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大師來啦~ 他就是華裔數學家--陶哲軒~1975年出生的他,今年才45歲!本期數學大師林就帶大家看看這個年紀輕輕就徵服了數學界的大師!
上一期說他是平平無奇的獎項小天才,我們首先來看看他都獲得了什麼獎~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陶哲軒不僅為院士,他還不止是一個院士。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西班牙皇家科學院海外院士
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5歲上小學,直接讀二年級,數學課在五年級上;
7歲時,自學微積分,每天去中學上數學課。之後便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內容關於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
8歲半時,升入中學,一年後,他用1/3的時間在離家不遠的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
10歲、11歲、12歲時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分別獲得銅牌、銀牌、金牌,是金銀銅牌最年輕得主的紀錄保持者;
14歲時,正式進入弗林德斯大學學習,並於2年後獲得榮譽理科學位,3年後獲得碩士學位;
21歲時,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24歲當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數學系終身教授。(截止2020年10月,洛杉磯加州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有25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獎得主、5位圖靈獎得主)
29歲時,他和本·格林發表了一篇論文預印稿,宣稱證明了格林-陶定理,即存在任意長的素數等差數列;
40歲時,他宣布證明了保羅·埃爾德什的埃爾德什差異問題存在,這個困擾學術界80多年的問題。
父親陶象國是兒科醫生,生於中國大陸上海,1969年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畢業。母親梁蕙蘭是香港大學物理及數學一級榮譽畢業,曾在香港當中學數學老師。兩人在香港大學結識,1972年舉家移民澳洲,是第一代澳洲香港移民。
陶哲軒兩歲的時候,父母就發現這個孩子對數字非常著迷,還試圖教別的孩子用數字積木進行計算。3歲半時,早慧的陶哲軒被父母送進一所私立小學。然而,研究天才教育的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米那卡·格羅斯(Miraca Gross) 在陶哲軒11歲時出版的一篇論文中寫道,陶哲軒的智力明顯超過班上其他孩子,但他不知道怎麼與那些比自己大兩歲的孩子相處,而學校的老師面對這種狀況也束手無策。
幾個星期以後,陶哲軒退學了。陶象國夫婦從這次失敗經歷中吸取的一個寶貴教訓是:培養孩子一定要和孩子的天分同步,太快太慢都不是好事。上幼兒園的一年半裡,陶哲軒還在母親梁蕙蘭指導下完成了幾乎全部小學數學課程。母親更多是對他進行啟發,而不是進行填鴨式的教育。而陶哲軒更喜歡的也似乎是自學,他貪婪地閱讀了許多數學書。陶象國夫婦還開始閱讀天才教育的書籍,並且加入了南澳大利亞天才兒童協會。陶哲軒也因此結識了其他的天才兒童。
5歲生日過後,陶哲軒再次邁進了小學的大門。這一次,父母考察當地很多學校後,最終選擇了離家2英裡外的一所公立學校。這所小學的校長答應他們,為陶哲軒提供靈活的教育方案。剛進校時,陶哲軒和二年級孩子一起學習大多數課程,數學課則與5年級孩子一起上。7歲時,陶哲軒開始自學微積分。「這不是我們逼他看的,是他自己感興趣。」陶爸爸說。而小學校長也意識到小學數學課程已經無法滿足陶哲軒的需要,在與陶爸爸陶媽媽討論之後,他成功地說服附近一所中學的校長,讓陶哲軒每天去中學聽一兩堂數學課。
陶哲軒8歲半升入了中學。9歲半時,他有三分之一時間在離家不遠的弗林德斯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8歲零10個月時,陶哲軒曾參加一項數學才能測試,得了760分的高分。在美國,十七八歲的學生中只有1%能夠達到750分,而8歲的孩子裡面還沒有人超過700分。這期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位教授將陶爸爸陶媽媽和陶哲軒邀請到美國,遊歷了三個星期。夫婦倆曾請教費弗曼和其他數學家,陶哲軒是否真的有天才。「還好我們做了肯定答覆,否則今天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傻瓜。」費弗曼回憶說。
陶哲軒什麼時候升入大學?格羅斯教授在她的論文中寫道,陶哲軒的智商介於220至230之間,如此高的智商百萬人中才會有一個,他也完全有能力在12歲生日前讀完大學課程,打破當時最年輕大學畢業生的記錄。但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僅僅為了一個所謂的記錄就讓孩子提前升入大學,希望他在科學、哲學、藝術等各個方面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此外,陶爸爸認為,讓陶哲軒在中學階段多呆3年,同時先進修一部分大學課程,等到升入大學以後,他才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後來,陶哲軒20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4歲被洛杉磯加州大學聘為正教授。任教以後,陶哲軒認識了聽他課的一位韓裔女孩。這位女孩名叫蘿拉(Laura),主修工程,年齡比他小三歲。後來,兩人開始交往,結婚。蘿拉目前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 的一名工程師,參與了火星探測計劃。
陶哲軒是一位論文產出數量和質量都極高的數學家。他先後發表了100多篇論文,其中30多篇系與他人合作。他說:「我喜歡與合作者一起工作,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實際上,我能夠從諧波分析領域出發,涉足其他的數學領域,都是因為在那個領域找到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合作者。我將數學看作一個統一的科目,當我將某個領域形成的想法應用到另一個領域時,我總是很開心。」
現在,陶哲軒被看作世界上最強大的「數學智囊」,他的學術研究涉及多個領域,包括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分析數論和表示論。不僅如此,陶哲軒還是一個優秀的團隊合作者。大家評價他:「陶哲軒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善於向別人學習,他同時也擅長向別人清楚地解釋自己的想法。」「陶哲軒經常召集世界級的團隊攻克難題,努力發揮每一個合作者的優勢。這是一種罕見的能力。」
如今,數學家們爭先讓陶哲軒對他們研究的問題產生興趣,他正在變成對失敗研究的「救火員」。「如果你在一個問題上被卡住了,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讓陶哲軒對它感興趣。」
陶爸爸說:「假如你的孩子是天才,你大概會希望他像哲軒一樣,是一個容易親近的天才。」 陶爸爸認為,一流數學家喜歡與陶哲軒合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在合作中不是利用別人,而是激發合作者的才能。「哲軒從來沒有和別人爭執過,他想的都是怎麼開開心心地和別人合作,而不是互相指責,爭權奪利。」
陶哲軒因為在調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獲菲爾茲獎,他也成為繼1982年首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教授獲菲爾茨獎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
聽到自己獲菲爾茲獎時,陶哲軒最初的反應是非常驚訝。他說:「幾天以後,我才開始適應……」當一位友人發電子郵件向他祝賀時,他回覆說:「現在我仍在繼續進行我的研究項目,我想要解決的那些難題,並沒有因為獲獎就魔法般地自動得到解決。」
陶哲軒是百年難遇的奇才。
(陶哲軒的導師、沃爾夫獎獲得者埃利亞斯·施泰)
最後的最後,分享他的博客~
陶哲軒博客:https://terrytao.wordpress.com/
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快樂,幸福,早安,午安,晚安(x365)祝我們,萬事勝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