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濰坊5月11日訊眾所周知,地震是人類面臨的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具有瞬間發生、破壞劇烈、次生災害嚴重等特點。據統計,我國有28個省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濰坊市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是近年來國務院確定的地震重點監視地區。
遇到地震該如何逃生、自救?採取哪些應急救援措施?5月11日,一場由9大救援科目組成的地震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在濰坊舉行。避震疏散、治安警戒、人員搜救、醫療救護、消防滅火及高空救援、通信保障、電力保障、衛生防疫、安置救助……這些聽起來貌似十分簡單的應急救援科目,實際上是如何開展實施的呢?當天上午,記者就用照片記錄了地震應急救援全過程。
學生們有序疏散
突然,警報聲響起,標誌著此次地震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正式開始。演練模擬場景是諸城市突發6.0級破壞性地震,震中位於龍源學校。一聽到警報聲,師生們就緊急、有序地從教室內快速跑向應急避難場所——操場,而這就是演練的第一個科目——避震疏散。在疏散時,師生都頭頂書本,低頭彎腰從樓梯的右側快速下樓。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頭部等重要部位,減少肢體受傷機率。同時,師生全部從樓梯右側下樓,也大大提高了疏散效率,避免踩踏事故發生。在操場集合後,老師對現場學生進行清點,以進一步確定是否全部學生都成功疏散。
特警趕到現場,承擔起治安警戒的職責
在人員疏散之後,特警立即趕往現場,對受災區域四周進行了治安警戒,維持現場秩序,防止非救援人員擅自進入危險區域。
由多行業專家組成的救援隊在應急救援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演練情景中,地震導致教學樓受損,有學生被埋壓。此時,人員搜救程序緊急啟動。諸城市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20多名隊員攜帶救援裝備立即趕赴現場,對指定區域實施緊急搜救,與時間賽跑,搶救被困人員。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由消防、地震、工程、危險品、通信、醫療等行業專家組成,配備先進的搜索、破拆等救援裝備。救援隊的任務包括制定科學的緊急救援方案,確定救援方法,劃定救援警戒區,設定現場安全員,並負責對被埋壓人員實施心理疏導。此外,救援隊員按照規定程序支撐、固定垮塌建築物,對被困人員進行施救,建立安全通道。
醫護人員搶救傷者
當被困人員被救出之後,如何成功的醫療救護就成了整個救援行動中十分關鍵的一環。在演練現場,120救護車搭載著救護人員將傷員緊急地運往醫療救護帳篷,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對傷員展開救治。
演練現場出現模擬火情
巨大的水流控制住火勢,為下一步營救創造條件
被困人員被成功救下
在地震中,一旦發生火災造成人員被困怎麼辦?這時,消防滅火及高空救援行動在現場立即展開。兩部舉高噴射消防車和一部51米登高平臺消防車趕到了現場。在現場,舉高噴射消防車噴出的巨大水流可以將火勢有效控制;同時,消防員通過登高平臺消防車達到樓體頂層,將被困人員成功救下。
電力保障架設臨時供電線路,成功開啟應急照明燈
在地震發生後,通信保障和電力保障的作用不可小覷。在演練中,原先的通信設施、電力設施遭到破壞,通信部門立即啟動車載基站,打開應急通信電線,實施衛星鏈路,實現了雙向通信、語音和數據業務的聯通功能;在電力保障環節,一臺200千瓦的應急供電車為帳篷架設臨時供電線路,並提供了應急照明。
對災民安置區進行環境消毒
在衛生防疫環節,消殺組隊員身穿隔離服,使用噴霧器對災民安置區進行環境消毒。疾病控制組和衛生監測組隊員通過擺放蚊蠅監測設備、採集水樣等步驟,完成傳染病和環境衛生風險評估,擬定處置方案。
發放救災物資
致敬!每一場成功救援的背後都離不開他們的默默付出
在安置救助環節,民生部門緊急調撥的棉衣、棉被、帳篷、方便麵、飲用水等物資也全部到位。救援人員將這些物資發放到參與演練人員手中,並幫助他們支起帳篷,儘快恢復體力。
閃電新聞記者 李楊 濰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