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講的是什麼意思? - 農言鄉事

2020-12-23 農言鄉事

更多文章閱讀→動動小手點擊上面紅色按鈕「關注」 (農言鄉事)

在我國農村地區,每個地方都流傳著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雖然這些俗語在表達形式上都有所不同,而這些俗語都是「話糙理不糙」,通俗易懂,它能流傳至今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些俗語,看看你能了解多少?

一:「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也是農民的寶貝,它是祖祖輩輩遺贈給後代的最佳禮物。所以農民丟什麼也不能丟了土地。這句俗語到現在還在留傳,也常常被用來告誡人們做人做事要留後路,千萬別做絕了。心胸寬廣才是福蔭子孫的處世原則。

二:「李下不整冠,瓜地不系鞋」。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李子樹下面千萬不要整理自己的帽子,在瓜地裡不要蹲下繫鞋帶,這樣的行為會讓人誤以為你去「偷盜」瓜果。這句話背後的寓意就是說在合適的場合幹合適的事。而這句老話,也是農村老人經常用來警示子孫,做任何事情要明確場合!

在農村流傳的這些老話都是「話糙理不糙」,每一句俗語都會告訴我們一些道理和做人應該要注意的事情,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你認可這些俗語嗎?歡迎評論發言。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關注」農言鄉事》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就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小編每天扣字這麼辛苦,順便給個「贊」讓小編有寫下去的動力。如果你有什麼疑問,關注小編私聊,我會幫你解答?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本文原創 拒絕抄襲 如有發現 必將追究)

相關焦點

  • 但存方寸地 留與子孫耕
    原標題:但存方寸地 留與子孫耕   環湖項目是嶽陽迄今為止建設規模最大、投入資金最多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思想高度統一,按照「組織嚴密、質量嚴格、進度嚴抓、資金嚴管」的要求,有條不紊地推進項目建設。   質量是項目的生命。
  • 五一節話詩詞1: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這句詩其實與勞動無關
    南宋詩人翁卷在《鄉村四月》中曾說: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以及「四月正插秧」、「四月荷鋤來」,等等,這些詩句就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由于田間勞動的概念已經成為普遍的意義,所以也經常被用於借喻和指代。下面這首詩,很有名氣也很有哲理,雖然講的是勞動,但如果真的當成是勞動,那就大錯特錯了。
  • 老祖宗的8句老話: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二、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把現在可以耕種的土地留給子孫。在農耕社會裡,土地是農民生活的源泉和基本保證,窮人再窮,不可將土地出賣!這兩句含義是,無論跟什麼事物相處,時間長了,就會了解它的習性。五、不怕人老,就怕心老人老是生命的自然規律,不必怕,怕的是心態的變老,喪失信心與意志。六、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
  • 一些農村俗語你又知道多少?
    在農村的一些地區,至今還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是農民在長期的耕作與生活實踐當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現在看來都對我們的生活仍然有著非常深的啟發和教育意義。」李下不整冠 ,瓜地不系鞋「 。如果在李樹下面戴帽子,整理衣冠 ,別人以為你舉起手來要偷李子,如果你在瓜地彎腰繫鞋帶,別人會以為你彎腰偷西瓜 。這句話告訴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無意識的舉動 ,可能會引起別人的誤會 ,所以我們要謹言慎行,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場合 。」問路不施禮,多走二十裡 " 。
  • 農村人常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農村地區流傳著一些很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也是傳給後人的經典語錄,每當與村裡老人交談時,總能聽到這些經典的俗語,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句農村的老話,看看大家聽說過沒有。1、「一代親,二代遠,三代四代認不到」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一個家族的延續和傳承,在第一代時,都是同胞兄妹,感情上是很親近,到第二代時,就是老表,還是比較親近,到第三代,第四代,雖說也是親戚,但幾乎就形同路人了。2、螞蟻搬家蛇過道,明天必有大雨到。
  • 但存方圓地留與子孫耕,老祖宗的忠告,在理嗎?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阿力閒談!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我們國家的農村,各地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儘管這些俗語在表達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話糙理不糙」,通俗易懂,能夠流傳到今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俗語,你能明白多少呢?
  • 老人常說:「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什麼意思? - 農...
    有些俗語富含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有些俗語反映了勞動農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人,相信都會從老人口中聽到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老話。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分享幾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①「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這句俗語的寓意是在告訴人們,做人做事要懂得變通,靈活多變。而不是一根筋,要懂得避高就低。
  • 但存方寸地
    土地是農村命脈,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近年來,澧縣國土資源局加大土地執法監督力度,實行土地執法監督限時反應機制,有效地保護了耕地。他們的經驗得到了國家土地總督察的肯定,受到了省內外同行的廣泛讚揚,浙江、湖北等省國土資源系統負責執法監察的領導和同行先後來到澧縣學習考察。
  • 老人常說:「男怕三十,女怕十八」,說的是什麼意思?
    聽村裡老人說一些俗語,總會學到一些東西,因為他們這些話大都事一些經驗之談,對於我們生活工作都會有一定的幫助,比如今天這幾句:1、「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眾所周知,農民離不開土地,土地是大家賴以生存的根本,加上以前,不少地區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所以老一輩們對糧食尤為看重,有一塊田地耕作糧食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所以也有人說,農民丟什麼也不能丟了土地。
  • 農村俗語:「鬧裡有錢,靜外安身」,什麼意思?
    ,靜外安身」,什麼意思?俗語在農村流傳又廣又深,在農民的心裡根深蒂固。俗語看起來短,實際短小精湛意義深遠,能使人自省。所以俗語一直被農民喜愛,農民在閒暇時會利用俗語指出問題,也容易接受被俗語指出的問題。因為俗語是祖宗留下的經驗智慧所在,使人心服口服。
  • 農村俗語,人財都難存,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鍾思宇話三農!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中華文化,既有「雅」的方面,也有「俗」的方面。在「俗」的一面,也包含著俗語。鄉間歷來不乏俗語老話,許多俗語到今天,仍然起著很大的作用。
  • 農村俗語「天晴要備落雨柴」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天晴要備落雨柴」是什麼意思?在農村,有許多不成文的俗語,都是在農民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得來的「真理」。由於農民文化水平有限,沒有將它用文字記錄下來,僅以口頭相傳相下來的。農村俗語是簡單,通俗易懂,且蘊含豐富常識的一種農村語言。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講的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多多少少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在不同的地方,這些俗語在句式和表達形式上略有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相似的。它們在農村被一代一代的口口相傳,富有人生哲理,是我們祖先的重大發明。充滿了我們祖先的智慧,祖先們用「話粗理不粗」的俗語教會我們人際交往、為人處世、農耕經驗等。
  • 農村俗語「蓋房不留後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後窗不能留?
    在農村中對於建房、蓋房有很大的講究,包括房子的朝向、房間的布局和裝飾品的擺放都有風水學說考證。小編向大家介紹一則農村俗語正是有關於農村建房的風水問題,常常被農村老人們掛在嘴邊:「蓋房不留後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世人都知道老來難,人年紀一大了,就怕給別人添麻煩,然後遭到子女及他人的嫌棄。可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避免的。因此為了避免被人嫌棄,只能是儘量少給別人添麻煩。
  • 農村俗語「南留下北留上,東留高西留低」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特別是俗語,作為傳統文化內容之一,更是民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耄耋老人,還是黃口小孩都能隨口來上那麼兩句。而俗語之所以在民間流傳如此廣泛。是因為它的形成與流傳與農村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俗語雖「俗」,但卻包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願望。因此在民間,俗語也被人們稱為「短小精悍」的百科全書。
  •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文/農夫也瘋狂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日當天是陪父母一起過,還是和朋友們出去嗨了呢?各位男同胞們有沒有留鬍子的愛好呢?今天農夫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和這些相關:「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比較淺顯易懂,「慶生」也就是指慶祝生日。現在的年輕人過生日了,就喜歡叫上好朋友一起去酒店吃一頓,然後晚上還要去KTV玩耍一番。
  • 農村俗語:「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裡半」,講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多數是勞動人民結合生活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農村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勞動群眾所創造的,是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是相同意思的詞彙!在農村,老人們常會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俗語老話來教導晚輩!告訴其做人做事要懂得取捨,像老人常說的「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裡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理」等等。
  • 農村俗語,「借屋可落客,落客不落月」,什麼意思?
    在過去,一窮二白的歲月,農村留個大家的印象是破敗不堪。然而,近20年的發展,在國家堅強的領導下,農村的各項事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如今的農民不管是田間勞作還是日常生活,品質及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農村,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很多地方的農民靠特色的旅遊帶動了自己的增收,真真正在的擺脫了貧困。小編土生的農村人,近日在田間澆地時,聽一大爺聊起了,關於農村留客的風俗,其中關於借屋落月的忌諱你們那裡有嗎?
  • 家宅莫探頭,探頭引盜偷,這句農村俗語講的意思是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雖然有不少是講述的警示、育人的意寓。不過有些農村俗語,其實是沒有什麼價值的,這些俗語講述的是封建迷信的玄學之說。要是這樣也就罷了,權當學習一下以前的玄學知識,了解下古人的另一種智慧。但是這些俗語的原意,又讓一些沒有職業道德的風水師,或者一些對風水一知半解的人,歪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