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報記者在太原市并州北路附近一所小學門口的流動攤販處買的摔炮。
近日,太原市民王女士發現,每天下午放學後,自己所在的小區裡,經常會響起「啪啪」的聲音,聽上去很像有人在燃放爆竹。「結果就看見幾個孩子在往地上扔摔炮,就是那個發出的聲音。」王女士說,好奇之下,她問了其中一個孩子,得知摔炮是在校門口買的。王女士一邊擔心孩子們的安全,一邊有些疑惑:已經全面禁炮了,為啥校門口還能買到摔炮呢?
12月2日、3日,山西晚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流動攤販校門口賣摔炮
2日下午4時30分,太原市并州北路附近一所小學門口,一個攤主熟練地打開自己隨身帶的一個白色大塑膠袋,袋子裡除了各種玩具,還有一堆花花綠綠的盒子。盒子正面印著「小金魚」三個字,乍一看,讓人以為是什麼玩具,但就在「小金魚」的下方,還印著一行字:「消費類別:個人燃放類」。
「買吧買吧,都是孩子玩的,又不貴。」攤主看記者拿起了一個「小金魚」,就開始推銷。她告訴記者,這種「小金魚」就是孩子們玩的摔炮,一盒只賣0.5元,裡頭摔炮的數量並不多,關鍵是「沒有火藥」,可以放心購買。
山西晚報記者買了一盒,從外包裝看屬於三無產品。打開盒子,裡面還有一層塑料包裝,裝著十幾個紅色、綠色和白色的「糖果」。而當記者試圖問這些摔炮的進貨渠道時,攤主只說是在批發市場買的,但具體是哪裡,她不願意多說。
10分鐘後,下課鈴響了,學生們陸續從學校出來,這位攤主的小攤前很快就圍了好幾個學生,摔炮也引起不少孩子的關注。十幾分鐘的時間裡,就賣出了不少盒。很快,學校周邊的馬路上就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摔炮聲,有的孩子還邊走邊摔。
「我們同學說很好玩,我就買了一盒。」一個正在拆盒子的小男孩說。一位路過的小姑娘說:「聲音太大,男生玩的時候我們都躲著呢!」
在另一個流動小攤上,山西晚報記者沒有發現同樣的「小金魚」。在學校周邊的文具店裡,當山西晚報記者問及有沒有「摔炮」時,店主明確說:「那個東西不讓賣,不安全。」
小小一顆「糖果」威力可不小
「說是沒有火藥,可誰知道這裡頭都是什麼東西。」一位學生家長洪先生說,他早幾天就注意到有孩子玩摔炮了,而且自己家孩子也鬧著要買過,但他沒讓。「摔炮本來就不是玩具,孩子能不接觸就不接觸。」
「別小看摔炮的威力,它也是可以炸傷人的。」市民王女士說,她以前就見過被摔炮炸傷的情況,雖然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但就是覺得不安全。」
和王女士一樣,幾乎所有的家長在看到孩子玩摔炮時都感到擔心。「孩子們把這東西放在衣兜裡或書包裡,一旦受到碰撞或擠壓,爆炸了怎麼辦?或者,他們拿著炮到處扔,一不小心炸到自己或別人怎麼辦?」市民張女士說。
家長們的擔心,山西晚報記者也有。在購買了一盒摔炮後,記者放在包裡,擔心「小金魚」會在不經意間爆炸。
找了個空曠的地方,山西晚報記者從盒子裡取出一枚「糖果」拆開。記者發現,裡面確實沒有火藥,只是包著一些類似石頭的小顆粒,呈白色或灰白色。把它們重新包好後,在沒人的地方用力一摔,「糖果」「啪」地一下炸開了,發出了類似鞭炮的聲音,聲音還不小,原先白灰色的小「石頭」變成了灰黑色,很像爆炸後的殘留物。
山西晚報記者在網上搜索後發現,類似這樣的「糖果」,曾造成好幾位孩子被炸傷。而記者手中的「小金魚」,雖然沒有生產廠家等信息,但外盒上卻印有一個執行標準:GB10631-2013。按照這個標準號,山西晚報記者在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查詢到的對應的內容顯示為「煙花爆竹安全與質量」。
杜絕此類現象需多方協作
既然有這麼大的危險,為什麼學校門口還可以買到摔炮?這種情況可以向哪裡投訴或舉報呢?
山西晚報記者首先聯繫了太原市廟前派出所的一位民警,她說目前售賣和燃放煙花爆竹都是不允許的,市民如果發現相關情況,可以直接報警處理,但最好是能提供違法市民的資料固定證據,使違法人員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他們處理的一般都是二踢腳、鞭炮之類明顯汙染環境及有明顯安全隱患的爆竹,像校門口這種夾雜在小零食、玩具中的摔炮,暫時還沒有遇到過。
隨後,山西晚報記者又聯繫了迎澤區綜合執法大隊迎澤中隊,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接到舉報後,他們首先會去現場核實情況,如果攤主是無證經營,他們會先告訴攤主相關的條例條款,同時錄像為證。警告兩次之後,如果再發現攤主還在無證經營,他們就有權利暫扣攤主的東西,送回庫房。「但我們針對的是攤主的所有東西,不僅僅是摔炮。」他說。
學校的老師會提醒孩子們不要購買嗎?「會!」一位老師說。她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學校規定,孩子們上學是不允許帶錢的,和學習無關的更是不允許帶進校園,否則一旦發現是要沒收的。「但孩子們出了校門,就不好管理了。只能從安全角度告訴孩子們要遠離這些。」另外,學校規定孩子們必須學習的安全教育平臺上,也有相關的提示,比如說:小學生只能在大人的陪伴和指導下玩一些小型煙花,禁止燃放大型花炮;玩爆炸性的煙花時,千萬不能手持燃放;不能拿煙花對著玩伴或行人燃放;不在有柴草或易燃物的附近燃放;點燃花炮沒有反應時,不走近查看;不能把煙花放在瓦罐或玻璃瓶中燃放。
「我覺得這個東西不光需要學校引導,家長也要注意才行。」這位老師說,「只有一起努力,才能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採寫: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夢瑩
【來源:山西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