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地球撐把「太陽傘」對抗全球變暖?可行嗎?

2020-12-22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為了使全球變暖的趨勢減緩,科學家們想盡了各種辦法。能否通過減少進入地球的太陽光來消除溫室效應的影響,成了一些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

據《環境研究快報》雜誌11月18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開普敦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開展一項新的研究,他們試圖通過向地球大氣中噴射反射粒子,阻止一定比例的陽光到達地表,以解除地球因持續氣候變化而面臨的乾旱危機。

持續的氣候變化緣何會造成毀滅性乾旱威脅?選擇反射粒子有何標準?如何噴射到合適的位置?通過噴射反射粒子為地球打上「太陽傘」的方式能起到多大作用呢?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人士。

受火山爆發後冷卻效應啟發

2015年開始,被藍色海洋環繞的南非第二大城市開普敦連續幾個冬季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乾旱。按照預估,開普敦需要在2018年4月12日關閉供水系統、限制居民用水,這一時間節點當時被叫作「零日」,人們也把這次事件稱作「零日」危機。雖然通過削減市政用水,同時緊急調配農業用水,開普敦這次「零日」危機得以避免。但相關專家認為,當地的乾旱現象與地球氣候變化息息相關,要徹底消滅「零日」危機,還需要從整個地球的氣候系統入手。

「乾旱、洪澇災害,是地球系統氣候變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地球氣候變化歷史上都是存在的。」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高超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100多年,人類活動加劇了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現象愈演愈烈,地球表面的蒸發量增加,整個地球系統原有的水循環被改變,目前大氣系統裡的水熱資源更豐富,但這些水可能會集中在某段時間降落在某個區域。相應的,其他地區或該地區的其他時段降水會大幅減少,乾旱發生的頻率和強度也就隨之上升。

為了抗擊氣候變化影響,科學家們開展了相應的地球工程研究。太陽輻射管理就是地球工程之一。據了解,太陽輻射管理的想法是受到了火山爆發後冷卻效應的啟發。

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二氧化硫和硫化氫氣體,形成硫酸鹽氣溶膠。這些氣溶膠在一定程度上反射了太陽的短波輻射,減少了大氣中的熱量,給地錶帶來了降溫效應,數據顯示,1992至1993年間地球溫度下降了約0.4℃。由此,有科學家開始建議用配有特殊裝置的飛機在平流層噴灑氣溶膠,來複製這種火山效應。

高超超告訴記者,2006年前後,兩位美國科學家開展過一項地球工程項目研究,提出在距離地面大約20公裡的平流層處高度部署材料,有望將人類活動增加的輻射熱量減少一半。此次開普敦大學科學家發布的研究成果,是在考察過這個工程後,認為可以利用該工程項目模型,將一種特定類型的粒子釋放到大氣中阻擋陽光,一旦成功的話,有望將「零日」危機發生的機率降低90%。

為什麼反射粒子一定要噴射到平流層中呢?高超超告訴記者,哈佛大學的科研團隊曾對此做了專門研究。他們發現,如果粒子噴射到距離地面更近的對流層,它可能很快會隨天氣過程比如降水降落到地面,起不到長期反射太陽輻射的作用。而平流層相對乾燥,空氣不易產生對流,且大氣運動多是水平方向,有利於反射粒子穩定發揮作用。大氣中平流層再往上的部分是中間層,這裡的空氣對流運動強盛,如果將反射粒子發射到這個區域,粒子很有可能隨著氣體流動進行無規律擴散,並且發射到這裡的成本也會相對較高。

對反射粒子的選擇有講究

事實上,「調暗」陽光的設想並非空中樓閣,此前已經有科學家開展過相關試驗。如2009年,俄羅斯科學家曾以直升機拋灑等方式拋灑硫酸鹽顆粒;2011年,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也曾在聖地牙哥沿海進行過類似實驗。

據了解,噴射粒子也有一定的選取標準,如粒子的反射性能要達到一定規格,由它們拼成的小顆粒在懸浮於大氣平流層時,形成的粒徑大小要正好能夠「對抗」太陽的短波輻射,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反射效果。

更重要的一點是,從環境角度來看,反射粒子一定不能對大氣化學系統產生不良影響。最初,有科學家設想在平流層中噴射硫酸鹽顆粒,很快遭到其他科學家的反對,因為這將導致平流層中臭氧層的嚴重破壞。目前全球臭氧損耗正處於恢復時期,臭氧損耗物質在逐漸減少,如果噴射大量硫酸鹽顆粒進入平流層,很有可能中斷臭氧的恢復。

此外,空氣是垂直上升運動的,隨著空氣的上升,地面的水汽被夾帶著一起上升,在這個過程中,水汽是否成雲,與供水汽凝結的凝結核多少有很大關係。即便水汽含量特別大,若沒有或僅有少量的凝結核,水汽也不會充分凝結增長。因此,科學家心目中理想的反射粒子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能起到凝結核的作用,使得大量的噴射粒子到達平流層後,不僅其自身能夠阻擋陽光,還能凝結成雲,對太陽光起到很好的阻擋效果。

至於如何選取反射粒子的噴射位置,在高超超看來,隨著地球自轉,一般兩周內大氣環流就會繞赤道一周,所以噴射地點不用考慮360°環繞。

只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後備方案

粒子噴灑上去後,真正的效果如何,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有美國科學家曾經提出,可以將碳酸鈣作為反射粒子噴射到平流層來完成該項任務,因為碳酸鈣的顆粒除了能夠反射陽光外,還能中和平流層中因火山爆發而出現的大量硫化物,減少酸雨的生成,因此平流層中的臭氧層將不會被反射粒子破壞,同時還能幫助修復臭氧空洞。

這個看似一舉兩得的設想卻招致了其他科學家的批評,甚至通過噴射粒子阻擋陽光的整個設想也有人提出反對的聲音。有科學家利用數值模型模擬在南北緯15°和30°上空的平流層注入氣溶膠,結果顯示,這種做法雖然可以降低地球表面溫度,但同時也會破壞海洋循環系統平衡,進而導致海洋持續變暖。

「原本海洋和陸地之間是有溫差的,海陸溫差是整個地球系統季風氣候的強有力的驅動源。如果海洋變暖,海陸溫差出現波動,季風環流和降水就會削弱,會對整個全球的季風區氣候、降水造成很大影響。」高超超告訴記者。

此外,還有科學家提出,利用反射粒子減少太陽光對地表輻射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手段,因為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總量並沒有減少,而氣溶膠的生命周期又很短,對流層氣溶膠的壽命一般只有幾天到幾周,平流層中雖然氣溶膠壽命較長,但總會消失,當反射粒子形成的氣溶膠作用結束後,氣溫可能會出現「反彈」,進而引發更加極端的天氣,這是難以估計的風險。

在高超超看來,這些地球工程設想只是作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後備方案。她特別強調說,做氣候工程相關研究得出某些結論後,並不意味著科學家必須去鼓勵開展或者試點這樣的氣候工程,而是希望通過科學研究,利用氣候模型把可能產生影響的方方面面因素梳理出來,為討論不同的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提供參考。

文中圖片均由視覺中國供圖

編輯:張爽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威脅人類生存,給地球撐一把「太陽傘」有用嗎?
    全球變暖嚴重影響到全球的生態,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後,科學家一直致力於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我們也在努力。那麼,如果像人類夏天出行撐傘一樣,給地球撐一把"太陽傘"會有用嗎?全球變暖全球變暖之所以會出現,不得不說人類行為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而人類也嘗到了苦果。不僅全球平均氣溫比以前高,極端天氣也出現了,並且冬天比以前更加寒冷。據了解,因為全球變暖,20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釐米,淹沒了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區。
  • 科學家要給地球撐起「太陽傘」
    原標題:科學家要給地球撐起「太陽傘」   為了使全球變暖的趨勢減緩,科學家們想盡了各種辦法。
  • 全球變暖加劇,給地球注射「退燒藥」有用嗎?專家:對農業不利
    這些年,隨著全球變暖的進一步加劇,異常天氣、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一系列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人們開始恐懼,開始擔憂,開始考慮如何才能阻止全球變暖。在遏制二氧化碳排放進度緩慢的情況下,一些科學家們開始考慮往大氣層中注入化學物質遮擋陽光來冷卻地球。
  • 全球變暖要停止了嗎?科學家猜測,地球或將迎來「小冰川期」!
    如今的我們能明顯的感受到地球的環境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個國家的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全球變暖也成為了如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自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不斷排放的二氧化碳進入到大氣層中,破壞了大氣層的結構,全球的生態系統也因此失靈。
  • 太陽地球工程,控制全球變暖的六個創意
    來源:能源小數據原標題:【爭鳴】太空遮陽棚、海洋鏡:用太陽地球工程控制全球變暖靠譜嗎
  • 深入研究地球磁場與全球變暖之間的關係——結果顛覆認知
    此外,我們還會討論磁場是如何影響地球的、什麼是臭氧層、什麼是「臭氧層空洞」以及什麼是真正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這個動畫展示了氯原子對臭氧分子的破壞「臭氧空洞」和全球變暖之間有聯繫嗎?「臭氧空洞」增加了紫外線照射地球的數量。然而,紫外線不會影響或加劇全球變暖的。全球變暖不是由太陽造成的,而是由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的。
  • 應對全球變暖,科學家對反射粒子的選擇有講究
    為了使全球變暖的趨勢減緩,科學家們想盡了各種辦法。能否通過減少進入地球的太陽光來消除溫室效應的影響,成了一些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據《環境研究快報》雜誌11月18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開普敦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開展一項新的研究,他們試圖通過向地球大氣中噴射反射粒子,阻止一定比例的陽光到達地表,以解除地球因持續氣候變化而面臨的乾旱危機。持續的氣候變化緣何會造成毀滅性乾旱威脅?選擇反射粒子有何標準?如何噴射到合適的位置?通過噴射反射粒子為地球打上「太陽傘」的方式能起到多大作用呢?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人士。
  • 全球變暖騙局?地球將更宜居,但人類忽略了一個即將發生的事實!
    全球氣溫變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組織多次呼籲各國應該重視氣候變暖問題,但在民間這樣的呼聲卻不高,因為有很多朋友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謊言!而在北方的朋友更是認為,氣候變暖,北方也變成江南了!
  • 儲存了全球變暖93%的能量,海洋正成為地球的火藥桶
    你知道嗎?近60 年,海洋變暖量相當於58億顆廣島原子彈,也就是說過去60年的每一秒都爆炸3-4顆廣島原子彈,也相對於1600倍中國2017年全年發電量。科學家發現全球變暖90%以上的能量都存儲在海洋當中,海洋是地球系統的儲熱罐,又是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演講實錄:今天有幸給大家介紹一下海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海洋到底是什麼角色?起什麼作用?它到底是儲熱罐還是火藥桶呢?
  • 你以為全球在變暖嗎?專家:不!地球正在變冷,而且持續20年
    2.溫室效應讓地球變暖進入工業時代,人類開始大量使煤炭等能源,大量溫室氣體排出室外,人類生存環境受到巨大影響,溫室效應逐漸顯現,全球氣候正在變暖。全球氣溫的上升,導致了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低海拔地區將面臨被淹沒的危險。以目前冰川融化的速度來看,300年以內將全部消融,到時日本將全部淹沒消失。
  • 全球變暖已停止,地球開始平衡?科學家警告:2050年人類文明或崩潰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全球變暖這個詞相信現在已經是婦孺皆知了,在人類工業化的影響下,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過去的100年裡連年激增,這被認為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然而,相關研究人員卻發現,全球平均氣溫在近年來趨於平穩,不再有上升的趨勢。
  • 熱議 | 全球變暖,讓有錢人更有錢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一門玄學——研究表明,在全球日益變暖的今天,有錢人會更有錢。(圖:奈及利亞正在積極尋求國際援助,幫助其對抗全球變化帶來的巨大影響)就連印度——這個預計即將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龐大國家,也難以倖免地為全球變暖支付了31%的人均GDP。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等大城市消失
    近日,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學術會議在德國召開,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大衛-金博士在會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地球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另有科學家指出,許多知名的城市,例如倫敦、紐約、東京、孟買、加爾各答(印度東北部城市)等都將從地球上消失。  據報導,許多部長、高級官員以及學術團體的負責人都參加了此次會議。
  • 面對「全球變暖」的趨勢,人類有辦法阻止嗎?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平均氣溫波動上升的一個過程,要研究人類有什麼辦法來阻止全球變暖,我們需要先來弄清楚全球變暖的形成原因。目前,我們主要認為全球變暖的發生,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也就是人類一方面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從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另一方面人類對於地球表面的綠色植被進行破壞,從而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弱,從而增強大氣保溫作用,使得全球變暖。
  • 全球變暖或要停止,地球即將迎來小冰期,專家:至少冷20年!
    全球變暖已成定局,之所以會走到現在這般境地,和人類工業革命有直接關係,自從工業革命之後,工廠的出現開始肆意排放溫室氣體,直接導致地球環境陷入了一個僵局,尤其是近幾年來人類科技發展迅速,再次加快了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導致的溫室效應是人類無法逆轉的傷害,甚至已經嚴重影響了人類生存。
  • 地球加速變暖,未來的冬天到底是冷還是熱?
    全球變暖不可否認,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說法,2020年全球依然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所以地球還在升溫之中,並且是越來越強,就算是今年有拉尼娜現象來將地球溫度降下來,但是這對地球的升溫來說,就是「撓痒痒」,所以完全沒有什麼成效。地球加速變暖,未來的冬天還會冷嗎?
  • 全球變暖是因為吃豬肉?溫室氣體排放量到底和豬肉有沒有關係?
    全球變暖的話題每年都提,但是每年的成效似乎都微乎其微。這回全球變暖的鍋又甩給了中國。環保組織WildAid(野生救援)曾向中國人發出呼籲:少吃豬肉,保護地球。原因是,中國消耗的肉食比其他國家都多,其中豬肉消耗量佔據全球豬肉消耗總量的一半。
  • 全球變暖或將停止,地球要開始大幅度降溫了?專家:將會很冷
    全球變暖或將停止,地球要開始大幅度降溫了?專家:將會很冷大家都知道,在人類進入現代工業文明之後,人類開始大量的開採和使用地球的能源,而這也使得地球出現了大量的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開始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導致的溫室效應,嚴格來說,是溫室效應導致的一系列的問題,開始漸漸影響人類的生存了。
  • 全球變暖威脅珊瑚海藻共生關係
    珊瑚是海洋裡的一種低級動物,蟲黃藻則是一種珊瑚體內的單細胞藻,它們之間的共生現象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活珊瑚體——大堡礁,很多熱帶沿海國家居民還可以在珊瑚礁體上種植食物,作為生活和食品來源。同時,珊瑚礁上優美的環境也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旅遊業為當地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經濟來源。
  • 減緩全球變暖 人人有責
    2020年氣候雄心峰會於北京時間12月1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峰會上致辭,呼籲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對於氣候變暖,大家的焦點在於全球變暖的主要責任是否在人類。為此,古特雷斯才呼籲世界各國領導人宣布本國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到2030年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與2010年相比減少45%,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令人欣慰的是,已經有約38個國家向著減排的方向前行。不過,還有些國家在觀望,主要原因在於,懷疑人類的行為是否是引發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