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俗語你又知道多少?

2020-12-17 品讀詩詞和古典文學

在農村的一些地區,至今還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是農民在長期的耕作與生活實踐當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現在看來都對我們的生活仍然有著非常深的啟發和教育意義。

」李下不整冠 ,瓜地不系鞋「 。如果在李樹下面戴帽子,整理衣冠 ,別人以為你舉起手來要偷李子,如果你在瓜地彎腰繫鞋帶,別人會以為你彎腰偷西瓜 。這句話告訴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無意識的舉動 ,可能會引起別人的誤會 ,所以我們要謹言慎行,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場合 。

」問路不施禮,多走二十裡 "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 ,在生活中我們與別人交往,一定要有禮貌,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不管是向別人問路還是討教問題 ,一定要懂得謙虛做人的道理 ,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 君子敬而無失 ,與人恭而有禮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

「 但留方寸地 留與子孫耕「 。在農村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我們要留一些土地給子孫去耕種,引申的意思就是 ,我們做事不能做絕,在平時生活中與別人交往的時候 ,一定要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可以得寸進尺,給別人臺階下,就是給自己積德積福 ,也是給自己一條退路,因為萬一哪天有啥事 ,我們還需要別人的幫忙 ,地球是圓的 ,抬頭不見低頭見 ,總會有用人的時候 。

「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 ,因為老人走過的路多,吃過的虧也多,見的世面包括人生閱歷都比年輕人要豐富,對於生活有自己的心得體會 。所以我們年輕人在做一些事情,要是拿不定主意,可以先去問問老人家的意見再做決定 ,可以讓自己少走很多彎路。千萬不能莽撞,不然的話自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甚至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硬如鐵 」。筷子本來就是很容易折斷的 ,但是十根筷子就不容易折斷了,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一定要團結,因為團結就是力量 ,眾人拾柴火焰高 ,人心齊泰山移 ,有事大家一起抗 ,一起出謀劃策去解決 。

作者相關文章推薦:

杜甫為好友李白寫的一首詩《夢李白二首.其一》

古詩詞裡與修禪相關的名句

一首《卜算子》,表達濃濃的相思之情

《佳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身遭遇的不滿和同情

關注並且點讚鼓勵一下吧,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請留下您的精彩點評,如有不妥之處,歡迎下方留言與我互動,文字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深深感恩。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手毛窮,腳毛富」,是什麼意思?農村人告訴你
    文/丁簡農村俗語:「手毛窮,腳毛富」,是什麼意思?農村人告訴你一提起農村,大家都知道農村人的觀念比較保守,農村有很多我們熟悉的俗語,大家在平時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些俗語,在我們的談話中也經常會引用這些俗語,在農村我們經常聽見農村人說這句俗語:「手毛窮,腳毛富」,很多人就不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農村俗語你知道幾個?「男不露臍,女不露皮」又是什麼意思?
    導語:農村俗語你知道幾個?「男不露臍,女不露皮」又是什麼意思?總從有了人類文明以來,農民一直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因為少了他們,就缺少糧食來源,失去了生活的最基本保障,而幾千年的農村傳統文明傳承到今天,不說消失殆盡也差不多了,特別是集古代農民智慧的農村俗語更是越來越少的人知道了。
  • 農村俗語家有三寶,瘦田,醜妻,破棉襖,你知道啥意思不?
    農村的俗語多種多樣,那是農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總結,雖然聽起來不怎麼好聽,但是當你理解之後,你就會發現農村人民的智慧,是來源於對實踐生活的總結。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幾句俗語,就是來源於農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俗語?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 農村俗語:廳有橫梁,家敗人亡,你知道老人們為什麼這麼說嗎
    現在農村裡面,仍舊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身為農村人不會幾句俗語的話, 是會被人笑話的,雖然這些俗語裡面沒有非常華麗的語言,但是卻非常郎朗上口,還特別容易記。而且這些俗語很多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所以一直流傳至今,還有一些事比較封建迷信的,但是現在許多地的把這些沒有道理的都已經慢慢的摒棄了。
  • 13個農村俗語,簡練而形象,讓別人一聽就知道其中的含義
    古時候人們的智慧,我們不用懷疑,他們為我們總結了好多有用的俗語,這些俗語在古時候,對於那時候的人們來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流傳下來的俗語,都有一定的道理。13個農村俗語,簡練而形象,讓別人一聽就知道其中的含義。1.農村俗語:冬至的時候不結冰,冬天的時候凍死人。
  • 你知道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的下一句是什麼,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呢?最近喜歡上了農村俗語,很多都是在描述農村的風土人情,春耕秋收等,感覺俗語中說的很有意思。但是這些俗語本身有一些,已經不適應現代的生活了,而且每個人對俗語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看法也不一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又是什麼意思呢?「有錢不燒敞口鍋」的意思。
  • 農村俗語:「孝子頭,滿街流」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懂了
    文/丁簡農村俗語:「孝子頭,滿街流」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懂了大家都知道,農村人有很多從古流傳下來的一些老話或者俗語,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農村老人常常說起這些俗語,有時我們自己在和別人談話時,也經常會引用農村的這些俗語,但是很多人對於農村的一些俗語,卻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 農村關於下雪的俗語,你了解幾個?
    農村關於下雪的俗語,你了解幾個?編輯:壯哥文章原創 抄襲必究大家好,歡迎來到麥子聊三農,這裡有好玩的農家趣事,還有美美噠的鄉村風景,相信你在這裡能找到身為一名農村人的驕傲,跟著麥子走,相信你一定可以遇見不一樣的淳樸鄉風。
  • 農村的15句俗語,可供人們日常生活作為參考,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社會的發展,農村的進步,很多的俗語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一些俗語由於其局限性,慢慢的被時代所拋棄,而有些俗語,則一直伴隨在人們左右,比如說,以下農村的15句俗語,可供人們日常生活作為參考,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在農村廣為流傳,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相信在我們中間,有很多人是來自農村的,有些人就是從小是在農村生長,免不了在農村聽了很多俗語。我們也知道農村有很多廣為人知的俗語,農村的這句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你們聽說過嗎?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錘子吃釘子,釘子吃木頭」,你知道為什麼嗎
    農村俗語:「錘子吃釘子,釘子吃木頭」,你知道為什麼嗎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底蘊深厚,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的歲月沉澱,流傳下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綻放光彩,成為了華夏兒女心中的驕傲。
  • 農村俗語:「男要喝紅茶,女要吃紅糖」,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男要喝紅茶,女要吃紅糖」,你知道什麼意思嗎?大家知道,在農村生活著人們往往都有自己對於生活的經驗總結。所以就形成了農村文化的一種代表文化叫做俗語,這也是表達了農村文化的一種傳播方式。現在的我們知道的詞語大多是來自於農村老人的口中。讓我們對這些古老的村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兩句關於農村的所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男怕夜奔的意思就是說林衝在困境之中無法自救。面對著夜晚的黑漆漆。心中卻是迷茫一片的現象。
  • 農村俗語「五十歲以後有三不靠」哪三不靠,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五十歲以後有三不靠」哪三不靠,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在農村,有些老人喜歡用一些俗語和人們聊天。有些俗語都是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在他們心裡,有困難都不算困難,畢竟,他們那個年代更苦。
  • 農村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 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 話糙理不糙農村有句話:話糙理不糙,大概指的就是這些比較經典的俗語。因為短短幾個字把人情冷暖表達的一針見血,讓人嘆為觀止。農村比較注重血緣關係,特別是現在很多地方,開始興起排家譜立宗祠,這就是中國的家文化。老人常說:一輩兒親,兩輩兒淡,到了三輩兒不管飯。
  • 農村俗語「墳後山探頭,家敗損人丁」,什麼意思?
    在農村,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文化和傳承。而唯一貫穿始終的莫過於俗語的魅力!在長年累月的生活積澱中,先人靠著不斷的摸索,細緻的觀察,在生活中不斷的總結,形成了一套涉及社會現象,人情世事,農業種植,建築規範等簡短精煉的句子,這就是俗語!
  • 這句農村俗語雖然有道理,但有些不妥,你知道是那裡不妥嗎?
    「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古時候就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我認為這句農村俗語話糙理端,非常貼切地把農村男孩在選擇媳婦時,應注意把握的選擇手段表達出來了!雖說在這句農村俗語裡,老祖宗們把女性與豬一起打比方,有一點不妥,但是就事論事,我認為老祖宗們說得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反正老祖宗都已經這樣說了,而且還沒有胡說,所以我個人非常贊成這句農村俗語,有和我同樣想法的友友,不妨點個讚支持一下!先來看看「買豬看圈」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在農村生活的朋友,聽到俗語的頻率應該會更高,很多農民雖然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有一些老人甚至目不識丁,可是卻能隨口說出不少俗語,有的時候還會用這些俗語去提醒和指導別人。其中有一句農村俗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農民聊天的時候也會經常提起。
  • 農村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下一句是什麼,你知道嗎?
    只說真話的農民公眾號農村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下一句是什麼,你知道嗎?農村裡的人,雖然沒有經過非常專業的教育,但是他們做起事來,依舊有條不素。如今的農村,仍然流傳著過去留下來的俗語,普通的年輕夥子,都會覺得這些俗語已經過時,然而當我們仔細去品味,卻又能從中得到很高深的道理。有這麼一句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所指的是哪兩種東西,大家都值得了解。
  • 俗語:「黃花菜都涼了」,你不知道的「黃花」典故
    農村的俗語,可以說每一句都有不同的道理,這些俗語在農村口口相傳,有些是講述世態炎涼,人心叵測,有些則講述的為人處世,種植技藝,在農村俗語是先人留下的智慧,可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很多俗語都已經沒有了用途,逐漸被人遺忘,但是,對於那些俗語,細細品來,卻依舊散發著光彩。
  • 農村俗語:「正月二十晴,樹上掛琉瓶」,說的是啥意思?你知道嗎
    小編生活在農村,每天都能遇見一些村子裡年紀稍大的農民,在跟他們接觸的時候,也總會了解到一些有意思的見聞,同時也能從這些「資深農民」那裡得到不少的真才實學,比如一些用來預測莊稼收成的農俗諺語。對於這些農村老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根據家裡長輩們的經驗其準確性還是蠻高的,畢竟是流傳了數百上千年的「至理」 ,「存在即合理」嘛。今天是農曆正月,在過去,農曆日期常常會被不少當地人用來預測莊稼收成,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