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為天,胃為先。
可見,有個好胃,何其重要。
然而,生活中,十個人,九個胃不好。
胃脹、胃痛、反酸......一些列胃部不適折磨著大多數人。
胃不好的人,身體會有5種跡象,若沒有,恭喜,說明胃還算健康
1、飯後腹脹
即使吃的不多,飯後也會腹脹難受,需警惕胃出了問題。
飯後腹脹,除了消化不良,或者是胃炎以外,還需要小心胃癌。
2、經常反酸
經常出現反胃、泛酸、燒心等異常感覺,需養護胃了。
一般常見的原因有HP感染、胃食管反流病、胃潰瘍等,不要忽視。
3、經常胃痛
胃痛的出現,說明胃已經嚴重受損了。
無論是胃炎,還是胃潰瘍,都會導出胃痛的出現。
而一旦疼痛變得持續且毫無規律,就應警惕癌變的發生。
4、消化不良
脹腹、大便不成形,排便不規律等消化不良,需小心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可以說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病的元兇,不可忽視。
5、噁心嘔吐
惡習嘔吐,是大多數胃病的症狀之一。
常間接性地發生在早上,並且帶有酸餿的氣味。
這是因為潰瘍引起消化液的成分變化而導致的。
這3件事,十分傷胃,勸你別做
養胃,說白了就兩個字:不作(zuō)。
不作,也就是要改掉一些不良的傷胃行為,尤其是下面這幾個。
1、不吃早餐
現代人,不吃早餐者,越來越多。
然而,經過一夜的消化,清晨人的胃酸比較濃,需要食物來中和。
如果不吃早餐,過濃的胃酸就會過度損害胃黏膜,誘發各類胃部不適。
2、抽菸喝酒
抽菸喝酒的人,胃更容易出現問題。
酒精入胃,會直接損害胃黏膜,甚至引起炎症、潰瘍。
而吸菸會強烈刺激胃黏膜,重對黏膜的破壞,容易導致潰瘍。
而一旦菸酒齊下,對於胃部的損害加倍,因此,一定要堅持戒菸忌酒。
3、吃得太撐
吃太撐,會加重胃部負擔影響消化,不利於胃黏膜自我修復。
久而久之,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壞胃黏膜屏障,誘發各類胃部疾病。
送你養胃「三字訣」,照著做,胃會一點點越來越好
1、飲熱茶
茶飲,調理脾胃,溫和持久,有益胃部健康。
尤其是寒冷的秋冬時節,喝點溫熱的茶水,可很好的養護胃部。
用一些草藥小植物泡水,暖胃驅寒,緩解胃部不適,是不錯的選擇。
白古丁山刺玫茶,泡水代茶飲,暖胃止痛,殺菌消炎,改善胃部不適。
白古丁,俗稱婆婆丁,是「藥食兩用」的草藥植物,入胃經,可保護胃部健康。
據現代研究發現,白古丁,具有「廣譜抑菌」的作用,還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是一種抗炎良藥,尤其對胃炎之炎更加有效。
此外,研究還發現,白古丁對胃潰瘍具有治療作用,能明顯的減輕胃潰瘍的發生機率,並且,白古丁還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對於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山刺玫花,性質溫和,可中和白古丁的寒性,還可暖胃止痛,改善腹中冷痛,胃浣積寒,順行血氣,緩和情緒。
這樣搭配在一起,不寒不燥,暖胃止痛,消炎殺菌,對於胃部健康,大有益處。
2、食柔軟
胃,消化食物,喜歡柔軟的,懼怕堅硬的。
所以,保護腸胃,應以柔軟、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對於質地堅硬的食物,可用打漿、打粉、煮爛等方式來減少胃腸的負擔。
3、少醃製
醃製的食物,對胃損害巨大,要少吃。
這類食物,亞硝酸鹽含量往往比較高,可在胃裡轉化為亞硝胺,損害胃部。
尤其是,胃腸功能不好的人,以及老人、小孩,要儘量少吃或不吃這些食物。
4、多咀嚼
嘴裡的食物沒嚼爛就咽下,會加重胃的負擔。
此外,吃飯吃得太快,會吞入過多氣體,從而產生胃脹等不適。
在吃飯時,可以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多嚼幾下再咽」,慢慢地就能養成習慣。
5、三餐準
保證一日三餐準時吃,定時定量,保持規律。
不要因為任何原因硬扛著,不要等到餓的肚子痛、難受,才想起來去吃飯。
只有飲食規律,胃腸運動才能保持協調,功能才能維持正常,是養胃的大前提。
6、講衛生
飯前要勤洗手,注意衛生。
此外,餐具等也要經常消毒,人多時採用公筷。
還要減少去路邊攤等衛生條件的地方就餐,以免感染幽門螺杆。
7、放輕鬆
太緊張、心情太低落等,也會影響胃腸健康。
緊張壓抑的情緒,會引起神經調節紊亂,進而削弱胃黏膜保護屏障功能。
所以,一定要放放鬆,學會給自己減少壓力,保持一份平和的良好心情。
8、好睡眠
良好的睡眠,對於修復胃部,尤為重要。
熬夜晚睡,讓胃腸道加班,易誘發潰瘍等,嚴重損害胃部。
所以,要注意多休息,早睡早起,晚上十一點前進入睡眠狀態,清晨不賴床。
9、常運動
運動能增強胃腸功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消化與營養吸收。
步行、氣功、太極拳、慢跑、騎自行車、遊泳等,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此外,經常活動腳趾,可健脾養胃,腳趾連續做抓地、放鬆的動作60-90次。
10、勤揉腹
腹軟如棉,百病不纏。
腹部,易是胃所在之處,經常按揉,可增強脾胃功能。
飯後半小時左右,揉揉腹,有助於胃部消化吸收,還可健脾和胃。
雙手相疊於腹部,以肚臍為中心,按順、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摩30至50次。
此外,一邊揉腹,一邊配合著緩慢的呼吸。
如此一來,能更好的疏通腹部氣血,緩解胃不適。
圖片來源網絡人,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