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烏魯木齊5月8日消息(記者張雷 烏魯木齊記者馬麗萍 通訊員弓璇)聽說過李陽瘋狂英語,可你未必知道瘋狂維吾爾語。在烏魯木齊有一家「瘋狂維吾爾語」培訓班,引來不少漢族小夥伴踴躍報名,而令人驚訝的是「瘋狂維語」的創始人還是一名漢族老師,她叫陳玉華。
不管你從事哪個行業,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只要走進「瘋狂維吾爾語班」,張大嘴、喊出聲是必須遵守的學習規則。初級預習維語班裡,40多位漢族學生跟著陳玉華老師學習日常單詞的口語練習。
人群中,性格靦腆的馮敏麗表情裡帶著點「怯」:「我覺得學維語挺難的,讓我發那個音我就發不出來,我一開始報的目的是大概的了解一下,但是學著學著覺得還挺有信心把這門語言學好,當你去學習一門語言,你再去了解它背後的文化,你就會覺得這是一門非常了不起的語言。」
通過語言了解維吾爾族文化,這也是瘋狂維語班創始人陳玉華的辦班初衷。這個年過半百的漢族人,因為酷愛維吾爾文化,在大學時期就專門選擇了學習維吾爾語。1982年畢業於新疆大學維漢翻譯專業的她,後來一直從事著雙語教學工作和研究。
陳玉華說:「漢族學維語最大的障礙就是發音不好,說出來的維語不像維語。我研究出來這麼一套教學方法,就是反覆讀、每天讀、堅持讀,比如說一本書可以讀到七八十遍,甚至上百遍以後,就自然理解那個裡面是什麼意思。」
置身不同語言環境對於聽力和口語的提升大有好處。在陳玉華的身邊,有很多維吾爾族的朋友,他們一起聊天、一起吃飯、相互拜年、經常串門,就連陳玉華的裝扮有時候都會融入艾德萊斯等維吾爾族元素。
在陳玉華看來,融洽的關係離不開暢通的語言交流:「學語言最終就是學一個民族的民族文化,別人和你聊的時候都是帶著感情去聊的,不是你死記硬背那幾個單詞和別人去交流,比如說他們的婚喪嫁娶都會參加,比如說做好多糕點都是和維吾爾族朋友學的。」
通過努力,陳玉華不僅練就了一口地道的維吾爾語,對於書寫和翻譯也越來越精通。2010年,烏魯木齊出現了幾家維吾爾語培訓班,但是生源似乎並不是很旺。陳玉華尋思著,能不能用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帶著想學維語的朋友們一起像「瘋狂英語」那樣瘋狂一把呢?因此,「瘋狂維吾爾語」培訓班誕生了。
陳玉華說:「我就覺得,維語是字母形成的文字,它有元音、輔音,輔音又分為清濁輔音,濁輔音是要大聲震到聲帶才是濁輔音。慢慢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覺得我們這個教學方法和瘋狂英語特別像,就起了個名字叫瘋狂維吾爾語。」
從起初的一個班十幾人,到如今5000多名各族學生的加入,越來越多人從學習維吾爾語中體味著收穫、感受著民族團結的真正含義。
公務員佘楠說:「我覺得在新疆,工作、生活都要和少數民族接觸,語言溝通比較重要,有了溝通才有團結嘛。民族團結要學會對方的語言,能和別人溝通才能更尊重別人、了解別人。」
如今,陳玉華不僅會幫助南北疆訪惠聚工作組的成員學習維吾爾語,還利用微信平臺開展了線上線下各種免費教學群。她說,今後她還會開設漢語培訓班,吸納更多的維吾爾族學生學習漢語,讓順暢的語言交流促進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團結、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