宗給年輕人的忠告
    老祖宗給年輕人的忠告正所謂男女有別,這並不是說男女之間的生理構造不同,而是社會對其的要求存在差異,這在古時候尤為明顯。在傳統文化中,社會對男子的要求很多,比如說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能有小人之心,女子則必須三從四德,得懂禮數,如果違背了這些,則會遭致世人的唾罵,為此還產生了一句俗語,來看看其說的是否在理。來看這句:「男怕三點頭,女怕闊步走」,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
  • 中國人使用筷子的12種禁忌,老祖宗總結的,在理嗎?
    中國人使用筷子的12種禁忌,老祖宗總結的,在理嗎?筷子對於我們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它是我們吃飯時必備的工具。筷子在我國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在古時候,人們對於餐桌禮儀尤其看重。在別人看來,這是很不吉利的做法,這不是在咒人家嗎?第四種:禁定海神針。它的意思是說不要用一隻筷子去插桌上的飯菜,因為筷子本來就是成雙成對的。如果將它們分開適用,這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第五種:禁顛倒乾坤。
  • 老祖宗說的在理嗎?
    老祖宗說的在理嗎?老祖宗有句俗語叫「三虎出一豹,三斑出一鷂」,這句話從表面上看說的是,老虎生三個幼崽中肯定有一隻能長成豹子,一窩斑鳩中肯定有一隻化為鷂。乍看上去,這句話說的很不合理,簡直違背了一般的生物學規律,老虎怎麼能生出豹子,斑鳩怎麼能生出鷂鳥呢?這根本就不是同一物種啊。
  •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是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不是憑空想像來的,而是具有千百年的生活經驗,所以來看,這農村俗語的存在自然有它的價值。就拿吃飯睡覺來說,其實老祖宗其實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而這些俗語有利於我們養生,也穩定家庭之間的和諧,所以說我們在對待俗語的時候一定辯證的看待,好好利用才是最正確的。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吃飯睡覺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呢,李子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