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8句老話: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2020-12-23 素佛堂

一、不怕生壞命,就怕起壞名

壞命:命運不好。壞名:不正當或不光彩的名字或綽號。指命運不好,可以抗爭;起名不好,往往會影響或損傷人品。

二、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把現在可以耕種的土地留給子孫。在農耕社會裡,土地是農民生活的源泉和基本保證,窮人再窮,不可將土地出賣!

三、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獨

招:拳術上的招數。指拳術較量中普通招數再多也不怕,怕的是獨到的一招沒法招架。也借指在技藝上有獨到的專門本事,才是最吃香的。

四、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臨近水邊,時間長了,就會懂得水中魚的習性;靠近山林,時間長了,就會知道林中鳥兒的習性。這兩句含義是,無論跟什麼事物相處,時間長了,就會了解它的習性。

五、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人老是生命的自然規律,不必怕,怕的是心態的變老,喪失信心與意志。

六、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

倒黴的時候,就算得到的是金子也會變成鐵;走運的時候,就算是頑鐵也會成了金子。

七、不怕舌頭不靈活,就怕手心無鋼火

不怕笨嘴笨舌沒有說話的才能,就怕兩隻手做不來巧活絕活,沒有謀生的本領。指人貴在有作為,不貴能說會道。

八、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

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是春天,一天之中最好的時間是早晨,一個家庭中最寶貴的是和諧,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是勤勞。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講的是什麼意思? - 農言鄉事
    一:「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也是農民的寶貝,它是祖祖輩輩遺贈給後代的最佳禮物。所以農民丟什麼也不能丟了土地。這句俗語到現在還在留傳,也常常被用來告誡人們做人做事要留後路,千萬別做絕了。心胸寬廣才是福蔭子孫的處世原則。
  • 但存方寸地 留與子孫耕
    原標題:但存方寸地 留與子孫耕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這是中華民族難以割捨的土地情結,更是我們國土人應盡的守土之責。」嶽陽市國土局黨組書記、局長胡輝介紹說:「近些年,我們大力實施土地整理和耕地開發項目,不斷規範項目管理,充分融入生態理念,努力構建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保護體系,全力以赴維護好糧食生產安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五一節話詩詞1: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這句詩其實與勞動無關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這句話已經成為農村的一句俗語。通俗的理解就是:土地是農民的根本。無論如何,都要保留一塊土地給子孫後代,這樣他們才不至於沒有了依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啟示人們,做事情一定要有底線,不要丟了根,沒有了退路。
  • 但存方圓地留與子孫耕,老祖宗的忠告,在理嗎?
    有句話說:但存方圓地,留子孫耕田,老祖宗的忠告,合理嗎?生來為人,是一種莫大的榮幸,然而出生在這個混濁的世界上,免不了一場又一場的劫難,「方圓寸地,混而不拘」,這代表了一個人身體心臟部位的方寸之地,其實隱喻了良知。我們中國人,一切以大義為先,昔日魚熊掌不可兼得,為了大義可以捨棄生死,文學中講到方寸之地,就是良心。
  • 老祖宗8句經典老話,言簡意深,值得收藏一輩子!
    老祖宗8句經典老話,言簡意深,值得收藏一輩子。1. 理治君子,法治小人。一作:理治好人,法治壞人。8. 吃一分虧無量福,失便宜處是便宜無量:無限。福:福分。意謂吃一點虧會帶來無限福分,失去便宜的地方能得到更大的好處。
  • 老祖宗留下的8句老話,簡短經典,句句都是大實話!
    老祖宗留下的8句老話,簡短經典,句句都是大實話。1、吃力不賺錢,賺錢不吃力。吃力:費力氣。意謂幹體力活的掙不到錢,掙到錢的都不是幹體力活的。8、痴人自有痴福,泥神自有瓦屋。傻子自有傻子的福分,泥神自有泥神的簡屋。比喻什麼人有什麼人的福分和造化。
  • 但存方寸地
    土地是農村命脈,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近年來,澧縣國土資源局加大土地執法監督力度,實行土地執法監督限時反應機制,有效地保護了耕地。他們的經驗得到了國家土地總督察的肯定,受到了省內外同行的廣泛讚揚,浙江、湖北等省國土資源系統負責執法監察的領導和同行先後來到澧縣學習考察。
  • 老祖宗說的10句老話,領悟透徹,勝讀十年書!
    老祖宗說的10句老話,領悟透徹,勝讀十年書!1. 貧寒休要怨,富貴不須驕。雖然家庭貧困,單頁不要怨天尤人,即便富貴了,也不要驕傲放縱。8. 口蜜腹劍,笑裡藏刀。表面上笑嘻嘻,講話甜言蜜語,而心裡暗藏殺機,一副兩面派、陰謀家的嘴臉。9. 老要風流,少要本分。老年人往往暮氣較重,故應多活躍一些,不妨「老夫聊發少年狂」。年輕人往往心高氣傲,容易衝動,故應學的規矩一些。
  • 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農村的環境也是越來越好。雖然在農村,你感覺不到繁華,感覺不到熱鬧,但是農村的空氣卻是非常清新。農村的空氣自然,沒有什麼汙染,而且,在農村會讓你整個人特別放鬆。
  • 農村老話「親兄弟,明算帳」老祖宗的話啥意思,為啥老人這樣說?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親兄弟,明算帳」老祖宗的話啥意思,為啥老人這樣說?在以前的社會中,計劃生育管制的沒有那麼嚴,所以,很多人家裡都有好幾個小孩。不管男孩女孩,都會生下來養大。就像這句老話「親兄弟,明算帳」老祖宗的話啥意思,為啥老人們這樣說,這話有道理嗎?1、在舊社會的時候,人們覺得家裡的小孩越多越好,因為小孩子多了,也就有很多的勞動力。雖然那個時候孩子是有很多好處,但是相同的也要面臨很多問題。如果家裡有一定的財產,那麼在財產分配上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 老祖宗的忠告:沒錢沒人脈時,記住這3句古話,餘生順風順水!
    老祖宗的忠告:沒錢沒人脈時,記住這3句古話,餘生順風順水! 自古以來中國就以勤儉節約教導後人,這句老話就是教導我們要注意節約,即使每天省下一根不起眼的線,十年積累下來,這些線也能夠編織成緞,成為一筆財富。 今天,我們國家實力增強了,人民生活也明顯改善了,因此很多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淡忘了。 諸葛亮曾在《誡子書》中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老祖宗流傳至今的10句老話,務下學而上達,毋舍近而趨遠
    老祖宗流傳至今的10句老話,務下學而上達,毋舍近而趨遠1. 壁有縫,牆有耳。語見《管子·君臣下》:「牆有耳,伏寇在側。牆有耳者,微謀外洩之謂也。」這句的意思是:要下學人事而上達天理。後句見《後漢書·臧宮傳》:「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4. 量入為出,湊少成多;前句見《禮記·王制》:「冢宰治國用,必於歲之抄,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量入以為出。」是說根據收入的數量來決定支出的多少。後句見《漢書·董仲舒傳》:「臣聞眾少成多,積小致鉅。」
  • 生辰老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啥意思?老祖宗的美好期望
    生辰老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啥意思?老祖宗的美好期望「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話是在告訴我們,下一代的技能和前途基本上是從父母那輩的出身和身份就定下來了。這也是和我們現在所說的「富二代」、「代際貧窮」等概念的性質是一樣的。
  • 老祖宗留下的10句老話: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變
    老祖宗留下的10句老話: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1. 始知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自從聽到這席話後,比自己讀十年書收穫還大。意為自聽某人講述後,頓時懂得許多道理。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尺:長度單位,一尺等於十寸。尺是比寸長,但與比它更長的東西相比,則顯得短;寸是比尺短,但與比它更短的東西相比,則顯得長。指長短是相對的。比喻人各有長處與短處。9.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兩年哭」,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兩年哭」,說的是啥意思呢?這句俗語說的是蓋房子的事情!而在農村裡,村民蓋房子畢竟是一輩子的事,而且也花了村民畢生的積蓄,所以村民在翻蓋房子是非常有講究的。而他們在建造房屋的時候,不僅要求外形美觀,而且質量要好,最重要的是還要選擇一個好的位置來建設房屋。
  • 「大房門前小破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5000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文化瑰寶。比如說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的老話,也可以稱為是俗語。這些老話是古代勞動者生活經驗以及智慧的總結,不光是在當時的時候有著重要的意義,即使到了現在也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和教育意義。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聽說過「大房門前小破屋, 三年一場哭」 這一句老話呢,或者說大家知道這句話有什麼樣的含義嗎?
  •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留的為人處世道理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老祖宗留的為人處世道理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老百姓,雖然沒有文化但卻擁有生活智慧。很多民間俗語看似很淺顯,但卻蘊含了很多人生道理。這些由古人總結出來的人生真諦,只有在親身體會之後,才能徹底讀懂其中的深意。
  • 佛教:一切的福田,都是不離一方寸土,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一切的福田,都是不離一方寸土,南無阿彌陀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這句話出現在六祖慧能法師的《六祖壇經》裡,後面還有一句: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佛教講緣起、性空、講輪迴、講果報。在《了凡四訓》裡雲谷禪師還講過:命由已造,福自己求。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祖宗3句經典老話,句句受用!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祖宗3句經典老話,句句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