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競武王,無競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鐘鼓喤喤,筦磬將將。降福穰禳,降福簡簡。
威儀反反,既醉既飽,福祿來反。
學習記錄:
1、執:借為「鷙」,猛;競:借為「勍(qíng)」,強;執競兩個字連在一處,就是勇猛剛強的意思,對周武王的讚美。
2、競:爭,爭論,討論;維:就是;烈:功績。
3、不(pī):通「丕」,大的意思;成:周成王,周武王子;康:周康王,周成王子。
4、上帝:指上天,與西方所言的上帝不同;皇:美好;通句的解釋是上天也對其,指周成王,周康王,非常認可。
5、奄:覆蓋;斤斤:明察的樣子,讚美成康是英明的君王。
6、喤(huáng)喤:聲音洪亮和諧;筦(guǎn):同「管」,管樂器;磬(qìng):一種石制打擊樂器;將(qiāng)將:聲音盛多。
7、穰(ráng)穰:眾多;簡簡:大的意思。
8、威儀:祭祀時的禮節儀式;反反:謹慎穩重;反:同「返」,回歸,報答。
9、全詩共十四句,運用了賦的藝術手法,敘述了前王的功業,讚頌其開國拓疆的豐功偉績。同時描寫四件典型的樂器聲音,用了「喤喤」「將將」「穰穰」「簡簡」「反反」五組雙音詞,渲染祭祀場所的環境氛圍,莊嚴肅穆,體現出廟堂文化的底蘊。
10、詩經《頌》一共40篇,是祭祀宗廟先祖用的禱文,其中分為《周頌》31篇,諸侯國中以魯國最為講究禮法宗祠,所以收錄了《魯頌》4篇,保留了前朝祭祀詩歌《商頌》5篇。詩經《頌》開篇是《文王》周朝祭祀開國周文王的詩篇,《執竟》是《詩經·周頌》的第九篇,是周昭王時代祭祀周武王(或說周武王等三王)的樂歌。周朝文、武奠基,成、康時候達到巔峰,到周昭王、周穆王時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在宗廟祭祀和稱頌先祖,也是希望祖先能保佑後人統治長久。
宋代朱熹對這樣的歌功頌德的文字,感動地涕淚橫流,他《詩集傳》激動地寫道:「《執競》賦也。言武王持其自強不息之心,故其功烈之盛,天下莫得而競,豈不顯哉?成王康王之德,亦上帝之所君也。言成康之德,明著如此也。言受福之多,而愈益謹重,是以既醉既飽,而福祿之來,反覆而不厭也。此昭王以後之詩,國語說見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