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2020-12-19 這裡是壹墨啊

壹墨帶你走進歷史長河,發掘沉睡在時間中的秘密

(原創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關注)

想到騎士,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歐洲的中世紀。像我們代中文的騎士一詞,指的就是西歐的騎士。

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成為騎士,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同時,騎士是一個爵位,是當時爵位裡最低的一種。

騎士這個爵位,有些類似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士。由大貴族或者是國王冊封,效忠當地的某一個領主。同時還會有採邑和屬民,可以說是最低等級的封建統治者。

當然,騎士受封於領主,領主給了騎士土地和地位。作為回報,在戰爭時期,騎士有義務為領主出戰。同時,騎士需要自己準備打仗要用的武器裝備。

一般來說,騎士並不是孤身一人,在發生戰爭的時候,騎士還會帶上他的隨從們,一同為領主作戰。

富裕一些的騎士,可以湊出十個人左右的隨從,跟隨自己一同作戰。而囊中羞澀的騎士們,可以就只有一個侍從,跟隨自己戰鬥。騎士與騎士之間,差距也是很大的。

騎士,全都是職業的軍人。他們從小便學習劍術馬術以及弓箭。

在平常的日子裡,騎士在自己的封地裡,收收租練練武。當領主召喚的時候,騎士則穿戴好武器盔甲,前去集合。

一些大領主,在大戰的時候,如果手下的騎士足夠多,便會把騎士湊到一起,組成重騎兵大隊。在當時的戰場上,如果能組成一個重騎兵大隊,那相當於核武器一般的存在。

那些由扛著糞叉的農民們組成的步兵隊伍,在面對重騎兵大隊的時候,只能是被血腥屠殺。

在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下,在中世紀的歐洲,並不是每個領主都有常備部隊。他們的軍隊,都是在快要打仗的時候,臨時召集的。

而能擁有常備部隊的領主,都是大貴族或者國王。只有足夠有錢,才養得起一支常備部隊,讓他們天天訓練。這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情。

而騎士,一般來說便是領主所能擁有的最強兵種。若是一支軍隊,沒有騎士帶領,都是由農民組成。那麼這支軍隊絕對是毫無戰鬥力,被幾個騎士一個衝鋒便會四處潰散。

因此,一個騎士跟幾百個農民相比,領主寧願選擇要一個騎士。

騎士,是喜歡打仗的。

只有通過戰爭,在戰場上立下軍功,騎士才可能獲得晉升。如果能在戰爭中,俘獲敵軍的大貴族,便很有可能被領主加封為高等級的貴族。這樣騎士的生活條件便會一下改善。

實在不行,還能把俘獲的貴族,跟他的家族換取贖金,來購買更精良的裝備。因此,騎士老爺們,在平常都會好好練習武術,以求通過戰爭來改善地位。

現在的歐洲,也有騎士的存在。但是現在的騎士,只是一種稱號而已了。不會分土地和農民給騎士。當然,也不需要為君主打仗。

本文版權歸壹墨史說所有,侵權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彭建華 | 論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制度與騎士精神
    騎士在歐洲中世紀是一個顯著的現象,一時極其顯著的社會力量,並持續影響到現代社會。日耳曼語彙knight與拉丁語彙caballarius,法語詞彙cavalier都表示騎馬的武士。人們對中世紀的騎士制度與騎士精神的整體觀念是通過歐洲中世紀的宮廷文獻、歷史文獻中的戰爭紀事、騎士團的殘存文獻、豐富的騎士敘事文學等建構起來的。M.
  • 什麼是騎士?——中世紀騎士身份辨析
    與騎士軍事服役密切相關的採邑分封,是西歐中世紀經濟利益分配的核心,決定了經濟制度諸多方面的特徵和發展走向;騎士集團的組織關係,曾一度與行政司法機構融為一體,使西歐中世紀的政治統治具有濃厚的軍事色彩;騎士的行為準則和觀念,對當時和後來歐洲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騎士在西歐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值得重視。然而,什麼人是騎士?如何認定他們的身份?仍是學術界沒有解決的問題。西方學者們的認識各異,觀點十分龐雜。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光朗照人還是另有其它,歐洲中世紀騎士究竟是什麼模樣
    光朗照人還是另有其它,歐洲中世紀騎士究竟是什麼模樣一說到騎士,大多數人都會立刻聯想到氣勢如虹的騎兵衝鋒;或是廝殺之後曠野獨立的英雄與戰馬然而,歷史上真實的中世紀騎士,卻並非和我們平日裡所見的影視作品中的形象一樣,而是與之大相逕庭,甚至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
  • 歐洲中世紀騎士的「浪漫」與「風度」
    中世紀的騎士就是軍人,兇猛好鬥既是騎士的習俗,也是騎士的特點。因此,平日裡他們以打家劫舍為生,以比武格鬥為樂。在騎士的心目中,貴婦永遠是他最尊敬與愛慕的對象,由此而產生的「騎士風度」,也就是把貴婦看的高人一等,在他們面前鞠躬低頭,吻她們的手,在社交場合給她們讓座,出入之時,請她們先走……這種對婦女的尊敬,起初只限於中世紀的騎士對待宮廷貴婦,後來逐漸擴大,成為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特徵,
  • 中世紀歐洲騎士文化,與決鬥文化之間,有什麼樣的淵源?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單位,而是一個具體的階級,由此引申的騎士文化是中世紀歐洲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到今天還深刻的影響著歐美民眾的行為。決鬥文化可能是起源於騎士決鬥行為的文化,但是它的壽命遠遠超過了騎士階層的存在,一直到法國大革命和北美西部拓荒的年代,決鬥仍然時有發生。
  • 勒高夫:中世紀騎士的真實與想像
    我們現在腦海中浮現的中世紀騎士的形象通常只是一個理想化的形象:這正是騎士制度本身想要傳達的形象,而且它通過中間的遊吟詩人讓這種形象強行進入人們的腦海中。聖喬治是彬彬有禮的騎士的典範,他的力量、勇氣和聖潔的天性都是為弱者效勞的。儘管有十字軍東徵,儘管對正義戰爭的定義有所調整,中世紀時期教會與騎士的關係依然一直很彆扭。我們可以通過騎士比武的歷史一窺究竟。這種騎士比武,有點類似現代社會的大型體育表演,不僅騎士階層熱衷於此,廣大民眾也對其感興趣。
  • 中世紀的騎士與鎧甲
    「黑暗死亡騎士並非死掉的騎士!」   比如「魔山」格雷果、「獵狗」桑鐸、洋蔥騎士戴佛斯、流亡騎士喬拉·莫爾蒙、金手騎士詹姆·蘭尼斯特、百花騎士洛拉斯·提利爾、女騎士布蕾妮等。   常以一身盔甲,高大英勇的形象,強悍的戰鬥力,或多或少有中世紀騎士形象的影子。
  • 中世紀下的歐洲:野蠻粗暴的候補騎士如何改造「轉正」?
    前言中世紀騎士作為榮譽和精神的代表,照耀著歐洲大地。他們為國王、榮譽而戰,用生命保護家園,即使是付出死亡的代價。騎士還衍生出騎士制度、騎士精神、騎士美德等,騎士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是中世紀歐洲的代表性符號之一,對西方的歷史、文化以及民族特許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 猶如中世紀殘忍格鬥的波蘭騎士格鬥
    猶如中世紀殘忍格鬥的波蘭騎士格鬥【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獵奇網站「odditycentral.com」9月25日報導,看起來就令人敬畏的波蘭騎士格鬥隊對中世紀戰鬥有著狂熱的喜愛。隊員們全副武裝,身著防彈衣,真槍實彈地利用劍、斧頭、矛等兵器進行一對一決鬥或者團隊比賽。
  • 淺談中世紀歐洲騎士文化:勇敢忠誠,比起武藝更重視的是精神
    中世紀的歐洲文化可以說是燦若繁星,有不少都影響到了後續西方文化的發展,而這其中,騎士文化也是不少人研究西方文化時非常關注的一點。雖然說騎士是歐洲貴族階級下的產物,但無論是騎士這一名稱還是它衍生出的騎士精神,都是非常讓人津津樂道的。
  • 騎士時代:源自法蘭克的成人典禮,何以讓騎士成為中世紀的傳奇?
    在西方童話故事裡,有無數關於王子的故事,而王子又總是離不開白馬,所以有人認為,王子也等於騎士。說起來,究竟何為騎士?是否騎在馬上的士兵,就可以稱之為騎士?騎著白馬的王子,他也是騎士嗎?其實事實並不是如此,騎士這一稱謂源自於歐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
  • 中世紀歐洲騎士一匹帶裝備的好馬的價格相當於45頭母牛或15匹母馬
    歷史學家林恩·懷特說過:「幾乎沒有什麼發明像馬鐙這麼簡單,但是幾乎沒有什麼發明對歷史有如此的催化作用。」馬鐙創造了一個騎士時代,健壯優良的高頭大馬為馬鐙上的騎士平添了速度、高度、攻擊力和氣勢等,而騎士的裝備更加強了這種優勢。
  • 為啥歐洲中世紀戰爭能打個一百多年?城堡太多、騎士磨洋工!
    中世紀歐洲戰爭的一大特點就是非常漫長,英國人和法國人打了116年的百年戰爭,條頓騎士團徵服普魯士的戰爭也進行了近60年(1226年——1285年)。像徵服者威廉那樣靠著一代人的奮戰,就拿下10萬平方公裡以上土地的徵服在中世紀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 中世紀「騎士」是什麼身份,什麼人可以被封為騎士?
    11世紀時,歐洲出現最早的騎士團。那是在法蘭克王國的土地上,查理大帝從禁衛軍中編選出一批精銳騎兵,與自己共同奔赴戰場。這是騎士嶄露頭角的時刻。但如果向上追溯,騎士的雛形,隱藏於日耳曼人中。昔日羅馬帝國以步兵方陣為主力,四處徵伐。它們是帝國徵伐利器,以嚴格軍紀約束的方陣團,曾讓帝國的敵人恐懼。
  • 高富帥的人馬刀槍——中世紀的騎士們都使用什麼武器?
    在描繪中世紀歐洲戰爭時,我們一般都認為騎士使用騎槍和劍進行戰鬥,但雖然這些武器很重要,最為有效也最為致命的卻是另外一些野蠻但實用的武器。 中世紀騎士的烏龜殼真的很難打穿 劍和騎槍 中世紀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劍。
  • 你喜歡騎士、城堡、冷兵器嗎?值得一玩的五款中世紀風格遊戲
    想必不少喜歡中世紀題材的玩家看到上述的爆料後都會覺得惋惜。提到中世紀題材,我們往往會想到騎士文化和經典的城堡建築,這些東西對於一部分玩家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 阿里奧斯託《瘋狂的羅蘭》:中世紀騎士文學的百科全書
    這部有4842段詩、38736行的卷帙浩繁的騎士史詩,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豐富的人文主義思想,是一部具有史詩格局的中世紀傳奇。這部傳奇的故事以查理曼大帝率軍抵抗北非摩爾人入侵為背景,由他麾下勇士們的多個冒險故事交織而成,也包含了神話、寓言、鄉野奇談等多種元素。
  • 依附與掙扎的命運:中世紀下層騎士的自告,我該如何苟延殘喘?
    引言我們是一個時代的榮耀。生活於中世紀神權籠罩的歐洲的我們,擁有著高貴的身份,高尚的精神,和強大的武力。但在我們之間,同樣存在著等級的落差。上層騎士們享受著和領主一般的美好生活,我們這些下層騎士們,只能用自己從小練就的戰鬥本領,去彌補在經濟上的不足。
  • 中世紀騎士漫談——他們為榮譽而戰,卻總要自己掏錢
    說到中世紀,我們腦海中浮現總是幾幅固定的圖像:城堡、宴會、教堂、黑死病,還有貧困的農民,然而,中世紀最令人興奮的象徵可能是騎士,在我們的印象中,這些騎士常常被描繪為英雄人物,他們佩戴著鋒利的寶劍、身穿閃亮的盔甲,到處行俠仗義,儼然如同美德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