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阿力閒談!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
我們國家的農村,各地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儘管這些俗語在表達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話糙理不糙」,通俗易懂,能夠流傳到今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俗語,你能明白多少呢?
有句話說:但存方圓地,留子孫耕田,老祖宗的忠告,合理嗎?生來為人,是一種莫大的榮幸,然而出生在這個混濁的世界上,免不了一場又一場的劫難,「方圓寸地,混而不拘」,這代表了一個人身體心臟部位的方寸之地,其實隱喻了良知。
我們中國人,一切以大義為先,昔日魚熊掌不可兼得,為了大義可以捨棄生死,文學中講到方寸之地,就是良心。我們小時候寫春聯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句話:「但留方寸地,留與子孫後代耕」,如今這句話也成了人世間的俗語。
那就是中國文化的傳承觀,這種植根於血脈深處的思想是永不磨滅的,這種傳統的社會教育就是告訴我們,好人做好事,不要丟掉自己的心,這樣,祖宗的忠告在理嗎?我們都知道,佛家文化講究個人、前世、今世、來生、因果輪迴、報應不爽、做什麼事都要考慮結果,這一觀點和我們中國人的一般觀念一樣,是指父母、自己、子孫後代。本鄉文化與外來佛家文化的融合,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傳統觀念。
1:「而存寸地,留與子孫後代耕種。」
耕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是農民的寶貝,是祖宗留給後代的最好禮物。因此農場主不能失去任何東西,任何東西。這個諺語至今仍在流傳,也常被用來告誡人們做人做事要留心,千萬不要做絕了。胸懷寬廣是福蔭子孫生生不息的原則。
2.「李下不整冠,瓜地不系鞋」。
有一種說法是:在李子樹下,千萬不要整理自己的帽子,不要在瓜子地裡蹲下來繫鞋帶,這樣會讓人誤以為你去「偷」瓜子。這個句子背後的寓意是在適當的場合做適當的事。而且這個古老的諺語,也是鄉下老人經常用來警告子孫,做任何事情都要當心!
所以,我們在鄉下聽人哭泣,說自己怎樣倒黴,定是上輩子做了什麼壞事,把現在的窘境歸咎於過去甚至前世,似乎是一個逃避現實的說法,其實不過是尋求心理安慰,哭過一段時間後,還是要重新找回心情,重新面對。這無疑是一個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凡事想前、想後、想深了的老實人的做法,許多領導幹部都說要有一些不拘一格的創新人才,但創新的是思想,不變的是傳統,「混而不拘」就是這樣,古人所說的心念,其實是陰陽混雜的說法,荀子說人性本惡,但善惡終有定論,後來者終究會有所改變。
這些在農村流傳的老話都是「話糙理不糙」,每句俗語都會告訴我們道理和做人應該注意些什麼,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您贊同這些說法嗎?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了,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阿力閒談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