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何雪華通訊員朱璐詩)近期,華南地區進入了獨特的「回南天」氣候,溼答答、潮乎乎的非常難受。預計嶺南地區的潮溼天氣還將持續到清明節左右。
溼氣重,除了食物容易因潮而生腐外,我們的機體也易受溼氣影響,內溼加重,引發諸多疾病。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傳統醫學專家給您送上四個祛溼妙方,請收好!
溼困讓她胃痛半個月
近期廣州「回南天」反覆,到處溼漉漉很難受。上班一族更是容易犯「溼困」,每天無精打採,有的甚至胃口都變差了。
28歲的廣州妹小林也受溼氣重影響,2月中旬開始經常乾嘔、胃痛、拉肚子,上班的時候頭暈乏力,自己吃了好多天腸胃藥沒見效果,來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傳統醫學門診看病。
「這位患者是典型的脾胃寒溼,因為前段時間氣溫較高、乾爽,之後突然溼氣來襲,廣州霧氣大,隨著體質和氣候改變,身體適應不了氣候,容易受寒溼侵襲。」傳統醫學門診副主任中醫師黃曉青說。
經診斷,小林是由於體內溼氣過重,加上平時體質虛寒,從而導致寒溼困阻,引發一系列的身體不適,給予了中藥湯劑內服,很快小林的病情症狀就得到了緩解。
黃曉青指出,有的患者溼氣重,加上平時體內有熱毒,從而演變為溼熱火毒,經常會表現在皮膚上。
比如60歲的楊伯,臉面部和頭部皮膚都長滿了溼疹,就是典型的溼熱爆發出來的症狀,不及時祛溼,人體感覺很難受。
4個祛溼妙方請收好
1.適量運動
適當的運動幫助我們燃燒身體脂肪,促進體內新陳代謝。一旦體內溼氣嚴重,人就會感覺到四肢乏力,頭腦昏沉,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這類人群其實溼氣重,也主要是缺乏運動。
黃曉青建議日常裡就要多做運動,例如慢跑、跳繩、遊泳、瑜伽等。運動能夠排溼祛寒,促進身體器官運動,讓身體器官動起來,加速溼氣的排出。
2.泡腳祛溼
泡腳是一個很常見的保健方法。可以在忙碌一天後,回到家泡個腳。泡腳有助於加速體內的血液循環,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同時也可以把溼氣排出體外。
黃曉青建議大家在泡腳的同時,可在水中加入艾葉、花椒、生薑等,幫助活氣血。
3.環境避溼
春夏雨水加重,環境內溼氣也加重,人長期暴露在潮溼環境中,對身體有損。因此,在潮溼的下雨天,應減少外出,晚上睡覺的時候不要直接睡地板,避免空氣中水分下沉導致溼氣入侵體內。此外,也要避免穿潮溼未乾的衣服。
4.食療排溼
平時可以通過飲食來改善自己身體溼重溼困。
黃曉青提供了兩個祛溼方:
(1)祛溼湯(一人量):鯽魚1條、茯苓15g、白朮10g、扁豆15g、赤小豆10g、淮山15g、薏米15g,煲湯。
(2)祛溼茶(一人量):砂仁6g泡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