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5個月的公開徵求恢復地名意見後,深圳羊臺山已正式恢復原名陽臺山為標準地名。
6月11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發布了《關於恢復使用陽臺山地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稱:根據《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和《深圳市地名管理辦法》,為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尊重歷史地名傳承,經充分論證並報請深圳市政府批准,同意將位於寶安區、南山區和龍華區交界處的自然地理實體羊臺山恢復原名陽臺山。
《通知》稱,陽臺山為深圳市政府批准的標準地名。各部門應按照《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和《深圳市地名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推廣使用標準地名,並做好陽臺山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和相關地名標誌更換工作。
羊臺山位於深圳市西北部,南山、寶安、龍華三區交界處,主峰海拔581.7米。
另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發布的《羊臺山地名變更考證與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介紹,抗日戰爭時期,羊臺山是東江縱隊的根據地之一,東江縱隊與深圳本地居民曾在此共同完成了「文化大營救」,從淪陷的港九孤島搶救出了茅盾、何香凝、鄒韜奮等著名愛國人士。刻於小羊臺頂峰的「羊臺疊翠」四字即為鄒韜奮兒子、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鄒家華所題。
《報告》認為,「羊臺山」地名恢復為「陽臺山」會帶來多方面的正面影響:能夠讓此山的文化內涵一致性得到加強;能夠彰顯紅色文化,能夠豐富此山的文化內涵;順應深圳市民文化增長的需求,有利於景點景區與綜合宣傳。
此外,《報告》指出,「羊臺山」地名恢復為「陽臺山」對公眾的直接影響較小,後續相關工作主要涉及交通部門、公安部門和城管部門,且換牌數量不大,經濟成本約合計211000元,財政支出不大。
5個月前,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於1月16日發布了《關於徵求恢復「陽臺山」地名意見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稱,隨著羊臺山名氣的增大,近年來寶安區群眾多次來信來訪反映羊臺山地名問題,認為應恢復歷史上「陽臺山」的原名。為此,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開展了羊臺山地名變更考證與社會影響評估工作。
經過考證並組織深圳市地名專家論證,羊臺山最早的地名記載為「陽臺山」,見於明嘉靖年間黃佐編的《廣東通志·東莞縣(上)》,「西南五裡曰陽臺山,山巔之南稍平,型若几案」,其準確表達了山體的位置和形態等地理屬性。
「陽臺山」地名先後經歷了「陽臺山」、「陽臺山」和「羊臺山」的演變:前兩次為字體簡化的演變,地名含義與最初「陽臺山」保持統一。1960年前後開始出現「陽臺山」和「羊臺山」同時使用,到1987年《深圳地名志》收錄「羊臺山」地名後,「陽臺山」逐步消失。「陽臺山」到「羊臺山」的演變不僅字體發生突變,地名含義也失去了傳承。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方面表示,從考證和評估結果看,恢復使用「陽臺山」地名既尊重了歷史地名的傳承,符合其自然實體特徵,又對挖掘深圳的紅色文化和宣揚愛國主義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且更換的經濟和社會成本不大。總體而言,恢復使用「陽臺山」地名利大於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