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3 秉燭讀夏秋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這句話的意思是提醒外出的人,如果走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寧可在墳頭過夜,也不從空宅老屋前走過,更別提在裡面過夜了。

老祖宗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都知道,墳墓給人的感覺是陰森恐怖,屬於人跡罕至的地方,膽小的人根本不敢靠近,更別說在墳頭過夜了。

按常理來說,如果你趕路走到半路,面臨的選擇是「一處墳墓和一間閒置的空宅老屋」,我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空宅老屋過夜。

我爺爺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爺爺在過去是趕腳的,也就是套著牲口車幫人運貨,相當於現在的貨運司機,為了趕道經常走夜路。

有一次,爺爺正好走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為了趕路,馬車上掛著一盞「氣死風燈」。

透過搖搖晃晃的燈光,爺爺發現前面有一座墳。

突然一陣陰風吹來,爺爺看到從墳裡走出來三個無頭鬼,全身穿白,走起路來一顛一顛的……

爺爺一看嚇得毛骨悚然,揚起手中的鞭子猛抽拉車的馬,兩匹馬也看到了這一切,撒開蹄子,拉著車子飛快地往前跑。

大概跑出了一裡地,車子這才慢了下來,爺爺看到道旁有一處空宅老屋,驚魂未定卸下馬,餵上料,然後拿起鋪蓋卷到裡面過夜去了。

到了天明,爺爺越想越納悶,世上根本沒有鬼,怎麼昨夜裡活見鬼了?

爺爺平時膽子很大,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於是趕著馬車往回走要看個究竟。

到了那座墳一看,墳已經被人盜掘。

原來昨晚看到的是一夥盜賊假扮的無頭鬼。

這件事是爺爺親口給我講的,後來爺爺說這是一座大戶人家的墳墓,裡面陪葬了許多金銀首飾,盜賊得到消息後連夜盜寶。

為了嚇跑路人,這些盜賊想出了假扮無頭鬼的辦法。

爺爺還說,「我走這麼多年的夜路從沒見過真鬼」。記得有一次,我看到從墳墓裡「漂」出幾團鬼火。

後來得知那其實不是鬼火,是狐狸身上帶有墳墓裡的「磷」。

「磷」是一種很活潑的元素,燃點很低,狐狸跑起身上的「磷」受空氣的摩擦就會燃燒,遠遠看上去像一團鬼火。

從爺爺的敘述中可以看出,世上本沒有鬼,只是人們自己嚇唬自己臆想出了鬼。

換言之,墳墓具有一種虛擬的恐怖,只要膽子大,根不會有危險,也不會對人形成傷害。

反過來看,常年閒置的空宅老屋,由於經常沒有人居住,年久失修破敗不堪。

有句話叫做「老屋住人百年不塌,無人居住三年就倒」。如果人從老屋前路過,就有可能被坍塌的房子砸中,這種危險是隨時存在的,具有不確定性。

如果在墳墓和空宅老屋2選1的情況下,老祖宗意思是寧可選擇對人沒有產生實質性危險的墳墓過夜,也不從空宅老屋前路過,更別提在裡面過夜了。這就是「君子不不立危牆」的道理。

因為「空宅老屋」能夠對人產生實實在在的危險,「兩害相侵取其輕」,選擇在墳墓過夜時上策,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了。

當然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沒人會在這兩處地方過夜。

隨著社會的發展,「墳墓和空宅老屋」數量越來越少,這句俗語也越來越不合時宜,然而其中的道理卻讓我們回味無窮,你說是不?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話很多。有些老話是農民朋友對生產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而有些老話竟是因某個「個案」而得出的不具備普遍性的結論!其實,這句老話就是「不具備普遍性的一個結論」!那麼,這句老話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句農村老話是這樣來的——在解放前,有一個販鹽的商人帶著夥計一路奔波四處做生意。有那麼一天,他們一行兩人趕了一天路也沒有找到一個村莊。眼看天要黑了,遇到一片荒墳。夥計說,我們再往前趕也不一定能遇到村莊,不如我們倆就夜宿在這一片墳地裡,好歹墳頭也能擋擋秋風,暖和一點兒。商人說,我們怎麼能在這裡過夜呢?萬一墳頭裡冒出鬼來豈不是嚇死我倆了?
  • 農村老人常說:「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是什麼意思?
    過去的農民們,由於生活條件不是很好,而且沒有交通工具,很多人去比較遠地方都是靠步行去的,所以也不怎麼捨得去住旅店的,在半路都會選擇一個地方隨便待上一晚,等天亮了再趕路,這句話老話: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這是過去人們所經歷過得出的,說的也是挺有道理的,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住空宅老屋更不安全?
    ,那為什麼墳頭比空宅老屋更安全呢?空宅老屋有什麼不好?其實有「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的說法,並不奇怪,在過去,交通可不像現在那麼發達,有條件的話可以騎馬趕路,不然的話就是步行了,而步行趕路也是最常見的。
  • 為何古人說: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這是什麼意思
    要說現在科技交通都特別發達,不像是在古代的時候,這莘莘學子想要去京城趕考,最起碼要提前一兩個月出門,路上還要保證自己不生病,並且路上畫的錢還要藏好,這要是遇到了不好的事情發生的話,這也不用去考試了,更不能感冒生病,不然這麼長時間的辛苦就白費了。
  • 「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它們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這些俗語是老人的經驗總結,貫穿了他們整個的生活經歷,而這些俗語不但成了我們指導生活的箴言,也是我們飯後閒談的話語,那麼這句話「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屋老宅」何意?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墳頭和空房子實在是太常見了,這兩個地方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沒有人居住。也正是常年沒有人人氣,這樣的地方總是給人一種荒涼又陰森的感覺。在農村中關於墳頭和空房子有句俗語,那就是「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野外露營時,為何寧可在墳頭露營,也不要在野外的老房子過夜?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常聽老人說:「寧在墳頭過夜,也不從空宅老屋過。」但是那時候年齡還小,懵懵懂懂,並不懂其中的深意。唯一給我印象深厚的,便是增添了我一些對未知的恐懼。現在想想這句話俗語理解起來也極為簡單,不就是說大家寧願在墳地裡過夜,也不願意選擇荒廢的老房子嗎?
  •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國家有很多流傳至今的俗語,這些可能也都是經驗之談,比如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等等,這些所以非常的有道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很多人都覺得這句俗語比較的恐怖,這樣的處境似乎也比較的艱難,是一種非常困難的選擇,這句話其實是後一句是最主要的,不從空屋老宅過指的是不要選擇沒有人住的空宅子,樓房基本上沒有這樣的擔憂,但是在農村有很多這樣的空房子。
  • 農村人講「寧睡孤墳,不睡廟宇」,是什麼意思,你贊成嗎?
    文/惜談農村人講「寧睡孤墳,不睡廟宇」,是什麼意思,你贊成嗎?對於許多曾生活在農村或者現在還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來說,農村俗語,在各位生活中應該還是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的,而一些農村俗語,淺顯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不過有些俗語卻需要年長的老人給大家仔細分析,才能明白其中的深刻意義。
  •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祖墳屬於陰宅,活人居住的房子叫陽宅,陰宅和陽宅都有著諸多的講究和說法,認為祖墳的方位和相關的環境會對子孫後代都有著諸多的影響。就比如,我們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何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吧!首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萬一誰家的祖墳塌陷,就預示著子孫人丁不興旺。墳頭上的草木不茂盛的話,暗示後世家人過得比較寒酸貧窮。
  • 俗語「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是什麼意思?老話說的有道理嗎
    提要:俗語「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是什麼意思?老話說的有道理嗎文/二狗在農村生活中會有很多老話說法,不僅包含農業生產、氣象變化的農諺,也會包含一些生活經驗、人生哲理和婚喪嫁娶方面的前人看法,經過一代代長期經驗總結,進而成為了後人生活中不可獲取的一種前車之鑑,可以讓當下人儘量規避風險,少走彎路!
  • 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人重視祖墳,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孝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農民看來,祖墳的狀態會之家關係到子孫後代的運勢,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熟悉農村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的農村大多實行土葬,墳頭也是用土填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的墳頭一般會出現幾種不同的變化,有的墳頭一直光禿禿的不長雜草,有的被密密麻麻的野草覆蓋,也有縮小塌陷的情況。在農民眼中,每一種情況都有著不同的寓意。
  • 農村老話「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什麼意思?你認為有道理嗎?
    如今有很多三十多歲的大齡青年,他們自身不怎麼著急,可是父母卻急壞了。到處託人、找媒婆給張羅著相親對象。而在相親的時候,有些比較傳統的父母,還是會有一些要求的,其中一點就是年齡。比如有些父母就會說其「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樣一句老話,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話「茶三酒四遊玩二」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話「茶三酒四遊玩二」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裡的許多老話,在今天依然還是經得起考驗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對於這些都不是太感興趣,但是了解幾句老話,還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分享一句和吃喝玩樂相關的老話:茶三酒四遊玩二,你知道是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我們不妨一起來往下看!遊玩二在古代很多的詩人就非常的遊山玩水,而他們遊山玩水的人數普遍都不像今天很多人是呼朋喚友一起去,古人們遊山玩水往往都是兩個人結伴同行。
  • 農村俗語「寧娶富家奴,不娶窮家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從前老人們常說「寧娶富家奴,不娶窮家女」,一句話就詮釋了從前的人們找老婆的眼光。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是否有道理呢?在舊社會,很多富裕的人家都會僱傭或者收買奴僕在家中幹活,而「丫鬟」這個職業也就因此而產生。從前的人孩子生的多,如果家裡窮根本就養不起。
  • 農村老話「砍柴上山,捉鳥上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老話「砍柴上山,捉鳥上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砍柴上山,捉鳥上樹」,是農村的一句老話,意思是要想砍柴就得到山上去,想捉鳥就要爬樹;意思非常淺白,易懂;但是這句大白話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具有普遍意義。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筆者要分享的這組俗語是「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也是由數字組成的,那麼這句農村老話說的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1、一不做,二不休「一不做,二不休」,眾所周知,主要是表達一個人做事情的果斷,要不不做,如果要是做件事,一定要做到底,絕不會半途而廢。是農村人表達自己做事情堅持到底的一種精神,如果幫助別人道理也是一樣的,不要怕得罪人,要不直接拒絕,如果要幫助就要幫人幫到底。其實,這句老話還是出自古代一個騎兵張光晟的口中。
  • 農村老話:「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近期整理的一系列農村老話相關的內容,讓很多網友對農村、農民的智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於自小在農村長大的小編來說,這些都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要去了解農民的大智慧,就很有必要去田間地頭、門前樹下與他們當面聊聊天拉拉家常了。就拿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來說,背後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比如這句「一輩不孝,輩輩不孝」老話,很多人覺得這有點扯,怎麼能斷定人家一輩人不孝,後面的就輩輩不孝?難道這能預測?當然是不能預測的,但這裡有個生活環境和學習的經驗在其中,我們就說一下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老話「妻大一易分離,妻大三拿金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妻大一易分離,妻大三拿金磚」,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如今農村裡的光棍不少,雖然城裡也有光棍,但是農村的光棍娶妻的難度還是要比城裡的更高,如何解決光棍們的終身大事,這真的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