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最近獲得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開發署)的一份審計和調查報告草案,概述了 "欺詐和腐敗 "如何與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環境基金(全環基金)相聯繫。
金融時報審查了該報告草案,其中描述了在開發計劃署在世界各地由全球環境基金資助的項目組合中發現的 "財務錯報"。
"審計發現的問題可能會嚴重影響被審計單位目標的實現"。
全球環境基金是在1990年代初與世界銀行共同設立的,目的是應對氣候變化。其主要目標是幫助應對環境挑戰,如森林砍伐、物種保護和汙染控制。近年來,全球環境基金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組織,其資金超過210億美元,分布在170個國家,其中70億美元用於開發署管理的項目。
審計範圍涵蓋2018年和2019年--因為捐助國對該設施的資金管理不善提出了擔憂。
2019年,《外交政策》發表了一份關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俄羅斯管理的全球環境基金項目的舉報人帳戶的報告,該項目被發現可能有數百萬美元的挪用。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看到的信件,包括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在內的頂級捐助國已經要求對開發署的俄羅斯項目進行獨立審查。
"行為不端和挪用資金的事項繼續阻礙著世界各地的可持續發展。"自2017年以來,頂級捐助者在3月給開發署署長阿希姆-施泰納的信中說。
開發計劃署對腐敗指控作出回應,說它 "極其嚴肅地對待所有財務管理不善和其他違規行為的案件"。"開發計劃署說,它 "最密切地監測 "全球環境基金的項目。
開發計劃署說:"這個項目組合,大部分是由國家和國家以下機構、民間社會組織以及其他聯合國組織實施的,要接受一個錯綜複雜的定期審查、獨立評估和審計系統的監督"。開發計劃署還說,雖然許多項目都有 "濫用資金的指控",但這些投訴只是 "極小的一部分----佔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資助項目組合的1.4%。
對全球環境基金不當行為的指控並不是第一次與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項目有關的指控。
8月,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聯合國支持的、總部設在韓國的綠色氣候基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氣候融資機構--面臨內部不當行為的投訴。
"'氣候'和'腐敗'這兩個詞,人們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但有很多重疊的地方。"全球反腐組織 "透明國際 "氣候治理廉潔負責人布裡斯-伯默說。A person familiar with the UNDP-GEF allegations told FT:
"沒有人負責;沒有人負責。開發計劃署讓自己逍遙法外,"該人士說,他還要求不透露姓名。"這些資金是為最貧窮的人準備的.[全球環境基金]的捐助者將在什麼時候決定暫停供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